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虚拟财产的本质属性,理论界与实务界争论的分歧,主要在虚拟财产“物”的属性或“数据”属性上;对于窃取虚拟财产罪名的认定,主要分歧为是盗窃罪还是非法获取计算机系统数据罪。虚拟财产是运营商以二进制01串生成的代码数据,以电磁记录的形式存在,其本质并非财物,以财产犯罪对虚拟财产进行直接保护会导致理论与实践产生诸多冲突。虚拟财产具有数据属性,数据化保护路径可以使其法益保护更周全,使犯罪对象更相洽,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因此,通过保护计算机数据从而间接保护虚拟财产是解决虚拟财产被窃取问题的有效途径,对非法获取该类虚拟财产的,应以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论处。 相似文献
2.
贺洪波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2):34-40
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非敏感信息日渐呈现出数据资源贡献与数据资源受害的双面脸谱,公民个人非敏感信息刑法保护的现实需求与日俱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通过确立公民个人非敏感信息整体保护规则、分类定罪规则、区别量刑规则,努力为公民个人非敏感信息刑法保护提供司法准据.当前务实应对公民个人非敏感信息刑法保护的实践困境,应聚焦个人信息权,在宏观层面对接国家大数据战略,深化公民个人非敏感信息刑法保护的法治认识,在微观层面立足定罪体系性标准,细化公民个人非敏感信息刑法保护的数量规则.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时代,包括医疗人工智能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科学研究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是对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在利用数据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公民的隐私不被侵犯成为大数据时代隐私保护所必须关注的问题。刑法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最后一道防线,保护隐私的必要性取决于它在调控技术发展中所承担的使命以及仅依靠其他非刑法手段不足以保护个人隐私的现状。我国现行刑法中并没有以隐私权为独立客体的法律条文,对隐私权的保护附属于刑法对市场经济秩序、公民人身权利与民主权利、社会管理秩序的保护。这一路径下的个人隐私保护存在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不能为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提供充足的制度供给。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保护刑法路径的构造,首先需要明确个人隐私保护刑法路径的立法理念,其次需要理性定位个人隐私的内涵,最后,以上述内容为基础矫正当前制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网络犯罪巳成为科技快速发展的一大顽症,形形色色的网络犯罪令人难以防范。刑法作为我国法律最为严厉的一种刑罚对于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特点及规律有着独特的视角,同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犯罪追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护在刑法的视野下有进一步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商业秘密与数据信息的关系、现行商业秘密保护模式的缺陷、以及大数据背景下商业秘密保护等问题,指出在大数据背景下商业秘密保护面临的困境,并从立法、行政监管与企业自身防范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完善与统一商业秘密立法,增加并完善数据化商业秘密立法保护,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严格的行政监管,以及企业提高防范技术等措施,进而改善大数据背景下的商业秘密保护的现状,弥补立法的缺失,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7.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71-77
隐私权是风靡全球的新兴基本人权,而承袭大陆法系基本特色的台湾地区在隐私权法律保护方面积累了较为先进而成熟的理论经验,并且拥有周密详至的隐私权刑法保护规范体系。台湾地区隐私权刑法保护的双轨制立法模式、隐私犯罪处罚措施的多样化、周至浓烈的隐私犯罪风险防范意识、宽泛缜密的隐私权刑法保护规范等具体举措,尤其值得中国内地予以认真关注,并将会为中国内地隐私权刑法保护立法之完善提供弥足珍贵的参照样本。 相似文献
8.
