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全球电影产业跨国并购已成为世界各国竞夺优质影视资源、建构国际传播网络、提升文化影响力和话语权的战略路径。跨国并购国家间的频繁互动形成了结构化的复杂网络关系。运用社会网络方法,以1997—2019年世界电影产业跨国并购项目为样本,研究发现:全球电影产业跨国并购活跃度以5—8年为一个基本周期,可分为三个阶段,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并表现出典型的子群凝聚效应;以美国为首的富国俱乐部现象长期存在,美国单极化趋势凸显,美欧联盟在第二阶段受到严重冲击,但在第三阶段重新汇聚增强;新兴市场国家进位明显,但仍多处于“被收割”状态;中国从网络外层向网络中心区域靠近,并逐渐占据一定的主动地位,但仍未进入网络核心圈层,中国电影产业国际影响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建议现阶段中国电影产业应增强跨国并购能力,加强特色内容创作,讲好中国故事;抢抓技术进阶机遇,突破当前电影产业全球价值链格局;构建中国电影产业的国际传播和运营体系,提升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粮食国际贸易趋势愈发明显.基于2010-2019年粮食国际贸易数据构建粮食国际贸易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中国粮食国际贸易格局及社团分布.研究发现,世界粮食贸易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粮食贸易网络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体;网络密度与互惠性指数的基数较低,但呈现出小幅上升趋势,中国在优化粮食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粮食国际贸易网络具有明显的中心性特点,各国粮食贸易关系差异变化微弱,但粮食贸易联系具有愈发紧密的趋势,中国在粮食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巩固,承担了粮食贸易网络中更多的"桥梁"功能;粮食国际贸易国家社团分布呈现一定的地域特点,同时又突破地域限制.通过对中国粮食国际贸易格局及社团分布的研究,可以为粮食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提出合理的决策建议,同时,对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国的贸易与旅游耦合协调发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经济复苏,还将通过效应外溢对其他国家乃至整个地区的繁荣发展产生显著影响。文章以大型自贸区RCEP的15个成员国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19年5个时间截面,先后运用物理耦合、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及方法,剖析了大型自贸区内贸易与旅游耦合效应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RCEP区域贸易与旅游的耦合协调程度存在显著的国别差异且趋于分化,但贸易与旅游耦合效应的空间网络形态呈现弱关系、高互惠的特征;在贸易与旅游耦合效应网络中,RCEP成员国始终保持着“少数核心带动多数边缘”的核心-边缘网络分布结构和“强弱”角色搭配的合作形式;个体国家间存在着明显的结构对等和角色对等,中国一直发挥着核心国家的涓滴扩散作用。为实现RCEP成员国贸易与旅游高质量协调发展,建议各国合理利用贸易与旅游耦合发展的溢出效应,根据自身的网络位置有的放矢地发展,注意选择合适的伙伴国以实现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4.
运用熵权法测度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并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和QAP回归等方法分析中国数字乡村的空间关联网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但整体水平依然较低,在空间上呈“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特征,中部地区增速最快,东北地区增长缓慢。中国数字乡村空间关联网络联通性较好且不存在等级结构,空间关联的紧密度和稳定性不断增强。北京、上海和江苏等省份处于空间关联网络的中心位置,而山西、陕西、辽宁和吉林等省份处于网络的边缘位置,且网络中存在“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中国数字乡村空间关联网络分为四大板块:“净溢出”板块位于西部和东北地区;“净受益”板块位于东部地区;“双向溢出”板块位于中部地区;“经纪人”板块则零散分布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城市化率和对外开放水平的地区差异会增加省份间数字乡村发展的联系强度,而地理距离增加对数字乡村空间关联程度的提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是构成一国外贸不可或缺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的不断上升,世界贸易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对1995年~2004年以来的浙江外贸发展分析表明,浙江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较低,处于竞争弱势,这与浙江货物贸易和总体经济发展状况极不相称.从战略意义看,实现浙江外贸结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的转换,逐步提高浙江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对于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提高浙江的国际经济地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王悦 《东岳论丛》2019,40(2):63-72
从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入手,选取反映区域经济增长的2000-2015年的人均GDP指标,采用空间差异测度系数、全局Moran’s I指数、局部自相关LISA分布图,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与分散特征、各城市与邻近城市间的经济联系进行实证分析,同时采用网络分析法,建立两两区域VAR模型,进行ADF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构建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增长空间关联网络。研究发现,从绝对差异上来看长江经济带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拉大,而从相对差异上来看,2006年以后,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并趋于稳定。其次,长江经济带人均GDP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且集聚特征是逐年增强的,但是各城市间空间关联的紧密程度总体偏低,在经济协作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7.
