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史研究的新视野──评西村成雄《中国的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王桧林,朱汉国一、“革命”观念的转换与“国家”概念的提出西村氏是近年来日本学术界很有影响的一位中国现代史专家。80年代以来,他相继出版了《中国近代东北地域史研究》、《中国民主与自由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历程。近代启蒙思想家王韬作为最早接触西学的口岸知识分子,在墨海书馆通过与西方传教士合作翻译西书对外部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漫游欧洲又为他切身感受不同的国家、民族和文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在充分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基础上,他在《循环日报》上发表政论,提出了完整的资产阶级改革方案,为积弱的晚清开除了一剂变法自强的药方。可以说,王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始终走在同时代人的前列,其世界观的形成与演变在晚清知识分子中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  相似文献   

3.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学习西方,传播“西学”。一部中国近代思想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西学东渐”史。离开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输入、影响、破产,离开“西学”(“新学”)与“中学”(“旧学”)的斗争,就说不清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斗争。几十年来,国内有关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思想史、哲学史的论著,无不要谈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般事实,阐述这一总结论。但是,总的说来,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只是对这个总题目中的一个方面谈些个人的浅见,目的是想使这一问题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 在近代…  相似文献   

4.
三十年代中国政治出路讨论评述高青山董伟无论从世界史,还是从中国史来看,30年代都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代,“对中国来说,其意义就特别大。”①敏锐的中国知识界感受到了这一点,但是,这种感受是极其痛苦的,因为中国正面临着近代以来最大的危机。“九·一八”事变后...  相似文献   

5.
唐富满  刘运勋 《社科纵横》2007,(10):125-127
王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论家。民本主义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王韬在早期饱读经书,而后期则深受西学的熏陶。由于长期游历泰西,王韬在阐释民本主义时,常以西方的民主思想做为参照物,这使得他的民本主义思想既能够透露出传统民本主义的影子,又可以折射出近代民主主义的曙光。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中国与日本都曾出现了各自的人种改良主张。高桥义雄为近代日本主张此论的代表人物,他主张通过与西洋人的“杂婚”、废除婚姻陋习、提高生活品质及体育锻炼等方式改良日本人种;严复则是近代中国主张此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通过改良传统婚俗以及禁止缠足、早婚等方式改良中国人种的某些品质。在日本,人种改良论服从于“脱亚入欧”扩张国权的目标;在中国,人种改良论则出于救亡图存的需要,是属于从妇女解放到人的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魏源是我国近代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融汇、吸纳了《周易》思想文化的养料。本文欲从魏源的社会变革主张、军事思想、对外策略等方面论述《周易》这部朴素而“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的哲学典籍,对魏源政治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立善 《日本研究》2004,11(4):51-56
白桦派骁将志贺直哉在日本近代文坛上有“小说之神”之誉。郁达夫称赞志贺的文学“文字精练绝伦 ,在日本文坛上所占的地位 ,大可比得中国的鲁迅。”1 他的一些代表作 ,对郭沫若、郁达夫等中国现代作家产生过积极影响。志贺文学的顶峰 ,是他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鉴于志贺的文学特质 ,《暗夜行路》可谓是一部志贺本人精神生活发展变化史。  笔者认为 ,从本质上解剖《暗夜行路》,既是探究志贺文学的奥秘及其心灵生活历史 ,也是索解白桦派文学乃至日本近代文学的人文意蕴和人性感受的关键。一、《暗夜行路》的创作过程  在日本近代文坛…  相似文献   

9.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是法国当代社会学的代言人,经历了从50年代开始一直到目前的长期的理论探究和反复的田野调查,创建了一种反思的象征的形式社会学。他的社会学研究从一开始,就关注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人类学,并对人做历史人文考察。在早期的著作《阿尔及利亚的社会学》中,他明确地指出,从事经济生产活动的“人”的文化活动及其精神思想的复杂性,对社会发展及研究人和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在1992年出版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中,更进一步强调对于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正>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这就是中国近代史。”这句话蕴涵了两层意思:1.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2.中国的近代史亦是中国争取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本文拟以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化为线索,考察中国近代史。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留学史的研究始于教育史研究大家舒新城,《近代中国留学史》一书中对清末民初的日本留学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此后,日本学者实藤惠秀对中国人留日史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中国人日本留学史稿》和《中国人日本留学史》是其代表作。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在日本,以阿部洋为首的研究团体从教育交流史的角度在中国人留学史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在中国,李喜所、王奇生等出版的留学史专著使这一研究有了新的突破。进入21世纪,中国人留学史研究进入了新一轮的研究热潮,国际会议频繁召开,中日学者交流领域广泛,个人和研究团体的成果丰硕。本文将对2000年以后在日本发表的论文、著作、资料目录等,分类归纳逐次介绍。  相似文献   

