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子》有这样两个句段: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重点号引者加)——《孙子·计》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孙子·虚实》  相似文献   

2.
唐“籍坊”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敏求《长安志》卷八永宁坊条首云:(坊)东南隅,京兆籍坊。按《唐六典》、《通典》《唐会要》以及两《唐书》等,皆不见有“籍坊”之制。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三永宁坊条,照录《长安志》此句原文,并于其下注云: 按此,《长安志》文。籍坊未详,或徒坊、病坊之类。俟考。以徐星伯学识之渊博,亦困于史乏记载,而无从考其制度。且喜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葬区所  相似文献   

3.
宋敏求《长安志》卷八永宁坊条首云:(坊)东南隅,京兆籍坊。按《唐六典》、《通典》《唐会要》以及两《唐书》等,皆不见有“籍坊”之制。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三永宁坊条,照录《长安志》此句原文,并于其下注云:按此,《长安志》文。籍坊未详,或徒坊、病坊之类。俟考。以徐星伯学识之渊博,亦困于史乏记载,而无从考其制度。且喜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葬区所  相似文献   

4.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为了注音释义,《说文》一共援引《诗经》例句达380条,其中用以注音者15条,用以释义者365条.用以注音者如:《说文·目部》:"?,直视也.读若《诗》曰'泌彼泉水.'"《说文·瞿部》:"矍,佳欲逸走也.读若《诗》云'?彼淮夷'之?."《毛诗》"泌"作"毖","?"作"憬".可见,考察《说文》引《诗》注音,不仅可以明白字的读音,还可以了解《诗经》的异文.因这易于理解,故这里略而不论.用以释义者情况则相当复杂.王念孙说:"《说文》之训,首列制字之本意.而亦不废假借,凡言一曰,及所引经类多有之.①"王氏此言未必符合许慎的初衷,但《说文》误以经类中的假借义、引申义证以字之本义则是事实.《说文》引《诗》释义与《毛诗》相较,或字同释义同,或字同释义异,或字异释义同,或字异释义异.研究《说文》引《诗》释义与《毛诗》的同与异,对于我们准确地理解《诗》意是颇有益处的,兹略考如下.  相似文献   

5.
大海道史探     
大海道之名出自于《西州图经》,文书发现于新疆。罗布泊于隋唐称大海,故有大海道之名。大海道随罗布 泊迁移而兴衰,成为一条神秘的古道。  相似文献   

6.
1 近几年,国内著文专门论述韩非术治学说的目见两篇:一是《韩非的术治学说不足取》;二是《韩非术论述评》。与这二者在基本态度和具体分类及看法上,笔者均不敢苟同,以下试述。 通观《韩非子》55篇,关于“术”的陈述有60%还多。总其陈述方式概有如下三类: 第一类是直接或间接地论到具体的术。诸如“无术之患也”、“无术之言也”和“有术之君”等。  相似文献   

7.
1.1传统训诂学认为:词义运动的基本方式是引申,其他方式则有词义的彼此渗透、因假借而造成的借义依附.1.2除此之外,还有无其他运动方式呢?先请看清代语言学家郝懿行《尔雅义疏》中的几条疏语:《释诂上》:景,大也.郝疏;经典景俱训大,而亦为明.景从日,故训明,从京声,故又训大矣.  相似文献   

8.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基本论域是认识论,而非本体论。对象与客体、感性与所与是知识论中知觉问题的两对核心范畴。旧唯物主义的间接实在论将心灵理解为外物之镜,其逻辑后果是静观的态度、不可知论或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将外物理解为心灵之镜,作为自我意识的心灵被看作一台自己证明自己的自动机器。马克思在《提纲》第一条中克服了两者的不足,初步表达了实践建构论的知觉观。把《提纲》第一条解释为“超越‘唯物-唯心’之争的纲领”是一种误读。“超越论”的谜底是实践本体论,而实践本体论的谜底是本体论幻想。《提纲》第一条应被理解为新唯物主义解答认识论中的知觉问题之总纲。  相似文献   

