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模糊思维所塑造的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意义上的思维模糊性是人类共同的。阐述了模糊思维的概况、现状、定义、内容及其特点,分析了模糊思维所塑造的美,对理解思维的模糊性和模糊思维的作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模糊性联想在文学修辞中具有很大的作用。比喻、夸张、矛盾修饰、幽默的产生是由于事物的某种模糊性而引发说话者联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论语言的模糊性与模糊修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的模糊性指词语所指范围的边界是不确定的这种属性,模糊修辞就是利用语言的模糊性提高语言的表现力,而模糊语言的本质特征及成因则是研究语言的模糊性与模糊修辞的关系、模糊修辞对象及模糊修辞构成手段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学有着不解之缘。教材美育资源支撑着美育,学生全面发展呼唤着美育,美育是改革小语教学现状的要求,也是贯彻小语课改新理念的体现,审美教学是语文教育所不可忽视的目标之一。加强审美教学有助于提高语文教育质量,深化语文教育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能精心创设审美情境,注意发掘教材的内在美点,开辟审美想象的通道,诱发学生的审美体验,组织审美鉴赏活动,那么,小学语文教学的琴弦上就一定能弹奏出审美教育的美好乐章。  相似文献   

5.
语言的模糊性与确定性是语言系统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模糊本质的理解是以语义为基础的,因此,从模糊语言学角度出发,分析语义模糊性的概念、产生的根源、基本特征及其与别的语义学概念的差异等方面,进一步加深对语义模糊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现实和目前中专学生的实际情况 ,怎样让中专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 ,以适应“应用型”人才需要 ,这是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若能抓住中专语文教学的一些特点来施行 ,指导教学 ,是能收到好的效果的。一、应进行语文学习方法的引导在给升入中专学生上课的第一天起 ,很多教师就对学生说 :从今天起 ,你们必须抛弃在初中的学习方法 ,培养自学的良好习惯。自修时间并不仅仅就是完成作业 ,还要反复钻研 ,勤于思考。要让学生系统地了解二年语文课的教学要求 ,让学生们感到语文学习的份量。告…  相似文献   

7.
语文情境教学浅探高雅贤,伊红菊情境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有效的形式之一。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通过朗读、讲解、问答等等教学手段,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学生引入到一个忘我的境地。使其产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即,爱其所爱、恨其所恨。换...  相似文献   

8.
模糊性是文学翻译的客观属性,它体现在文学翻译的各个层面:从译者对原著的理解过程、转化过程以及读者对译文的评价过程都包含着模糊性。正确认识文学翻译的"模糊性"对指导文学翻译实践和文学翻译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英语语言的模糊修辞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的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模糊修辞是有效利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表达效果的艺术手段。无论是在日常交际活动中还是在文学作品里,模糊修辞的踪影随处可见,它借助于不确定语义的模糊词语和在特定语境下表达模糊语义的精确词语等方式赋予并传达出英语语言的模糊美。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教育史,迄今已有四千多年。其迭经沿革藩衍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自是一个精华和糟粕杂糅的瀚海。从这个瀚海中全面系统地剔除糟粕,探取精华,借以推助今天的教育事业,自是一项重要而非易举的工程。本文只试图从传铳的语文教学精华这一面作点浅探。一、关于贯串、突出德育。中国传统的德育内涵,大致包括一个“完人”所须修养的志、仁、义、礼、勇、忠、孝、悌、信、刚、直、谦、谨、勤、奋、廉、耻等近20种美好品格。其中“志”具有基础和核心  相似文献   

11.
一个优秀学生应该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而中学语文教学负有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的任务,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通过教材中丰富的形象,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之感受美、鉴赏美、追求美。 从形象中感受美 “美是能够引起人们特定情感反映的具体形象。”(王朝闻《美学概论》)美蕴含  相似文献   

12.
一、激发渴求选准思维的“点”所谓思维的“点”,就是通过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它是思维的目标。要学生思维,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思维的目标发生喜好的情趣。如果学生对思维目标产生了强烈渴求愿望,他们便有了定向追踪目标的心理基础。以往教学中的一大弊端就是教师往往总爱教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没有把结论作为学生思维推究的目标。因此,学生对教者所给的结论只能获得“是什么”这样的抽象判断。而懒于通过自己的思维去探求“为什么”、或“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长此以往,学生便成了教者灌输“死”知识的容器,而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语言的本质属性,模糊语言在汉文学作品中大量存在,通常可分为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两种.汉文学作品的模糊性主要是由汉语本身的语言特点、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及读者对原文的不同的理解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在设计领域过去我们很少去考虑审美形态和主观意识在表现形式上的不确定性.设计中不属于"非此即彼"原则的现象,常常会使我们处于一种无法确定的模糊状态.模糊数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我们在这种新的思维状态下,以全新的意识来理解室内外设计中出现的模糊性,对我们今后的学术研究是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同时也为我们在设计领域里的探索和发现起到了投石问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模糊语言具有不确定性、不精确性、相对性等特征。语言的模糊性保证了交际的有效进行,具有提高语言表达准确性、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提高语言表达的效率,使语言表达含蓄、礼貌得体、生动逼真等语用功能。从语用角度对模糊语言进行研究,对如何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模糊语言,成功地进行言语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快速作文教学与传统作文教学的区别在于,快速作文训练是一项开发学生写作潜能的强化训练.快速作文教学要针对职专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激发兴趣.积累是快速作文的重要保障,平时应当引导学生注意文学、生活、思维等方面的积累.快速作文训练要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创设宽松的写作氛围;对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训练,提高快速作文的质量;提倡快速打腹稿,提高学生写作布局谋篇的能力.快速作文教学法不是人为的束缚学生的写作心理,而是要让学生自由抒发,旨在培养一种良好的写作素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分析口语中常见的模糊表达的语用类别入手,提出了一些对模糊信息的处理技巧。  相似文献   

18.
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本质属性,是广泛存在于人类语言交际中的语言现象。有效地使用模糊语言不仅有助于日常交际的成功,还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作者从认知的角度,主要分析了模糊语言的基本涵义、存在的原因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一世纪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社会。致力于受教育对象创新思维的发展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是新的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的人文科学,内蕴丰富,知识层面复杂,既具体生动、血肉饱盈,又思想深厚、风光蕴藉。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初中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模糊评价是按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传统评价方法的改革探索,具有灵活性、机动性、权变性等特点,对于提高教学效益,增强学生素质,推进教育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机制,需要教师积极更新评价理念、在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提高自身素质等方面不断有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