12.
一、近代经济学的荒废近代经济学,随着六十年代的迅速发展,已彻底改变了性质。这是因为近代经济学已完成了“制度化”。由于佐和隆光按照广重彻《科学的社会史》的观点,采用了“制度化”概念,并用“制度化”概念精辟地抓住了近代经济学的根本性质,所以,有必要先说明一下“制度化”概念。广重彻在《科学的社会史》中指出:“这里所说的‘制度化’,是由institutionalization译过来的。institution这个在欧洲极为普通的词汇,指的是已确立的事物,特别指在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逻辑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张忠义教授近年来发表了几十篇有关中国逻辑史和因明方面的学术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瞩目。读了忠义新著的《中国逻辑史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4月出版)一书,更使人感到欣慰。我认为,该书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深度上都有许多独到之处,具有明显的特色。一、不泥旧说,创见颇多“变项”是逻辑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作者在《中国古代逻辑中变项与常项》一文中,从纵的方面说明“彼”、“此”等确实具有逻辑变项的性质,而且从横的方面与西方逻辑、印度逻辑作了比较,指出在人类逻辑思维发展初…  相似文献   

14.
王韬(1828—1897),是近代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史学家。关于王韬的政治思想,史学思想,学者们已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和论述,然而对于他的社会伦理思想,还很少有人给以充分的重视和研究。基于此,本文拟对王韬社会伦理思想的内容,其形成的社会基础、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外来哲学的传播与影响徐辉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洋务运动时期,西方哲学得到了传播。著名改良主义学者王韬、马建忠最早译述了培根和笛卡尔的哲学。①英国传教士艾约瑟编译的《西学启蒙十六种》之一《西学述略》,有“理学”(即哲学─—笔者)卷,简述从古代希腊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耿云志研究员带领该所思想史研究室的中青年学者,以专题研究为基础,集众力,完成了《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这一部究心精思之作。本书所持的立场,是以专题史研究的做法,着重研究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民主的认识与实践的历史。从这一角度来看本书内容及篇章设计,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7.
李强 《日本研究》2008,(2):82-87
厨川白村的《近代的恋爱观》尽管论的是“婚恋观”,但对“婚恋”这一文学所表达的永恒主题,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现代”见解和阐发。笔者认为要系统研究厨川白村的文艺思想,尤其是研究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说,就不能不读他的《近代的恋爱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米歇尔·沃维尔系巴黎第一大学法国大革命史研究所所长,大革命史讲座教授。今年3月14日,他曾率领法国史学家代表团来华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史学会联合召开的《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学术会议》。本文选自他的《革命的心态——法国大革命的社会与心态》一书的“序言”,它使我们可以了解到法国大革命史研究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杭州大学历史系沈炼之任主编、楼均信任副主编的纵贯古今、全面系统的《法国通史简编》(全书总计约56万字)最近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继张芝联主编的《法国通史》出版后,我国史学界的又一重要成果。本书的出版必将推动我国法国史研究和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本书有许多特色。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可以说,这是一部具有结构新、观点新、内容新的“三新”之作。首先,从本书的结构体系看,打破了传统的把法国历史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编的分法,把有关法国的由来、法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兴衰及其典型性用头四章来叙述。然后,用七章的篇幅,比较详细地叙述了1789—1914年法国历史的演变,突出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发展、工业化的过程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巨匠。他不仅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还撰写了《文学论》这部文艺理论著作 ,推动了日本近代文论的发展。漱石在文论研究和自身文学创作中提出并亲自实践了他的许多艺术主张 ,如“余裕”、“非人情”、“写生文”等 ,这都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日本近代最杰出的集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于一身的文学大家。漱石的文艺主张同他的小说一样 ,受到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下面 ,以“非人情”为例 ,通过分析其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暗合之处 ,探讨漱石文论的中国文化思想渊源。  漱石在《文学论》第二编第三章里使用了“非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