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昌龄李益边塞诗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昌龄、李益都是唐代诗坛上的著名诗人.他们都曾出佐戎幕,从军塞外疆场,经受了战火的洗礼与考验;都以独树一帜的边塞诗闻名于世,成为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都以擅长七绝诗体并作出了重要艺术贡献而事誉诗坛;都表现出一种激昂慷慨的鲜明诗歌风格和基调.这是他们诗歌创作的相同之处,但也存在着同中之异,如虽都以"慷慨悲壮"的诗歌风格著称,但王是壮而悲,李则悲而壮;虽都擅长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但王以言情见长,李则写景入胜;在七绝诗体的构思、结构方面,王诗偏爱转折,李诗多为递进.这当中既有不同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影响,也有诗人思想、性格、审美趣味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西爱情诗亘古不变地演绎着对爱人的的依恋、思念、期盼.当这种盼望变成失望,失望变成绝望,埋怨之情油然而生.但此"怨"--男子对女子的"男怨"与彼"怨"--女子对男子的"闺怨"不尽相同.本文撷取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男怨诗和中国封建社会闺怨诗的些许奇葩,拟从背景、主题、意象等方面比较其异同,以期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下的怨情和两种怨情所反映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李益是中唐享有盛名的边塞诗人,研究李益诗歌的学者大多把目光聚集在李益的边塞诗上,而对李益的其他诗歌则关注较少。在李益留存下来的诗歌中,保存有十多首游侠诗,由于李益享寿很高,身经唐代由盛转衰的过程,通过研究他的这十几首游侠诗,我们可以品味李益游侠诗歌的特点,感受中唐游侠诗与初盛唐的差别,从而认识唐代侠义精神在时代剧变下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5.
《诗格》二卷的分离,在考据之外,有更深层的理论意义。通过《诗格》卷上与《河岳英灵集》的选诗及《诗式》的理论倾向之比较;通过《诗格》卷下与《诗式》的意境理论及晚唐五代诗格的理论传承之比较,可以确认《诗格》二卷分离后各自的理论背景及合视之所呈现的唐代诗格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唐代有着开明的民主意识和更为进步的妇女观,唐代的闺怨诗把妇女问题表现得更加充分。在男性诗人代言的同时,女性也自抒情怀,表现独守空闺的思亲之怨和处境两难的命运之忧,展示了社会各阶层女性的悲苦境遇,充满悲怨色彩和感伤情调。  相似文献   

7.
闺怨诗漫谈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制度下,男女不平等体现在诸多方面。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外出或为官,或经商,或访友,或行旅,宦游天下,浪迹江湖;时间上或经春历冬,或三年五载,或更长时间。而女子则只能足不出户,锁在  相似文献   

8.
王涯闺怨诗表达了对远方丈夫刻骨铭心的思念,独守空闺的寂寞,青春流逝的伤感。这些诗的艺术表现也很突出,意象清新明丽,以细节显真情,语言简练有神韵。  相似文献   

9.
王昌龄的妇女诗主要描写了三种女性:宫女、贵族妇女、民间女子。宫女诗多表现望君幸临和羡艳受宠的情绪;贵族妇女诗概括了女子的现实命运;民间女子诗多表现自由、欢快的感受。场景描写、民歌艺术是王昌龄塑造妇女形象的主要手段。王昌龄大致以宫女诗寄寓个人情怀,以贵族妇女诗传达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以民间女子诗表现诗人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作为唐代的边陲重镇,使得有唐一代的闺怨诗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涉及到东北意象。在今存近70首涉及东北意象的边塞闺怨诗作中,孕育了边塞诗的独特审美内涵。其不仅风格凄恻哀婉,而且诗中所塑造的生动感人的妇女形象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准确地把握了女性的情感世界。天宝十一年(752)冬李白曾北上幽州,对于东北的边塞状况亲有所感。此一经历自然使其反映东北边塞的闺怨之作更加具有了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维李白边塞诗比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这两个角度比较分析王维李白边塞诗的异同。文章指出盛唐时代氛围的影响形成了王李二人边塞诗共有的昂扬乐观的思想基调和雄奇壮美的艺术特征;各自不同的政治遭遇和理想定位使二人边塞思想内容的发展变化各有特点;精神气质及文化学养的不同使王李二人在景物的描写、艺术手法的运用、体裁的选择上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绝句创作体现了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审美范畴——厚。这种"厚"的审美意蕴具体表现为:绝句思想内容的充实丰厚,性情意绪的真朴内敛,风格特色的含蓄深曲,艺术构思的缜密细致。无论是有意而为还是无意而成,王昌龄的绝句都与"厚"这一审美范畴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3.
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三境说”,具体内容包括“物境”、“情境”、“意境”,其中的“意境”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理论范畴。王昌龄是用“意境”来概括诗歌的第一人,具有首创之功。  相似文献   

14.
李觏和王安石的哲学思想有许多相同之处。在世界观方面,他们都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者,并且都具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在认识论方面,他们都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功利主义者,都是提倡学以致用,注重实践的作用。在历史观方面,他们都是穿着复古外衣的革新者,变法革新是二者哲学思想的精髓。可以说李觏是王安石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5.
浙东事功派代表人物陈亮的思想与朱陈"王霸义利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学到南宋发生一个重大变化 ,即理学 (道学 )兴盛 ,成为显学。与之相对的浙东事功派 ,亦兴盛起来 ,形成了与居于主导地位的朱熹所代表的正统派理学之间的对立。事功派的代表人物陈亮具有功利主义的哲学思想 ,与朱熹展开了“王霸义利之辨”。就历史观而言 ,陈亮坚持历史进化论 ,以效果论来辨析“王霸义利” ,属于唯物主义认识论  相似文献   

16.
“诗格”类的诗学著作在唐及五代时期特别繁盛,作者众多,作品繁富。不过,其多集中于初唐、中唐及晚唐五代,盛唐则仅有王昌龄一人写出了《诗格》一书。王昌龄之所以要在青春而浪漫的盛唐时期进行诗歌创作的同时又去写作《诗格》,乃是为了承负起“诗家夫子”的使命和职责,同时也是为了抚补自己任江宁县丞时心灵上的空虚和无奈,消解其难耐的悲怨和痛苦。这也正是王昌龄成为盛唐时期唯一一位写作“诗格”类诗学著作的诗人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7.
王维与李商隐都是文学史上的关键人物,都以诗歌著名,而他们包括碑铭文在内的骈文,同样超群拔萃。总体上说,二家碑铭各具面貌,王维臻于雅而商隐偏于华,是唐代碑铭文的两种范式。然二家也有相近之处,即入世儒宦之碑铭雅韵古朴,出世僧道之碑铭华辞流荡。  相似文献   

18.
段熙仲点校本《仪礼正义》是以新式标点整理点校《仪礼正义》的开山之作,自其出版发行至今,向为学界所倚重。然礼书难读,整理点校中难免有所疏失。今以《少牢》篇为例,列举其中所存在的分合失当、书名篇名误标、引文与释语相混、破句等标点失误60余则,略加按断考证,以祈有助于《仪礼正义》的阅读研究和进一步点校整理。  相似文献   

19.
除作为一位小品文作家,王思任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但他的诗歌历来被蔑视或忽视。该文对王思任诗作按内容分三类加以讨论,并对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探讨,抛开晚明以来钱谦益等人对王思任的贬斥,试图对王思任的诗歌作一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