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记忆中,中国的住房制度改革问题似乎没上过CCTV的“焦点访谈”,但它的确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一位在房改部门就职的朋友告诉我,这两三年年,他面对“房改最近怎么样啦?”之类的“访谈”几乎天天都有……多少人盼望着通过房改,圆一圆“住房梦”.可展纵观中国房改十七年的历史,它就像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人物,时而是笑脸.时而是冷竣,人们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房改,离我是近还是远住房制度改革,简要地讲,就是逐步把当前的福利制、供给制的住房制度,变为商品化、社会化的供求体系,不论是建房、买房,都要变成商品交换…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的改革下我国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经历了福利型时期、改革探索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后的完善期三个阶段。在福利型时期,政府对房屋实行统分统配,但是这种制度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取消而终结;在改革的探索期,我国迈出了住房商品化的第一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建立了以公积金、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体系。本文旨在梳理新中国六十年来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演进的历史脉络,进而分析各个时期住房保障制度的运行问题,以期对即将出台的《住房保障法》有所资鉴。  相似文献   

3.
湛泳  李勇辉 《探求》2005,(2):35-37
本文从住房制度改革的角度入手,分析了住房制度改革中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政策、买公房给优惠制度、廉租房制度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并针对住房制度改革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而现代自由企业制度则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中,如何在公有制基础上建立自由企业制度,从而使改革既是“社会主义改革”,又是“市场化改革”,是中国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公有制改革这一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公有制的本质是废除“所有者主权”,确立“劳动者主权”;公有制的条件是生产社会化、商品经济金融化、生产资料丰裕、人力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公有制的基本运行形式是信用形式和股份形式,公有制改革要“淡化产权,强化责任”,使公有资产“无期信用化”和“优先股份化”;主张建立公有资产的有限赔偿的责任制度。所有这些现点对认识公有制、探索公有制改革的方向和途径,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敏 《创新》2009,3(8):26-28
住房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构成内容,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政府作为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应着力解决城市住房保障制度所面临的问题,深化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城市住房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回家路     
周炜 《社会工作》2009,(21):38-40
案例背景 案主裴三,男,1962年出生,上海本地人,在家排行老三,二哥早夭,20世纪90年代征地动迁,裴家分到三套房,为父母、裴大、裴三各一套。但裴三从小不务正业,在社会上认识了几个吸毒的瘾君子,染上毒瘾,不仅“吸”光了钱,连住房也卖掉作了毒资。  相似文献   

7.
住房制度的改革已经在全国城镇普遍展开。住房制度改革的实质是把住宅这个大商品纳入商品经济的轨道,按照价值规律来组织、实施住宅生产、分配,使之实现住宅的商品化。从而实现住房资金投入和产出的良性循环。目前绝大部分城镇和企事业单位的住房改革方案还是租金改革,也就是普遍称为“提租加贴”。例如作为全国试点城市的烟台、唐山市实施的为“提租加贴”空转起步、唐山市分二步到位。第一步按住宅使用面积稍稍提高一些租金,每平方米只提几分钱。第二步才真正实施“提租补贴”到位。仅以第一步的做法全市每季就能净增租金一千多万  相似文献   

8.
方长春  刘欣 《社会》2005,40(4):163-190
与关注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中的体制性因素和市场能力因素对住房不平等的影响,以及着重以个体的劳动力市场处境予以解释的观点不同,本文认为,居住有很强的空间粘滞性,地理空间差异同样是理解住房不平等问题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因素。对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分析发现,居民家庭房产的地区差异具有高度的统计显著性。基尼系数按地理空间分解后显示,相对于家庭收入或家庭人均收入的地理空间差异而言,家庭住房资产的地理空间差异更为突出;运用赫克曼两步回归法分析资料发现,地理空间因素不仅影响产权住房的获得,对房产产值的效应也具有高度的统计显著性。这些发现都支持了我们的基本论点:地理空间差异不只是住房不平等的外在表现,而是导致住房不平等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关注地理空间这一结构情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及其社会不平等后果不仅有现实的政策意义,也有助于拓展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求是学刊》2019,(4):72-81
宅基地制度是实现住房保障的一项基础性制度,通过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有助于系统解决贫困农户人员聚集、宅基地取得和建房资金筹措方面的难题,平衡宅基地的住房保障和资产功能之间的关系。文章以黑龙江省9县(区)为调查区域,对样本区域住房无保障贫困农户家庭特征以及现行住房保障措施进行调查与分析,探索如何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解决贫困农户住房保障问题。研究发现:现行住房保障措施存在顶层设计不足、覆盖范围有限、资金压力大以及未充分有效利用存量宅基地的普遍性问题。结合全国宅基地试点改革经验,建议优化宅基地空间布局、构建农村宅基地分类有序退出机制、搭建农村住房及宅基地交易平台、探索建立宅基地置换机制,为贫困农户住房保障提供用地和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10.
石油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石油企业的特殊性质使得其住房制度改革成为整个企业改革的至关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住房制度改革不仅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还要对其成效进行实时评价.评价石油企业住房制度改革需要从企业住房供应体系、企业住房分配货币化、企业职工住房负担水平、企业职工住房质量四个子系统出发,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石油企业住房制度改革进行综合评价.石油企业住房制度改革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因素组成的多层次的复杂系统,模糊综合评价法同其他评价方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判断矩阵的模糊性,能够简化人们判断目标相对重要性的复杂程度,借助模糊判断矩阵实现定量转换,可以进一步判断住房制度改革的效果,对影响住房制度改革发展的问题提出早期顸警.  相似文献   

