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周晓风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0-23
石天河新时期归来后的诗作有着特定的情感内涵和艺术形式,既为特殊年代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样态,也显示了诗人以诗的方式对于生活和自己的新的超越。纵观石天河新时期以来的诗歌创作,其在情感内涵和艺术形式方面突出表现为诗与真的统一、个人身世之感与国家命运之思的统一,以及情感的直说与曲写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余建荣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56-60
本文试就《石天河文集》中的新旧诗与石天河的《广场诗学》 ,着重探讨其诗歌的艺术特点 ,及其在诗学理论建设方面“融合中西、纵横参照、化古生新、独辟蹊径”的思维模式与自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刘成才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29(1):43-47,114
纵观石天河六十年的文学创作,以“《星星》诗案”为转折点,经历了由“歌”到“哭”的转变,特别是后期创作更加显露人性的光辉。六十年来,他在文学的道路上默默地耕耘,在文学的暗夜中留下了珍贵的思想珠串.为一个时代的苦难提供了忠实的见证,为一代人的精神演义作了最好的注解,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老而弥坚、上下求索的高贵灵魂。 相似文献
4.
刘成才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纵观石天河六十年的文学创作,以《星星》诗案为转折点,经历了由歌到哭的转变,特别是后期创作更加显露人性的光辉。六十年来,他在文学的道路上默默地耕耘,在文学的暗夜中留下了珍贵的思想珠串,为一个时代的苦难提供了忠实的见证,为一代人的精神演义作了最好的注解,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老而弥坚、上下求索的高贵灵魂。 相似文献
5.
2014年10月10日,重庆文理学院举办"石天河作品研讨会",与会学者、诗人们就石天河的诗品与人品、诗歌艺术特点和诗学理论价值三个方面展开了讨论。一致认为:石天河的自由独立意志、理想主义和不惧强暴的斗争精神是其高尚人格的内容,也是其沉郁悲愤却充满希望的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源;石老打通古今、融会中西的诗学理论著作《广场诗学》富于极高的创造性,对于诗学理论研究以及诗歌创作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蒋永影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06-109
新时期以来近三十年中国当代文学史书写从政治范式到审美范式,再到文化范式的演变打开了对新历史主义精神的理解空间。新历史主义与中国史学传统的精神渊源和当代文学史对新历史主义方法论的旨归遥相呼应。在这一互动中,当代文学史完成了对自我书写的确认,尽管这种确认仍处于否定未完成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古远清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1):78-82
《鲁迅正传》从书名到内容对鲁迅均持贬损态度。郑学稼研究鲁迅是通过一个人去折射当时的社会思潮与文化思潮,因而该书的某些史料的运用仍有可取之处。在中西文化大论战期间,郑学稼站在卫道士的立场上反对李敖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批判,使他成了守旧派。在禁谈马列主义的"戒严"时代,郑学稼在台湾反复歪曲、批判马克思主义,这也是对马列主义的另一类"宣传"。这就难怪郑学稼去台后知音甚少,倍感寂寞。 相似文献
8.
解放后17年的重庆儿童诗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斯远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2-16
在学习借鉴民间口传童谣基础上,解放后17年的重庆儿童诗创作出现了初步繁荣的局面。其代表作家有下述三类:以巴渝民俗与山乡气息为特色的张继楼儿歌和崔英民间童话诗;以军人视角透视孩提生活的雁翼长篇叙事诗和梁上泉的抒情诗;以浓郁童年情结为创作原动力的石天河童话诗和童话剧。诗人们虽热情为孩子们歌唱,但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却惨遭挞伐,特别是石天河、崔英厄运所留下的历史教训,更值得人们记取。 相似文献
9.
萨特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大师和文学大师 ,其作品包涵的思想及其文艺观对 2 0世纪的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作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总是永远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0.
杨栋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3)
石是力量和神圣的象征,又有丰产和助产的作用,凝聚着人类心理和人类命运的某些因素;"禹生于石"这一神话传说植根于石的深层文化意蕴,隐藏着上古历史与艺术的原始意味;作为叙事原型,它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诞生、<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玉石奇缘均源于此. 相似文献
11.
