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争霸中原550年的秦国、统一天下15年的秦帝国,是被谁推翻的?答案通常是陈胜、吴广、项羽、刘邦。大家轻易不会想到,他们的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同谋"。他没有和他们发生任何直接或间接的联络,但是他确实参与了这个重大的事件:结束短命的帝国。这个人就是赵高。  相似文献   

2.
秦国在历经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动荡与混乱之后拔地而起,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王朝,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其统治。然而,如此强大的帝国却在二世就亡国。究其速亡的原因,历代学者多从政治、军事、经济等角度来分析。秦亡固然受到这些因素的直接作用,然而,缺乏文化上的探讨,使“秦亡论”显得较单薄。本文从文化、地域、心理认同方面来探讨秦的灭亡,认为秦靠法家“霸道”兴国,以至于统一六国。然而,统一之后,其制度没有按照韩非子所说的“世变则事变,事变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事宜则有功”去实行,仍然实行其强权制度,并比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扭曲了法家的本源思想。这些制度抑制了多元文化的发展,限制了国人,尤其是士人的自由,没有受到中原以及关东人士的认同,遭到反抗,以至于亡国。  相似文献   

3.
秦国在历经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动荡与混乱之后拔地而起,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王朝,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其统治。然而,如此强大的帝国却在二世就亡国。究其速亡的原因,历代学者多从政治、军事、经济等角度来分析,秦亡固然受到这些因素的直接作用,然而,缺乏文化上的探讨,使"秦亡论"显得较单薄。本文从文化、地域、心理认同方面来探讨秦的灭亡,认为秦靠法家"霸道"兴国,以至于统一六国。然而,统一之后,其制度没有按照韩非子所说的"世变则事变,事变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事宜则有功"去实行,仍然实行其强权制度,并比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扭曲了法家的本源思想。这些制度抑制了多元文化的发展,限制了国人,尤其是士人的自由,没有受到中原以及关东人士的认同,遭到反抗,以至于亡国。  相似文献   

4.
秦结束战国干戈扰攘、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历二世而亡,仅15个春秋。恐惧心理在秦朝"其亡也忽焉"的命运中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一是秦始皇出于对"亡秦者胡也"的恐惧极力戍边和出于对六国旧贵族的恐惧而焚书坑儒;二是当朝权臣出于恐惧而只能偷合苟容而导致"秦皇帝居灭绝之中而不自知";三是违背伦理纲常的严刑刻法使普通民众难以适应而时时刻刻都处在胆战心惊之中。社会变革力度远远超越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而导致帝王、群卿乃至庶人都处于恐惧之中而又没有合理的消解渠道,这才是压倒大秦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相似文献   

5.
一部《水浒》,可以多次看到这样一种情形:每当梁山泊农民起义军赢得胜利,俘虏到北宋王朝官军高级将领时,窃踞梁山泊农民起义军首领的宋江,每每都是慌忙离开座位,亲解其缚,卑躬屈膝,甚至俯伏于地,叩头便拜,并口口声声要让被俘者来坐梁山泊的“第一把交椅”,而自己“情愿让位”,甘居下位。五十八回在呼延灼面前,宋江这样做了;六十四回在关胜面前,宋江是这样做;六十七、六十八回在卢俊义的面前,宋江也是这样做。宋江在小说中的多次“让位”,初看起来似乎表现了宋江本身的一种“虚怀若谷”。但是只要稍微仔细地了解一下宋江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全部活动,就不难窥探出里面的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四年六月,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江青窜到天津,放了一通屁话,胡说“两千多年来的儒法斗争,一直影响到现在,继续到现在,还会影响到今后”,掀起一股“批现在的大儒”的腥风浊浪,把矛头指向敬爱的周总理。主子放个屁,奴才满台戏。史学界的南霸天——罗思鼎所炮制的《赵高亡秦》论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7.
不学无术,对历史一窍不通的江青,忽然对历史发生了兴趣,说什么“学历史就是要搞点历史经验,古为今用。”她借研究儒法斗争为名,竭力为历史上的女皇帝、皇后评功摆好。其中对吕后吹得特别凶,什么吕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法家”呀,“伟大的封建政治家”呀,“对汉高祖的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呀,等等,并指使其舆论班子一定“要作为单独一条突出宣传一下”。江青对两千多年前的这具历史僵尸这么重视,为她梳装打扮,拼命鼓吹,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现在已经清楚了,原来她吹捧吕后,是想以古喻今,借历史的亡灵为自己的卑鄙目的辩护,为自己黄袍加身作女皇  相似文献   

8.
那拉氏,即慈禧太后(一八三五—一九○八年),是我国近代史上的大阴谋家、大野心家和大卖国贼。她从一八六一年第一次“垂帘听政”到一九○八年死去,先后搞了两次宫廷政变,三次“垂帘听政” (第三次改名“训政”,实质仍一样),前后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之久。在她执政期间,对内疯狂镇压人民革命,残酷榨取民脂民膏;对外妥协投降,丧权辱国,把中国人民推入苦难深渊之中。本文的任务不在对那拉氏的累累罪行进行全面揭露,只是剖析她当年怎样搞阴谋诡计,篡夺国家最高权力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慈禧太后(1835—1908),又叫西太后,是清朝末年将近半个世纪掌握实权的最高统治者。她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以及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反动集团头子,是崇洋媚外、投靠外国侵略者、卖国投降的帝国主义走狗。同时,她又是一个多次篡夺朝廷大权的野心家、阴谋家。回顾一下慈禧太后三次篡权的历史,可以进一步看出江青吹捧慈禧太后、利用历史进行篡党夺权的险恶用心。  相似文献   

