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太平天国时期,以往驻军不多的江西成为战争的重灾区,清朝传统的军事和后勤体制被打破。沉重的军费负担和统治者竭泽而渔式的括民之术,对当时及以后的江西政治与社会变迁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时期的常熟地区,阶级斗争是十分尖锐而复杂的。在军事方面,这里既有清政府的绿营兵、淮军,还有团练,在太平军中,也存在着不同的派系,犬牙交错,互相争斗。在经济方面,太平天国不否定业主的土地所有权,但是,佃农抗租风潮不断,使业户收租有名无实。在政治方面,乡官成分复杂,乡民残杀乡官之案屡见不鲜。在文化方面,也冲突不断。如此等等,可以使我们明白,在整个苏南地区,为什么太平天国取得常熟最晚,而失去常熟最早了。  相似文献   

3.
论军阀时期的兵源匪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欣 《浙江社会科学》2005,1(4):132-137
军阀时期割据混战所造成的经济衰败,使破产农民和游民成为军队的主要兵源.在中央政治权威衰败的情况下,各军阀派系募兵标准各行其是,大量地收编溃兵和土匪,造成军纪败坏,兵源逐渐匪化.军官与士兵的素质明显呈劣化趋势,普遍缺乏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毫无信仰与"主义"可谈.在这样的军队里,军纪废弛,政治上失控,完全背离了军队在国家政治中的职能,其本身就成为社会的动乱之源.  相似文献   

4.
贾熟村 《云梦学刊》2009,30(1):46-50
太平天国崇拜上帝,反对儒、释、道,形成了中西文化的激烈对抗。曾国蒋家族信奉儒、释、道,起而抵抗,父死子继,弟死兄继,直至太平天国失败。有大量的曾国藩之类的家族与太平天国对抗,应该也是太平天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太平天国起义当然是一次激烈的阶级斗争,但是,它同时也具有明显的中西文化冲突的色彩.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述了粤东反清斗争兴起、低潮、重新高涨和最后失败三个阶段的基本概况 ;探讨粤东反清斗争在组织上、政治上和军事上的特点 ;论述粤东反清斗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谢铭 《广西社会科学》2005,(11):126-128,139
西林教案是在太平天国期间发生的,它与这个时期清朝政府的基督教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太平天国是以拜上帝教来发动、组织和领导的,而拜上帝教主要来源于基督教,与基督教十分相似,以至于清廷认为拜上帝教就是基督教,所以,加强对基督教的控制与防范,实行严格的限教政策,政教关系极为紧张。法国传教士马赖这一时期进入广西西林传教不能不引起误会,使当地官员认为是组织群众造反,因此,遭到逮捕并处死,导致了教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的女馆制度措施只是战时特殊时期的附属产物,是战时不得不采取的特殊政策,而非当权者的根本目的.这种政策虽然也起到过一定程度保护妇女的作用,但事实上,女馆制度的实施有违人伦,造成了众多民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难以挽回的后果,使广大妇女无论在肉体上还是在心灵上都遭受了严重的创伤.太平天国时期的妇女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其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并未得到真正提高.  相似文献   

8.
《讨粤匪檄》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特定社会文化基础,适应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初期的发展规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檄文在指导湘军同太平天国文化论争中,作为理学经世派用以对付敌对阶级进行文化反击的精神武器,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发展的现状。檄文文化内涵的深刻实质在于理学经世派在其实学精神指引下,从维护传统到逸出传统,开展洋务自强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序幕,从而发展、维护了传统。  相似文献   

9.
10.
建国以来,已出版和发表的有关太平天国妇女问题的著作、论文不少,都直接或间接地表明了对太平天国妇女政策的态度。有的学者认为太平天国实行了妇女解放政策;有的却持截然相反的观点;有的认为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具有两重性。笔者在此基础上,对建国以来的太平天国妇女史研究作一总结回顾,以期有助于推动太平天国妇女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文献俗字是广西俗字研究最为典型的文献材料,目前太平天国文献俗字研究各方面成果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一是太平天国第一手文献资料难以获取;二是研究对象不明确;三是研究系统性不强.今后太平天国文献俗字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俗字的地域性特征,深入考察语言和文字之间的关系,归纳广西俗字的造字用字规律.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苏福省农村政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秀成地方建设的新思维,为苏福省地方建设规划了基本原则与发展方向。在李秀成的影响下,苏福省出现了一个以熊万荃和钱桂仁为代表的具有儒家化特征的施政群体。苏福省当局普遍实行的是“着佃交粮”与“招业收租”并举的政策。田凭政策是较“着佃交粮”更高层次的社会经济政策,虽然有很强的政治性,却丝毫不具备任何革命性变革的意义。只有1862年钟志成推行的田凭政策,才真正具有土地革命的涵义。苏福省的乡官制度,在继承前期基本功能的同时,其主观能动性更趋活跃。  相似文献   

