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正以屈求伸以屈求伸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公关心态。其语出《周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伸也。"蠖是蛾的幼虫,这种幼虫行动时总是先蜷曲后伸展。因此,以屈求伸是指用弯曲来求得伸展。说明一个人处世有方,能屈能伸。明朝人王世贞在《鸣凤记·第五出》中说:"尺蠖欲求伸,卑污须自屈。"以屈求伸作为一种应变的公关心态,与韬光养晦有异曲同工之妙。以屈求伸是个人处在比较危险的境地时所应用的策略。东汉光武帝刘秀便是懂得以屈求伸的典型历史人物。他于公元23年指挥昆阳之战,昆阳大捷既  相似文献   

2.
审时度势出自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刘欲毕试以完大典,俱审时度势,切中事理。”和洪仁玕《资政新篇》:“夫事有常变,理有穷通。故事有今不可行而可豫定者,为后之福;有今可行,而不可永定者,为后之祸。其理在于审时度势,与本末强弱耳。”意思是,事物是经常变化的,其中的道理是可以理解的。今天看似不可行的事物,能够预见其日后可行的人,日后可以得到好处;而那些今日可行,但不能维持长久者,必定成为日后的祸患。认识其变化的规律,在于能审时度势和分清本末、强弱。  相似文献   

3.
仁以附众王符的《潜夫论·劝将》里有孙子的佚文:将者:智也,仁也,敬也,信也,勇也,严也。是故智以折敌,仁以附众,敬以招贤,信以必赏,勇以益气,严以一令……中唐之际的郭子仪是仁以附众的典范。史载郭子仪在治军上是威略不逮,而宽厚得人过之。即对待部下宽厚仁爱,使得将士们感恩图报。乐于效命。他事上诚谨,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他为维护大唐一统江山戎马倥偬,出生入死,从不拥兵自重,  相似文献   

4.
身正为范《论语·子路篇》:其身正,不令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只要自己的行为端正,就算不下任何命令,部下也会遵从;如果自己的行为不端正,无论制定什么政策,部下也不会遵从.孔子的这句话,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是个基本的原则,而且这个原则是领导者必须牢记在心的.因为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受到部下的注意,领导者以端正的态度或行为出现在部下面前,会有效提振部下的士气,如此以来,组织的公关氛围就会融洽、和谐,出现蒸蒸日上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勤苦自励
  自古勤政者,大都以勤苦自励,而念念于民事。“勤”与“苦”好似孪生兄弟,那些勤于政务者,大都不畏艰苦,不贪图个人享受。这样的官员在所在的朝代与时代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同时也为百姓所信赖。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忠直之士为人敬佩,为人赞扬。他们不惜身家性命为民请命,如果只考虑个人的利益,他们完全可以忍耐住自己的个性,但是为江山社稷,为黎民百姓,他们忠言劝上,直言不讳。可是,这样拼却性命地直言进谏,是最好的办法吗?  相似文献   

7.
自我修正不计小怨修正自我、完善自我是最难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反抗来自于自身,是旧我对新我的反抗。这一反抗有时会刺激你更强烈地征服自我,恶行得以消除,善举得以光大,你就在这征服与反抗中不断前进。到一定时候,你就因为自修而完美和强大,这种强大就是曾子、孟子和孔子告知仲由的强大。是君子所要尽力珍惜、保持和追求的。刘秀就是一个能够自我修正、不计小怨的人。他曾说:我治理天下,行以柔术。他对臣属很少以刑杀立威。刘秀领兵攻下邯郸,杀死守将王朗以后,缴获  相似文献   

8.
借箸代筹
  “借箸代筹”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秦末楚汉相争,郦食其劝刘邦立六国的后代,并同他们一起攻楚。刘邦吃饭的时候,张良来了,刘邦就征求张良的意见,张良认为此计不可行,于是他对刘邦说:“臣请借前箸以筹之。”意思是借刘邦面前的筷子来指画当前的形势。于是,后人就根据这个典故用“借箸代筹”表示代人策划。  相似文献   

9.
明理立德君子立志,有博爱一切人和物的胸怀,有内以圣人的道德为体、外以王者的仁政为用的功业,然后才能对得起父母的生养,不愧为天地之间的完人.人生在世,纵横天下,无不希望生前建功立业,死后万古流芳.然而欲成大业者,非有卓越之智慧和才干方行.  相似文献   

10.
有谦乃容
  谦虚不仅是一种美德,谦虚者往往能得到他人的友善和关照,从而也为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正任何人的一生总会有不顺的时期,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会有和预期相反的结果。长此以往,任何人都不免产生悲观情绪。然而,人生并不仅有这种不遇的时候。当云散日出时,前途自然光明无量。所以,凡事必须耐心地等待时机的来临,不必惊慌失措。  相似文献   

13.
曲径通幽
  曲径通幽出自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含义是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15.
16.
身正为范
  《论语·子路篇》:“其身正,不令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只要自己的行为端正,就算不下任何命令,部下也会遵从;如果自己的行为不端正,无论制定什么政策,部下也不会遵从。孔子的这句话,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是个基本的原则,而且这个原则是领导者必须牢记在心的。因为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受到部下的注意,领导者以端正的态度或行为出现在部下面前,会有效提振部下的士气,如此以来,组织的公关氛围就会融洽、和谐,出现蒸蒸日上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正崇俭亦鄙奢宋朝司马光说: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明朝周怡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享温饱矣。由俭入奢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奢入俭;由俭入奢人人都可承受,但由奢入俭却不是人人都可以承受的。一个人很少有这种幸运,从生到死也不为  相似文献   

18.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语出《礼记·杂记下》:孔子的学生子贡随孔子去看祭礼,孔子问子贡说:“赐(子贡的名字)也乐乎?”子贡答道:“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孔子说:“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文武指善于治国的周文王、周武王。这段话是说:一直把弓弦拉得很紧而不松弛一下,这是周文王、周武王也无法办到的;相反,一直松弛而不紧张,那是周文王、周武王也不愿这样做的;只有有时紧张,有时放松,有劳有逸,宽严相济,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20.
以退为进以退为进是一种公关策略,是指以退让的姿态和心态作为进取的阶梯,退是一种表面现象,由于在形式上采取了退让,使对方能从己方的退让中得到心理满足,不仅思想上会放松戒备,而且作为回报,对方也会满足己方的某些要求,而这些要求正是己方的真实目的。汉代公孙弘年轻时家贫,后来贵为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俭朴,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只盖普通棉被。就因为这样,大臣汲黯向汉武帝参了一本,批评公孙弘位列三公,有相当可观的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