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比较了陈那《理门论》与法称《正理滴论》在论式方面的根本差异,指出它们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因明体系;论述了陈那论式与法称论式在逻辑原理方面有根本不同,指出了王森先生关于法称在逻辑原理方面完全接受了陈那因三相学说的误解;建议藏传因明学者应重视和研究陈那《理门论》的玄奘汉译本;最后指出了汉藏学者在因明与逻辑比较研究的种种误解.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藏传因明推理的概念、全称消去后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以及推理的格式三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不准确的定义会导致演绎推理外延的划分出现问题,不存在"喻"的名实矛盾,藏传因明推论式的三个种类是不能混淆的;全称性质命题和单称性质命题区别明显,不能把用单独的词项表示的因三相形式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等同起来;比较因三相与直言三段论时,必须把命题化成规范形式再按照三段论的基本规则进行推理,法称论师在推理方面的贡献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3.
因明学是藏传佛教探求佛学真理和知识的一种方法论。对藏传佛教的修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将辩论术与认识论密切结合起来,以"破"与"立"的理论思维来论证教法义理和佛学哲理,在一问一答中,推出正确的见解,以使问答的双方加深义理的理解。这种逻辑论式对玛久拉仲修学广、中、略三品《般若经》和建立其般若思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郑伟宏 《西藏研究》2021,(1):119-128
玄奘开创的汉传因明忠实地弘扬了陈那因明体系,唐疏成为准确打开陈那因明逻辑体系的一把钥匙。陈那因明是论辩逻辑,其学科性质决定它的两个初始概念同品、异品必须“除宗有法”(论题主项),进而规定了同喻体和异喻体并非全称命题,这必然导致陈那因明非演绎。  相似文献   

5.
藏族因明学分为外明与内明。文章依据藏族古文献,对此基本概念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唐勇 《民族研究》2023,(5):10-20+138-139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中国宪法关于“现代化”的规定经历了“工业化”“四个现代化”“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历史演进,确立了“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根本任务,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最高的规范性和指导性。在宪法规范上,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华民族维度表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各民族维度表现为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在各族人民维度表现为保障各族人民的权利。中国在法治轨道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在音乐艺术的发展长河中,美声唱法始终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唱法在"五四"之后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生根发芽。但由于地域的局限性和中国汉民族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发展到中国的美声唱法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声唱法的同时,与我国声乐艺术、语言特点紧密结合,经历漫长的研究与实践,逐步形成中国式美声唱法,并向民族化发展。这是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结果,也是我国声乐教育发展的重大成果。同时,我国先后培养了许多著名歌唱家,他们的演唱把中国美声带给了全世界,得到了世界音乐界权威人士的接受与认可。从发展的前景看,中国式美声唱法已逐步走向世界,我们必须从多种角度来对其进行激发和培养,使之愈加灿烂、愈加辉煌。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北方草原民族中,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是独具代表性的一件器物,其因在鄂尔多斯各个地区中发现大量的、集中分布的特点而闻名世界.以动物的纹饰为主是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最为显著的特征,其材质一般是青铜、金、银,银鄂尔多斯式青铜器与欧亚草原民族文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为此,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是目前全世界进行探究的一门世界性的研究课题.接下来,文章以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纹饰为中心开展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9.
2008年10月13-15日,由中国逻辑学会因明学专业委员会、西北民族大学主国办,甘肃民族出版社协办,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化学院、杭州佛学院承办的中国第四届因明学学信研讨会在甘肃兰州召开.  相似文献   

10.
单位犯罪诉讼程序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犯罪诉讼程序问题是我国刑法确立了单位犯罪主体之后所产生的一个程序问题.但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单位犯罪的诉讼程序,这一问题的研究就是要解决我国刑事诉讼法在单位犯罪诉讼程序上与刑法的失衡问题.就单位犯罪诉讼程序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单位犯罪诉讼程序所应当包含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论纲式研究.  相似文献   

