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邬君梅,《末代皇帝》里的文绣、《建国大业》里的宋美龄、《蜗居》中的宋思明夫人,《人物》杂志曾评选她为“50位世界最美丽的女人之一”,美国电影艺术学院还聘请她为奥斯卡终身评委。  相似文献   

2.
《当代老年》2011,(6):61-61
当代老年编辑部:自从退休后我就一直订阅《当代老年》杂志。每次收到杂志,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对我而言,读你们的杂志成了我惟一的精神寄托。多年来,《当代老年》就像我的一个老朋友,我不仅从“怀旧心”里了解了一些史事轶闻,也从“关心”里知晓了一些与我们老年人相关的政策;还从“养心”里获取了大量延年益寿的保健知识……总之,《当代老年》更像是我的良师益友,陪伴我度过许多愉快的时光。  相似文献   

3.
刘少峨 《老年人》2006,(5):35-35
《老年人》杂志创刊20年了,遗憾的是我结识它只有5年,尽管时间有点短,但却获益匪浅。打开每期刊物,我爱读《社会纪实》《、人生大观》《、家庭风景》和《休闲广场》等板块的文章。读得多了,便想依样画瓢,有了写作的冲动。2002年,我试着写了一篇稿子寄去,不久竟发表了。自喜之外  相似文献   

4.
杨忠燕 《当代老年》2007,(10):54-54
今年5月底,我到邮局续订下半年的报刊时,在征订目录中突然发现了一本专属老年人的杂志——《当代老年》,而且还是本省出版,当时真感觉相见恨晚,如获至宝,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比较适合自己的老年刊物,《当代老年》一看刊名就很出彩,肯定是办给我们这些当代的老年人看的。于是,我毫不犹豫就在邮局订了下半年的《当代老年》。如今我已经收到7、8两期杂志,  相似文献   

5.
我退休后才回到长沙,偶然读到《老年人》杂志,不想一见钟情。它雅俗共赏,很符合我的阅读口味,因此,在生活中偶有所感,我便会写下来给《老年人》编辑部送去,慢慢地便与《老年人》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次去送稿,我不仅受到编辑们的热情接待,而且常常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受到启发。有一次,我和刘伟辉编辑谈论自己近年来读书的三大收获:一是读《实践论》,培养了我的务实精神;二是读《孟子》,心里有了个"天下";三是读《论语》,发现"仁"是源于  相似文献   

6.
《炎黄世界》2010,(3):80-80
炎黄世界杂志社:我是贵州省荔波县退休干部;退休20多年来,我长期订阅自己喜欢的杂志。特别是《炎黄春秋》、《名人传记》、《半月谈》和《世界知识》。十多年来我都年年私费全年订阅,从中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特别敬佩《炎黄春秋》秉笔直书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老年世界》2008,(16):46-46
我于1984年离开工作岗位,正在无所事事之时,大家推荐我到所在单位老干部党支部任点职务。不久,便见到新创刊的《老年世界》杂志。从此,我年年月月没有离开过《老年世界》这本刊物。《老年世界》,伴随我走过了二十余年的岁月。二十余年,尽管《老年世界》经过时代风风雨雨,不断变化,但为老年人服务的宗旨没变,从春至夏,年年岁岁。  相似文献   

8.
筱敏 《炎黄世界》2009,(5):44-45
我一定是个好学生,如果有机会做学生的话。我对所有的课程都感兴趣,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外语……全都那么诱人。我对万物的秘密怀有敬意,时至今日,《混沌》《时间简史》《科学革命史》以及《植物化石》《本草纲目》等等“杂书”给予我的阅读兴趣,一点儿都不亚于文学书籍给我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北京组稿     
胡汉勋 《老年人》2006,(10):9-9
《湖南老年》(《老年人》原名)杂志创办之初,我奉命到北京向胡耀邦、王首道、张平化等湖南籍中央领导组稿,请他们为杂志创刊题词、撰文。1986年7月8日,我乘火车来到北京,住在中组部翠明庄招待所。怎样才能与中央领导同志取得联系呢?我心里没有底。好在动身之前,我打听到原在《新湘评论》工作的卞毓方,后到北京读研究生,他在北京认识一些人,我希望他能够为我牵线搭桥。当时,卞毓方已分配在《经济日报》工作,我去拜访了他。说明来意后,卞毓方很爽快地答应帮我联系。他默了一下神,就给我介绍了一位“通天”人物——人民出版社的吕涛。此人不显…  相似文献   

