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运用准实验的方法,从消费者心理视角研究消费者自我效能和角色认知对科技型自助服务失败归因的影响,并检验了环境焦虑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自我效能高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将服务失败归因于企业;角色认知清晰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将服务失败归因于企业;环境焦虑对上述影响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促销伤害危机中零售商对消费者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促销不当而导致消费者人身、财务受到伤害的事例不断增多,对于促销伤害危机发生后对企业的影响,人们的认识并不统一,部分专家认为促销伤害危机是偶然事件引起的,对消费者的感知风险和购买意愿影响不大,而部分专家的看法却相反。文章力图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促销伤害危机发生后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零售商声望下,同样的危机事件对消费者归因、感知风险影响的差异情况。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丰富营销安全研究的内容,还让我们加深对促销伤害危机的认识,为企业制定更加有效的促销组合提供决策依据,也为企业处理促销伤害危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参考价格对消费者购买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且参考价格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促销形式就是其中之一。文章将促销形式作为消费者参考价格的影响因素,深入探讨了两种不同的促销形式,即整店促销与单品促销对消费者的内部参考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整店促销与单品促销两种不同促销形式下,消费者的内部参考价格中的愿意支付价格和合理价格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整店促销的形式下较单品促销形式的参考价格更低;同时还发现,消费者的介入程度及价格敏感对消费者参考价格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发生产品伤害危机后,企业为了尽快恢复市场,常会采用价格折扣或者赠品促销,重新赢回消费者信心进而赢回市场。然而根据现有研究,即使优惠幅度相同,消费者对于折扣和赠品的心理感知是不同的,因而其购买行为也有差别。尤其是在产品伤害危机发生后的特定情形下,消费者对于企业产品的感知风险发生了变化,哪种促销方式能更好地降低感知风险并提升消费者消费意愿。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危机后促销对消费意愿作用的路径模型,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模型进行了修订,找出了在危机后更有利于提高消费意愿的促销方式。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节假日促销已经成为一种被商家厂泛使用的营销手段了,届时商家都会适时推出各式各样的促销活动,比如打折,返券,抽奖,返现金等等来吸引消费者,其中返券促销是近年来最受商家青睐的,有满100返60,满200返100,甚至有满200返300,大大刺激了消费者的购物热情。购物返券已形成一股商业旋风,返券促销正在逐渐取代直接打折的促销方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一个可调节变量模型解释消费者趋近动机对绿色产品购买意向的影响机制,构建不同环境知识水平下的消费者趋近动机—绿色产品购买意向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对762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趋近动机对绿色产品购买意向和消费者创新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消费者创新性在趋近动机和绿色产品购买意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环境知识在趋近动机、消费者创新性与绿色产品购买意向间起负向的可调节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叶祥凤 《统计与决策》2005,(15):131-132
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当你面对大型商家开展"满200送100"、"满200送200"的促销活动时,大概很难不动心;作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你也许会思考,如果按正常的商品销售及管理的办法,"满200送出100"那商家赚什么,是赚吆喝、商誉、薄利多销,还是暗度陈仓的实现其盈利的目的?究其实,这是厂、商之间联合构建的一种"价格陷阱",其行为表面上合情合理合法,甚至极富诱惑力,实质上对消费者真是"宰你没商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尤其表现在从事销售的各商业部门,各商家为增加销售额,获得更多的利润,无不绞尽脑汁,运用各种营销策略和促销手段,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激发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在各个节日、假期及双休日等闲暇时间里,是出门购物的消费者最多、销售量最大的黄金时期,也是各商家进行市场营销的最佳时机。科学而有效的促销方法可以成功地抓住消费者,获得丰厚的利润,实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企业频发产品伤害召回事件,引发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危机,给企业和品牌带来负面影响。文章针对汽车产品召回,探讨了汽车产品召策略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产品缺陷的不同严重程度和不同的召回策略对消费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发生严重的缺陷时,消费者的负面情绪和感知风险会更高,产品评价和购买行为会更低。在发生不严重的产品召回时,消费者的负面情绪和感知风险会相对较低,产品评价和购买行为会比严重召回时要高。