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实行的主要是总量调控的货币政策,而忽视了我国中部地区的金融结构差异。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从金融结构差异的角度,结合中部六省的金融发展实际状况,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中部地区六省为横截面单元,以各省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的时间序列数据组成综列数据,通过单位根和综列协整检验,检验中部六省工业增加值与工业贷款之间的关系,短期动态调整分析也表明信贷存在发散效应并对各省影响不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存在货币政策的差异效应.  相似文献   

3.
邓创  徐曼  汪洋 《统计与决策》2016,(17):116-119
文章根据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建立P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检验了利率、货币供给和信贷规模三种货币政策冲击对房价的非对称性影响,并对东、中、西部地区货币政策房价调控效果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对房价的调控效应不仅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而且各种货币政策对不同地区房价的冲击影响也都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指示变量,利用基于可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波分析就货币政策对我国东、中、西部经济的区域影响效应进行初评研究的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不对称性差异,货币政策对东部经济增长的效应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弱:货币供给对东、中、西部经就是增长的贡献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动趋势;货币供应量对西部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1996、2000和2003年三个时段上的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呈平稳上升是因为金融发展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同提高;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整体下降是因为经济的相对落后、金融资源的贫乏以及货币政策的滞后。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利用2006-2010年华东六省一市制造业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对华东六省一市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进行经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华东六省一市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区位熵每提高1%,人均GDP将提高0.31%,其产出弹性系数高于资本和劳动力的产出弹性系数。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西南边疆典型贫困省份的云南省为研究区域,探究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助推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并进一步识别了其对区域精准扶贫的减贫效应及作用机制解释力度。研究表明:云南省金融生态环境水平在时序上呈现起伏下降状态,但变化幅度较小的特征,空间上呈现除昆明外的中心低外围高的分布格局;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对精准扶贫具有积极影响,且结果稳健;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主要通过贫困人口的金融可获得性和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两条途径影响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货币政策规则基础上,引入金融周期,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的方法分析了金融周期下中国货币政策的时变反应特征与调控效果,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金融周期的调控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在金融危机时期,利率对金融周期更为敏感,而经济平稳发展时期,利率波动较小。同时,货币政策短期内能够起到维护金融稳定的效果,长期效果趋于弱化。因此,要根据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匹配关系,利用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调节金融形势,并做好相关政策的协调配合,以维护好长期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9.
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区域差异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运用动态面板数据的广义矩方法,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金融中介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金融中介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发达地区金融中介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欠发达地区金融中介对经济发展则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10月24日至25日,华东六省一市统计学会联席会议暨统计科学讨论会在福建武夷山市召开。五十多名代表欢聚一堂,交流统计研究成果,协作区域统计资源.发展我国统计事业。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将区域经济增长在经济地理上的变化进行量化,但却忽视了区域内部经济体之间在空间上的相互影响.依托传统模型发展而来的空间拓展模型则弥补了这一缺陷,能够较好地反映临近区域产业结构之间的作用关系.将空间拓展模型应用于我国中部六省,并且与传统的偏离一份额模型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若竞争力分量差值为正,则表明临近区域对该产业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反之则阻碍了该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2004-2015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金融产业的就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对金融业就业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且金融集聚与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之间的交互作用能促进金融业就业的增长,但金融集聚与金融发展规模之间的交互作用要强于与金融发展效率之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利用改革开放30年的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金融发展对江苏省苏南、苏中及苏北各地区对外贸易影响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苏南、苏中地区金融发展对该区域的对外贸易的影响显著不同于苏北地区;同时,各地区金融发展的规模和效率对出口的影响也不同于进口,基于此,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促进江苏外向型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4.
欠发达地区的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研究——以延安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欠发达地区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是区域经济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对该类区域经济差异程度、差异产生机理等内容的研究较为欠缺.因此,对延安市50年来区域经济差异演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延安市的区域经济差异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状态;进一步研究发现,区间差异扩大和第二次产业的区域差异扩大是导致延安市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5.
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江苏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金融支持为研究视角,探寻了金融变量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不同区域的投资效率、经济增长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效果以及相关金融变量变化所产生的时滞效应都有较大差异,而金融支持力度的差异是江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龙飞  祁慧博 《统计与决策》2017,(17):110-113
文章在构建中国农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五个维度,对中国农民发展的总体状况进行了科学、客观、完整的分析与评价,对其区域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农民整体发展水平仍然很低,与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不相适应,而且地区间农民发展呈现较强的非均衡性,这种非均衡性也同样体现在地区内农民各个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协调上.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投资和碳金融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客观赋权法测算2005—2018年绿色金融发展指数,通过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Markov链方法分析绿色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趋势,研究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创新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低,且呈现下降趋势。第二,绿色金融发展相对差异的变化较为稳定,绝对差异在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且绿色金融发展呈现一定的俱乐部收敛特征。第三,绿色金融发展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趋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外生和内生两种区域类型划分方法,研究了2003—2010年中国321个地级市金融发展在地理空间效应视角下的俱乐部趋同特征。研究表明,纳入地理空间效应的趋同模型比传统模型更优,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外生法下中国金融发展的趋同存在俱乐部效应,东部趋同速度远大于中西部;内生法下的高值聚集区域存在更显著的俱乐部趋同,但位于西北的低值聚集区域却不存在趋同。所以初始条件和结构特征落后的地区应积极寻求金融发展趋同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选取2011—2018年中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GPCA模型、GML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数字金融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可通过支持技术进步,间接促进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且长期中介效应占比高于短期;数字金融对邻近区域技术进步具有负向影响;数字金融对邻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期影响为促进效应,而长期影响不显著。因此,要坚持推进数字中国战略,加强数字金融服务对技术进步的支持作用,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贷款反映的是投入一个地区的信贷资金量,体现的是对该地区的支持力度.文章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回归分析我们得到两个基本结果:一是贷款余额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关系.贷款能够带动经济的增长.二是贷款的增加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作用呈现区域差异性.对于不同区域,当期贷款带来的影响不一样:东部地区当期贷款每变化一个单位GDP变动0.1776个单位,中部和西部当期贷款对GDP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