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基于1978~2011年中国公共卫生支出和经济增长数据,使用最新发展的两区制门槛协整模型对我国公共卫生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再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公共卫生支出与经济增长间存在着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公共卫生支出促进了经济增长,而随着经济的增长,并没有加大公共卫生支出的力度;(2)全国公共卫生总支出同经济增长间存在非线性的协整关系;(3)公共卫生支出和经济增长对误差修正项的反应存在差异,在区制一时国内生产总值会使得系统偏离长期均衡的程度更为严重,而当出现区制二时,国内生产总值会使得系统偏离长期的均衡状态可以实现恢复。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推动了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革,在这种结构变革之下,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的影响作用也在发生变化.文章利用1993-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限模型,以城市化水平作为门限变量,检验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的非线性影响以及城市化发展中的门限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收入差距对刑事犯罪存在基于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单门限效应”,当城市化水平进入较高的区制(城市化水平高于45%)时,收入差距的增大对刑事犯罪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同时离婚率和人均GDP都与刑事犯罪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正从外需增长转向内需增长,而内需增长的核心是建立在城市化基础上的,城市化已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另一引擎。为反映城市化对CO2排放的影响,利用STIRPAT模型研究1978—2010年期间不同发展阶段的东中西区域城市化对于碳排放的影响与效应。研究发现: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三个样本,城市化水平对各省碳排放均为正相关关系,说明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阶段城市化的推进带来了碳排放的增加,但这种正相关的关系并不显著,因城市化的进程会引起环境问题,进一步的城市化则慢慢消除了环境问题;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地区,人均收入与碳排放、碳强度与碳排放的关系显著为正。鉴此,减排的重点在于降低碳强度,并可通过技术进步和能源结构的变迁减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服务业增长与城市化发展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协整、向量误差修正等动态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广东省1978~2008年服务业增长和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建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省服务业增长与城市化发展相互促进,互动协调发展;两者长期存在均衡关系,短期关系存在波动,波动幅度不大;服务业增长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贡献显著,且具有持续效应;城市化对服务业增长具有拉动作用,但贡献率并不特别显著。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文章进一步提出了促进服务业和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增长方式——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城市化率由 1978年的 17 9%上升到了目前的 39 1% ,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但与中低收入国家组的平均水平 5 2 %相比 ,我国的城市化率仍低13个百分点。对于我国城市化滞后的原因 ,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除一致认为典型的城乡隔离制度客观上阻碍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外 ,论述最多的是城市化方针的偏差对城市化发展的限制 (如叶裕民 ,1999;夏小林和王小鲁 ,2 0 0 0 ;王放 ,2 0 0 0 )。我国政府在城市发展问题上一直坚持控制大城市规模的主张 ,1980年 10月 ,在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上确定了“控制大城市规模 …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VAR模型对1979—2008年间我国城市化发展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的动态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研究显示,城市化发展与FDI之间长期协整,存在FDI到城市化发展的单向因果关系。FDI对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有促进效应,影响随时间推移有减弱趋势,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对FDI有负的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内生增长模型,从人力资本积累视角探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门限效应。在此基础上,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0—2020年面板数据,构建能够克服解释变量与门限变量同时具有内生性的动态面板门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无论是全国范围还是分东、中、西部区域,人力资本积累均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驱动作用。第二,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显著存在基于人力资本积累的双门限效应。当人力资本积累处在低于最小门限值的低水平区制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当人力资本积累介于最小与最大门限值区制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开始转正但并不显著;当人力资本积累处在高于最大门限值的高水平区制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第三,各地区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差异是造成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绩效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的重要原因,各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与方向取决于各自人力资本积累处于何种区制类型。本文最后基于理论与实证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西部产业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都与西部城市化率具有高度的负相关性,第二产业与城市化率的相关性不显著,第三产业与城市化率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西部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具有很高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的城乡食品价格数据,运用两区制门槛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城乡食品价格互动关系中的非线性特征。结果发现,城乡食品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协整关系,即在以误差修正项的门槛值划分的两个不同区制内,二者的互动关系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区制内,城镇食品价格的调整速度均大于农村食品价格,且二者调整的方向不一致;城乡食品价格在实现长期均衡的短期调整中,调整主要是由城镇食品价格来完成的,而且这种调整主要发生在二者偏离程度较小的区制一;在不同的区制下,二者的因果关系存在显著差异。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中国城乡食品通胀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关于城市化的5W1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丰 《四川省情》2005,(1):25-25
无可争议,城市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律。1978年底,我国总人口为9625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245万人,占总人口的17.92%,城市化率不到18%。到003年底,全国城镇人口达52376万,全国城市化水平已达0.53%。作为内陆省份的四川,2003年城市化率也达到了0.1%。对照国际水平,四川的城市化率还处于相对较低的平,不仅与中等发达国家70%的城市化水平有比较大的差,同世界平均城市化50%的水平相比有20个百分点的距,与我国平均水平比也有10个百分点的距离。按照到050年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初步实现现代化的目要求,中国的城市化率到2050年需要…  相似文献   