13.
宋元时期太湖东部地区的水环境与塘浦置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革 《社会科学》2008,(1):134-142
宋元时期,太湖东部地区沿吴淞江、长江和沿海地区的塘浦置闸是当时大圩水利的一个重要特色.大闸存在的主要理由是以出太湖之清水,刷感潮之浑水.宋以前,大闸的位置因农业开发的程度不高,靠近河浦内部的农田区,以后随着农业开发的加强,更接近外部近长江或近吴淞江河道区域,元代吴淞江淤积程度的加深,任仁发一度以强化河口置闸之法冲吴淞江之淤.由于河道常淤,大闸逐步废弃.在明代,由于吴淞江的弃用和东部北部丰水环境的改变,坝堰体系兴起,大闸与塘浦圩田体系也彻底地被替代.  相似文献   

14.
一 清朝同治三年(1864)六月十六日,湘军曾国荃部攻克天京(南京),太平天国幼天王跟随忠王李秀成等,于六月十七日凌晨逃出。二十一日到达皖南广德州。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前期的财政法律制度具有以下基本特点:治军、治民并用;财政法、刑法并举;宗教性;残酷性、封建性;虚幻性与现实性的悖论。其制度构成体系有诏、谕、公文、账薄和凭证管理及重大立法等。财政收入制度包括战利品收入、赋役法、商税和专卖收入、关税、罚没和赎金等;而财政支出制度则包括俸禄制、贡奉制、军事及民用工程建设的支出等。  相似文献   

16.
兰美琴 《船山学刊》2005,(3):128-13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太平天国宗教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这期间,发表了一批论文,据笔者统计,专门对太平天国宗教进行研究的论文就有60余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夏春涛的<太平天国宗教"邪教"说辩正><山西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宋德华的<拜上帝教:中西文化畸形结合的产物>(<太平天国与中西文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等;还有一本夏春涛的<太平天国宗教>(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专著.本文拟对这一时期国内学者关于太平天国宗教研究作一简要综述,力求全面介绍和总结这一阶段相关的研究成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保障。五代北宋前期太湖地区的水利灌溉活动与气候变化存在高度相关性,此外,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水利工程负责人对于当地情况的了解程度、地方利益矛盾、水利政策的侧重点、农田水利规划的合理性等都成为这个时段影响太湖地区水利灌溉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从明初一直到1950年代,桑地耕牛的少见,以及水田水牛的较广使用,构成嘉湖地区耕牛分布景观.这种地理分布的形成,受制于各地区不同的水系情况、土壤条件、作物种类及耕作技术.太平天国战后移民带来的牛耕,虽然对这一地区的影响是存在的.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地区的耕作传统,江南的发展依然按照战前的道路进行着.  相似文献   

19.
傅德华 《学术界》2015,(1):201-207,327
学术界发表的26篇罗尔纲的传记资料,最突出的特点是自始至终围绕他对太平天国史研究所做的贡献展开。对太平天国研究者研究的价值就在于,一方面通过被研究者罗尔纲的传记,了解学术界对太平天国史研究的现状和水平,从而发现进一步开展此领域研究的新视角和新问题;另一方面,旨在抛砖引玉,从罗尔纲已有的传记研究成果中,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新突破口。两者需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礼治",就是通过"礼制"、"礼仪"、"礼器"等内容和手段,来维护和协调社会的等级关系,从而达到社会的稳定和统治的牢固。清朝统治者优礼、尊崇藏传佛教,利用藏传佛教作为统治蒙藏地区的工具,把对藏传佛教的管理纳入国家礼仪制度,通过"礼治"维护了蒙藏地区的稳定,有效地巩固了清朝政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