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医里的"气"是指维持人体脏腑功能的重要物质,看似高深莫测,其实很好理解,比如气短乏力、疲倦、精神萎靡等是气虚的表现;过度劳累、说话过多等都会耗气。人参、黄芪、党参等大家熟知的中药都具有补气的功效,但适用人群和功效有所区别。人参熬膏,安神治健忘。人参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古代有"神草"的称谓,也有"千草之灵,百药之长"的说法。平时肺气虚弱,感觉劳  相似文献   

2.
抗癌话黄芪     
中药黄芪,古称黄耆。耆是长者之意。黄芪不但可补全身之气,而且善补肌表卫气,故有补药之长美誉。本品具有解毒作用,能显著地增强免疫细胞的吞噬功能,并促进抗体合成。有报道称,黄芪能明显提高人体白细胞诱生干扰素的能力,具有抗癌作用。近来医学科学研究者对黄芪进行了生化分析,又发现黄芪含有丰富的硒。硒是人和动物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中国营养学会将硒列为每日膳食营养素之一。硒是强氧化剂,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防止过氧化氢和氧化脂质对细胞的损害。它的抗氧化效力比维生素E高500倍。美…  相似文献   

3.
感冒俗称伤风,十分常见,多由病毒引起。引起感冒的病毒很多,空气中广泛存在,健康人的鼻腔内也有,但只有当人因着凉、劳累、体质虚弱等原因造成抵抗力下降时,病毒才会趁虚而入,使人出现流鼻涕、鼻塞、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感冒中药黄芪,古称黄耆。耆是长者之意。黄芪不但可补全身之气,而且善补肌表卫气,故有补药之长美誉。本品具有解毒作用,能显著地增强免疫细胞的吞噬功能,并促进抗体合成。有报道称,黄芪能明显提高人体白细胞诱生干扰素的能力,具有抗癌作用。近来医学科学研究者对黄芪进行了生化分析,又发现黄芪含有丰富的硒…  相似文献   

4.
正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病,其发病原因复杂,主要由气血、经络、脏腑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导致。月经与人体气血关系密切,中医疗法收效较好。患者可以试用黄芪当归膏调补。具体为:取生黄芪100克、当归20克、蜂蜜100毫升;黄芪、当归煮浓汁300毫升,加蜂蜜收膏。每次服20毫升,每日3次,连服数日。方中,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当归补血养血,二者合用是非常好的补气养血药。  相似文献   

5.
人参,甘,微苦,平。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健脾养肺,宁心安神。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认识到人参对人体具有滋补强壮、祛病延年的神奇功效,历代医家无不对其推崇备至。在从前的传说中,人参深藏于寒带冰天雪地的深山老林之中,集天地自然之精气,是仙草,是万灵药,得一株极其不易,让人感觉神奇而又神秘。现在经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参主要含有皂苷、人参酸、挥发油、植物巢醇、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和其他成分,对人体具有抗衰老,抗氧化,增强免疫功能,减慢肿瘤生长,抑制癌细胞,调节中枢神经,平衡内分泌,促进新陈代谢,刺激骨髓造血,解肝毒,促进血液循环,皮肤再生等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优秀中成药──古汉养生精北京中医医院教授评议委员会主任委员吉良晨衡阳中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古汉养生精是该公司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共同研制开发的优秀中成药。该药由人参、黄芪、枸杞、黄精、淫羊藿等12味中药制成,具有补肾益脾,延年益寿,健脑安神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莹莹 《当代老年》2008,(5):52-52
北芪又称黄芪,它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因为很多肝病患者常出现乏力的症状,中医认为是肝藏血,所以用黄芪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对健康人黄芪既起到防治感冒又预防肝病的作用,而对慢性肝病患者则可以促进肝病的痊愈,或者减轻症状。而且黄芪对人体还有健脾的作用。鲈鱼的蛋白含量比较高,蛋白能补充营养,还不会上火。所以这道菜可以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止肝病复发,预防健康人患肝病。  相似文献   

8.
桑叶又名“神仙草”,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因此也有“人参热补,桑叶清补”的说法。此外,桑叶内含有的某些物质具有美容作用。  相似文献   

9.
毛德西 《老年人》2010,(3):53-53
组成: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萸肉、枸杞、炙甘草。 功效与主治:补气养血,滋阴和阳。主治气血阴阳俱虚之神经衰弱、阳痿、贫血、不孕、早衰等。  相似文献   

10.
月月食谱     
《老人世界》2013,(11):46-47
冬天气温降低,人体代谢相应下降,精气封藏。根据中医“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原则,宜服食具有补气填精,滋养强壮作用的食品,宜吃温性或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阴的食品进行调理,以提高肌体的耐寒能力和抗病能力。本期介绍一组适宜冬季进补的杂粮:糯米、黑豆、南瓜。  相似文献   