11.
李治国等 《统计研究》2021,38(12):89-104
本文基于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影响产业结构的分析思路,将空间碳排放纳入动态最优化模型,理论剖析土地城市化推进的空间减排效应及其内在机制,进而将半参数与参数空间模型相结合实证考察不同类型土地城市化的空间减排效应,并重点检验产业结构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就全国而言,土地城市化与碳排放整体上存在倒U型关系,相较于以建成区面积表征的广度土地城市化,夜间卫星灯光数据表征的深度土地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倒U型关系更加典型且边际减排效应更为显著;分区域来看,仅东部地区土地城市化与碳排放保持稳健的倒U型关系,中部和西部地区均呈现正向单调关系;长期来看,广度土地城市化对周边地区碳排放具有抑制效应,而深度土地城市化则具有持续的促增效果;产业结构在土地城市化发挥空间减排效应的过程里中介作用显著,且这一中介效应具有非线性特征;土地城市化具有空间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效应。本文据此提出,土地城市化推进应基于地方发展现状积极调整推进模式,强化区域联动发展和协同减排,同时把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渠道,拓展土地城市化空间减排效应发挥的多元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对产出缺口进行测算的基础上,本文运用非线性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刻画了我国通货膨胀与产出缺口之间的动态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典型的非线性特征和非对称性,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1994-1998年和1999-2007年间,线性特征明显,而在1981-1993年和2008年以后,非线性特征明显,且两种特征之间转换频繁。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1952—2011年的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非农化、城乡非农结构和人口转移方式对城镇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城镇化水平与非农就业比重、农村非农就业占城乡总非农就业比重、城镇劳动参与率、农村劳动参与率四个变量间存在着均衡关系。中国城镇化在波动期、持续增长期、快速增长期等几个发展阶段中,受非农化、城乡非农结构和人口转移方式的影响不一样。中国城镇化要健康发展,应该调整城乡非农结构和平滑城镇化过程。同时,要注意改变人口转移方式,使更多的非劳动力能伴随劳动力的转移而进入城镇。  相似文献   

14.
The utilization of DNA evidence in cases of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has become widespread over the last few years. The strength of this evidence against an individual standing trial is typically presented in court in the form of a likelihood ratio (LR) or its reciprocal (the profile match probability). The value of this LR will vary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cused and other possible perpetrators of the crime in the population. This paper develops ideas and methods for analysing data and evaluating LRs when the evidence is based on short tandem repeat profiles, with special emphasis placed on a Bayesian approach. These are then applied in the context of a particular quadruplex profiling system used for routine case-work by the UK Forensic Science Service.  相似文献   

15.
采用1990年1月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月度数据,运用随机域回归模型、系列随机域的非线性检验方法和贝叶斯估计方法,对中国通货膨胀率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率与通货膨胀之间具有双向关系。通货膨胀率引起了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两者呈现U型关系;较高的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引起通货膨胀率先升后降,呈现倒U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仇超  程久苗  夏倩倩 《统计教育》2010,(12):48-52,57
城市化与房地产业发展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对1991-2008年间芜湖市城市化进程与房地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就长期而言,城市化与房地产业构成稳定的均衡关系;城市化对房地产投资具有较强的引擎作用,但是对房地产实际销售面积的影响并不明显;房地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贡献有限。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城市化与房地产业的关系,采取各项措施改变目前靠房地产业带动城市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develops and estimates a model of the typical major league baseball player's lifetime batting average profile. The batting average profile can be thought of as an experience-productivity relationship. The estimation techniques are those suggested by MaCurdy (1981 a, b) for estimating model parameters when using panel data, including the parameters of the error structure. The method could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erience and productivity in any situation where a measure of individual output is available. The results include estimates of the peak of a baseball player's career and the rate at which batting averages change with age.  相似文献   

18.
19.
Summary. The criminal justice contexts are identified in which understanding and communicating risks are important. The paper is thereafter exclusively concerned with the probability of crime victimization classified by person and location. Examples of crime risks derived from the British Crime Survey are provided, with instances of where concern about crime diverges from risks of crime. Caution is advocated about seeking to reduce the fear of crime by reassurance. The high levels of concentration of crime by location are noted, together with the fact that particular individuals and households are repeatedly victimized, enabling the prioritization of crime-reductive resources after a crime has taken place.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an emphasis on how the supply of criminal opportunities may be regulated heralds a more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he distribution of unavoidable hazard among citize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