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三个伦理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史文化的深层看,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了义利取向、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三方面的伦理向度,它们分别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伦理前提、伦理保证和伦理目标。社会主义荣辱观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功利主义荣辱观,也不同于封建主义的泛道德主义荣辱观,它是扬弃二者合理成分后,建立在义利两种价值取向一致基础上的既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又为个人的才能发挥及价值实现提供了平等竞争机会和宽松社会空间的荣辱观;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相契合的理论表述,最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道德路标。  相似文献   

2.
杜乾举 《理论界》2006,1(12):48-50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驱力和凝聚社会成员的道德力量,是和谐社会社会整合的重要力量,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主义公民提供了道德精神的定位。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我们既要宏扬传统荣辱观和党的优良作风,又要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主义荣辱观,溯源于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展流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凝练成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核的道德价值判断。"八荣八耻"的荣辱观,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道德取向,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探析其源流旨在深化道德认知、树立道德标杆、规范道德实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朱建婷 《兰州学刊》2008,(11):223-225
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深厚的理论源泉。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与文化的优良传统来看,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德荣辱观的道德指向,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文化中的荣与辱观念;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倡导的道德价值在传统道德体系和道德生活中都可以找到相关道德资源和道德元素;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强调培养良好动机的重要性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源泉。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荣辱思想以及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经验总结都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主义道德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起着引导、激励、支撑和保证的重要作用。从道德的主体性上看,荣辱观能够为人的认知提供心理基础,为人的意志提供精神动力,为人的行为提供价值取向。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撑在于能够使人以真正的道德主体性身份把构建和谐社会与融入和谐社会当作自我完善的价值要求。  相似文献   

6.
邓春梅 《理论界》2007,39(12):158-159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道德自律不断弱化,中国传统荣辱观尤其是儒家荣辱观对当代社会道德自律有着很好的启发性价值:当代社会要把培养人们的知耻之心作为人之为人的根本;要将“求荣”作为更高的道德价值追求;道德价值关键在于道德主体的自我觉悟、自我修养、自我约束——即道德自律。而当代社会道德自律的价值选择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下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价值多元化是这个时期最鲜明的特征,不同的价值选择都获得了被尊重的道德空间。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在现阶段多元时代背景下的道德共识。  相似文献   

8.
荣辱观的道德性与非道德性的辨析对于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都具有重大意义.道德性荣辱观是道德的动因,而非道德性荣辱观则失去道德的内容,它以为荣耻的行为和事物是非道德性的.道德性与非道德性荣辱观之间的关系是或在本质上趋于一致,或无联系,或一体混存,或在褒贬的形式、获取条件上不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种真正以道德为动因的荣辱观,但它并不等于社会主义时期的荣辱观,当前必须高度重视促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牢固树立,把整个社会风气引导到正常的道德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9.
古琳 《贵州社会科学》2008,218(2):59-63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建构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和引导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建构,并通过道德人格的建构作用于大学生的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10.
毛艳 《南方论刊》2006,(12):63-64
网络道德危机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根源于现实社会的道德和价值困惑。解决现实社会的道德危机,一方面,要培养道德主体正确的价值意识,重建道德信仰体系;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和看待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积极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1.
邵政严 《社会科学论坛》2010,(8):171-176,197
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其科学的内涵和宏大的体系,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如果说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成员指明了精神追求和文明发展的方向,那么,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则要求我们确立和制定与之相应的观念和制度体系,解决落实和实现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操作层面的道路问题。因此,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观,必将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系建设和科学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严丽丽 《学术论坛》2007,30(8):130-133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伦理价值观的继承与创新,是我们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价值、道德价值、法治价值,旨在全面认识"八荣八耻"荣辱观所具有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安云凤  牛华宁 《河北学刊》2007,27(4):209-212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发生机制包括社会性机制和个体性机制两个子系统的动力机制。社会性动力机制主要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确立和导引,组织化机制,非组织化机制。个体性动力机制主要有道德需要的产生,道德情感的激励,道德理性的控制,道德价值目标的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需要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需要发挥两种动力机制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孙超  刘明忠  李成 《理论界》2006,(9):98-99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匡正当前从政道德、从商道德和社会道德的重要指导原则,更是企业的文化建设的根基。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生产经营的实际,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论述了加强企业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的现实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魏雷东 《学术论坛》2007,30(8):127-129
社会主义荣辱观凝聚了多元时代的道德共识,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响亮地回答了"做什么样的人,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时代课题.社会主义荣辱观站在和谐社会构建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价值导向,为人们的思想行为提供了道德标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动力,特别是对于人们形成正确的"群己观"、"人我观"、"义利观"、"得失观"、"道德观"、"法制观"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消解社会变迁中出现的道德失范问题的客观需要,是抑制市场经济发展中道德水平滑坡现象的迫切要求。德性就是力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推动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7.
《重庆社会科学》2006,(4):F0003-F0003
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的重要力量,为贯彻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概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重庆市社科联2006年3月20日.召开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实现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座谈会。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道德要求,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同时,它确立了社会的道德范型,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体系建立的标尺;彰显了为人的道德操守,是协调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准则;强化了人们的规范认同,是多元时代的道德共识,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要求、道德力量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角度,阐述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提出了"八荣"的社会价值导向,明确了"八耻"防微杜渐的警示,树立了社会风尚的道德标杆.高校要旗帜鲜明地倡导"八荣八耻",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将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