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非 《老人世界》2013,(7):18-20
亲人去世,银行留有存款,如果不知道密码,那就麻烦大了。因为银行规定,想要取款,必须先去办理各种证明,还要进行公证,甚至不得不到法院打一场“取款官司”。 更有甚者,倘若银行的存款是“无主存款”,也就是存款人死亡后没了亲人,那么这笔存款又该属于谁?难道永远留在银行“休眠”不成?调查表明,对于此类“无主存款”,我国目前尚属法律空白……  相似文献   

2.
最近,有消息称央行将推行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允许银行破产。这也就意味着老年朋友把钱存入银行,也许他们的存款合法权益不一定能够得到完全保障,如果银行破产,就不可能全部兑现存款。这样的制度一出,更多的老年朋友担心,如果把钱存到了银行,也就是说自己的钱不是完全的“安全”了。那以后自己存款,究竟怎么办才更合适?下面的几招,或许对您有所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3.
2009年8月,我丈夫黎刚因突发心脏病去世。早在3年前,黎刚就在某银行存入定期存款3万元,到期时间为2010年1月。黎刚去世后,我和儿子发现了存折,但不知道密码。存款到期后,我  相似文献   

4.
尽管银行的存款利率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尽管还征收了存款利息的所得税,老百姓还是愿意到银行去存款,因为钱放在银行里,不怕被偷,不怕被抢;存折丢了还有密码。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银行是个很安全的地方。老百姓的存款银行管,银行的钱谁在管?老百姓的钱放在银行很安全,而银行本身就那么安全吗?  相似文献   

5.
潘存梅 《老年世界》2007,(10):34-34
银行计息的基本规定:1.储蓄利息不计复息。2.计息金额起点为元,元以下的角分不计利息。3.利息金额算至厘位,计至分位,分位以下四舍五入。分段计算利息时,各段利息应先保留到厘位,厘位以下不再保留,各段相加得出的利息总额计至分位,再将分位以下的厘位四舍五入。4.存期的计算:算头不算尾。从存款当日起息,算至取款日的前1天为止。即存款日计息,取款日不计息。不论大月小月、平月闰月,每月均按30天计算存期。  相似文献   

6.
流云 《当代老年》2008,(6):52-52
门前,投资市场面临持续震荡,利用于中的闲钱去买短期理财产品是不错的选择。 存“7天通知存款” 存“7天通知存款”会获得比活期存款更犬的收益。目前存活期,其年利率只有0.72%,而要是存“7天通知存款”,则能享受年利率1.62%的较高收益。据悉,通知存款是一种不约定存期、支取时需提前通知银行、约定支取日期和金额方能支取的存款,“7天通知存款”是指如果客户要提款,只要提前7天跟银行打招呼就行。另据了解,“7天通知存款”利率不仅收益比活期存款翻番,而且具有很好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7.
后文海 《老年世界》2006,(15):29-29
首先要明确应八档的内容。一是各类银行存款和记账式有价证券的存革姓名、账号、所存金额、存款日期以度取款密码等资料。二是股票买卖情况的记录。三是各类保险的凭据。四是个人之间相互借款的凭据。五是各种金融信息资料。六是媒介上刊登的有关家庭投资理财方法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正Hi,大家好,我是"骨骼银行"前台的骨科理财经理。我的理想,是每个客户在我们银行都有充足的存款。什么?您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可存?别急,现在,我就来教您做个"骨骼理财"。您在骨骼银行的存款由什么组成首先结合一张图通俗讲一下骨骼银行的理论,这是一个人一生骨量的变化趋势图,从青春期  相似文献   

9.
路辉 《老年世界》2006,(16):33-33
居家过日子,谁都希望将手中的余钱最大限度地保值增值。尽管存款利息一降再降,投资渠道日渐丰富,但银行存款仍是工薪阶层最重要的投资保值渠道。存款方式选择恰当与否,不仅关系到用钱时取款的方便,更直接影响到利息收入。  相似文献   

10.
我84岁的老母亲如今守着自己的三个临街宅院,靠着出租房屋的收入和不菲的退休工资过着无忧无虑的晚年生活。前几日,我在母亲的院子里浇灌那好几十盆美丽的花儿时,无意中听到母亲和租房的老两口闲聊天,说曾经给过我们哥儿仨每人一张数额不少的存折;但我左想右想也没有在记忆中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后来,我同长我6岁的哥哥说起此事,哥哥说有,而且不仅仅是三张,有好多存折都在他手中保管着呢,但存折的密码老人家一直守口如瓶,并且从不让别人取款、存款。  相似文献   