11.
高峰 《当代老年》2013,(7):51-51
解毒四杰——木耳、猪血、绿豆、蜂蜜是功效显著且最为廉价的解毒食物。木耳因生长在背阴潮湿的环境中,中医认为有补气活血、凉血滋润的作用,能够消除血液中的热毒。木耳、猪血还有很强的滑肠作用,经常食用可将肠道内的大部分毒素带出体外。绿豆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利尿和消暑止渴的作用。蜂蜜生食性凉能清热,熟食性温可补中气,味道甜柔且具润肠、解毒、止痛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如今,打开电视,翻开报纸,甚至走在大街上,都会被滋补品、保健品的广告包围,仿佛一夜之间,中国人都富了,又都弱了、虚了。儿童少年学习期脑虚,男人娶妻肾虚,妇女生育血虚,夕阳时节的老人则心肝脾肺肾无一不虚,总之世人皆虚。虚则补之,于是乎,全民皆需大补特补。  生活好过了,光有美丽的容颜还不够,内脏器官还得经久耐用。滋补品的始作俑者特别善于揣摩人们的心思,迎合与满足人们的滋补情结,以“古今中外为我所用”的健康新概念为武器,攻击的目标自然是人们的钱袋子。诸如用“八百年祖传秘方与现代生命科学研制”的神奇补…  相似文献   

13.
《伴侣(A版)》2014,(1):61-61
正问:做了人流手术后喝了很多参汤,为什么会头晕,还容易上火?答:人参是补药,不是补品,一定要先弄清楚这个概念。既然是药,就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服用。古语有"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数"。说的就是大黄主泻,即便是治好患者的病了,人们也觉得,大黄是让人拉肚子拉好的,没人"领情"。而人参是补药,即便人参把人补出病了,也没人怪它,或者说根本就不认为是人参补出病的。很长时间以来,因为医疗知识不普及,人们只知道人参性补,于身体有益,而不知使用不当也能"惹祸上身"。人体是一个极其精密的生物系统,固然需要精心爱护才能  相似文献   

14.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添祥刚过“立冬”,一位老者诉头昏来测血压。一量,发现他血压高得惊人。原来,老翁一直有高血压,但却在立冬前后进补,把儿孙孝敬奉送的人参全吃了,谁知无虚滥补,反使病增。按中医理论,高血压属阳亢,而人参助阳,阳亢助阳,令人慌张。此乃...  相似文献   

15.
山药     
山药又名薯蓣,《本草纲目》记载,薯蓣由于唐代宗叫李豫,为避讳而改为薯药,又因为宋英宗叫赵曙,为避讳而改为山药。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脾养胃,  相似文献   

16.
毛德西 《老年人》2009,(12):53-53
组成:人参、肉桂、川芎、地黄、茯芩、白术、炙甘草、黄芪、当归、白芍各等份。  相似文献   

17.
正中原之地,有一小国,名为补益国。国虽小,补益国的国力却是不弱,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人参作为补益国君,在位时日已经不短。虽说人参老当益壮,但在满朝文武看来,立太子乃是国本,于是成天敦促着人参尽早确定东宫之位。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人参却有不同的想法……说到补益药,无非气血阴阳。太子参作为人参的嫡长子,自然继承了父王的补气之能。相比于父王  相似文献   

18.
验方十则     
《老年人》1994,(3)
验方十则治硬皮病方取人参6~9克或沙参300克.核桃肉10克,炙黄芪10克、生地、熟地各12克,云苓、白术、麦冬、天冬各15克,生甘草、五味子各6克.桂枝4.5克.桔梗6克。若用人参可另煎兑入药液中,并爵食参渣,以水煎,日二次.每天一剂。治胃肠道癌症...  相似文献   

19.
正许多人喜欢宅着,平时很少接触太阳,不能激发体内的阳气;也有的人本身体内寒气重。在此推荐一个食疗方:取鸡蛋3个、桂圆肉15克、黄芪30克,材料洗净。先把桂圆肉和黄芪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30分钟。另取一锅放入清水煮熟鸡蛋,然后把蛋壳剥掉,再放入桂圆肉和黄芪茶中,煮10分钟即可喝茶吃蛋。这道茶方可补气养血、增强营养、温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全身器官功能减退,由于脾胃阴虚,运化水谷精气、水湿及输布津液的功能低下,加之神经生理调节功能较差,唾液分泌量减少,口腔粘膜干燥并失去弹性,故易引发口干唇燥等症状。笔者自拟"参芪麦梅汤",对100例老年口干症进行疗效观察,发现效果很好。经治疗后,口干症状消失者84例,明显好转者12例。该汤药物组成:太子参、茯苓各20克,沙参、玄参、麦冬、玉竹各15克,五味子10克,黄芪、山药各30克。用法:每日1剂,文火水煎2次兑匀,早晚分服。方中太子参、黄芪、山药、茯苓补气健脾益胃;沙参、玄参、麦冬、玉竹养阴增液润燥;乌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