10.
明亡之后,不肯出仕满清的明遗老们,怀着对故国的眷恋之情,痛定思痛,深刻反思了明亡的根本原因--政治腐败.深受官场之苦,对腐败有着切肤之痛的他们指出明朝政治腐败之种种为君者昏庸奢糜,不理朝政,将权柄交予宦官,造成宦官专权的黑暗局面;为臣者植党而营私,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玩忽职守;矿监税使搜刮掠夺,荼毒生灵.疯狂的掠夺使得民愈贫,国愈弱,畸形发展的政治体制向恶性运转转化,并日渐形成积重难返之势,终将明王朝拉入了覆亡的深渊.  相似文献   

11.
1856年9月,太平天国内部发生了韦昌辉残杀杨秀清等人的严重事件。近年来,史学界都把这一事件说作反革命政变,韦昌辉这个阶级异己分子、阴谋家已遭到人们一致的鞭挞。但是对被杀者杨秀清如何评价,却存有争议。最近中华书局出版山东大学等四院校编《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把杨秀清说作“蜕化变质分子”,说他被杀前“篡位夺权的野心逐渐暴露”,洪秀全密令韦昌辉回京“‘勤王诛杨’,正是要粉碎杨秀清的篡位夺权阴谋”。这种说法,我是不同意的。杨秀清进入天京后虽然犯了一系列的严重错误,但他还不是一个篡权夺位的野心家,并未沦为天国的罪人。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我们都将秦二世胡亥看作是赵高的傀儡,这是一个相当有疑虑的结论。事实上胡亥作为极得秦始皇宠爱的儿子,接受了极好的教育,赵高、李斯等人对他也曾有较高的评价,在镇压陈胜、吴广起义时,胡亥也表现了一定的才干,并不是一个唯唯诺诺的傀儡。对秦二世而言,赵高是他的老师、咽喉、平衡李斯的棋子,而不是一个操纵者。胡亥作为一个政治经验、治国经验不足的皇帝,实际上是秦治国之术的傀儡而非某一个人的玩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秦朝宦官赵高弄权乱政的心理进行了分析,认为统治者的病态心理,对国家政治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14.
在秦末农民起义的浪潮中,刘邦奉命西向攻秦。他在进军途中曾经遣使与秦丞相赵高勾连。此事在《史记》、《汉书》中仅留下片言只语,且记载舛错。清代学者说到此事,各持己见,莫衷一是。弄清这一史实,对我们了解刘邦入关前的政治活动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秦统一后秦本土的经济结构与东方六国经济结构的差异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冲突,吴地等东方六国遭受了沉重的经济打击。而正由于吴地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吴地社会结构和风俗的变迁,社会矛盾急剧膨胀,成为亡国之士的聚集之地,这也是秦朝短祚原因之一。而这点是前人所未曾涉及的,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6.
吐蕃王朝的分裂与灭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吐蕃赞普朗达玛(乌依冬丹vuvi dum brtan)薨后仍有两脉后裔自居正统行使吐蕃政权为引,导引出以汉藏文献史料典籍、外文专著考据论述,交叉辩证了佐藤长、山口瑞凤、伯戴克及理查逊等藏学者研究的优劣。笔者认为,在欠缺可信第一手史料之情况下,仅能仰赖后期的教法史料、片断残缺的敦煌文献,以及因外交中断致记载紊乱的汉文史料等,造成后世对吐蕃的衰亡过程有诸多误解。因此,需以汉文史料记载为基准,如唐蕃边境往来文书记录等,并参酌如藏文教法史、敦煌文献、碑铭、简牍等藏文文献,再核对时代背景予以佐证,如是方能得以相互印证、补阙且纠缪。  相似文献   

17.
纵观罗马历史,军权方面存在从元老院集体手中日益集中到一派、一批人,进而集中到一个人手中的嬗变过程.这种嬗变使皇帝一手执掌军政大权的体制得以确立,加之帝国没有严格的继承制度,因而军权时常失控,进而导致帝国政局混乱、内战频仍,赋税沉重、经济衰弱,军队堕落腐化、国防松弛,最终使帝国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18.
藩镇做为整体,在唐末农民战争之前,是唐朝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它的存在,保障了中央王朝的生存,维持了庞大国家机器的运转。但是,自唐末农民战争开始,藩镇的本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或在农民战争中保存实力,或借农民战  相似文献   

19.
夏增民 《南都学坛》1999,19(2):13-15,24
廷议制度是秦国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保证,而博士制度是将其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的表现,是把六国政治精华吸纳入行政体系的制度创新,是统一后新统治模式的尝试和政治运行模式的重大转折。反映了秦始皇“文治理国”的构想,是文化统一的重大举措。但由于政治形势的变换,秦始皇又不得不回归单一法家行政决策模式,并因此引起秦国的速亡。  相似文献   

20.
王张江姚反党集团为了篡党夺权,大造反革命舆论。他们也把史学作为篡党夺权的工具,贩卖历史唯心主义,歪曲、伪造和颠倒历史,把中国历史搞得面目全非。“四人帮”原是一伙不学无术之徒,对史学一窍不通,但忽然染上了历史癖,大谈其历史。他们把中国阶级斗争的历史篡改成“儒法斗争史”,把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