11.
问题的提出 我国在经历了20余年改革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福利制度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单位人”逐渐向“社会人”、“社区人”演化,社会保障之网也逐渐在社区托底。随着“就业的市场化”、“住房的商品化”、“养老社会化”以及阶层分化、收入差距拉大等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动和老龄社会的到来,各类弱势群体的问题都集中落脚  相似文献   

12.
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对制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在所有制变革的判别尺度上,必须破除所有制制度偶像的束缚,坚持所有制效率原则;国家所有制不等于全民所有制,我们需要精心设计搞好的是国家所有制,而不是全民所有制;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内部改革,而不是侧重解决所谓“外部环境”问题;在“私有化”问题上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加以讨论,必须把政治性私有化概念和中性私有化概念严格区分开,不能把产权流动等改革试验当作政治性私有化来批判。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辅助量刑的司法应用,在有效地解决“案多人少”“同案不同判”等难题的同时,也在技术化路径上推动了量刑规范化改革的进程。但从司法实践来看,人工智能辅助量刑面临着司法裁判的暗箱决策风险、算法歧视风险以及量刑结果的可解释性风险。这无疑对人工智能辅助量刑的司法适用提出了挑战。为了进一步规范人工智能辅助量刑的司法适用,推进“智慧法院”深入改革,应当在现行法治体系的基础之上,充分尊重人工智能的技术特征,采取“概括式+肯定式和否定式列举”结合的模式来设定人工智能辅助量刑的合理使用范围;建立人工智能辅助量刑的问责制度,将责任机制与行业准入制度相挂钩;建立法官提示制度、量刑方式选择制度、被告人技术异议回应与抗辩制度等被告人数字权利保护制度,进而实现司法智能化与被告人权利保护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住房制度改革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改善,关系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是全国人民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我国从1950年至1989年,住房建设投资2900亿元,特别是最近10年国家投资共建14亿平方米住房,但没从根本上解决住房问题。目前,我国职工人数达到1.4亿,需要大量住房,虽然国家每年投资360亿元用于建房、维修,仍然满足不了需求。黑龙江省1989年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内原来的3.2平方米提高到5.42平方米,但是仍居全国人均水平的倒数第一位,比全国平均6.6平方米少1.18平方米;危房占实有住房的2.52%,比全国的1.46%高出73%,这种严重的住房矛盾急待解决。长期以来,我国住房一直是福利型、低租制、国家包的办法。这种办法不仅不能从根本上缓解住房紧张,连维持简单扩大再生产也不可能,还要背上高补贴的包袱,国家投入越多,包袱越大。这种落后的制度刺激住房需求的扩大,加剧了供需矛盾,导致消费结构异常,滋长住房分配中的不正之风。所以,住房制度改革势在必行,非改不可。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有利于尽快实现小康水平即人均住房8平方米的战略目标,搞好住房制度改革有助于引导消费,拓展市场,改变单调的消费取向、畸形的消费结构,住房改革有助于解决职工住房苦乐不均、消除住房分配中的不正之风;住房制度改革,不仅能促进住房良性循环,而且能理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5.
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严重”的问题亟待解决,必须“通盘考虑,组织专门力量,抓紧制定方案,积极推进”。为什么1993年至1996年全国性的机构改革刚刚结束,机构庞大等问题又“亟待解决”,而且要“通盘考虑”?原因就是机构设置与机构改革问题报复杂,不能孤立进行。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历次机构改革的过程及形成恶性循环的原因;提出了政府机构平衡发展的理论,说明了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长期性;论证了机构改革与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的相关性,指出中国机构改革的唯一出路是全方位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6.
杨雁文 《探求》2000,(3):50-52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过程中,产权问题是关键。广州市黄埔区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子。本文在总结其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几个深层次问题,并提出一些可操作的对策思考,期望对其他区、县国有企业改革有所裨益。 一、广州市黄埔区国有企业的基本情况 与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效 广州市黄埔区的国有企业共有98家。这些企业的主要特点可以用6个字来概括:老、小、低、微、重、僵。“老”,主要是指企业建厂、设店时间较长,老工人多,厂房设备老化;“小”,主要…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经历了“放权让利”“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三个阶段的改革,在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经营机制、政企关系、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存在三个层次的问题与矛盾。本文在考察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对“多兼并,少破产”“抓大放小”“政企分开”“三改一加强”等思路进行了反思,提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改革是一场革命”,是邓小平同志很早就提出并从各个角度反复阐述的重要思想。“改革是一场革命”,其核心是揭示这场改革的性质,能否准确把握改革的性质关系到改革的得失成败,至关重要。结合伟大的改革实践,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对改革性质进行再认识。一、区分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把社会主义制度区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改革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以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邓小平同志“改革是一场革命”理论的重要前提。以前,人们往往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同具体制度混为一…  相似文献   

19.
上海城区业委会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玫 《社会》2001,(8):27-28
业委会的全称是“业主管理委员会”。上海城区的业委会是在上海市推行住房制度改革 ,以及逐步建立居住物业管理体制的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本文拟对这一住房物业管理新主体———业委会形成的背景以及发展作一简要的梳理。一、20世纪80年代及以前上海住宅权属和管理基本状况改革开放之前 ,上海这个老牌国际大都市存在着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问题 ,那就是城市居民的住房极为紧缺。那时 ,常常听到有人调侃上海人 :呵!吃喝拉撒都在一个屋里!根据《上海开放二十年专题七 :上海住房制度改革》一文所提供的资料显示 ,在改革开放前的近30…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际汇率制度改革的方案中,广受关注的“汇率目标区”制度,探讨我国在资本项目开放后,选择“汇率目标区”制度的现实性与必要性。并结合实际,分析了构建该制度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困难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