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很多老年朋友参加储蓄时,往往只是简单地把钱存入银行便罢了,而运用储蓄中的理财技巧少之又少,从而使他们因缺乏科学合理的储蓄计划,白白损失了不少利息。那么,储蓄理财究竟有何高招呢?理财专家为你解密,以让老年朋友能在同等的情况下,赚到更多的利息。  相似文献   

2.
尽管银行的存款利率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尽管还征收了存款利息的所得税,老百姓还是愿意到银行去存款,因为钱放在银行里,不怕被偷,不怕被抢;存折丢了还有密码。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银行是个很安全的地方。老百姓的存款银行管,银行的钱谁在管?老百姓的钱放在银行很安全,而银行本身就那么安全吗?  相似文献   

3.
小非 《当代老年》2014,(1):8-10
亲人去世,银行留有存款,如果知道密码,那就有可能将存款取出。可是,如果不知道密码,那就麻烦大了。因为银行规定,想要取款,必须先去办理各种证明,还要进行公证,甚至不得不到法院打一场“取款官司”。  相似文献   

4.
小非 《老人世界》2013,(7):18-20
亲人去世,银行留有存款,如果不知道密码,那就麻烦大了。因为银行规定,想要取款,必须先去办理各种证明,还要进行公证,甚至不得不到法院打一场“取款官司”。 更有甚者,倘若银行的存款是“无主存款”,也就是存款人死亡后没了亲人,那么这笔存款又该属于谁?难道永远留在银行“休眠”不成?调查表明,对于此类“无主存款”,我国目前尚属法律空白……  相似文献   

5.
正Hi,大家好,我是"骨骼银行"前台的骨科理财经理。我的理想,是每个客户在我们银行都有充足的存款。什么?您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可存?别急,现在,我就来教您做个"骨骼理财"。您在骨骼银行的存款由什么组成首先结合一张图通俗讲一下骨骼银行的理论,这是一个人一生骨量的变化趋势图,从青春期  相似文献   

6.
现在,很多银行都开通了自动转存业务,只要存款人到银行参加定期储蓄存款时选定这一业务,日后存款到期,存款人不去银行,银行就会自动办理转存手续,让想转存的存款人省去跑银行的麻烦。对于银行这一业务,可以说多数的老年存款人都会认可,也深受他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7.
王华明 《老人天地》2008,(11):15-15
人到了老年,多多少少都有点积蓄。但这钱放哪好还真令人费心思。放银行,存取不方便,许多老年人把现金藏到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对所有的人都保密。有一位老太太突然去世后,  相似文献   

8.
乔小刀 《职业》2012,(4):10-11
亲爱的工薪族们:你好!我没有钱,没有一个有钱的老爸,也没有很好的关系,但是却在这个社会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如果你也有梦想,不妨来复制我的经验。一顿饭的成本可以是6元。如果在开始创业的时候,自己掏钱请人吃饭,每顿饭都需要1000元的话,用不了多久就破产了。  相似文献   

9.
《女性天地》2005,(2):57-57
我和丈夫感情不和,经济上自然就分开了。去年年初,我将单位发的5000元奖金存进银行,存期3年。没多久,我丈夫发现了这张存单,偷偷拿到银行,凭他的身份证和我俩的结婚证书把这笔钱取走了。去年年底,我有急事想用钱,才发现存单不见了,去银行挂失才知道这笔钱被丈夫取走了。我让丈夫还我钱,他不理。  相似文献   

10.
潘家永 《老年人》2004,(12):42-42
肖大妈平时喜欢聊天、打麻将,日子过得自由自在。可是,前不久,她和几个老姐妹聊天,竟闹出了一场家庭风波。那天,她们几个老姐妹在一起,突然聊起夫妻离婚时财产分割的问题。有人说,国家现在实行存款实名制,用谁的名字存款,这钱就归谁所有了。肖大妈一听心慌了,因为她家的钱都是以丈夫的名字存在银行,她想将来万一有变,要离婚的话,自己岂不要吃大亏!回到家,她马上对老伴提出———把家里一半的存款改换成她的名字。老伴问清原由后,极为生气,骂她没事找事,故意捣乱。过了几天,老伴带着肖大妈来到律师事务所,询问该怎么办。接待他们的律师明确地…  相似文献   

11.
《老年世界》2014,(5):16-16
编辑同志:上个月,我母亲去世。在整理遗物时发现,我们平时给她的钱,她都存在了银行,合计有一万多元。请问,我们现在该如何支取这笔存款?  相似文献   