9.
讨论意象和意境的关系,我以为有两条必得把握住:一是从意象到意境,是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故必须有历时性的研究眼光;二是意象理论为中西所共有,而意境理论则为中国所独有,故还须有中西比较的共时眼光。古人说:“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和”,似乎把这两条都考虑到了。 中国意象理论源于《易经》,传曰: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研究存在着不少误解,今重新梳理《仪礼.士昏礼》、《礼记.昏义》等三礼文本,推阐礼意,略作检讨。古典婚礼在本质上根植于人之情性,故在典礼的设置中蕴含了男女平等和相互尊重两条基本原则,其所设礼节处处紧扣于此,而夫妻合体和孝顺父母又是婚礼凸显的核心观念,故成妻、成妇两项仪节成为古典婚礼之重心。所有这些都是为着婚姻能够长久,家庭能够和睦的人性目的。关于婚龄与婚期曾滋生千古聚讼,诸说在历史上的删汰去取,同样一以礼制将回归人之情性为尚。当今的婚俗改革,正宜抉发古典婚礼的精神内核,必须充分为人之情性张本。  相似文献   

11.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平阳侯曹寿尚武帝姊阳信长公主。”师古曰:“寿姓曹,为平阳侯,当是曹参之后,然《参传》及《功臣侯表》并无之,未详其意也。”颜师古因“未详其意”,故只推测曹寿“当是曹参之后”,但对曹寿究竟是谁,却未下断语,遂使曹寿之谜存疑后世。 按:《汉书》载平阳侯曹寿之史料仅见两处,皆在《卫青霍去病传》中,另一处载:“(卫)青既尊贵,而平阳侯曹寿有恶疾就国”。综上两处史料,得知三点:第一,曹寿与卫青约略同时;第二,曹寿尚阳信长公主;第三,曹寿曾患恶疾就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对两条《经》、《说》的校勘和诂释。文中,在考察前人成说并指明其正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主要有:(一)校“知”条《经》的“间”字并《说》文的“闻”宇作“问”,从而根除了前人从《说》校《经》作“闻”而与“身观焉”的“亲”纠缠不清之弊.(二)释“知”条《说》文“志行”的“志”、“行”即《小取》篇“以辞抒意”的“意”和“抒”,“志行”就是意志(对事物的断定)能够表达出来,也就是思想的沟通。又校本条《经》《说》为“知、问、说、亲”和“[辞]名、实、合、为”两条。这样,就解决了前人以《经》《说》所述为七种知识的种种格。(三)训两条《说》文的“观”字为“游”,即身临其地的“游历”、“交游”,略似今语的“实践”;并纠正了历来认为下条与上条直接有关之误。  相似文献   

13.
(1) 该书卷一三四第一三五六页(中华书局版)“房彦藻”条云:“彦藻事李密,为右长史,后从密归唐。”今按:《通鉴》卷一八五第五七七四页(中华书局版)载,武德元年二月,“李密遣房彦藻、郑颋等东出黎阳,分道招慰州县。……彦藻还,至卫州,贼帅还王德仁邀杀之。”然两《唐书·高祖本纪》、《通鉴》卷一八六第五八一六页俱载,武德元年十月,李密率众降唐。此时,房彦藻已亡八个月,岂有“随李密归唐”之理;故,上引史书均未言及此事。清编《全唐文》的编纂者,未细检史料,铸成大错,须当厘正:房彦藻死于李密归唐之前。  相似文献   

14.
一、元朝没有以曲考士元朝没有以曲考士.华连圃《戏曲丛谭》上的不可信,谭正璧《元曲六大家略传》上说马致远是"曲状元",也是误解了"戏曲领袖"的意义.我的驳论如下:华连圃引用的三条证据中第一条是明代沈德符《顾曲杂言》云:"元人未灭南宋时,以此定士子优劣,每出一题,任人填曲,如宋宣和画学,出唐诗一句,恣其渲染,选其能得画外趣者登高第,以故宋画元曲,千古无匹.元曲有一曲传至四五本者,予皆见之".华连圃者说:"夫一题得见四五本,显然其为场属中所制".我认为"元曲有一曲传至四五本者"一语实是沈德符上了臧晋叔《元曲选》的当.在臧晋叔这选本的开端,列有涵虚  相似文献   

