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田大伟 《统计研究》2005,22(12):17-3
一、人民币升值外部压力分析(一)贸易顺差的升值压力中国的最大贸易出口国是美国,中美贸易额占中国进出口额的很大比重。这里仅以美国为例,2004年,美国的全球贸易出现了约5000亿美元的赤字(逆差),按美国方面的统计,与中国的贸易赤字超过了1000亿美元,占美国全球贸易逆差的1/5强。而美国把这归咎为中国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其实这与美国自身的经济、贸易特征有着很大的关系。1.美国经济自身原因。由于美国已经进入了“后工业社会”,其劳工成本非常高,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大批迁往国外,传统的制造业成了“夕阳工业”,已经无法提…  相似文献   

2.
文章构建了含国际竞争价格人民币汇率传递模型,利用2003~2010年的月度数据,检验了中国对美国出口价格汇率传递.Almon变换后的多项式分布滞后(PDL)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出口价格受到国际价格竞争的影响,人民币汇率传递弹性短期很低,长期相对更高.较小的汇率传递侵蚀了中国出口企业利润,降低了支出转移效应,大大削弱了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改善中美两国贸易不平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高晓光  顾宁 《中国统计》2006,(11):11-12
2006年7月21日,中央银行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其实这也是美国人期待的。让人民币升值,以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但根据商务部2006年7月10日公布的数字,今年1—6月,中国的贸易顺差又累计达到614.5亿美元,中美贸易顺差并没因为人民币升值之后而缩小。而中美之间贸易统计数据存在巨大差异,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在统计方法上作出清楚的解释,以利于中美两国贸易的健康发展。一、统计差异造成的巨大数字差别许多人认为,中国拥有巨额对外贸易盈余,2…  相似文献   

4.
基于1994—2009年间中美两国的消费价格指数及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的月度数据,并结合ADF单位根检验、Engel-Granger两步法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等方法对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名义汇率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不仅单变量模型和两变量模型下相对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变动不具有解释力,而且三变量模型下国内外消费价格指数对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变动也不具有解释力。此外,还对购买力平价在中国失效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谷宇  安辉 《统计研究》2011,28(9):28-34
 本文依据汇率决定理论,构建包含人民币汇率、中美两国GDP、通货膨胀率和利率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基于结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SVECM)方法,识别了包含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人民币汇率决定方程及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方程,进一步应用方差分解判断了中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应对源自美国的非对称冲击的缓冲机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长期升值趋势的根本动因是中国产出及通胀水平相对美国的提高,而汇率传递效应则是不完全的。在1-2年内,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来源主要受源自美国的需求冲击(实际冲击)影响,而在3-5年内则主要受美国货币政策扰动(名义冲击)影响。因此,央行重启人民币“汇改”将增强人民币汇率应对外部冲击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从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美经济贸易进入迅速发展时期。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美中贸易逆差的绝对额大幅度增长是客观事实。于是美国、日本等国的某些人士把“人民币升值”当成解决中美贸易逆差问题和美国失业等问题的万能钥匙。我们本着“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的原则,避开中美双方进出口贸易统计数据差异的争论,以美国商务部所公布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和美国劳工部所公布的有关失业率等数据,实证分析美国政府提出的“由于中美贸易中美方存在的巨额贸易逆差,使美国的失业率上升”等观点是否正确。 根据美方…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中美两国1996~2011年的数据,采用SVAR模型考察了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实际产出和通货膨胀的传导渠道及作用效果。研究表明,传导渠道的重要性依次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中美贸易差额、国际商品价格、人民币汇率。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使得美国实际产出的增长幅度高于中国实际产出的增长幅度,中国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幅度高于美国消费物价指数上涨幅度。  相似文献   

8.
近一段时期,人民币汇率再度成为国内外经济界讨论的热点.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一些官方人士与部分媒体,公开要求人民币升值,并放弃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一、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理由" (一)美国的"理由" 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理由"主要有:第一,近来,美元对欧元和其他主要工业国家的汇率呈现持续下跌的态势,而且自称盯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却保持不变,这显然不符合市场规律;第二,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这同中国政府人为控制人民币汇率有直接关系;第三,人民币汇率的人为低估导致中国对美出口的急剧增加,正在日益威胁着美国的制造业和就业市场.  相似文献   

9.
中日、中美贸易的变动:产业间还是产业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众所周知,中日、中美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上世纪70年代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中国同两国的进出口贸易飞速增长。特别是从1990年到2003年,中日贸易总额从165·99亿美元增至1355·7亿美元,扩大了8·17倍;中美贸易总额从117·67亿美元增至1263·3亿美元,扩大了10·74倍。2003年中国同两国的贸易额分别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5·7%和14·8%(见表1),两者合计已达到中国当年贸易总额的1/3。表12003年同中国进出口贸易排在前五位的国家排序(国地区别)(亿总美值元)(同%比)(占%比)占比变化1日本1355·731·115·7-0·72美国126…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取1994年1月至2011年2月美元兑人民币月平均汇率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STAR模型,分析了中美汇率的非线性特征,通过检验发现ESTAR模型能较好拟合汇率增量序列;其次对ESTAR-ARCH类三种组合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ESTAR-GARCH模型能更好地描述汇率变化的趋势,说明汇率增量既具有对称的非线性特征,也存在波动的群集效应;最后基于ESTAR-GARCH(1,1)模型对近两年来美元兑人民币月平均汇率进行预测,预测精度很高,说明所建模型非常合理,并且预测结果显示未来十个月人民币将继续升值。  相似文献   