<正>一、青海沿桥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提出 九十年代初,在市场化的推进过程中,我国的区域经济进行着新的整合,即由过去的以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把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带,转变为依据相互间的经济联系和区位特征把全国分为四个经济区域: 沿海经济带——这一地带即八十年代所划分的东部地区,这一地区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发展最快。它包括环渤海湾地区的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5省市;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江苏、上海、浙江三省市;华南地区的福建、广东、海南三省共11个省市。沿江经济带——这一地带指长江中下游的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6省。沿边经济带——这一地带包括边境省区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西藏、云南、广西6省区。沿桥经济带——这一地带包括亚欧大陆桥穿过或靠近的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7省区。 四个经济带的划分形成了我国区域经济的新格局,其中沿桥经济带处于较低层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由于各地域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的差异.四沿经济地域差异也比较明显,1978年—1989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32%、9.29%、8.44%、9.36%。1992年四个地带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分别为52.10%、22.55%、12.11%、12.24%。  相似文献   

8.
正央地、府际、媒体三者关系的平衡,既考量一地一区经济发展,又密切关联民生效应始于2013年9月的新一轮中国区域经济战略已引致海内外舆论滚动报道,其直接触及别国的区域战略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被高调提出的国内战略主要表现为长江经济带战略。透过地方政要的讲话和表态不难解读,其间充斥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地缘意识。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直接关联的西北五省区中有四省区的定位分别是,陕西称新起点、桥头堡;甘肃提黄金段;青海说战略基地、重要  相似文献   

9.
李祎雯  班晴晴  张兵 《江海学刊》2024,(1):100-106+255
“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随着区域分工和贸易的不断发展,区域间贸易联系日益紧密,不仅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也导致了碳排放的转移。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分析结果显示,由于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要素禀赋结构差异,区域贸易引发了碳不平等问题,也影响了区域碳减排责任的划分。区域协同是长江经济带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具体路径包括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动能源革命、协同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建立区域差异化碳减排责任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一带一路”是我国世界“大棋局”视角下的“国家战略”,是国家最高层次的工作总方略、国家运行的总目标,具有长期性、国内整体性、世界全局性和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融合的特点.国际上中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点,俄罗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则集中于东南亚国家联盟国家和印度.基于国内各省区地理位置、区域发展与周边国家联通优势等因素,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广西作为与东盟合作的“桥头堡”、内蒙古作为我国对蒙古和俄罗斯开放的前沿、黑龙江作为与俄罗斯合作的重要省区等得到了基本认同,这些省区与周边国家在铁路、公路、口岸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问题,成为新一轮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基于贸易投资一体化的贸易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贸易理论中,贸易条件揭示了各国贸易利益的分配。贸易与投资一体化使贸易条件的福利含义有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通过投资一体化分散贸易条件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增加一国的总体收益。如果使本国国民从这总收益中获取更多份额,就要为他们开辟分散风险的途径。从分散贸易条件波动的风险考虑,人民币的逐步自由兑换可以增加我国在全球化中的收益。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的不断扩大,反倾销措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贸易保护工具.欧美国家通过本国的反倾销立法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本国经济,但同时也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频频遭受反倾销打击.对欧美反倾销制度进行比较分析,特别是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反倾销税含义和建立基础进行界定,并对欧美国家在征收反倾销税实际操作上存在的异同进行研究,对于我国反倾销立法的完善、反倾销税的合理征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通过的《海西规划》赋予海西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平台。在全国各项指标数据中,福建外经贸各项指标皆位列全国前十位,充分说明福建省是一个经济外向型较高的省份。但较之与东部发达省份,目前福建在政策、经济等诸多因素方面存在不足与差距。因此,优化外经贸发展软环境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论网络贸易的迅速发展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贸易主要是指近年来电子商务和信息网络贸易方式的兴起和发展。电子商务和信息网络贸易正在掀起国际贸易领域里一场新的革命 ,它使国际交易市场和国际贸易经营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 ,出现了“虚拟市场”和“虚拟公司” ,并突破了国家和地区间设置的各种障碍 ,使国际贸易走向无国界贸易。