15.
一九二七年苏联出版了魏列萨耶夫所著《普希金略传》一书,后来曾多次再版。说明这本书颇受读者欢迎。在这部《略传》中有这样两句话:“尼古拉一世能使他屈膝,而普希金居然跪立。”德·米尔斯基在《普希金在诗坛上的地位》一文中也说:“普希金不恭维地顺从了尼古拉一世,由于自愿地投降,必然走上不自愿的低首下心的道路……”而在魏列萨耶夫和米尔斯基之前,类似的评论就更多。这种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普希金的《四行诗节》和《致友人》两首抒情诗。在第一首诗中,普希金把新即位的尼古拉一世比作俄国历史上开明的皇帝——彼得大  相似文献   

16.
肠乃脐带 ,所化之“十神”与木母扶桑上之十日 (儿 )同。《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上有扶桑 ,十日 (儿 )所浴 ,在黑齿北。居水中 ,有大木 ,九日居下枝 ,一日居上枝”。《大荒东经》 ;“汤谷上有扶木 ,一日方至 ,一日方出”。此十日即木母空桑所化生的第一代人子。此后木母即不再化生了 ,故此第一代人子就成了第一代人母 ,死后其灵还归扶桑神木上成为故去之故灵或古灵 ,而自第二代人子起 ,每代人子皆为此古灵转世 ,故云 :“一日方至 ,一日方出 ?。“一日居上枝 ,九日居下枝” ,即轮流转世 ,所以殷以日名 ,即由甲乙至壬癸的十干之名为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一切经音义》所引《韩诗》的整理,可以揭橥其所引《韩诗》的概貌。根据我们整理,发现其直接引用《韩诗》各类文献,包括经、传等,共计约276条。其中大约有30条内容为"经文",去其重,直接引经文约为5条,与其经文相关联的约有7条,引《韩诗外传》经文约2条,而其余多为"故训"等,多与清儒辑本相异或未见辑录。通过整理、考释、探源,发现其在文献学上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七月》是《诗经》中的著名篇章之一。对这首名诗,名家多有精要的注释。诗的第三章有“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等述说蚕事的句子。其中“蚕月条桑”句,当今流行的注本是这样解释的: 余冠英《诗经选》155页:蚕月,指三月。条桑,修剪桑树。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460页:蚕月,养蚕的月份,指三月。条桑,修剪桑树。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23页:蚕月,养蚕之月。条,此处作动词用。条桑,犹言修剪桑枝。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最早的训诂宝典《尔雅》,在以一个词训释一组同义词时,多采用一义一条的体例。但在《释诂》、《释言》两篇中,也杂有二义同条例。什么叫二义同条?前人虽作过一些分析,且提出过一些异名而同实的术语,如一名两读、一字兼包二义、一训兼二义、字有二训、训同义异等等,却末给定一个较恰当的界说。我们从前人的分析中,归纳出一个符合传统认识的界说,即:不同义项的若干被释词罗列于同一条中,而共用一个释词训解,该释词蕴含的两个义项分别对应于两组被释词。如“治、肆、古,故也”,其中“治”、“古”义为久故之故,“肆”为语词之故,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连词“所以”,释词“故”的两个义项各各与其对应。二义同条例屡见于《尔雅》,对后世雅书类著作的影响也很大,不明其例,读书理解就会失之穿凿。本文试图在前人论析的基础上,订讹误,理纷乱,比较系统地探讨二义同条例的发现、类型、成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解读,提出:对《提纲》第一条的基本观点不能只在认识论的意义上理解,而要把它首先看作是本体论意义上的革命变革。只有从本体论上理解马克思所强调的实践观点,才能正确理解《提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