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的民族团结论毛泽东对中国的民族团结问题作过精辟的阐述。在理论层面上,他首先把中国的民族团结问题放在中国民族关系史的大背景中去考察。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民族关系中既有不平等、不和睦以及压迫、掠夺和战争的一面,又有追求平等、安定以及经济文化往来,相互依存、反对共同敌人,甚至相互同化的一面。两方面相比,哪一个方面是中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呢?毛泽东根据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叉的时代很多,相互影响也很多的历史特点,明确地指出:——“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  相似文献   

2.
一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交错杂居在一起,形成了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上友好交往、相互借鉴、促进发展的优良传统。即使是在统治阶级挑起民族矛盾,制造民族隔阂、民族分裂时,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总是冲破各种障碍,进行经济、文化的交往。特别是当外敌入侵威胁祖国的统一时,各民族人民更是团结一致共赴国难,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维护祖国的统一。云南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地方,民族关系极为复杂,在长达数千年之久的私有制社会,由于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的存在,出现过连锦不断的民族斗争、民族起义。在这些斗争高潮中往往有些杰出的人物,看清历史发展趋势,高出一头地提出了符合民族发展规律的观点和民族政策,给后代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清咸同年间领导滇西回族起义,建立政权18年,为各族人民称颂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是我国文化生态和地理生态比较重要的地区,研究这一地区的文化地理要继承优秀文化成果,为民族地区的进步、发展和稳定提供智力支持,因而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科学地研究青藏高原的文化源流;坚持将青藏高原文化研究放到中华民族大文化的背景之下并不断改革与创新;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主义史观并对这一主题深化研究;坚持各民族文化分类研究,以体现各民族的历史创造;坚持历史发展联系的观点,深化各民族文化交流研究;坚持世俗文化第一的价值判断,勇于触碰宗教文化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融的部分;坚持青藏高原是中国统一格局形成重要地理成因的研究等观点。以此观点研究青藏高原文化地理,方能够定位好青藏高原区域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反映好人民群众、各民族的历史创造和贡献,建设好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家园。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的提高与民族问题的不断解决密切相关。不断提高党驾驭和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关系到党和人民伟大事业的全局,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稳健发展的重要前提。(一)共同团结奋斗与共同发展繁荣在中国这样有着数千年封建历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中进行现代化建设,无论如何强调各民族共同的团结奋斗都不过分。任何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社会的共同发展都需要…  相似文献   

5.
关于民族间通婚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历史上民族间通婚关系 我们所谈的民族间通婚的问题是指各民族在习惯法和法律制度上有关通婚范围的规定和实际生活中各民族间通婚的情况。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研究各民族间通婚的历史变化和现状,不仅对研究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研究人类自身生产的重要课题之一,对制定正确的民族婚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古籍(简称民族古籍)是一门新兴学科,其范围广泛,种类繁多。它包括历史、哲学、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军事、天文、地理、历算、医药、建筑等。民族古籍内容包罗万象,记载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历史、文化,描述了各民族人民的政治、经济等社会生活,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内部的阶级关系和各民族之间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7.
从古至今,新疆的民族互动中既有着碰撞、冲突和战争的一面,又有着交往、适应和融合的一面。在我国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格局下,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因其地域、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现状,因此各民族及其成员依据自身的地域、历史、文化等因素在处理民族关系时也呈现出不同的认知和特点。影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因素也较为独特,既有长期的民族、宗教等历史原因,也有社会转型时期不同民族文化和心理差异、突发事件等的影响。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既要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保护民族地区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加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等培养,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大力解决好民生问题,同时,还要加大对"三股势力"的打击力度,建立和睦的周边关系。  相似文献   

8.
民族历史略谈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彭英明 《北方论从》第1期第90页中国民族关系发展规律初探 《西北历史资料》第1期第13页试论历史上民族关系时不可忽略的一面 《历史教学》第6期第2页民族研究中的一个原则问题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第3期第44页民族史研究浅见 《西藏研究》第2期第77页关于民族关系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第1期第2页从《尚书》中看我国上古时期的民族关系 《贵阳师院学报》第1期第43页我国民族关系史研究若干理论问题综述 《民族研究》第3期第48页加强对少数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研究 《光明日报》n月…  相似文献   

