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纵观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前前后后,从1921(大正十)年《播种》开始,到《文艺战线》、《前卫》、《战旗》等的创刊,以及“日本无产阶级文艺联盟”的成立,无不留下山田清三郎的足迹。他也是日本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活跃于日本文坛的著名作家、评论家之一。山田清三郎,1896(明治二十九)年6月13日出生在京都市中京区的一个市民家庭,父亲经营鱼铺,1903(明治三十六)年4月,山田七岁入京都市立竹间小学读书,一年后因家庭离散,被送到修学院村的一位叫做中岛弥平方处寄养。1908(明治四十一)年,已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在早期日本无产阶级文学史册,领域,里村欣三都是一位尚待廓清的人物,战场旅顺为背景的短篇小说《旅顺》探微,还是在中国东北与日本近现代文学课题研究一个特殊的存在。本文拟就其以日俄战争古剖析他早期文学创作的思想倾向。一里村欣三,明治35年(1902)3月13日出生于冈山县和气郡,原名前川二享。笔者拟将其一生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至大正13年,于《文艺战线》上发表作品为止的  相似文献   

3.
1986年3月由日本日外联合株式会社出版的《日本无产阶级文学书目》是迄今为止收集年代最长、收集作家作品最多的工具书。编者是日本关西大学教授浦西和彦,他多年研究日本无产阶级文学。此书费时14  相似文献   

4.
刘立善 《日本研究》2004,11(4):51-56
白桦派骁将志贺直哉在日本近代文坛上有“小说之神”之誉。郁达夫称赞志贺的文学“文字精练绝伦 ,在日本文坛上所占的地位 ,大可比得中国的鲁迅。”1 他的一些代表作 ,对郭沫若、郁达夫等中国现代作家产生过积极影响。志贺文学的顶峰 ,是他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鉴于志贺的文学特质 ,《暗夜行路》可谓是一部志贺本人精神生活发展变化史。  笔者认为 ,从本质上解剖《暗夜行路》,既是探究志贺文学的奥秘及其心灵生活历史 ,也是索解白桦派文学乃至日本近代文学的人文意蕴和人性感受的关键。一、《暗夜行路》的创作过程  在日本近代文坛…  相似文献   

5.
芥川龙之介《地狱图》人物形象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1913年芥川入东京大学英文系学习,1915年发表短篇小说《罗生门》,1916年发表短篇小说《鼻子》、《芋粥》和《手绢》,奠定了他新进作家的地位。大学毕业后,芥川在镰仓海军机关学校任教3年。1919年进入大阪每日新闻社。芥川是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既有浪漫主义的特点,又有现实主义的倾向。早期的作品主要以历史小说为主,内容大多是借古喻今、针砭时弊,《地狱图》1就是其中之一。晚期的作品反映了他对贫富悬殊社会的幻灭感。20年代末期,日本社会的阶级斗争日益尖锐,正当壮年的芥川意识到自身…  相似文献   

6.
长与善郎与中国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刘立善在日本近现代文坛上,长与善郎(1888-1961)是一个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剧作家和小说家。他自幼年起,便在其父的训导下,开始学习《论语》等中国典籍,从而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此打下了较为坚实的汉学基...  相似文献   

7.
(一)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他在短短十二年的创作生活中,写出了百多篇脍炙人口、为人传诵的好作品。他长于写短篇小说,能在容量有限的篇幅内,刻划出有声有色的人物。 我国读者对芥川龙之介并不陌生。鲁迅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曾把他的作品介绍到我国。龙之介本人也曾到我国游历,并写出了《中国游记》。他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被推崇为“大正文学的象征”,甚至把他的传奇般的自杀仅为大正文学乃至日本近代文学的终结。 《罗生门》发表于1915年,是他的早期代表作。那时他还是东京帝大英文科的一名学生。…  相似文献   

