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们有一个直观感受,近几年沙尘暴的暴发频次和强度跟几年前比有所降低,但对人体的影响似乎更大了。比如2011年3月23日,一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沙尘暴暴发时,北京市的呼吸道疾病患者同比激增30%左右;南方的广州市,感冒、咳嗽、哮喘、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患者也比往常多了10%—20%。一些专家学者认为:近年来,我国暴发的某些沙尘暴与过去的有所不同。据国家地质试验测试中心的分析测试结果,北京于2006年4月16日和2010  相似文献   

2.
寒冰 《民族论坛》2002,(3):49-51
一定数量的流动人口,既是城市开放程度和内在活力的标志,也是城市经济不断获得发展和转型的人力资源条件.  相似文献   

3.
十三岁步行一千多里路,走烂三双布鞋,我娘用麻绳纳的千层底。那一层一层的鞋底是我与长沙的距离…… 长沙离我遥远又神秘…… ──蔡测海《近处长沙》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现存的户籍制度已经明显地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户籍制度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人口转移的成本,而且也导致人口转移后的就业极度缺乏稳定性,使流动人口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处于边缘状态。现行户籍制度限制人口流动的管理模式实质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相互矛盾的,它所导致的城乡隔离以及由此形成的城乡分裂的二元分立户籍制度又派生出各项歧视性政策,使得全国各地的居民缺少平等分配国家资源以及进行平等交流的机会。因此,实现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已经成为加速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格桑卓玛 《民族学刊》2019,10(2):1-18, 96-100
作为民生之本的就业是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民主改革60年来,西藏人口增长,劳动力数量持续增加,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日臻优化,劳动力的流动性不断提高。劳动力市场机制从无到有,并逐渐完善,城镇失业率保持低位。大学生就业从“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通过多种措施并举和多种渠道并行的就业引导,实现了高比率的大学生就业。通过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打造劳务品牌、提高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优化进城务工环境等措施有效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西藏就业60年的发展历程反映了西藏社会的不断进步,也承载着西藏发展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6.
新年伊始,名震全球的电脑王子比尔·盖茨那本叫《未来之路》的书在中国掀起一阵冲击波。它的中文版出版发行的消息,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其声势颇似当年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未来之路》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踏上“信息高速公路”激动人心的图景。那么,引导...  相似文献   

7.
把握信息就是把握机遇加快民委机关办公自动化建设势在必行近几年来,我国政府系统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发展很快。国务院办公厅的《全国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全面开通运行,有的省市已覆盖到乡镇一级政府部门;全国不少行业和部门都相继建立起一定规模的信息管理系...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时生活在湘西崇山峻岭中。在那封闭的年头,乡村人很少有机会走出大山,了解外面的世界主要靠这么几条渠道:听歌唱歌,看电影,从书本中获知,听参军出过远门的人讲。那时候,那首名为《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民歌曾激发了我对外面世界的无穷幻想。“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十三四岁年龄,对姑娘小伙子男女之事朦朦胧胧的,更感到神秘的是那“遥远”二字的深邃缥缈。那是一首流传在青海的歌,我不知青海有多远,感觉仿佛在天边。运动的发展增开一条了解外界的渠道,听去过北京串联的同学讲…  相似文献   