10.
问法  李文成 《老年世界》2013,(23):28-28
我是《老年世界》的老读者了,平时收到这本杂志都是没有包装的,近日收到的第17期杂志却有了包装的大纸袋,我觉得很奇怪。第二天看内容时,我才发现在第29页的“诗书画印”栏目中刊登了我的书法作品。近年来,我身体大不如前,记忆力也明显下降,早把投稿的事情忘记了,  相似文献   

11.
老舍《我的母亲》与史铁生《我与地坛》都有共同的母爱主题,但是在创作意图、取材角度、感情表达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色.《我的母亲》以母亲的一生为线索,表现母亲对"我"性格的影响以及"我"对母亲的愧疚.《我的地坛》通过一些生活细节,表现母亲对"我"生命的救赎.  相似文献   

12.
朱明康 《老年人》2006,(3):49-49
与《老年人》杂志相伴走过了14个春秋,我觉得是一种缘分。至今,我还在订它读它,心存感激。若问为什么,是因为《老年人》杂志给我的“一等奖、两本书、三封信”,既拉近了我与刊物的距离,也充实了我的晚年生活,振奋了我的人生态度。一等奖是在2004年获得的。那年《老年人》杂志开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寄托     
宋桂林 《老年人》2006,(12):49-49
我是在1999年结识《老年人》杂志的。那年,长沙市梨镇工会为30名退休干部订了一份《老年人》杂志,并把投递的任务交给了我。兴许就是这样一份机缘,拉近了我与刊物的关系。我读它,送它,视它如好朋友,每一次诵读和传送便增加一分喜爱,一分感情。3年后,镇上没有给我们订这本杂志了,我就自己到邮局订了一份。2000年开始,我担任了镇上的校外总辅导员,协助中小学校抓学生的德育教育,常常要到各个学校进行辅导讲座。搞讲座先要收集资料、备课写稿,于是,我把自己这几年订的《老年人》杂志拿出来做参考。我欣喜地发现,自己总能从杂志上找到需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国外资讯     
《金色年华》2013,(11):6-6
1 普京力压奥巴马当选 《福布斯》最有影响力人物 《福布斯》杂志近日公布了世界最有影响力人物排行榜,俄罗斯总统普京位居榜首,美国总统奥巴马由原来的第一名退居第二位。  相似文献   

15.
陈思亮 《现代交际》2007,(12):21-21
有读者挑理了,说你们杂志好是好,但脏话太多,最近正呼吁建设语言文明,你们应该改改。我深深叹了口气,感到盲从是种悲哀。这么说吧,三里屯的一个漆黑夜晚,陈思亮趁夜深人静把于联强奸了,周游得知此事,作《春秋》一篇,记  相似文献   

16.
2013年,我参加了《当代老年》举办的“我经历的党的群众工作”征文活动,所撰写的《难忘的延安大生产运动》在第11期杂志上刊发后,12月22日,我收到一封“省地震局转苗正新老领导收”的信,寄件人是“孝感王树章”。信里说:“我在《当代老年》上看到您的名字,实在太高兴了。您身体可好?  相似文献   

17.
巴金和冰心有着70年的深厚友谊,在精神上彼此扶持一直延续到耄耋之年。从《收获》杂志近期刊发的98封两人来往书信便可略见他们的情谊。  相似文献   

18.
安子 《女性天地》2008,(11):46-47
俞天白,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作协理事,曾任萌芽杂志社编辑、副主编,《沪港经济》杂志总编辑、《上海证券报》文学工作室主任。著有多部长篇小说,其长篇小说《大上海沉没》被称为“八十年代的新《子夜》”,获建国以来四十年优秀小说奖,被译成德、日等多种文字。然而,对于他来说,最好的作品却是自己的儿子。  相似文献   

19.
衡量杂志能否成功的最好标志是时光。时光荏苒,宛如哪咤脚下的风火轮,当杂志在浩淼的时光中死去后,对这本杂志的评定才刚刚开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新青年》、《语丝》、《独立评论》、《良友》等民国时期的杂志无疑是成功的,沧桑的风雨过去了几十年,依然有许多人怀念这样的杂志,无情的时间给它们投去了多情的眼眸,这就是成功。  相似文献   

20.
作者“文革”前为《红旗》杂志编辑,1967年1月任江青机要秘书,1968年1月被以莫须有罪名关入监狱,直至1975年5月开释,1979年9月平反。1980年3月调回《红旗》杂志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