8.
萧红,原名张 莹,三十年代初在萧军同志的影响和帮助下,踏上文坛,在东北地下党的领导下积极从事左翼文艺活动。笔名“悄吟”和“田娣”。从第一篇小说《王阿嫂的死》。到与萧军自费印刷的短篇小说、散文集《跋涉》的出版,萧红在自己的作品中,以她比较熟悉的东北农村社会生活为素材,用血淋淋的事实反映了在日伪统治下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打破了东北文坛上为日伪反动黑暗统治歌功颂德的汉奸文学的一统天下。作者还大胆热情地歌颂了在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因此,萧红受到日伪特务机关的仇视和迫害。在中共东北地下党组织的关怀下,萧红和萧军一…  相似文献   

9.
本期这一专栏发表三篇文章。《一个独特的创造》认为,茅盾的短篇小说处女作《创造》,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方面在当时都是独步文坛的。在内容上,它深刻地表现了革命到底的问题,为当时一般表现妇女解放问题的作品所不可比拟;在艺术上,它既吸收了“三一律”的长处,又富有独创性。《在真实的基础上显变化》探讨茅盾中、长篇小说情节的审美特征问题,认为真实而又富有变化正是其中的基本特征之一。《从“海外文坛消息”看茅盾的早期文艺思想》则对茅盾编写《小说月报》的“海外文坛消息”作了评介。  相似文献   

10.
席超 《唐都学刊》2014,(5):64-69
陈忠实前期作品一直写当下的生活,善于从道德角度切入,在变态心理和爱情描写上也多有探索,塑造了一系列新的人物形象。经过15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历练,他的创作能力得到提升和锻炼。20纪世80年代中后期,作家经历了伤痕文学、先锋文学、寻根文学等文学思潮,阅读了大量外国传入的文学经典。他反思自己以往的文学创造,实现了自我剥离,他远离了写当下生活的题材,转向历史,转向人物内心,遵循文化心理结构观点,写出了中篇小说《蓝袍先生》,实现了自己写作的转型。他抓住了作品《蓝袍先生》中的语言感觉和创作状态,经过充分的准备,以沉静的状态创作出了长篇小说《白鹿原》,奠定了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坛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夏目漱石的近代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丽 《日本学刊》2001,(6):98-111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他在年轻时选定英国文学作为自己的专业 ,并立志要“通达英语英文 ,以外语著述伟大之文学 ,以震惊西洋人”(《处女作追忆》)。与当时文坛的无思想性和通俗性相比 ,夏目漱石重视思想的文学观念可见一斑。从《我是猫》到《明暗》的十几部长篇小说 ,漱石思想发展的轨迹一览无遗地展现在这些作品中。在他前期的作品里 ,闪射着社会批判的光芒 ,及至《门》问世 ,这种批判精神逐渐转向了对个人内心世界的精细剖析。尽管如此 ,漱石对社会的思考一直没有停止过 ,特别是他对日本近代化的认识 ,在修善寺重病之后 ,也…  相似文献   

12.
杰辛格尔·普拉萨德(1889——1937)是印度近代印地语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一生从事写作和经商,主要作品有九部诗集,十三种戏剧,三部长篇小说和七十篇短篇小说。长诗《迦马耶尼》是他的代表作,发表于1935年。印度文学评论家格利生德沃·谢尔马曾经说过,“《迦马耶尼》是普拉萨德最成熟的作品”,也是近代印地语文学中“最伟大的创作”之一。事实正是如此,本世纪四十年代以  相似文献   

