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于1998年3月30日在广东迎宾馆召开“精神文明建设哲学研究暨(精神文明建设哲学论丛)出版座谈会”。中共广州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朱小丹,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朱仲南,广州地区社科界知名专家、学者张江明、刘胡、张磊、黎克明、李权时、刘景泉、范英、叶汝贤。邹永图、张先贤等以及(论丛)编委会成员,省、市新闻单位记者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对《论丛)给予了高度评价,对精神文明建设哲学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座谈会情况综述如下:一、对精神文明建设进行哲学研究的重大意义与会专家、学者认…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2006年哲学年会暨“人文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讨论会6月8~9日在京召开。会议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北京市哲学会共同举办。来自北京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多位专家与学者参加会议,与会代表集中探讨了两个议题。一、人文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与会学者普遍认为  相似文献   

3.
亚太地区安全模式前瞻——学术研讨会综述姚文礼1997年4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邀请部分在京的专家、学者就亚太安全形势及安全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发言要点简述如下。一、问题的提起会前,会议组织者向与会人员分发了东京大学教授田中明彦的一篇论...  相似文献   

4.
1991年3月26日,中日民俗比较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大学落下帷幕。这次为期4天的学本讨论会,是由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办的。有70多位中日民俗学专家、学者和其他人士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42篇,30余位代表在大会上发表了演讲。与会学者相互切磋、交流,会议自始至终洋溢着热烈、友好的气氛。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与北京科学社会主义学会最近联合召开的"学习江泽民总书记‘5·31'讲话理论座谈会"上,与会的首都各界专家、学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理论创新为中心议题,畅谈了学习体会.以下摘录了会议发言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6.
1989年4月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和余姚市政府联合主办,在浙江余姚召开了国内建国以来的首次阳明学国际研讨会。近百位中外专家和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与会学者相互交流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一致认为王阳明的学术思想具有世界性意义。并对他的学术思想的价值和历史地位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林昶 《日本学刊》2002,(4):154-157
一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 3 0周年 ,“战后日本的主要社会思潮与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 2 0 0 2年 4月 3 0日至 5月 2日在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举行。此次会议是该中心成立以来举办的第 1 2届系列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主要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 ,以及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著名学府的教授共 5 0余人与会。此次会议的召开 ,正值迎来中日邦交正常化 3 0周年之际 ,与会专家、学者对 3 0年来两国关系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是进入新的世纪 ,中日两国为构建“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而积极努力 ,两国高层互访…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千年即将来临之际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与《日本学刊》杂志社于 1 999年 1 1月 2 5日共同在京召开了“日本 :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华日本学会、外交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等有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约 30人出席了会议。现将与会部分学者的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学者讨论20世纪的历史文华1994年2月10日,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召开会议;俄罗斯科学院通史研究所所长A.O.丘巴”良通讯院士在会上作了题为《20世纪的历史:新的研究和问题》的学术报告,并回答了与会学者提出的问题。然后,会议参加者就报告涉及的有...  相似文献   

10.
10月中旬,广东省党校系统第四次邓小平理论研讨会在佛山市召开,来自全省党校系统的8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共收到论文100余篇。研讨会开幕式由广东省委党校校委陈甲优主持,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钟生坦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广东省委党样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李恒瑞教授作大会中心发言。会议围绕邓小平理论与实践、西部开发与东西部互动、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三个代表”思想与党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广东省党校系统召开第四次邓小平理论研讨会@珞珈  相似文献   

11.
实行海陆统筹兴海强国战略的建议,是我于2004年8月在北京大学一 次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来的,2004年11月在人民大 会堂召开的中国首届工业节能大会上提交了有关论文,并在该会高层论坛 上做了主题发言。发言之后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展开了热烈讨论。今天 借中国太平洋学会太平洋地区合作专业委员会举办的论坛这一平台,在前 文的基础理论上再做一次发言,并计划继续写几篇文章,以求把这个问题深 入研究下去。因为我认为海陆统筹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它使党的十六届三 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会更加全面,是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总体战略之大计。  相似文献   

12.
钟鑫 《日本学刊》2001,(3):146-149
20 0 1年 3月 8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日关系研究中心就日本政局最新动向和中日关系现状问题召开了研讨会 ,来自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美国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办公厅以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党史研究室、军事科学院、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知识出版社等单位的 2 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以下是研讨会的主要内容。一、日本政局的最新动向与会专家、学者指出 ,在一连串政治丑闻的打击下 ,森喜朗首相的支持率持续下跌 ,他很可能在拟于 4月提前举行 (按期限…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0月21~22日,"欧洲一体化与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会议由南开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联合主办,来自德国、法国、英国、丹麦和中国等国家的40余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欧洲模式、欧洲治理和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4.
7月24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学者与北大、北师大、市委党校、国家教育部社科司等单位的专家20多人就“社会科学研究的改革与创新”话题进行了研讨。与会学者围绕以下主题展开了讨论: 1.现有的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标准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在人  相似文献   

15.
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持下,1994年10月12—16日在巴黎召开了第27届国际汉藏语和语言学会议。与会大陆学者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开、张济川,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戴庆厦、格桑居冕,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伍铁平和复旦大学副教授游汝杰。大会上外国学者提交  相似文献   

16.
4月22日,由中国日本史学会、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联合筹办的“新时期中国日本史研究的方法与课题”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举行。来自国内东北、华北、华东各地的学者近50人与会。会议的特色是以前辈学者为中心,展开新老学者对话,共同回顾、总结和交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日本史研究的经验,探讨新时期日本史研究的方法与课题,为我国日本史研究事业的发展,提示出新的方向和指针。  相似文献   

17.
林晓珊 《社会》2008,28(3):216-222
2007年12月2日晚,"中国社会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茶话会在中山大学梁銶琚堂第一会议室召开,这是继当天"吉登斯与现代社会理论"学术研讨会之后,国内学者的又一次专题讨论.与会嘉宾大多来自国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知名学者,汇集了来自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和哲学等不同领域的研究专家,他们就目前中国的社会理论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轻松而又热烈的讨论.中山大学政务学院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系主任王宁教授主持了这次会议.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苏国勋教授和北京大学人类学教授王铭铭分别作主题发言,第二个阶段由与会学者就相关问题进行自由评论.  相似文献   

18.
1997年日本形势回顾及今后展望——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编者按:1997年11月18日,本刊编辑部在京召开了“1997年日本形势回顾及今后展望”学术研讨会。来自京津地区的30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对1997年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形势做了分析和评...  相似文献   

19.
耿占军 《唐都学刊》2008,24(6):F0003-F000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早上好! 作为会议的主办方之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西安文理学院《唐都学刊》编辑部,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于1999年4月29—30日举办了“第三次中日青年论坛:世纪之交东亚地区焦点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中日两国40多位年轻学者出席了会议。中日学者围绕东亚地区的未来秩序、安全热点、各国外交、中日关系等问题,展开了坦诚、热烈的讨论。一、东亚地区的未来秩序与会学者认为,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以来,东亚国际关系进入了重新定位的转折期。本地区的未来秩序尚未成形,其前景依然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东亚各国在利益考虑和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分歧与对立,尤其是缺乏相互信赖。因此,东亚地区形成一个和平与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