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竺洪波 《晋阳学刊》2012,(2):135-138
对《西游记》资料的系统整理、汇编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先后有朱一玄、刘毓忱编纂的《〈西游记〉资料汇编》(中州书画社)、刘荫柏编纂的《西游记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相继出版.两书资料翔实,功能齐备,立时成为《两游记》研究者的必备书目,其推助学林,嘉惠学人,功莫大焉.然而,鉴于其时《两游记》研究规模尚小,两书的印数都很有限,如今已经难觅踪迹.最近二三十年来,《西游记》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研究水平和学术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学者们对既有之资料集似不能有完全的满足,于是,编纂新的、更大规模的《西游记资料汇编》便成为水到渠成的事.  相似文献   

2.
论瑜珈教与《西游记》的众神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西游记平话》的诞生与宋代以来一个民间宗教有关,这个民间宗教即为源出于密宗的瑜珈教,《西游记》中的多数佛教神明皆为瑜珈教崇尚的神明,其主人公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皆与瑜珈教有关。最早完成《西游记平话》故事构架的是南宋福建永福县的张圣者,他是一位瑜珈教大师,在民间有广泛信仰,闽南与台湾又称其为“法主公”。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故事的传播,是小说、戏曲、说唱与图像传播同步进行的;图像传播更直接形象,更能被一般公众接受.随着明清小说的发展,特别是版画刻印的发展,<西游记>的版画插图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传抄、雕板和印刷过程中,历经数百年,已经有了许多种版本和艺术形态.同时,书中的版画和插图,也有了许多各具形态和特点的作品.这些版画、插图和作品中的情节、人物相互对应以达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效果,而且也能够反映出版刻艺术和绘图艺术的发展、演变与继承关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4.
《二郎宝卷》与小说《西游记》关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郎宝卷》因其卷末有“大明嘉靖三十四年壬戌刊”的字眼 ,一般被认为是嘉靖年间的宝卷 ,但根据宝卷所载的一些内容 ,如吕祖归圆等祖师的事迹以及《伏魔》《泰山》《十王》等宝卷 ,可以判断它是万历四十五年之后的一部宝卷 ,有可能出现于崇祯元年。理由一 ,宝卷所记之归圆主要活动于万历年间 ;理由二 ,《伏魔宝卷》产生于万历四十五年 ;理由三 ,宝卷提到戊辰年 ,万历四十五年之后的戊辰年 ,应是崇祯元年。尽管《二郎宝卷》晚于万历二十年出版的百回本《西游记》 ,但并非是小说《西游记》影响的产物。在南方刊行一系列小说《西游记》前后 ,北方的民间宗教中普遍流传着西游故事 ,这些故事不论在故事形态上 ,还是宗教譬喻上 ,与小说都有很大的区别 ,有些还留有明初《西游记平话》的痕迹。民间宗教家们基本上是农民 ,知识有限 ,他们接受宗教思想基本上是口耳相传 ,不可能成为小说的直接读者。这说明在北方可能流传着以唐僧取经为底本之讲唱文学。这种讲唱文学可能与百回本《西游记》都是明初之《西游记平话》的后代 ,其最终形态的差异 ,应该是传播过程中 ,被不同接受群落改写加工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坊肆以射利为计,故以商业的眼光选本刻印,而且在售卖时利用插图、评点等方式积极促销,有力地推动了刻本小说、戏曲文学的传播,亦推动小说、戏曲研究成为明清之后的显学.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中围绕男女情欲展开的情色叙事是小说艺术价值的重要一环,这些情色内容或以插科打诨方式的随意点染,或铺陈笔墨细腻描摹,但从总体上来看又局限在情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阶段,表现出作者既欣赏又克制的创作态度,有着独特的审美快感。小说以游戏化方式来展开情色叙事,并充分融入喜剧技巧来提高小说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可以说《西游记》的情色叙事是在小说的成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也受到中晚明的文化思潮与社会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平 《东岳论丛》2003,24(5):89-93
长篇章回小说《西游记》问世以来,对于其原旨的探讨就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各种见解层见叠出,相互辩难,而实际上这些不同的见解都是在各自主客观条件下所作出的阐释,都在丰富着《西游记》的内涵。从明代至今,对其原旨的探究似乎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这进一步说明,《西游记》是一部具有象征意味的寓言小说。  相似文献   