12.
流云 《当代老年》2008,(6):52-52
门前,投资市场面临持续震荡,利用于中的闲钱去买短期理财产品是不错的选择。 存“7天通知存款” 存“7天通知存款”会获得比活期存款更犬的收益。目前存活期,其年利率只有0.72%,而要是存“7天通知存款”,则能享受年利率1.62%的较高收益。据悉,通知存款是一种不约定存期、支取时需提前通知银行、约定支取日期和金额方能支取的存款,“7天通知存款”是指如果客户要提款,只要提前7天跟银行打招呼就行。另据了解,“7天通知存款”利率不仅收益比活期存款翻番,而且具有很好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3.
现在各家银行都有外汇理财产品,收益率高于存款利息,如果握有外币的市民不想兑换的话(当然你也可以将手里的人民币换成外币去投资),购买外汇理财产品也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渠道。它不仅赚外汇汇率的钱,还赚国际上原油、粮食这些稀缺资源的钱,不仅风险相对小,收益也不错。  相似文献   

14.
非洲谚语     
雨和谁都不是朋友,谁在外面淋谁。 人说话的语言不同,但是咳嗽声音都一样。 别在只有9个指头的人面前,数自己的指头。 鸟在天空翱翔,但是将来它的葬礼还是要在地上进行。 如果想送给我花,最好趁我还活着的时候给我。 不睡觉,没有梦。 借来的衣服不合身。 记住,你想把亲(友)人变成敌人的话,你就借给他钱吧。 医生总不能替病人喝药。 如果头顶上的水罐裂了,那就趁机洗个澡吧。非洲谚语  相似文献   

15.
我妈藏钱记     
突然有一天,我妈开始写日记了。她老人家的第一篇日记记录了下面这件事:话说她出远门回家,包里还剩八百块。农村生活花不了什么钱,这笔钱天天揣在口袋里不方便,又懒得去银行存。她便把这笔钱藏了起来。 事后我骂她:“自己家里藏什么钱?防谁呢?”  相似文献   

16.
不敢做富人的债主,不等于拒绝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朋友我和妻都是领取工薪的,好在两人单位里的效益尚可,加上妻业余打打工,我自己写些稿,累加起来也算可以达到“小康”水平了,在应付正常的生活开支之外,还可余下些小钱。记得在我们结婚生子那阵,刚好遇上房改要交一笔钱买房子,经济上很桔紧,好在几个老同学、老朋友帮忙,每个人你千把他几千的借了钱,使自己度过了那阵最难捱的岁月,所以现在有朋友开口借钱,只要自己手头有一些就一定会答应,我们的这份善意也得到了不少同学朋友的谢意,尤其是那些为人忠厚者,隔些日子相见时,都…  相似文献   

17.
邱连云 《老年世界》2014,(14):17-17
我今年86岁,老伴已经去世。我有一儿三女,均已成家立业。近年,我的身体日渐衰弱。在2012年夏天,我把4个孩子召集到一起,并邀请居委会干部和邻居,当众言明将我的45万元存款赠给儿子,由他来照料我生养死葬,孩子们都没有异议。没想到儿子从银行支取存款后根本不履行赡养义务。我现由三个女儿赡养,上个月,我患病住院。请问,我可以和儿子要回赠给他的钱吗?  相似文献   

18.
茫然     
手上“有点儿钱但绝不算多”的人,是最大比例的人群。他们没有投资人的机敏和大手笔、没有投机者的狡黠和以小博大,他们无胆无识、谨慎小心,但却有和旁人一样“钱生钱”的欲望和权力。于是,他们把寒酸有限的钱“信托”给了银行的理财产品。他们也许知道银行把他们的钱拿去投资放贷,但故意忽视银行的“企业本质”,宁可坚信银行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不是呢?反正政府在叫停短期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19.
紫灰 《伴侣(A版)》2010,(1):18-19
正陈坤一度抗拒过当"偶像",而如今他正在享受人生的快乐时光。1996年,东方歌舞团的一个好朋友劝陈坤陪他一起去考北京电影学院,朋友说:"坤儿,我给你交报名费,如果你没上就把钱还我,如果你上了这钱就不用还了。"就这样,陈坤成为了著名的"北影96级"中的一员,一只脚踏进了娱乐圈。  相似文献   

20.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若干年后,自己会怎样老去?是否老有所依,是否能继续过着衣食无忧、体面幸福的生活?对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而言,答案似乎很简单,只要有足够多的钱,就能提供安度晚年的物质保障;答案又很复杂,到底需要多少钱?这笔钱又要从哪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