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女性人口受教育机会均等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动态上看,文化女性人口数量有了高速增长,文盲半文盲人数降低迅速,特别是高学历人口所占比重提高幅度最大,说明女性人口教育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从横向比较与空间对比角度看,女性人口与男性人口受教育机会的非均等性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女性人口加入文盲的机会在增大。另外,从女性人口受教育水平的内部结构上看,还存在显性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表现出受教育机会的非均等性,这种非均等性直接影响女性人口就业机会的均等性。  相似文献   

2.
<正> 新中国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10年来,我国女性人口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女性的教育、就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女性人口的教育状况和就业状况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对改善妇女地位状况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协调、处理好女性人口的教育与就业问题,才能使妇女的地位不断地提高。一、女性人口的教育和就业现状1.女性人口的教育状况。建国40年来,我国女性人口的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从总体上看,男女受教育水平的差距在不断缩短。但仍存在着女性低于男性的现象。1982年的全国普查数据表明:全国女性12岁以上人口识字率平均为54.73%,男性为80.83%,而1987年的全  相似文献   

3.
中国女性老年人口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快速的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由于女性老年人寿命长于男性,因此成为一个规模快速增加的群体。女性在受教育、就业比例以及收入水平上一般要低于男性,因此她们在晚年生活中的弱势积累效应更加明显,表现为经济保障、健康医疗、婚姻家庭生活方面的困难更加突出。在当今家庭养老照料功能减弱和社会保障及社会服务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女性老年人口问题需要给以更多的关注。采用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资料,对我国当前老年妇女的人口、婚姻、受教育、经济来源、职业以及健康状况给以描述和分析,以期为学术研究和政府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人口学刊》2019,(3):16-27
在人口转变过程中,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往往被认为是促进生育率下降的因素之一,但是在后人口转变时期,许多针对发达国家的研究发现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与生育水平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本文使用2010年、2012年和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和比较中国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在不同受教育程度和不同教育婚配模式下的差异。结果显示在不考虑政策限制的情况下,受教育程度较高或较低的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更高,即便考虑了女性的收入水平后这一关系依然显著。研究发现在考虑夫妇的相对特征后,相比受教育程度均为初中的夫妇,夫妇受教育程度均较高或较低的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更高。文章使用生育的性别公平理论对生育意愿在女性受教育程度及婚配模式上的这一U型变化模式进行解释。生育行为不仅与经济水平或夫妻间的相对经济实力相关,还会受到性别观念的影响,更加平等的性别观念与性别关系有利于促进生育意愿的提升。政府应推广具有普惠性质的托育支持体系,促进女性就业和性别平等,使生育率维持在稳定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口受教育状况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段成荣 《人口研究》2006,30(1):93-96
2004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收集了我国人口受教育状况的相关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同时结合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有关资料,本文对我国人口受教育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受教育年限继续提高,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小学阶段义务教育达到了很高的普及率,文盲率持续下降。但是,我国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仍存在明显差异,男女两性的受教育状况也还存在一定差异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1受教育水平继续提高,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首次超过8年,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接近初中毕业图1 1990~2004年全国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  相似文献   

6.
社区文化、女性文化与女性人口发展鹿立一、引言关于女性人口文化状况与女性发展,近年国内的研究以为,女性人口文化状况是制约女性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它影响女性的就业、收入、婚姻、生育、家庭权力等等,但这些文章大多谈的是女性受教育问题与女性发展,而不是...  相似文献   