这种新型国际贸易方式不仅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跨国公司理论和国际贸易法规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挑战 ,同时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美电子信息产品贸易得到快速发展,作为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电子信息产品在中美贸易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利用SITC第三版分类下三位数的中方数据,借助 G-L 指数修正后的 G-L 指数和Aquino矫正指数分析了中美1992—2007年间电子信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情况,并采用GHM方法测算其产业内贸易类型。结果显示:中美电子信息产品从较低水平的产业内贸易转移为产业间贸易,且仍呈下降趋势;产业内贸易类型呈现以低水平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的格局。分类考察中,各产品的比重和G-L指数都存在较大差异,中间产品贸易占了较大比例;中美电子信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结构不稳定,中国仍处于电子信息产品国际产业链的下游。因此,重视加工贸易的结构转型,并逐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将是后期中国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把各国间的贸易联系程度作为界定经济全球化的基准,战后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持续不断的全球化时期。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国要跻身于世界强国,发展对外贸易具有特殊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到来之际,我们一方面应坚定融入世界这一正确选择,但与此同时也必须看到新形势下中国外贸面临的问题,进而制定相应的对策。可以说,这是解决中国外贸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当代国际文化贸易综论(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怀亮  闫玉刚 《河北学刊》2005,25(6):113-119
随着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进一步发展,文化经济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经济形态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文化经济对于提高城市、地区乃至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各国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就业结构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文化经济的发展,文化贸易在国际贸易格局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贸易形式,当代国际文化贸易有着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从地域上看,当前国际文化贸易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性;从文化贸易的主体来看,大型跨国媒介集团垄断着当代国际文化贸易市场;从贸易形式来看,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主要是产业内贸易;从法律规范的角度看,WTO成为规范当代国际文化贸易的主要法律文件。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正处于起步阶段,大力发展国际文化贸易,对于改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改变中国对外文化贸易严重逆差等方面问题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伏玉林  杜凯 《学术月刊》2012,(8):93-100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严守承诺开放农产品市场,但农产品出口正在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根源。选取棉花、小麦、稻米和大豆等四种主要农产品,通过测算技术性贸易壁垒,考察净出口波动、产出效率和补贴政策,对中美农产品市场开放程度和贸易政策展开比较分析后发现:美国凭借其生产技术和贸易制度设计上的优势地位,实施严格的技术规制来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向生产者提供巨额补贴以巩固市场竞争力。由于生产技术落后和贸易规则制定话语权的缺失,中国农产品市场开放有背离本国农业发展水平的趋势,产业安全正遭受巨大冲击。中国正在成为新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力量,为打破农产品贸易被动局面,中国应将发展中国家利益纳入贸易制度设计中去,增大补贴范围和补贴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加强对贸易壁垒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9.
郑和下西洋与亚洲国际贸易网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殖民势力东来以前,15世纪初形成的亚洲国际贸易网,是当时世界上最稳定、也最为繁盛的国际贸易网之一。它的形成,与郑和下西洋密不可分。郑和使团是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贸易使团,远航持续近30年,开通了海道,完成了中国对外交往从陆路向海路的重大转折,将"和番"与"取宝"结合在一起,在给区域带来和平与秩序的同时,所到之地进行互惠互利贸易,也促使国际市场繁荣,推动商业贸易兴盛,导向区域经济发展。由此东西方商路大开。郑和下西洋后,民间私人海外贸易以及移民海外热潮兴起。一种以东方的航海模式、贸易模式和国际交往模式建构起来的亚洲国际贸易网,繁盛地存在了一个世纪,直至西方殖民势力东来才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20.
东北经济区应被界定为包括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通辽、赤峰、兴安盟和锡林格勒盟等五盟市在内的经济区域,以取代传统的仅包括东北三省的东北地区。在产业结构和地域分工态势上,东北经济区各地区间具有一定的产业梯次,各专业化部门均具有以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为地域分工的特征,且地区间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非合意性的"趋异"和合意性"趋同"。以此为依据,在"地区互动"的战略方针指导下,东北经济区应选择核心与外围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及梯度推移的区域发展模式,以促进和实现东北经济区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