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利亚的泛阿拉伯民族主义主张阿拉伯人是一个民族共同体,目标是建立一个包括今天的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西奈半岛和塞浦路斯,称之为"新月沃地"的大叙利亚.该思想后得到叙利亚领导人阿萨德的贯彻执行.阿萨德作为一名谨慎的政治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试图建立一个由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和巴勒斯坦组成的、以他为首的联盟,然后通过这一联盟,巧妙地周旋于各方力量之间,在确立联盟的政治和军事战略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叙利亚的泛阿拉伯民族主义主张阿拉伯人是一个民族共同体,目标是建立一个包括今天的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西奈半岛和塞浦路斯,称之为“新月沃地”的大叙利亚。该思想后得到叙利亚领导人阿萨德的贯彻执行。阿萨德作为一名谨慎的政治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试图建立一个由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和巴勒斯坦组成的、以他为首的联盟,然后通过这一联盟,巧妙地周旋于各方力量之间,在确立联盟的政治和军事战略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1971年,哈菲兹·阿萨德被选为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总统和复兴党总书记后,叙利亚全国范围展开了一场持久的纠偏运动,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叙利亚的各行各业得到全面发展,国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哈菲兹·阿萨德今年63岁,有5个孩子,他于1930年10月6日出生在叙利亚拉塔基亚省南部的贾卜来县卡尔达哈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为家中长子.少年时,在该村的一所小学上学,于40年代初在拉塔基亚的一所官办高级中学接受中等教育.二战期间,在叙利亚反对法国占领的斗争中,阿萨德积极参与各种示威游行活动等反占领的斗争和导致1945年法、英占领结束的各种  相似文献   

4.
“大叙利亚计划”是当代中东政治中人们常谈及的一个话题.两年前,当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反对黎以协议,干涉黎巴嫩内政,控制黎巴嫩政府时,人们说他试图推进“大叙利亚计划”,兼并黎巴嫩.那么,“大叙利亚计划”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试从如下三点作出解答.  相似文献   

5.
阿萨德总统自1970年执政后,原来动荡不安的叙利亚政局日趋稳定,民族经济获得发展。在风云变幻的中东政治舞台上,他成了引人注目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6.
2011年的中东变局触动着以色列的敏感神经,中东变局将对以色列的安全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穆巴拉克政府垮台后,以色列担心埃以和平协议能否继续得到遵守。对于叙利亚的阿萨德政府的未来,以色列则抱有矛盾心态。以色列最担心的是伊朗扩大其影响,并加快核发展进程。以色列对这场变局总体上采取旁观立场,但也意识到继续推进巴以和平进程具有紧迫性。  相似文献   

7.
2011年的中东变局触动着以色列的敏感神经,中东变局将对以色列的安全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穆巴拉克政府垮台后,以色列担心埃以和平协议能否继续得到遵守。对于叙利亚的阿萨德政府的未来,以色列则抱有矛盾心态。以色列最担心的是伊朗扩大其影响,并加快核发展进程。以色列对这场变局总体上采取旁观立场,但也意识到继续推进巴以和平进程具有紧迫性。  相似文献   

8.
1918年一战结束后,以费萨尔·本·侯赛因国王为首的叙利亚政府成立。从此,阿拉伯语成为叙利亚的官方语言,任何学校均以阿语教学。 在“阿语化”的运动中,教育部长萨堆阿·哈斯里和穆罕默德·科尔德功不可没。前者致力于组织专家学者,制订教学大纲,编写阿语教材;后者创建了叙利亚阿拉伯语协会,在普及、推广阿拉伯语,促进文化教育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1923年6月,叙利亚大学成立,这是叙利亚文化教育界的大事。大学创建初期只有两个学院(医学院和法学院),1946年前后又先后增设了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教育学院。这所高等学府因而成为传播科学文化、培养高级人才的教育中心。 1919年7月,法国侵略军占领大马士革,费萨尔国王流亡英国,但叙利亚人民没有屈服,自1919年7月至1946年4月法军撤走为止,叙利亚人民为了祖国的独立与自由,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反侵略的武装起义多达数十次,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0.
关于教派因素在叙利亚危机中作用的现有研究多持工具论观点,忽视了教派身份认同被精英工具化的必要条件以及教派动员的微观机制。本文认为,教派因素确非叙利亚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但阿萨德家族统治时期叙利亚社会长期积累的教派间利益分流、社会区隔和敌对情绪,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危机教派化的前提条件和大众动员的最初框架。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伊始,民间自发的地方性教派动员和暴力已然出现。叙国内外精英通过不同政策迅速直接或间接介入民间自发性的教派动员,制造或强化了历史积累和新近出现的教派敌意、利益冲突、能力、机会等因素,触发并加剧了“安全困境/暴力螺旋”和“群体内—群体间交互作用”两大机制,最终导致了危机的教派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