7.
林湘华 《南方人口》2012,27(6):22-30
根据广东省1982-2010年历次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文章描述了30-49岁"剩女"的基本特征,并初步分析了教育和职业对"剩女"比例的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了女性受教育的机会,进而提供了女性职业发展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女性的婚姻得到了推迟。"剩女"的规模和比例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8.
文章将某一人口由于数量增长转变、年龄结构转变导致的学龄人口入学率和预期受教育年数提高,促进人力资源质量提高的机遇称之为"人口教育机会视窗"或"人口教育红利".研究表明,无论何种生育政策,在近一二十年内中国人口教育视窗都将开启.迁移将降低迁入省份预期受教育年数,提高迁出省份预期受教育年数,一段时间内有助于缩小省际教育差别.应针对不同类型省份人口教育视窗变动趋势、开启闭合的不同特征,分别采取不同措施,因地制宜地利用人口教育视窗开启的机遇,促使人力资源质量提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王玥  王丹  张文晓 《西北人口》2016,(2):107-113
通过构建家庭效用函数模型,论证了家庭收入增长中女性收入对家庭生育决策的影响,说明了随着女性收入的提高,会降低生育率。进一步,通过引用女性劳动参与率、受教育程度及就业方式作为女性收入对生育率影响的中间变量,再运用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女性劳动参与率、受教育程度对生育率有着负向的影响,而女性非全日制就业方式对生育率有着正向的影响。再进一步,对亚洲各国生育政策的调整进行国际比较,探讨生育政策的具体措施与影响女性收入的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针对中国目前的生育水平提出两方面的建议:硬政策的完善和软环境的支持,以有助于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世界女性人口教育概况谭琳在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女性在各种学校的入学率都有很大提高,男女差距越来越小,正在朝着男女机会平等的方向发展。但是,男女教育水平和成就的差异仍然很大。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女孩和妇女仍然没有获得与男孩和男子同等的受教育机会,这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提高女性教育程度和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是实现人口素质现代化和推进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重要议程,提高女性教育程度的核心就是实现育龄妇女教育机会均等。本文结合“2005年哈尔滨市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中人口素质部分的研究资料,主要分析了制约育龄妇女文化素质提高的“主要瓶颈;”育龄妇女文化素质提高对婚姻家庭和生育水平的影响等问题,探讨了育龄妇女文化素质与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相关性,并据此提出提高育龄妇女文化素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东西部人才差距分析与西部人才培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实现中国经济协调发展,首先要大力开发西部人才资源,缩小东西部人才资源差距。本文分析了东西部在人口素质和中、高等教育方面的差距,这种差距反映了西部初等教育与中、高等教育在规模数量上存在的比例失调问题,由此提出了发展西部中、高等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才资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当前中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存在许多问题:转移不足;转移的组织方式低级化;转移巩固率低;转移产业层次低;转移前后的比较收益不高;转移的社会负面效应突出。而人力资本存量少,农民素质低是产生以上问题的关键性因素。为促进农业劳动力的良性转移应采取如下措施:1.继续严格控制农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合理调整农村教育结构,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3.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拓宽教育途径,改革教学内容;4.提高农村教师素质;5.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机制;6.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市场。  相似文献   

14.
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的文化素质直接与人的受教育程度有关.运用SPSS统计软件的方法对第四次人口普查、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义务教育基本得到普及,中高等教育进一步得到发展,文化构成上的性别差异也在缩小,但城乡间、地区间的差异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人口安全的视野研究农业女性化现象。本文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转移是农业女性化产生的直接原因,经济利益最大化是农业女性化产生的内在原因,传统的性别观念是农业女性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女性劳动力人力资本处于劣势是农业女性化产生的重要原因。农业女性化现象产生以下重要的人口安全问题:一是农村劳动力人口结构中女性居多,不利于农业发展;二是农村人口素质普遍降低,不利于农村发展;三是女性人口的安全与发展受到严重威胁,不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四是农村婚姻破裂和老人失养现象增多,不利于家庭稳定与和谐。为此,要以社会风险的理念和整体的思路治理农业女性化这一现象,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城乡人口结构分布合理;更新理念消除性别歧视,维护农村女性素质发展;强化人口宏观管理,促进城乡人口科学有序流动;改革相关配套制度,保障农村女性安全和发展;构建人口风险预警机制,提高应对人口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韩国提高人口素质的主要举措及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世纪60~70年代,人口素质的提高在韩国经济腾飞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韩国政府通过实施家庭生育计划,完善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开展"新村运动"等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了国民的人口素质。总结韩国政府的主要举措可以得出如下经验:注重传统儒家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建立多层次教育体系满足各类市场人才需求;寻求多样化的教育经费投入来源;重视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7.
S Ding 《人口研究》1983,(6):18-23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and education is subject to the restriction of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Although it is not the major factor in determing the direc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it has a great impact on social progress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e scale and leve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re not only influenced by 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but are also related to the scale of population growth and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receive an education. In studi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pulation and education,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growth upon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everlasting influence of education upon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social mobility. Since 1949, because of a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the existing educational system in China has suffered severe damage and destruction. There have been an insufficient number of schools and a shortage of funds for education for quite some time, and the population growth has caused great pressure on educ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pulation and education in a modern society is a rather complicated problem. As a country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and a backward education, China needs to develop its education and promote its population quality in order that favorable conditions may be created fo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相似文献   

18.
广东经济发展与人口文化素质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人口经济历史资料,考察比较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发展与人口文化素质在全国所处的地位,分析了两者相互关系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运用2010年全国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西藏自治区人口受教育程度有关方面的地域分布、性别分布、年龄分布、行业分布、城乡分布等结构差异问题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文章认为,西藏人口受教育程度的结构差异所造成的社会张力需通过具有针对性的人口文化教育结构优化对策来加以解决,进而化解西藏人口文化素质的制约性因素,从根本上扭转西藏教育发展的人口结构性困境。  相似文献   

20.
死亡态度直接影响个体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利用在成都市城市社区进行的抽样调查数据,对影响城市劳动适龄人口死亡态度的个人和家庭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和家庭谈论死亡情况是影响城市劳动适龄人口死亡态度的因素。高文化程度和忌讳谈论死亡的家庭环境对城市劳动适龄人口的死亡态度有负向影响,在婚增加城市劳动适龄人口对死亡排斥的倾向性,患有慢性病或自评精神健康好的城市劳动适龄人口更倾向于接受死亡。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劳动适龄人口的死亡教育的实施、保障和促进该群体的生命、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