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讨论和实践已进行了多年,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人们并没有抓住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视同知识教育和知识传播这样一种有严重缺陷的教学观念。要从根本上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现状,今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就必须努力破除这种教学观念,确立起一种与哲学的学科特点、特别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真正相适应的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所要解决的最根本问题,不是教材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变,而是转变哲学教育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不是纯粹的知识教育,而是反思性批判性创新性的教育。要完成这一转变,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的对话和交流,必须注重“史”、“论”、“著”的结合,加大文本份量,必须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大力加强哲学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化教学构想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专题化教学的创新尝试 ,实现了哲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突破 ;对哲学考核方法的突破 ,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4.
结合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考核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以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不仅学生思想上存在着一些模糊、片面的认识,而且教师思想上也存在着诸多认识上的偏差和问题。按照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改革中,必须处理好哲学与政治、知识与智慧、理论与实际等几个主要关系。  相似文献   

6.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学校里的实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存在教材教条化、内容统一化、手段单一化与主体性缺失等误区和不足;其根源在于哲学教学的知识化倾向,即哲学的教育观念问题;因此,本文从转变哲学教育观念入手,探讨了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不正确的哲学教育观念是制约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不是纯粹的知识教育,而是批判性、反思性、创新性的教育.要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吸引力,必须在批判性、反思性、创新性教育观念视野下对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教育方法、评价方法等进行全面改革,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贯穿整个历史学科教学中的一种科学的观念。在初高中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教师要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根据学情去制定教学计划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牢记唯物史观内涵,而且更要注重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继承了西方人文主义的伟大传统,人文关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根本性的维度,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题中应有之义。我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在教材、教师、教学过程等诸多方面缺乏人文关怀,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中应引起充分重视。然而,使启迪和增长智慧的哲学教学,符合哲学本性、富有人文关怀的哲学教学,不是很容易做到和做好的,但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我们总应该有这样一个努力的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出现定位不明确的倾向,教材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缺陷,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师素质偏低。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应转变观念,加强自身素质,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真、善、美”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原因在于教学内容与形式发生了偏差。必须从教学内容与教育形式两个层面入手进行改革。主要是实现两个转向 :(1)在教学内容上由“知识化”转向“智慧化” ;(2 )在教学形式上由“灌输式”教学转向“启发式”教学。实现两个转向不仅将大大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改革 ,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学生中的崇高印象 ,而且将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慧、培育学生的哲学精神 ,提高学生精神境界 ,升华学生心灵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要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和青年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讨教学改革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哲学充分地发挥其拓展智慧、启迪思想、培育精神、升华品德的功能作用,让学生感受到哲学的丰富和生动,真正体现理论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实际的教学原则,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过程中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要求,是时代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改革,应汲取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正确地把握时代脉搏,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4.
自80年代以来,国内不少院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纵观十几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成败得失,笔者认为,集中到一点,就是哲学教学改革的取向能否关注时代。关注人生.关注实践,紧紧围绕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这个目标进行。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标志。哲学自诞生以来,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进,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哲学表现形式和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诞生之日起即以其鲜明的价值态度赢得了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的理论信仰。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也反  相似文献   

15.
葛兰西从"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入手,把"实践哲学"看作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所谓"实践哲学",就是"一种绝对的创造性活动"。葛兰西以此为基石,一方面批判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物质一元论"与唯心主义哲学观———"精神一元论";另一方面,批判了对马克思思想起源和组成部分做僵化的研究。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内在统一的,是一种总体的知识。同时,葛兰西也反对庸俗唯物主义和经济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简言之,葛兰西认为"实践哲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哲学观。哲学不是一种理论教条,而是一种历史性的政治实践。哲学不仅描述了这个世界,而在于推翻非人的旧世界,并建立合理化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关于人类历史发展态势的重要判断,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实践产物,它必然诉求一种从哲学层面上作出的高度总结和理论升华。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中国现代哲学最突出的变革就体现为各种层面的哲学理论资源最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引领和整合下,共同观照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现实实践,观照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促成,并且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征程探索出时代精神的精华。换言之,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现代哲学形成过程中的指导性地位,中国现代哲学最突出的部分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实践为依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形成经历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到具有中国性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断构建的过程。从总体上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哲学层面的伟大创造,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哲学思想相结合的创新性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范围内最具生命力的发展方向之一。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蕴含在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框架中,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哲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中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困境及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哲学课遭遇冷遇和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方面的原因、社会与文化方面的原因,以及教材本身方面的因素等.要摆脱这种困境,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完整、准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坚信其科学性,这是哲学教学改革的原则;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应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应加强与现代西方文化、哲学的对话和交流;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应关注、吸纳科学的最新成就;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要关注现时代的问题;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哲学的思维方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1949年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科学理性向历史理性的转化。这一转化经过了三个逻辑环节:第一个逻辑环节是学术结构的变化。在这个环节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根据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建构了一个融认识功能、价值功能和社会功能于一体的学术结构,从而创造了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哲学理念;第二个逻辑环节是解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在这个环节上,通过对认识的主体性、价值哲学、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理论框架,通过对理论与实践、哲学与现实关系的批判性反思,建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破除了单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式的研究体系,创造了开放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格局;第三个逻辑环节是历史理性的建构。在这个环节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现代性批判,建构了以当代文化为内核的历史理性,从而表明,中国的理性已经超越了那种以物质技术为基础的狭隘的、单向度的科学主义的近代哲学观念,形成了以现代文化发展为基础的开放的、多元化的文化哲学的现代哲学观念。这种开放的、多元化的文化哲学的现代哲学观念,就是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民族化等角度,探讨了民族院校哲学教学改革的一系列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哲学教学体系改革的几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一直是哲学发展的主旋律,从古代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自我认识的观念始终徘徊于经验的实在论与超越的观念论之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为克服主体自我认识的片面化提供了一把新钥匙。在我国当前的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紧抓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主体自我观念的更新,提高整个国民素质,把现代化建设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