9.
湖北和博州之间相距有多远,地图上量一量,比例尺算一算,结果可以了然。当我怀着一颗渐渐融入博州的心,朝着故乡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研究青海省藏区劳动力迁移就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青海省藏区劳动力迁移就业影响因素,并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对青海藏区劳动力的城乡迁移模式进行实证分析,以此来寻求适合青海省藏区劳动力迁移就业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爱读《古诗十九首》,虽然那些诗人的名字在历史中仍旧是模模糊糊的一片,但是他们留下的那些诗里,那从头至尾弥漫的一层层浓郁的苍凉,却分明地让我们看到了:那血与火交织的日子里,他们的在岁月的寒风中翩跹飞舞的雪白的袍袖,他们的因为目睹了太多的死亡而凄凉忧伤的眼神。我甚至能听到那个时代里,除了刀枪交鸣的声音以外,除了流离失所的人民的歌哭声外,还有一种箫声,低沉地悠扬着,在泛黄的历史纸页中亘古回旋不散。那是他们的诗的声音。谁能忘记那箫声,那带着千年皎洁与清冷的月色的箫声,谁能忘记“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随机抽取490名藏族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的问卷调查,以期探讨青海藏族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表明藏族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和社会支持分别在性别、家庭收入、是否班干部、是否参加社会实践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且藏族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中的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和压力总分与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总分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藏族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和社会支持之间互有预测性.说明建构社会支持的质量、平衡的社会支持网络、支持的利用度对缓解藏族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对其他地区或群体有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吴飙 《民族论坛》2009,(4):20-21
农民工带着从城镇或沿海地区学到的技术、资金以及新颖的创业理念,回到家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全县几万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再就业,也给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首先,对农民增收的压力增大,农村土地调整压力加大,再就业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14.
徐姗姗  张文英 《民族学刊》2020,11(4):59-65, 131-132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在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针。然而在“教育改变命运”的共识之外,布迪厄认为教育一代代地维持着对社会中下阶层的不公平的“文化再生产”理论,被一些学者应用于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研究。如在“三区三州”等民族地区,代际间的贫困传递难以阻断,因家庭文化资本弱势而造成子女求学、求职受阻,看似可用“贫困文化的再生产”予以概括,但笔者不同意直接套用西方理论认定中国存在“教育不公平”的论述。因为我国社会实际与布氏提出“学校教育再生产社会阶层结构”观点之环境不同,有多项教育政策在切实保障着少数民族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当前在我国民族地区实现教育公平的主要障碍,并非 “文化再生产”的结构性阻力,而在于就业环节的阶段性困难。教育公平可分为起点、过程和结果三个环节,民族地区经多年教育扶贫,“起点”入学机会和“过程”教育质量已明显改善,而作为“结果”的就业环节亟待改善。以“就业优先”方针多渠道扩大少数民族就业,可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市场融入、巩固减贫成效和精准防控返贫,是助少数民族自主掌握教育“社会阶梯”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城市流动穆斯林作为我国流动人口中的一部分,因其特殊的宗教信仰,为我国开展城市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政府对城市流动穆斯林进行管理与服务时也因其特殊身份而有所不同。城市流动穆斯林就业管理与服务是流动穆斯林、政府、综合就业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如何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英国就业援助协会是一个网络遍布全国的慈善组织,以援助社会弱势群体就业为目标,通过协会会员活动等形式,建立求职者与雇主的互信联系,并通过职业配型、工作推广、工作分析、工作支持等援助环节,对求职者的就业进行全程支持与援助,其工作的方式对我国解决就业问题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对我国就业市场的影响及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行将"入世".加入WTO,将激活我国的就业市场,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受益最多,相关专业人才需求大幅上升;我国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行业将更加快速发展,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人才需求持续增加;我国原有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行业受到挑战,相关专业人才需求下降.就业市场的变化必然对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带来影响,进而影响培养人才的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高等教育应该主动从型式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丁赛 《民族研究》2012,(3):24-34,107,108
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委托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2007年所做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调查数据为基础,针对宁夏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汉族和回族劳动人口,证实了汉族男性和汉族女性、回族男性和回族女性间在就业和工资收入上存在差异,并就汉族和回族的性别差异进行了比较。同时,利用一些计量分析方法解释了形成差异的原因。得到的主要结论有: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内部的性别收入差异明显大于汉族内部的性别收入差异。计算结果说明宁夏劳动力市场中对女性存在性别歧视;汉族女性的收入歧视指数大于回族女性的收入歧视指数。年龄、受教育程度、所在城市就业率、行业、所在部门、职业种类等对汉族和回族,以及汉族和回族的不同性别的就业和收入差异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五岭”中的都庞岭西岭山余脉山旁,有个“六多”文化村。它就是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北镇凤溪屯村。该村始建于元末。其街道门楼、祠堂、寺观庙宇、桥梁等古建筑物较多,在富川境内较为罕见。  相似文献   

20.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推动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为谋求生计,自发组成打工大军,向城镇转移就业,现已达到一定规模。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永顺县外出务工者达5.5 万人(其中常年在外务工4.5 万人,有组织输出850人)。全年劳务收入约2.39 亿元,人均劳务收入4350 元。 调查资料表明,永顺县劳务输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外出务工者的人员结构来看,劳动力以青壮年为主,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据统计,在全部打工者中,30岁以下占55%,31-45 岁的约占31%,46 岁以上的占14%。其中,大中专文化以上的约占9.3%,初高中文化约占20.5%,其余均为小学文化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