13.
横光利一(1898-1947)是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被喻为"新进作家中最优秀的人,他的作品都充满清新,前卫的色彩,使得他在日本文学界享有盛名。短篇小说《无礼之城》是横光利一的代表作,发表于1924年9月《新潮》杂志上,并收录到横光利一《现代短篇小说选集3》(文艺日本社)中。此后在短短二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逐步升华,写出了一部部脍炙人口的反映时代的小说,形成了新感觉派超凡脱俗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4.
志贺在日本近代文坛上是一位自我意识强烈的人道主义作家 ,他的作品早自“五四”时期就被引入中国。 192 3年 ,周作人翻译了志贺的短篇小说《到网走》与《清兵卫和葫芦》,收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日本小说集》之中。  志贺的创作生涯中 ,前期多表现为作者与现实生活激烈的二元冲突 ;后期主要表现作者从强烈的自我意识中起脱出来 ,在精神领域和现实生活中由迄今的对立冲突进入“调和”后的恬静的、散诞逍遥的心境。而冲突与“调和”的分水岭 ,就是志贺的代表作《调和》。志贺文学生涯前期的精神苦闷 ,主要体现在他与父亲长达十几年的不…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侵华文学与中国的抗日文学——以日本士兵形象为中心王向远日本的侵华文学与中国的抗战文学,是三十年代初至四十年代中期,中日两国文坛平行对峙的文学现象,是中日两国在政治、军事上剧烈冲突斗争在文学上的必然反映。在日本,人们一直把包括侵华文学在内的为对外...  相似文献   

16.
川端康成小说艺术表现手法初探河北省衡水师专赵秋棉川端康成是日本现当代文学史上受到举世重视的作家,他经历了各种文学流派的变迁。他的文学生活和创作,反映了日本文学50余年的历史过程。其作品的思想倾向和艺术表现手法极为复杂,许多评论家曾就其作品进行精辟的分...  相似文献   

17.
川端康成的文学思想及其创作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现代主义作家川端康成生于一八九九年,死于一九七二年。一生中成就卓著,共写下二百来部长、中、短篇小说。他的主要作品已译成英、德、法、意、瑞典、芬兰等文,近年来,在我国也已作了大量的介绍。一九六八年,川端康成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金,他的三部长篇小说《雪国》《千只鹤》《古都》被评为获奖作品。诺贝尔文学奖金委员会称赞他“以锐敏、丰富的感情,高超、非凡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战后派文学中,有一位独特的人物—安部公房(1924——)。他从唯美主义走上超现实主义的先锋派艺术的道路。因其发表作品的时间略晚于执战后文坛牛耳的野间宏等人,故被列为第二战后派。安部公房出生后不久即随父母前往当时的满洲奉天(即今沈阳市),在那里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直到日本战败后回国。早年的这段经历,对他文学风格的形成影响很大。《道路终点处的路标》(1948)、《野兽们向往故乡》(1957)等作品就写了作者在殖民地的生活及战败体验。  相似文献   

19.
熊江 《社科纵横》2013,(1):267-269
以语言风格简洁、洗练著称的美国文学大师海明威,在美国文坛上开创了一代新的文风。在他的许多杰出作品中,《杀手》是一篇能代表海明威文体风格的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尼克·亚当斯在目睹罪恶以及人性的冷漠和绝望后,变得更加成熟的过程。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成功地运用了简单的人物对话、简短的叙述以及重复效应等叙事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叙事模式中,作者巧妙地把握了"省略"的尺度,在删除一些信息的同时留下必要的线索,让读者有章可循,通过细读文本发现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信息。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海明威在创作《杀手》时运用的"省略"策略,从三个方面来解读这位文学大师笔下隐含的匠心独运,走进那隐藏在水下"八分之七"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加藤周一是战后日本著名学者、评论家。战后初期,他与中村真一郎、福永武彦合著的《1946年文学考察》从东西方文学比较的角度,对日本文学和日本社会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和辛辣的讽刺,被认为“象征着从精神锁国的战时体制中的解放”,是“战败后纪念碑式的作品”([日]粕谷一希:《战后思潮》,第96~97页)。1955年,加藤周一发表了《日本文化的杂种性》等文章,提出了日本文化是杂种文化的这一命题,引起了日本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本文试就加藤周一提出的杂种文化理论作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