9.
民族主义思潮是改变中国历史上各类差异共同体关系的最根本的思想。对于多民族中国来说,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不仅意味着从王朝国家向现代主权国家的政治转型,而且关系到各民族人民对新的民族国家的认同和国民身份的确立。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主张经过了从汉族国家、同质化国家到多元一体国家的递进性转变,反映了国人在构建民族国家认识上的不断深化。而受民族主义影响的地方社会在撕裂中实现着重构、整合。近代中国的民族与地方社会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把握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脉络和国族构建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蒙古文字是成吉思汗消灭乃蛮部 ,实现蒙古各部统一后 ,用以拼写蒙古语的畏兀字。在为蒙古族发展服务的历史长河中 ,这种文字也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 ,从而发展成为现代的蒙古文字。它演变、发展历史的 ,是蒙古族发展历史的反映和蒙古民族精神的历史体现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之一.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努力维护和不断促进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国家稳定、发展、繁荣、富强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日起,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把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在各个历史时期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识和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全面、系统、科学的民族理论,制定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不断地实践,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断前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处理民族问题最成功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这是对我国民族关系的科学总结和高度概括,它凝聚了几千年各民族相互关系的历史,用生动的语言准确地阐明了我国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由来已久的血肉不可分离的亲密关系,表达了各族人民共同的心声。很久以来,我国各民族就生息繁衍在中国这块大地上,逐步汇合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并结成了统一的国家。西藏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  相似文献   

13.
康熙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位比较杰出的封建皇帝。其贡献之一,就是他为巩固和发展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了许多前人所没有做到的事。解放以来在史学研究中,对康熙个人各方面的历史功绩评论不少,惟对他如何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论著却不多见。本文拟对康熙的民族政策,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一) 清代,我国幅员广阔的疆域进一步明确下来了,各民族的联系更加密切,牢固地结合在一个民族大家庭内,使得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是清代最大的历史功绩。这一功绩的取得,当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族人民长期共同斗争  相似文献   

14.
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正确理解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切实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民委近日共同发布了《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提纲》指出,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搞好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提纲》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落到实处。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群众性很强,涉及全局、关系长远的重要工作。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民族基本知识,掌握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不断增强法律政策观念,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自觉性,不断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提纲》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经过长期交流与交融而形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联合共同体。其自身具有一种强大而坚韧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在自身发展中形成的 ,并随着历史的演进而不断发展、强化 ,是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力量。正是由于具备这种强大的凝聚力 ,中华民族在其艰难曲折的历史演进过程中 ,虽然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 ,出现了若干次政权的分裂割据 ,但是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基调 ,中华民族总的发展趋势是走向越来越巩固的统一 ,各民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逐渐凝聚成为一个完整的不…  相似文献   

16.
由著名回族学者白寿彝教授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出版25年来在海内外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这部著作鲜明地体现出着眼于加强民族团结来研究和处理历史上民族关系问题,突出了民族关系在中国通史中的地位,给予我们以深刻的启迪。主要表现在:一、平等地把国内各民族共同地视为祖国历史的创造者,以显著的地位记载各兄弟民族的历史贡献;二、第一次提出把民族杂居地区封建化进程作为划分封建社会内部分期的主要标准之一;三、以大量史实论证在历史上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四、正确地评价了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八旗制度中的满蒙汉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统一国家,她是数千年来我国历史上形成的人们共同体。我们注意到以前历史学家和民族学家在民族关系史讨论中的各种不同观点。这些争论,不仅仅是有关民族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对我国历史上大量存在的民族融合的史实的认识问题。我们认为,今天的中华民族是历史上各民族长期以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日益接近,日益趋于一致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8.
五代十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政治上的分裂和军事上的对峙时期,但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并未因此而中断。这一时期,北方游牧文化区的各民族不断南下进入中原汉族农耕文化区,促进了各游牧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转型,并通过与汉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经济上的互通有无、政治上的相互借鉴、文化上的相互融合,推进了中国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进程,对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八年来,我们国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各个战线上都获得了伟大的胜利.同样在民族工作上也毫无例外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各民族不仅早已摆脱了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而且在建设统一的祖国社会主义大家庭的道路上,正不断改变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贫困落后的状态,呈现出日益繁荣的新面貌.一我国各民族,不分大小,在政治上已经处于一律平等的地位.各民族人民广泛地参加了国家的政治生活,并通过他们的代表参与了整个国家的管理工作.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聚居的少数民族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建立了民族自治地方,根据宪法所规定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住宅建筑是物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各民族的特点和民族风情,而且与各民族的生产、生活的自然环境及历史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透视各民族的住宅建筑,它深刻揭示了各民族物质文化的内涵,因此,认真研究各民族的住宅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