在高卷入组中,缺陷严重程度和召回策略对负面情绪、感知风险、产品态度和购买行为四个因变量的影响作用都要大于低卷入组,对负面情绪和感知风险这两个因变量的影响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图片标记信息丰裕度对消费者在线风险决策的影响为研究重点,引入详尽可能性模型(ELM),从购买行为发生之前的顾客关注度和购买之后的顾客满意度两个纬度,探索了消费者在线风险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信誉标记图片信息丰裕度中的评价方式种类和商家信用度、服务标记图片信息丰裕度中的保障服务以及商品促销标记,无论对消费者关注度还是消费者满意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支付服务图片信息丰裕度对消费者关注度影响不显著,但与消费者满意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另外,店铺动态评分、物流服务标记以及商品描述标记的图片信息丰裕度与消费者关注度及满意度相关性均不显著。研究结果为C2C交易平台以及网上卖家图片标记和信息展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刘静  贾涛  吉哲 《统计与决策》2011,(20):42-46
在一个供应商供应单一产品给多个零售商的一体化决策的供应链中,假设各个零售商的需求率已知,产品在零售阶段存在腐败且允许缺货,优化的目标是确定为每个零售商送货的配送路径、配送周期以及不缺货时间。文章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证明了目标函数的性质,给出了不考虑约束时最优解满足的条件;以改进的节约算法生成路径,结合各极值点的特定约束,设计求解步骤对该问题进行了求解;通过算例说明了允许缺货对最优配送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心理资本理论视角出发,用实证方法研究天津市5个行业高校毕业生的心理资本与工作嵌入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资本对工作嵌入起到显著正向影响;心理资本对高校毕业生离职倾向起到显著负向影响;工作嵌入对高校毕业生离职倾向起到显著负向影响;工作嵌入在心理资本及3个维度对离职倾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实证分析了信用卡非理性消费行为与其影响因素,即金钱态度、心理账户、消费价值观、商家和银行的促销行为、银行的约束行为和认知偏差之间的作用路径关系,从而建立了持卡非理性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4.
消费者决策风格是指消费者倾向于某种选择的心理定向,本文编制了《居民消费决策风格量表》,研究发现居民以节俭取向和产品完美取向的决策风格为主,居民消费决策风格与自我概念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无形性变质的短生命周期产品库存问题进行了描述;建立了不允许缺货、允许缺货和允许持续补货条件下的库存决策模型;探讨了模型的求解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了模型的正确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无标度投资者网络为载体,通过分析金融创新产品投资决策机制,并运用基于智能体的仿真方法,研究营销策略对产品扩散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金融创新产品的扩散过程中累计募集资金量呈S形曲线变化。当投资决策更理性时,聚类选取初期促销宣传对象比随机选取能获得更多的最终募集资金量及更快的资金增长速度。当投资决策受到“羊群效应”影响更大时,在同一后续促销强度下,后续促销时间越往后,越有利于提高最终募集资金量、但却越不利于加快资金的增长速度;在同一后续促销时点下,促销力度越强,越有利于提高最终募集资金量及加快资金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7.
研究间隔购买时间有助于把握消费者的消费特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研究日常消费品间隔购买时间的文献较多,而研究耐用品的却比较少。文章基于调查得到的消费者手机更换因素及更换时间数据。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从整体上并分男女两组分别研究了消费者手机更换因素对间隔购买时间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研究表明,间隔更换时间受到质量、功能、款式和促销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依次为质量、功能、促销、款式,并且功能、促销、款式对男女更换手机影响程度有差异。此外还讨论了缩短间隔更换时间的方法。研究结果对手机制造商及销售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的大潮将千千万万个企业无情地推向市场时,各路商家竞相寻求自己营销、发展的最佳模式:广告宣传、商品展销、巨奖销售、奚一蹭—……商家费尽心思地推出的这些促销方式,如今看来似乎已是‘“昨日黄花”,提不起消费者太大的兴趣,近几年,一股传销的热潮已悄然兴起于大江南北,成为颇具潜力的市场促销方式。“雾里看花”话传销在我国,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讲,传销还是一八比较陌生的概念,尽管如此,它自兴起之日起,还是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起来,并仍具规模。据笔者了解,内陆某县仅传销支公司就有四、五家,传销商不下千人,从城…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广告为消费者提供了购买商品理由的话,那么终端促销则是催生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催化剂”。如果或者适逢假日,轰轰烈烈的终端促销大战则更是白热化。随着终端促销的大行其道,促销成本也水涨船高,近几年终端促销费用以20%的惊人速度递增,尤其是中小企业新上市的产品,只有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才能达到预期的促销目的。因此,企业需要谨慎行事。刘杰克营销顾问机构根据自己的客户服务经验,结合所策划的新品上市成功案例,总结出新产品终端促销的四记绝招,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信消费者在决策时,由于对套餐信息的不完全了解,再加上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选择比较随意,造成非理性消费。通过分析预期理论的基本思想,研究了通信消费者决策的一般心理变化过程;以消费者近三个月的平均ARPU值为参考点,通过损失承受变量分析了消费者决策过程中的盈利和损失并确定价值函数;通过主观概率确定概率权重函数;构建了基于损失承受能力的通信消费者决策模型;运用心理物理学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基于预期理论的通信消费者决策模型更贴近实际生活中消费者决策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