11.
《职业》2007,(24)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系统性银行危机波及全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同样受到了严重威胁。为了降低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减少金融危机造成的社会成本,各国都着手建立金融安全网。在金融安全网框架中,存款保险制度得到了迅速推广。迄今为止,全球约有9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其中有近70个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近年来,存款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功能逐步增强,对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稳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隐形存款担保与存款保险制度的比较存款保险制度,简而言之,就是商业银行以一定的费率向存款保险公司购买保险后,一旦商业银行面对存款者的取款需要而无力清偿时,由存款保险公司偿付存款人本息。  相似文献   

12.
嘴脸的变化     
嘴脸的变化黄元臣走出家门,就会发现某些人的两副嘴脸。比如到商店买货,售货员还有点笑脸,但若要退货,那脸就马上"晴转阴",个别的甚至出言不逊。进储蓄所,存款有笑脸,取款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不故意刁难就算万幸。与那些有权者打交道,送礼上门可办事,要是空手面...  相似文献   

13.
伍献卫 《老年世界》2007,(20):25-25
去年八月,农行电脑升级.要求所有储户必须在规定的日期内办理换折手续。我去附近农行储蓄所办理手续的时候已是中午,每个窗口都排着长龙,等了很长时间才轮到我。存折很快就换了新的,可是在我取款输入密码时却出错了。  相似文献   

14.
“成功的秘诀,”报上照片中一个正在接受奖章的商人说,“就是知道怎样把握时间。”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对我来说就太糟糕了,因为我不知道怎样把握时间。如果时间就是金钱,那我早就破产了。  相似文献   

15.
女人香     
流沙 《现代交际》2004,(3):21-21
一个女人走进银行来取款,他一连打了三个喷嚏。女人走后,他对我说:“那香水太浓了。”我没有回答,取了款从银行出来,在门口和一个女孩擦肩而过,我闻到她的发香。那是青春的味道,所有年轻女孩都会拥有。 以前我闻过这样的香味,是我的女朋友,我很喜欢像狗一样把鼻子凑到她的长发里不停地嗅,那是一种令人陶醉的香味。但她成了我的妻子后,我的鼻子就再也闻不到这样的香味了。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密码已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结下不解之缘。各种各样的信用卡、银行存单、电子信箱、个人电脑、保险箱乃至手提箱包都需要使用密码,于是乎,记住一串串不同的密码也就成了现代人生活中一件不大不小的烦心事,一旦遗忘其中一组密码就有可能带来麻烦甚至遭受意外的损失。令人可喜的是现在人们无需再费力地去记各种各样的密码,因为科学家已成功研制出一种利用人体密码鉴别身份的虹膜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17.
冷静 《现代交际》2011,(2):57-57
想知道当下最流行的时尚元素吗?你可能会去看场Chanel、阿玛尼,这种大牌时装秀,如果没这个条件,那或许可以买本ELLE、BAZZAR、VOGUE等等诸如此类的时尚杂志,更或者跑到大街人群中去发现流行密码。当然还有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上网搜搜明星的街拍,浏览一下新闻网页。但是笔者认为完全没必要这么做,只需关注一部热门的剧集就OK了。  相似文献   

18.
永不放弃     
阿华 《当代老年》2006,(6):18-19
坚持到底的最佳实例可能就是亚伯拉罕·林肯。如果你想知道有谁从未放弃,那就不必再寻寻觅觅了!  相似文献   

19.
现在,很多银行都开通了自动转存业务,只要存款人到银行参加定期储蓄存款时选定这一业务,日后存款到期,存款人不去银行,银行就会自动办理转存手续,让想转存的存款人省去跑银行的麻烦。对于银行这一业务,可以说多数的老年存款人都会认可,也深受他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20.
酝酿多年的存款保险制度距离推出那一天或许不远。证券时报记者获悉,央行某中心支行近期向辖区内商业银行下发了调研文件,要求各商业银行以存款保险制度推出为假设背景,预测短期内可能发生的"存款转移"规模,并测算对银行自身流动性可能产生的影响。(9月25日《证券时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