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12汶川大地震后,社会重建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引发了人们对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像中国这样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大国,需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或者政府和社会)关系?在灾区重建过程中,重建的核心因素是什么?社会重建的内涵究竟意味着什么?在盘点社会重建理论的谱系时,我们所拥有的理论资源并不丰厚,我们尚未洞悉社会重建问题的理论真意和实践逻辑。为此,我们以社会重建为题,组织三位社会学专家就此问题进行理论上的疏理和探讨,为灾后的社会重建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5.12汶川大地震后,社会重建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引发了人们对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像中国这样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大国,需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或者政府和社会)关系?在灾区重建过程中,重建的核心因素是什么?社会重建的内涵究竟意味着什么?在盘点社会重建理论的谱系时,我们所拥有的理论资源并不丰厚,我们尚未洞悉社会重建问题的理论真意和实践逻辑。为此,我们以社会重建为题,组织三位社会学专家就此问题进行理论上的疏理和探讨,为灾后的社会重建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谢军 《天府新论》2004,(1):11-14
价值问题本质上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活动中的问题,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石的唯物主义给了我们重建价值哲学以重要启示。要求我们在实践基础上重新理解人及其世界,并进而在重新理解人及其世界的基础上重构价值哲学。我国当前价值哲学的研究现状要求我们自觉地将价值哲学奠基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上。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大地震后,社会重建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引发了人们对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像中国这样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大国,需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或者政府和社会)关系?在灾区重建过程中,重建的核心因素是什么?社会重建的内涵究竟意味着什么?在盘点社会重建理论的谱系时,我们所拥有的理论资源并不丰厚,我们尚未洞悉社会重建问题的理论真意和实践逻辑。为此,我们以社会重建为题,组织三位社会学专家就此问题进行理论上的疏理和探讨,为灾后的社会重建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我国认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在于认识主体的空白化 ,原因是没有对认识的先在条件进行有效的反思。通过对西方哲学唯理论传统的考察 ,我们发现 ,引进前见概念可以为此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1 当今中国是否面临“道德重建”的问题与任务?如若面临“道德重建”的问题与任务,那么它又是一种什么性质和意义上的“重建”问题和任务呢?这是我们探讨“道德重建”问题首先必须澄清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由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引出的“道德重建”问题与任务,概言之,也就是已有道德不能适应新的时代需要的问题和依据时代要求重新建立建构一种能满足需要的新型道德的任务.从这一意义上说,只要一个社会出现了新的道德需要,出现了已有道德不能适应或满  相似文献   

7.
理想对人类存在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人对未来的美好设想,也是人生价值、意义的体现。近代启蒙运动对古代目的论哲学的消解和机械论哲学的确立,致使工具理性大行其道,社会开始了理性化、近代化的过程,理想和崇高也从此无人问津。人们也因此陷入无意义的生活境遇中,随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为了使人们摆脱这一困境,我们需要重建理想主义信念,重建我们时代的共产主义理想。  相似文献   

8.
一如前面的两个学案研究中所反复强调指出的那样,在我们的生存结构并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形下,我们的生活重构其实十分困难,整个社会转型从晚清民国以来始终仅仅是在过程中。而且这个过程一直在反复甚至倒退,然后从头开始。或者说具体了,我们的诸多问题包括学术问题、文学问题、教育问题乃至社会问题其实依旧,我们始终走不出的是我们自身的生存悖论和循环往复的轮回怪圈。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问题的研究,不仅是一个理论课题,而且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紧密关联。今天我们所进行的改革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否定建国初期依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设想而建立的计划产品经济体制模式,这种模式是对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前,我们在所有制问题上照搬了前苏联的模式,实质上这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上的误区。马克思所倡导的是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笔者就《共产党宣言》中所说“消灭私有制”,直至《资本论》第三卷“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答案,浅谈笔者的认识,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前,我们在所有制问题上照搬了前苏联的模式,实质上这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上的误区.马克思所倡导的是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笔者就<共产党宣言>中所说"消灭私有制",直至<资本论>第三卷"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答案.浅谈笔者的认识,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12.
经典阅读与人文精神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总 《江淮论坛》2011,(4):159-167
当今时代倡导经典阅读,在功利化、庸俗化的文化生态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代教育体制和学术规范下,经典教育和阅读方式形成工艺化、机械化操作,只成为知识而失去了精神。当务之急是回归经典阅读的传统。中国的经典阅读传统并不仅仅是一种读书的行为,其中蕴含着敬重观念和磨砺精神,更内化为读书人生活的组成部分。中国人文经典的特质有三:一是强烈的人伦社会关怀,二是深刻的形上学思考,三是内向的自我心性启悟。正是这样的合天地人为一体的结构和对宇宙构成终极道理的追寻,使中国经典具有了超越地域和时间的普世价值和永恒意义。当代人的价值观可以多元化,但在人性的基本问题上是一致的。因此,在人文精神急遽失落的全球化时代,我们更为迫切地需要回归经典阅读的传统,从而唤醒我们的人性,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重建我们的当代文化。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的、现实的、崇高的信仰,是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处在社会转型和全球化双重境况下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严重的挑战。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不是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而是我们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科学理论和科学信仰的统一。今天强调信仰重建,旨在反思我们以往在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的失误。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恢复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精神信仰底蕴,以达成马克思主义真正中国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铸。  相似文献   

