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学术界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命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开展了多视角的研究实践,汇聚了一批较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深化相关认识,进一步开展研究,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建设实践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产物。它既有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基因,也有中国特色和民族特色,因此,是推进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资源。我们应结合红色文化的特性和功能,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全方位、多渠道推进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崭新命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民族地区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难点。本文以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三个基本问题:即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困境及其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但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手段落后以及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民族地区应该建立素质优良的基层队伍,营造通俗易懂的文化氛围,构建完善的干部保障体系,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体系.  相似文献   

5.
民族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也就决定了民族高校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方面也要有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关于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研究硕果累累,本文拟采用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对近几年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首先,回顾和总结了近五年来中国大陆地区民族教育政策的研究成果.其次,从政策执行现状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探讨其研究的不足.最后归纳总结,得出民族教育政策的研究应在深化政策执行现状研究的同时,还需拓展政策的研究方法,望为今后的民族教育政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佛教在中国成功地实现了大众化。立足于佛教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异同,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知识阶层的关键作用,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包容性、开放性,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交融,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简约化、通俗化和实用化,要多途径、多式样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要吸收心性理论,为民众提供实现身心和谐、安身立命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任务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问题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特别是包含关系与并列关系的争论持续不断,至今尚无权威性定论。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探寻这些观点之间的分歧及原因,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研究的推进思路,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十年来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取得了重要成果。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本文研究的文献,总体上考察分析可以看出大体上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主要是从整体或全局的视角考察这一学术思想的脉络,另一个层次主要是从部分或局部的视角考察这一学术思想的轨迹,如从传播历程、传播者、传播受众、传播模式等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相关问题。综述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对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29年以来,学术界围绕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展开了多场讨论,阐明了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必要性、方法,阐述了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紧密相连的几对关系。  相似文献   

11.
整体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年来,国内学术界理论界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成果,大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9年以来,学术界围绕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展开了多场讨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必要性、方法,阐述了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紧密相联的几对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时代诉求,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偏向行为,不能达到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最终目标。为此,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必须坚持共同理想与利益诉求的统一、文本研究与宣传普及的统一、武装群众与指导实践的统一和理论信仰与文化认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把1921-1927年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内涵概括为“通俗化”、“具体化”和“群众化”.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体现为:实施主体的制度性建设,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渗入社会革命舆论的主导话语体系;建立功能互补的多样化传播介质网,对不同对象采取区别教育策略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幼年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贵思考.  相似文献   

15.
从运用语言的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创新、宣传、推广、普及马克思主义话语,并使之成为社会优势话语的过程。为此,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话语转化问题。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必须在思想层面上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才能为大众所需要;必须在语言形式上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才能为大众乐于接受;必须与时俱进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与语境,才能始终如一地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两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条件,而后者又是前者的目的,两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诠释其大众化内涵,能够使我们更清楚的看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未来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使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客观环境和教育对象。为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必须认真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内涵,全面认识新媒体的发展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带来的新机遇和新要求,并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获得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就必须使之通俗化、艺术化和大众化。从加强语言修炼的角度思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行路径,增强其理论通俗化的可行性和实践性,这不仅需要从语言艺术性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加以凝练,而且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内容必须因材施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艺术的表现形式要多种多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艺术尺度的把握要科学规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走近群众,贴近群众,被群众真正掌握,并且能够用通俗化的理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理论上升为一级学科以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业已成为学界的"显学",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向度分别就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出场、内涵、本质、研究路径、意义等问题做了深入而全面的解析,通过系统梳理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利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深化与拓展,更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义和精神实质,使其更好地发挥指导实践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