阚绪良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4):46-49
"的卢"马成为凶马大概产生于东晋南朝,其原因大约有五个方面忌讳白色,南方少马,南人不习战,社会风气萎靡不振以及跨马一事在政治上所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孟亮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本文对柏拉图真哲人与真智者的二元对待进行德勒兹式阐释.柏拉图以真理为根基评判对真理知识的种种宣称.真哲人居于宣称者等级的顶端而智者被示为作伪.真哲人以绝对真理为知识模型,由于对真理的分有度最高,其知识为绝对真理的优秀摹本;而智者仅为他的模型真哲人的仿像,其对相对真理知识的宣称因此被指斥为没有根基,为仿像.德勒兹则恢复智者差异的权利,赋予仿像永久、切近、临在的在场地位.柏拉图式二元对待也就此被揭示为德勒兹式仿像. 相似文献
13.
许瑶丽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1):73-79
汉代辞赋“诗源观”的确立经历了在“讽谏”功能上比附于《诗》到用论《诗》的标准评论辞赋,再到“赋者,古诗之流也”的提出这样一个历程。究其原因,首先是汉代从帝王到士人的好赋风气需要寻求一个舍符儒家思想的理由;其次,汉代政治思想的大一统,儒家正统思想的确立为辞赋提供了《诗》之“讽谏”论;最后,作赋者身份由言语侍从向儒家学者的转变也使辞赋“诗源观”的确立具有一种自觉性。在“诗源观”确立的同时,更符合辞赋自身特点的娱情说也依然存在。然而从辞赋发展史来看,“诗源观”并非客观之论。 相似文献
14.
王顺娣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4(1):95-100
"味"是中国诗论中的重要范畴,它在钟嵘<诗品>中是指"滋味",在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是指"韵味",在袁枚<续诗品>中又是指"鲜味",可见,"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特征,这是由特定时期的社会思潮和文论家的生活所决定的.考察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内涵和特征及其演变的原因,对于构建我国古代文论史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书才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29(3):77-80
赵至是魏晋之交的文学家,文史研究者对其生平关注甚少。本文依据《晋书》和《世说新语》等书中的有关资料,进行推论分析考证,从而初步系统地勾勒出赵至生平经历,并对其生卒年代、作品真伪问题提出了较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王明霞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2,(6):16-17
“冰嬉”作为大清国俗之一 ,其原因不仅在于它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还在于它在军事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 ,主要是由于满族特殊的生存环境以及帝王的重视与提倡、建立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融娱乐与竞技于一体等诸多因素促成的 相似文献
17.
王志尧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3):48-51
冯渊和石呆子二人的生性过于迂执,结果都成了黑暗社会的牺牲品。他俩的悲剧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自身性格的原因。同时,这两个人物与其相关事件具有对称性。这种“特犯不犯”的创作手法值得后人镜鉴。 相似文献
18.
冯渊和石呆子是《红楼梦》中的两个悲剧人物。冯渊为买妾被“呆霸王”薛蟠的豪奴暴打致死,以葫芦僧乱判糊涂案了结了他可怜的一生。石呆子为守护古扇被贾雨村以拖欠官银为由讹抄贱卖与荣国府贾赦,使其精神上受到致命打击,物质上遭受惨重损失,终致自杀身亡。二人的生性都过于迂执,结果都成了黑暗社会的牺牲品。他俩的悲剧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自身性格的原因。同时,这两个人物与事件具有对称性,在文学创作上被称为“特犯不犯”。所有这些,均值得后人镜鉴。 相似文献
19.
林春香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1):150-15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历受文人称赏,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将日常生活诗意化,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物与境谐"之境界透露出他在魏晋动乱社会中淡薄名利、持节操守的胸襟气韵;"秋菊"、"南山"等意象表达了他在易代前后健康长寿的愿望;语言含蓄深刻,意在言外,富于哲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