黄雷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30(9):1-3
"大数据"作为当下比较热门的话题,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知识产权作为"大数据"时代的重要内容,需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特点,以便于更好地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对"大数据"时代下知识产权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尽管食品安全犯罪最高可以判处死刑,但在司法实践中仍然是难以根治的痼疾,刑法的保护成效远远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面对我国当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在对食品安全犯罪坚持“零容忍”的同时,刑法保护法益和规范行为的机能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进一步完善刑法对食品安全的保护已经势在必行.在分析现行刑法关于食品安全保护方面的不足的基础上,探讨相应的完善措施,以期刑法能够在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方面发挥更加切实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林雨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15-28
在现有数据犯罪体系下,数据刑法保护面临形式保护和实质保护的分歧。形式保护通过计算机犯罪罪名体系实现,实质保护通过保护数据内容所对应的法益实现。形式保护和实质保护的分歧导致司法实践中数据犯罪罪名适用不一。造成这一分歧的原因是现有刑法规定无法直接反映数据对应的法益,并且司法上并未厘清数据犯罪的法益识别路径。现有的解决方案包括实质保护优先、形式保护优先以及两者结合等思路,但都存在一定缺陷,不能彻底解决这一分歧。解决形式保护和实质保护的分歧需要立法和司法联动。立法上,应对实质保护条款进行必要改造,取消对数据单独的形式保护并设置专门的数据安全保护规定;司法上,应妥善处理不同法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
13.
彭旭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4):112-115
新刑法颁布以来,计算机犯罪刑法罪名备受人们关注,也存有不少争议.计算机犯罪不但是一种新型的犯罪现象,而且可以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计算机犯罪相关刑法罪名.我国新刑法仅为计算机犯罪设定了两个罪名,这与当前计算机犯罪形势相比表现出严重的滞后性.为此,计算机犯罪刑事立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静恩英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4):156-159
大数据即是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数据处理方法难以抓取、管理和处理分析的非结构化海量数据集合。大数据规模巨大、类型多样,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数据的整合分析。目前大数据微层面的考察过多关注其数学属性,缺少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观照。与此同时,大数据分析人才的缺乏及其可能出现的新的数字鸿沟等问题也是各国各界必须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加强对水资源的刑法保护是国家水资源保护立法的新趋向。我国水资源刑法保护立法集中于附属刑法和《刑法》典的相关规定,但存在着立法理念落后、立法内容不严密、立法技术低下等显著不足。重构我国水资源刑法保护立法,必须更新立法理念,设置以"水资源"为直接保护客体和终极保护目标的刑法规范;充实立法内容,构建打击水资源犯罪行为的立体式刑法规范体系;改进立法技术,建立以"危险犯"为犯罪成立模式的立法规范。 相似文献
16.
李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5):54-56
法治的精义在于保护人权,刑法的目的和终极归宿也在于保护人权,人权刑法是法治背景下的刑法之应然形象.人权刑法的实现,有赖于对刑法的存在根据和目的的重新认识,有赖于对罪刑法定主义忠诚维护以及刑法解释上的遵循刑法客观主义的理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纳税人信息权及其法律保护日益引发各界关注,有很多围绕其展开的问题亟待厘清。纳税人信息权法律保护,不但得到大数据背景下税收治理信息化实践需要的有力支持,而且也与纳税人权利保护思潮、个人信息权/企业数据权益保护立法潮流叠相促进。考察我国对纳税人信息权法律保护的历程及现状,不难发现,我国在对纳税人信息权实施法律保护过程中,仍存在相关立法位阶不高、抵牾冲突规定较多、责任追究薄弱、救济途径和衔接机制不畅、涉税信息处理与分层保护规定存在空白瑕疵等问题。对此,有必要从立法、税务执法及司法、纳税人等维度对我国纳税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加以进一步完善,以确保纳税人信息权法律保护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8.
戚莹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5):23-26
信息时代,个人信息除具有其基本的人格属性外,还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如今,信息传播速度如此之快,范围如此之广,导致个人信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风险,且采集和利用个人信息的方式发生改变,导致我国当前的行政法难以实现对个人信息的有效保护。因此,本文立足大数据时代背景,分析个人信息遭受侵害的特点和现有行政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9.
略论对弱势群体的刑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弱势群体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法律界就必须更加关心、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刑法作为我国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有所调整,以维护弱势群体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20.
姚贝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6-31
与1979年《刑法》相比,现行《刑法》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处罚力度不够、立案标准不科学、法律规定模糊等问题,应将森林生态价值纳入犯罪标准考量范围、加大对部分破坏森林资源犯罪的处罚力度、明确森林资源相关概念及建立合理的立案标准,以满足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对森林资源加强保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