11.
按照第一次经济普查,我国2004年的GDP由原先统计的136515亿元人民币改为159878亿元人民币,多出2.3万亿元,增加了16.8%。按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名,中国的位次由第7位上升到第6位。按汇率折算,人均GDP大约增加了200美元,由1300美元上升到1500美元。公布的结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可谓评说纷纭。但是,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说:"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这就是说,中国的国力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只是统计数字更加接近了真实。老百姓也不会因为统计数字接近了真实而增加收入,口袋里的钱还是那么多。  相似文献   

12.
主张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不变的观点认为,继1999年以来,人民币贬值5%左右,这是由于国内通货紧缩与生产力提高的双重结果。2002年人民币黑市汇率与官方汇率一致。美国和日本担心人民币被低估会冲击其国内产品市场,但实际上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同时生产力也较低。生产力成本低归因于1.2亿多农村人口在只能维持基本生计的工资下工作,这种情况长期将保持不变。尽管中国拥有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但同时却拥有对亚洲其他国家巨大贸易赤字;中国目前经常项目顺差只占日本经常项目顺差的1/4。外国资本大量涌入中国并不是人民币贬值造成的。人民币升值并…  相似文献   

13.
中美贸易平衡问题简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星 《中国统计》2002,(6):22-23
中美贸易平衡背景简介 自从中美两国建交以来,中美双边贸易迅速发展。2001年,美国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对象国,中国则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从历史上看,中美贸易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而且中美双方的统计数字也存在很大差异。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79年到1992年的14年里,中方一直为逆差。1993年中方顺差为63亿美元,2000年中方顺差297.4亿美元,2001年则为281亿美元。据美方统计,自1979年至1982年美国为顺差,1983年开始出现逆差。1993年美方逆差为3亿美元,2000年高达838亿美元,甚至超过了中方统计的对美贸易总…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方法,研究了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美进口和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实际有效汇率和贸易流量所产生的动态冲击效应。主要结论是:短期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会使出口减少,进口也会减少,而是滞后两、三期影响较大。长期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导致出口的增加,进口的减少,但是对出口的影响要大于对进口的影响。文章的分析还表明,汇率升值对出口和进口的影响差异较大,反映了中美之间经济内外需求不均衡、贸易结构等不合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两种不同类型商品和服务价格数据,研究测算出中美两国价格水平差异程度有所不同。非参数检验和非相似度指数研究表明,对代表性商品而言,中国价格水平低,与美国有显著差异;对同质可比商品而言,中国价格水平接近于美国,部分商品价格甚至高于美国。中美两国价格水平差异总体呈缩小趋势。研究发现,人民币汇价对两国价格水平差异具有一定的传导弹性作用,并且人民币升值的传导作用要大于人民币贬值的传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对美元的官方汇率的中间价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同时,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前者是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动,即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后者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即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制度回归1994年开始的、但从1997年起被打断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另一方面,中国放弃了实行了近8年的盯住美元的盯住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涨跌,而是参考我国自定的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变化进行调整。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动和人民币汇率形…  相似文献   

17.
短期而言,人民币小幅度的升值不会对我国经济造成太大影响,但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解冻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带来深远的影响,使我国经济发展有望摆脱对出口的依赖,走出张曙光教授所称“的双向循环和双向依赖”的泥潭。不仅如此,人民币升值预期将会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更加直接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吸引国际投机资本2003年以来,国际游资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去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只有不到一半可以用正常增加途径来解释;今年1 ̄6月,外汇储备又增加了1010亿美元,其中贸易盈余加上外资直接投资(F…  相似文献   

18.
《青海统计》2005,(10):25-25
北京时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完善人民币汇率改革消息,立时震动了整个国际国内金融市场。人民银行称,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与此同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幅度为2%。  相似文献   

19.
通过扩展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对名义汇率升值和通胀的相互替代作用进行了理论解释。使用马尔科夫状态转换模型研究了1983年1月至2010年11月间人民币/美元汇率和中国通胀率的时间序列行为。研究显示:在缩小中美两国价格差距的过程中,结构性通胀与名义汇率升值有着相同的作用。人民币外在升值压力与国内通胀并存的问题,对于宏观经济平衡和货币政策制定者来说,既意味着机遇,也意味着挑战。所以,通胀与名义汇率升值的合适政策搭配会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并逐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GARCH模型族的外汇汇率的波动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外汇汇率市场的波动特性是金融市场中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和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GARCH模型、GARCH-M模型、EGARCH模型和TARCH模型对两种汇率同时拟合,通过比较分别得出描述两种汇率的最佳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