14.
重建阅读文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周宪指出,在视觉文化的蓬勃发展进程中,似乎有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那便是图像对文字的"征服"。我们应该关注视觉文化强势所造成的阅读文化困境,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和立场,重建阅读文化,培育阅读文化。金元浦指出,新世纪的视觉文化转向是在当代高新科技的基础上发生的人类划时代的媒介革命的表征,具有建构的后现代性。当代视觉文化遇到的最具前设性的问题是语言文字与图像的关系问题。倪伟指出,视觉文化的核心是探讨与"看"的实践相关的种种问题。"看"的方式根本就是社会和文化建构的产物。视觉文化研究应抓住中国的现代性经验不放,在融会各种进步思想的基础上,突入深广的社会历史领域,展开批判性的清理和重建工作。曾军指出,20世纪西方文化理论思潮为观看研究提供了意向主义、构成主义和"现实主义"三种路径,但各有研究的困境:意向主义思路对理想观看的描述性分析的有效性值得怀疑;构成主义思路最大的问题在于对"主体"的有意忽略;而在"现实主义"思路中,无论是批判理论还是视听统计,关注的其实都是将观者定位为被动性的前提之上的"受众"研究。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批评方法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旧世纪的更替 ,会给作为文学研究者们的交际方法———文学批评及其理论研究的方法带来哪些变化呢 ?我们是否能够在研究传统批评方法和理论的基础上 ,探索一种更符合时代变化和文学自身特点的批评方法呢 ?这些问题显然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尽管在 2 0世纪 ,这一被理论界称为批评的世纪 ,批评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 ,纷繁复杂 ,研究成果丰硕 ,但是其基本的发展走向还是较为明显的。文学批评及其理论研究的方法越来越趋向多元 ,呈现出多元共生的对话局面。然而 ,我们同时又注意到 ,这种“多元化”和“对话”的格局仅仅是就各种理论和方法之间…  相似文献   

16.
美学的重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讨论了中国当代美学的困境之后,美学的重建依然是一个难题——甚至显得越发艰难了。这使我们意识到批评比建构似乎容易得多。 然而,批评的目的毕竟是为了建构。因此,我们仍将在艰难中前行。 美学的重建应该从中国当代美学的局限性开始,换言之,中国当代美学的局限性就是美学重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7.
论重建知识分子话语体系唐欣我们选择话语作为认识知识分子的关键点,是因为它是知识分子问题的核心或者说决定性因素。话语不同于言语。相反,它是指语文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限定下的群体表现形式。它是隐匿在人们意识之下,却又暗中支配人们言语、思想行为的潜在逻辑。换...  相似文献   

18.
“本体论”在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核心地位 ,在某种意义上亦可以说哲学就是本体论 ,这是因为本体论问题是根源于哲学的本性、特点以及人类的生存本性即实践本性和思维本性。因此 ,“本体”是永远无法消解的 ,本体论的存在有其合法性。但由于传统哲学把自我否定、自我批判本体论式的意向性追求和无穷无尽的思维指向性 ,把说何物存在的本体论承诺问题变成了事实上何物存在的本体论事实问题 ,即“实体本体论”,从而导致了本体论的危机。现代西方哲学要拒斥、消解这种实体本体论 ,重建新的本体论 ,但由于缺少辩证思维方式基础 ,因而具有某种局限性。我们认为 ,重建新的合理形态的本体论 ,摆脱本体论的困境 ,只有确立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和超越辩证的综合态度 ,合理形态的本体只能是辩证的本体。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轴心时代"的文化突破说起,强调了文化、历史的差异和多样一直就是对哲学意识中所追求的整体性、普遍性所发起的挑战;再回到黑格尔的"伟大合题",讨论如何认识我们的时代及普世伦理的问题,在道德的理论性资源相对匮乏的基础上讨论了重建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体制的转型,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时代,哲学以本体论问题为中心,追求崇高的局面已经被打破。在科学技术和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崇高的地位已经动摇,哲学的崇高感在现代人心目中迷失;而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矛盾与对峙,又成为人们面临的两难选择。如何重新树立起哲学的崇高感,挺立哲学的时代精神,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