11.
姚南强 《中国藏学》2008,(1):167-170
藏汉因明的比较是近代以来中国因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因明本身而言,比较研究可以加深对因明义理的理解,有助于解决一些长期困扰学界的因明疑难,实现新的综合。从更广泛的文化角度而言,有助于理解汉藏两民族的思维形式有哪些同异之处,这些差异对各自民族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等。从现实意义看,有利于汉藏民族间的沟通和理解,有利民族团结与和谐相处。本文从宏观体系、逻辑论和知识论三个角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了多维视角比较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黄蔓雯  蒋明 《民族学刊》2021,12(12):71-80, 131
构建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多民族社区治理的重要途径。由于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社区内部张力扩大,民族互嵌式社区的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多民族融合表面化、社区共同体意识淡薄等一系列问题。论文结合社会系统论、社区治理论的相关原理,厘清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内涵,提出民族互嵌式社区居民公共服务幸福感指标体系的构想。通过差异化选址、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影响居民公共服务幸福感的社区融合、社区治理、社区文化建设、社会医疗、社区教育五个维度及指标体系,为有效评价民族互嵌式社区公共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祁顺来 《中国藏学》2008,(1):161-166
藏传因明与汉传因明虽同源印度,由于汉藏两地文化背景的差异,发展成为两种不同理论体系的因明学说。本文分析这两种因明学说在发展历史和思想理论方面的异同,旨在进一步探求因明学说的发展走向和寻求因明研究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加强汉、藏因明的交流对了解汉传因明及藏因明的历史与流交,全面把握中国因明实质、推动因明发展以及推进文化融合、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当前,汉、藏因明的交流有很大进步,在组织机构、学术会议、课题合作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但是依然存在诸如大局意识不足、交流平台欠缺、语言障碍、共同话语基础缺乏、人才流失等困境,我们需要从建立语言互译平台、加强义理对勘文本互译、充分挖掘因明的社会功用、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以及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功能等多方面着手,共同推进汉、藏因明的充分交流,推进中国因明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罗尔斯的"新契约论"的精神实质是康德主义的义务论,为了克服康德学说的抽象性,罗尔斯系统地发展了关于"合理的"和"理性的"相区分的思想.罗尔斯在康德的义务论的基础上实现的四个新的超越--对康德式的"人"的概念的消解、放弃了他曾经尝试的为其正义理论提供一种康德式的哲学基础的努力、直言不讳的承认他致力于发现的并不是普遍的正义原则、以开放形式解决现实问题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重视因明学的学习、研究和运用是藏传佛教的优良传统.因其求真主旨,因明与内明的关系表现为关联互动和相互促进,因明学为佛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认识的依据和标准,为佛学思想建设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因明学的学习方法,推动了佛学思想建设的发展.故在大力提倡开展藏传佛教佛学思想建设的今天,应努力挖掘和弘扬因明学的优良传统,积极推进因明学的系统化、通俗化和时代化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因明学的理论应用水平和效用能力,将因明学建设的成果运用于藏传佛教佛学思想建设的实际,并发挥因明学在佛学思想建设中的带动创新作用,促进佛学思想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绩的适性论既承袭庄子的思想内核,又赋予其独特的义理诠释,形成了典型性的人生实践范式,影响显著。目前学界对此论题已做初步探讨,但还有必要从多角度做深度拓展研究。从探讨其"自适"论内涵及渊源入手,进而从人文生态学视角剖析其构建自我和谐精神生态境界的形成路径,探讨其具有的独特性自我和谐理想人格境界的特性,归结其对于形成的中国古代作家人文精神生态思想传统所确立的独特影响和地位。  相似文献   

18.
关于陈那与法称在因三相上的异同问题,学界大致有两种观点:“相同说”和“相异说”,其中持后者观点者居多。分析相关文本、译本等文献资料,并将这两种学说进行对比,得知法称的因三相与陈那的因三相是一脉相承的,并无二致。而学者之所以误以为二者有别,大部分原因在于对因三相上同译文的选取,特别是在单独剥离出其各自译文的因第二相的基础上所作的比较,不免有“一叶障木”“断章取义”之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朱仙镇清真寺南碑亭为例,探讨了河南伊斯兰教古行碑的相关问题,在对省内古行碑进行介绍后,重点分析了朱仙镇南碑亭碑中阿拉伯文和汉文内容,并对其中的伊斯兰典籍和古行十三条源头略作论述,对古行主张条文的含义逐一解析。最后回顾了河南伊斯兰教中的新行及与古行碑的关系,并认为荥阳等地区新行传统的确立以及新思想的传入是古行碑出现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巩固民族团结、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措施。但目前有关"嵌入式社区"或"互嵌式社区"的讨论,大多从社区建设的理解出发,未充分关注这一部署在巩固民族团结、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方面的重要意义。本文强调"互嵌式社会"既是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又为民族团结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在"互嵌式社会"视野下加强民族团结的建设和研究,需要重视民族因素互嵌过程中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具体问题,在微观与宏观、局部与全局的往来互动中把握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