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现代乡土小说作家彭家煌的作品展示了乡村宗法社会中小人物可怜可悲的生存状态及其麻木灵魂 ,尤其揭示了乡村妇女的不幸命运。小说以圆熟精湛的讽刺艺术 ,创造了诙谐而凝重的独特风格 ,为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萧红都是三十年代乡土抒情小说的优秀作家,他们的创作分别代表了"乡土小说"的两种不同类型,在文化视觉、艺术构建、审美追求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意趣,可说是代表了两种个性化十足的艺术风格,从中也可看出不同性别的作家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派文学中,意识流小说艺术象征显示出独特的个性。人物心灵意识内容是意识流小说中构建象征体的主要生活材料,形成了多层次整体性象征基本模式,并在象征表现手法上凸现其独特的创造。这种艺术主要通过人物心理意识、心理物象、心理感觉印象、矛盾错位的心理意识以及物理时空意识内容等,同心理时空意识内容融汇去建构成象征关系。它所产生的美学特征是:象征意蕴的把握较为曲折;象征意蕴类型更为宽泛多样;象征的审美意蕴更为隐秘,更具有朦胧美;但哲理抽象性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曾是西方文化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融合与交汇,这种文化形态已经逐渐地影响到我国当代文艺的发展。“小说”是展现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艺术形态,新时期的文化变革所带来的文化心理结构的转变,在“小说”这种文化形态中也得到了具体的展现。因此,探讨“大众文化时代的小说艺术表现”这个论题,在我国现时代的文化背景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历来文学界对赵树理小说的评论可谓多矣,然而鲜有关注其情节艺术特色的论述。本文着重分析赵树理小说情节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并结合作家的创作情况及传统小说情节的美学理论,探讨了赵树理小说情节艺术特色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呼兰河传》与萧红的“小说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是一位“内观和自传体型的作家”,她的《呼兰河传》就是一部有着浓郁的抒情色彩和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木文作者根据《呼兰河传》对呼兰城这个病态社会的描绘及其“情感性重于形象性”的艺术特点,结合萧红的“小说学”,揭示了作家的富有个性及独创性的艺术风格,即所谓“萧红体”的形与神。  相似文献   

7.
发端于五四的"学运"风潮,不仅引发了青年彭家煌关注社会问题的勇气和决心,也在其早期思想构建中打上了"革命"的烙印。彭家煌早期思想中的"惟知识阶级论"倾向是知识分子"启蒙情结"在革命理想中的投射与延伸,其所表现出的对人生的"同情意识"、对自我的"反省意识"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期待意识"均带有一种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学运"体验和"启蒙"情结不仅影响了彭家煌革命知识分子身份的确认,也促成了其小说创作"悲情化"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在鲁迅的小说中通过道具就可以看出人物形象的不同身份与性格甚至是最终命运。《祝福》里面的祥林嫂最后一次到鲁镇时拿了根下端开裂且比自己身体还长的竹竿,正是她此刻处境与未来命运的征兆;《药》中的人血馒头、《风波》中的辫子和《秋夜》中的枣树等都具有揭示人物命运的作用。鲁迅特别善于将一种常见的事物作为展示人物性格和命运的道具,激发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9.
微型小说无论从形制抑或内涵方面,处处体现其"微"特点。考察近年来马来西亚华文微型小说,呈现出三个特点:其美学特征在于"微摄"与"微雕";其美学品格属于"微讽"与"微笑";其美学内涵则堪比"南洋镜"、"万花筒"。  相似文献   

10.
论丹·布朗的小说艺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丹·布朗在小说创作实践中,大胆借鉴影视手法,将特有的小说模式、叙事手法与影视剪辑的闪回技巧完美结合,为小说创作树立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建成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小说城堡。  相似文献   

11.
河州"花儿"作为一种以歌咏爱情为主的民歌形式,长期的形成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河州"花儿"形成的要素包括地域文化、民族融合以及诗经的影响等。作为一种民歌,河州"花儿"具有灵活多样的比兴手法,丰富多姿的曲令艺术和苍凉悲怆、高亢嘹亮的旋律,用词精妙传神、妙语连珠,表达方式新奇独特以及多样化的美学风格等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先锋小说后现代意味的生成,很大程度上是受"新小说"等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从共时的角度进一步观照了先锋小说在"新小说"等西方文艺思潮影响下后现代性审美特征生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原因,重点阐释了先锋小说在文本叙事层面的创新与变革,并考察了先锋小说与西方存在主义文学、黑色幽默、解构主义和新历史主义在精神向度和文化渊源上的联系,从而把握先锋小说在西方语境影响下为开拓文化审美所做出的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13.
乡土文学作家彭其芳在散文园地辛勤耕耘近 2 0年 ,一直生活在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故乡情愫中。故乡秀美的自然景观与神妙的人文景观在他的散文世界交相辉映 ,历史与现实、崇高与卑俗、喜悦与悲伤在他的艺术空间叠合展现 ,致使他的散文作品获得了一种真挚而亲和的艺术魅力。彭其芳新出版的散文集《背篓秋色》以敏锐的眼力洞察人生 ,以真诚的投入体验人生 ,用焕发人性之美和诗性之美的故乡情结浇灌而绽放出永不凋谢的情感花朵  相似文献   

14.
张恨水20世纪40年代的讽刺小说,全面展现抗战时期国统区的混乱状况,揭示社会的阴暗面,剖析国民的劣根性,巧妙运用白描手法和诙谐幽默的笔调,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集中体现了中国艺术的本质特点。中国电影艺术家将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理论,运用于电影视听时空艺术的创造上,追求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美学风格,为观众营造出既符合民族审美心理,同时又充分体现中国艺术哲学精神的影像之境。  相似文献   

16.
许地山的早期小说因其浓郁的传奇色彩和异域情调而相对远离了当时的主流文学,但他能将自己的人生体验上升到宗教哲学层面,从更宽泛的意义上关注人生终极意义,因而具有了超越性。同时他的小说因其人物形象塑造又显现出悲剧性与意志力的统一。在这种统一中,向善向美是他的人格建构,也是他小说创作的不懈的艺术追求。这些共同构成了许地山早期小说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7.
论昙曜五窟     
云岗石窟雕饰奇伟、英武华贵的造像风格是北魏皇权缔造的石窟建筑模式,具有政教合一的特点。昙曜五窟便是其中重要的代表。文章从时代背景、造像特点、风格特征、美学意义等几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总结前人政治话语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整合v a n D i j k [1-2]的语境模型和 Wodak [3-4]的话语历史分析法,提出了适用于重新语境化与改适转换研究的“话语历史-语境分析法”.然后,文章选取媒体话语为语料,重现了“彭宇案”的审判语境、媒体解读语境、报道语境和读者解读语境,探讨了审判话语与媒体话语的篇际互文与互文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重新语境化、改适转换与话语解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西“语言风格”的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风格是古今中西修辞学和文体学研究的核心术语之一,是现代汉语语言风格学研究的基石。古今中外许多学者包括文学批评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等等都曾经根据各自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给语言风格下过定义,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定义是被中西学者广泛接受的。文章旨在通过对古今中西“语言风格”的定义的考查和它们之间异同的比较,探究人们对该术语做出的形形色色定义背后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上个世纪 90年代以来 ,地域特色文学有了新的变化。林希的“津味小说”异军突起 ,受到文坛的关注。对其代表作做了文体与内涵的分析 ;结合作家经历 ,指出他的写作特点是以一方水土写人文 ,以杂色闲人揭示老城人生 ,以社会现象反观当代世相。他不仅推进了天津文学的创作 ,而且提高了中国当代市井小说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