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稀方的《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新时期卷》突破了一般的中国翻译文学史的书写方式,开创又一新的方向。全书借用赛义德"理论旅行"的理论,注重翻译文学在中国新时期话语建构过程中担当的重要作用,考察了西方文化、文艺思潮在经由翻译进入中国新时期历史文化场域的具体环境中所遭遇的移植、转移与再创造。翻译事实上主要是由中国内部的历史原因决定的,反映了中国自己的文化选择和内部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2.
创办《中国》是晚年丁玲最重要的文学活动,办刊的种种艰难以及与作协党组的紧张关系,折射出她在新时期文学的边缘位置。晚年丁玲的边缘位置反而促成了《中国》的先锋姿态,她企图在新时期恢复延安文学传统,但最后拉开了先锋文学的序幕,她以特殊的方式参与了新时期文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以来社会话语生成的多元性趋向和权威性理念走向对话的文化语境使得反讽修辞受到充分重视,电影编导们对原作中的言语反讽和情景反讽进行借鉴创新,进一步扩充反讽修辞的展现视阚和表达深度,但同时也因文本样式的差异而出现无奈割舍和流于表层的错位现象,因此正确认识和积极发挥反讽以解构和超越权威的价值立场游走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审美场域之间的表达优势,仍是文学和电影创作的重要艺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学界对"新时期文学"时间节点的众说纷纭,《新时期文学场域研究》以文学现场的复杂性、"转型期文学"的过渡性为论述基点,将"新时期文学"这一概念限定于1976~1987这一时间段。该书从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入手,把文学知识谱系研究与"场域"研究相结合,既有纵向的历史视角,同时也注意到横向纬度,对被二元模式遮蔽的"新时期"文学现象做出了精确的理解和评价,从理论和史料两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学术创见。  相似文献   

5.
论文通过对中国当代作家接受美国文学影响历程的勾勒,揭示了美国文化中尊重个性、尊重成功的精神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气质的塑造,同时也发现了中国作家在接受美国文学中不同风格的作家影响时有所选择的时代因素与个性立场。  相似文献   

6.
当经济全球化日益彰显中国影响力的时候,伴随着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中国新时期文学在世界文学的考场上也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不仅赢得了国际同行应有的尊敬,而且为中国的文化输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作为第三世界文学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新时期作家的集体努力对第一世界文化霸权形成了冲击.这种冲击既有“渗透后的对抗冲突”、“观念上的强烈刺激”,又有“思想上的自我批判”和“知识上的内在反弹”等多种向度;同时,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创作实践扩展了杰姆逊第三世界文化批评理论的民族寓言说,丰富了西方话语体系,使长期处于“被审视”和“弱者”臣属地位的中国作家从第一世界文化霸权的压迫中解放出来,以更加坚定和自信的步伐奔向文学的现代化之路,并在无涯际的空间里迎接全球力量的对峙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世界文学"图景是建构的产物,依赖于文化历史语境,也因此会随着文化历史语境的变迁产生变化。《世界文学》作为新时期主流翻译文学刊物,参与了"世界文学"图景的建构。和建国初期以及"文革"时期相比,新时期中国文学视域中"世界文学"图景发生了明显变化:就国别而言,从苏俄文学的"一枝独秀"转变为各国文学的"百花齐放";就文学类型而言,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转化为"西方现代派";就作品选择标准而言,从"革命""进步"过渡到"经典性"。这其中有文学期刊内部的直接原因,主编和主办机构的专业化;有历史文化语境的影响,"双百""二为"方针的提出;也有中国文学场域内部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民族化与现代化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两大方向,新时期文学民族化追求是现代化追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寻根文学的民族化追求是新时期文学民族化意识高涨的结果和表现,对整个新时期文学的民族化发展和建设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寻根文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民族化努力,体现了新时期文学民族化追求的成就。但寻根文学也是新时期文学民族化追求的顶点和终结。自此,新时期以来中国作家们雄心勃勃的民族化追求,终于走向了瓦解。  相似文献   

9.
顾彬最初进入我们视野是2006年抛出的中国垃圾论以及随后的五粮液和二锅头之说,在这些说法的背后除了看到炒作的噱头之外,我们很难见到别的。但当一部《二十世纪文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出来之后,我们相信这个老外对于中国的现代文学的评判绝对不只是说说而已,他态度的诚恳、言论的负责、见解的独到让人折服。由序言当中的一句四十年来,我将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到文学研  相似文献   

10.
11.
《乔厂长上任记》无疑是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乔光朴作为改革文学主人公的代表,具有了"类"的意义,他与海明威的"硬汉"形象又有精神上永不言败的相通之处。在特定历史阶段,这种硬汉精神与大众的阅读心理期待达成默契,其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影文学是伴随着中国电影及中国文学的成长而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从幼稚到逐步成熟,从不受关注到逐步得到重视的过程,并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它在中国电影史和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应该得到充分肯定.当中国电影走向一个新的世纪时,我们应该珍惜已有的优良传统,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电影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一书出版后,引来了一些不同意见。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文学语境中的“颓废”,在于能否从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视野中去发现、肯定新时期文学中所谓具有“颓废思潮”的作品的独特审美价值。这不仅事关对新时期文学主潮的科学评价,也牵涉到对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文学的基本认识,需要充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西夏经济史》是宁夏大学西夏研究所杜建录教授的一部分量极重的著作.全书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党项建国前社会经济和夏州拓跋政权奴隶制与封建制相结合的社会形态;第二部分从自然环境、气候、物产、交通、人口、民族以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讨论了西夏的生存环境与立国规模;第三部分论述了农牧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原因,认为农牧并举的半农半牧经济构成了西夏立国的经济基础;第四部分论述了手工业发展状况与手工工匠的身份地位;第五部分论述了货币流通、高利贷以及西夏内外商业贸易;第六部分论述了土地制度、赋役制度与阶级结构,指出"役"在西夏经济剥削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该书具有广征博引、立意恢弘、注重经济关系研究和立论严谨等四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后期 ,中国唐代文学的研究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这表现为研究机构的建立与队伍的发展、典籍资料的整理研究、唐代作家与诸文学问题的研究等方面。这一时期中国唐代文学学术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根本原因是学术思想的解放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新时期,是指自1976年10月开始至今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新时期寓言文学空前繁荣发展。文章从寓言文学创作的繁荣和寓言理论研究成果的丰硕这两大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系统的推介与论述,并揭示了繁荣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全球化趋势给文学研究带来巨大影响。一是文学研究的主体从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学术团体,转化为有共同兴趣的跨国的学术团体;二是文学研究的客体由旧的、独立的民族文学研究转向多语言的比较文学研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互动认知能够把新时期文学研究推进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影纪实美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至世纪之交,电影理论界对它的研究经历了“探索争呜期”和“反思建构期”两个重要阶段。“第四代”“第五代”以及“第六代”(“新生代”)导演的创作分别在不同时期体现了纪实关学对于中国电影的渗透与影响。综合这两个阶段纪实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将其概括为四种研究视角和话语形态:电影基础关学范畴、电影现代思潮、中外影像传播理论、正面关注纪实美学的现象及理论等。这四种研究视角丰富了中国电影纪实美学理论体系,对电影创作实践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共识"是"新时期文学"的价值核心,而1980年代在广泛的文学活动领域内形成的具有公共领域幻象的新型交往空间,则是"新时期共识"生成的基础.文学刊物、文学社团和大学是建构新的文学交往空间的主要机制化领域.虽然在意识形态转型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因为缺乏成熟的市民社会作为基础,新生成的文学交往空间归根结底还是"被操纵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