8.
蔡铁鹰 《晋阳学刊》2006,(2):96-102
队戏《唐僧西天取经》是《西游记》演变过程中失落已久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表明了《西游记》的取经故事在宋元时期曾经依赖于三晋地区的戏剧形式而迅速生长增殖。它的重新发现,启示我们还有更早的原生取经故事,也使我们注意到杂剧《西游记》对佛教的孙悟空取经猴与道教的闹天宫的齐天大圣猴的文化整合,使得我们可以重新厘定《西游记》成书过程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元末明初蒙古族作家杨景贤的代表作杂剧《西游记》第一次配齐了唐僧取经的队伍组成 ,并对其出身来历做了清晰化、定型化处理。在把人物来历神异化的同时 ,却把人物性格写得更加世俗化 ,形成有趣的二律背反。剧中对人物形象进行了生动的刻画 ,更加注重性格的内在统一 ,基本奠定了其形貌和性格特征 ,从而对二百年后的小说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的代表 ,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明人的关注。明人对《西游记》的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从内容上看 ,明人以为《西游记》是一部修心的寓言 ,既包括儒家的“存心养性之学” ,也包括道家的“修心炼性之功”和佛家的“明心见性之旨”。从艺术上看 ,明人从《西游记》的奇幻中认识到了通俗小说的虚构性艺术特征和消遣性审美功能 ,从《西游记》与《水浒传》的比较中认识到了人物个性化塑造是通俗小说成功与否的关键。明人对《西游记》的认识在今天对我们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考证世德堂本《西游记》、杨致和《西游记传》、朱鼎臣《唐三藏西游释厄传》三种版本相互间的关系问题,认为:朱本当成书于万历末期,晚于世本和杨本。朱本是采合世本、与世本祖本同源异流的平话本及杨本而成的三缀本。朱本卷一至卷三和卷五至卷七,取自世本前十五回;卷八至卷十来自杨本;卷四选自平话本。朱本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卷四保存了平话本《西游记》的又一残文,从而可知世本的祖本实为词话本  相似文献   

12.
关于《西游记》的主题,历来有很多说法,但均不能让人十分满意。本文主要从分析主人公孙悟空的形象入手,指出他是民间神话传说中的草莽英雄形象,日常性和神话性兼而有之。《西游记》完整地描写了孙悟空从诞生、求仙、反叛、失败、死而复生到最后胜利终成正果的过程,把人格中的本我、自我、超我分配到不同的角色身上,通过人格冲突的拟人化,强化了英雄性格成长的艰难和复杂。对《西游记》主题的研究,应该跳出具体取经故事的框架和佛教外衣,看到它以神话原型和东方哲思表现英雄成长和救赎的主题,具有普世的意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西游记》中人间国度的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游记》中的人间国度的女子有三类:无面目的女性、工具型女性和平凡弱女子,前两类或一笔带过或者作为陪衬,第三类女性有着独特的价值:除了交待人物出身、表现因果报应的观念、引出故事推动情节外,她们还因各自的不幸经历和归宿,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负罪意识,而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贞节观和女色祸水观。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的宗教思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中的佛教思想为之显著。首先孙悟空早期好比“善心”迷失,“贪欲”膨胀了人心。经过500年的修炼,已开始“悔过自新”;又经菩萨点化,还必须在取经道路上,经受各种锻炼和考验。其次在情节方面,受《敦煌变文集》的影响显著。再次受佛教思想影响的消极方面,主要表现在宿命论、因果报应和佛法无边的思想。最后《西游记》中的佛教思想与儒道思想已出现弥合互渗的趋势,这与历史发展的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的取经成了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精神的象征,成了为人类不惜冒险、牺牲七情六欲、追求心灵的自由和拯救众生的理想的事业。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超越了对个人自由的执著,而把"普度众生"作为更高的人生追求。作者所描写的人物也有不足的地方。其文本提供的结论引起了人们不少误解。  相似文献   

16.
张天星 《江淮论坛》2007,(1):142-147
本文从思想印证人手认为《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评语流露的思想倾向与李贽的思想有明显的抵牾,却与叶昼评点的《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北西厢记》中的一些思想风格榫合,所以认为《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是叶昼伪托可信。本文的讨论以及运用思想印证的方法对于考察署名李卓吾的小说戏曲评点和推动叶昼的相关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朱供罗 《云梦学刊》2007,28(1):124-126
圆形叙事模式是一种叙事结构模式,指文本叙事从起点出发,经过一个叙事过程,达到叙事终点,由起点到终点并不是按时间顺序自然发展的一种直线性叙事,而是终点又回归到起点,并对起点有所超越而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近似的“圆”。《西游记》的叙事模式正是圆形叙事的经典。  相似文献   

18.
1999年底,我写了《余秋雨,你为何不忏悔》一文,该文在《大舞台》杂志发表后,迅速被多家报刊转载。余秋雨先生本人读到此文后,对其中的许多论点和论据都有不同的看法。于是,他在2000年1月21日写了《答余杰先生》,以公开信的形式就该文中所涉及的某些问题与我进行探讨(该公开信及余秋雨的访谈录见2000年2月1日《中国新闻周刊》)。 2000年1月22日,经由著名戏剧家魏明伦先生牵线,我与余秋雨先生在成都魏先生的家中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会谈,就诸多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自由、平等、坦率地交换了部分…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的佛教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是以唐代高僧玄奘为文化原型的神魔小说,它的取材是建立在非常真实的历史基础之上的。玄奘天竺求法的故事,经过了从本事本文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到《西游记平话》到《西游记杂剧》再到百回本《西游记》的发展演变,真实的佛教历史故事转变成了艺术的佛教文学故事。  相似文献   

20.
李萍 《社会科学家》2012,(1):123-126
影像时代,中国古典文化在海外传播的重心由文本译介转向了影视改编,改编的过程中,由于影像传播特性的影响,除了传播形式上的变化外,其内容亦出现了完全不同于文本译介的变异,这种变异从一个角度看,深层次里是异域文化价值观念的凭空植入,并与原著产生了强烈的比照差异;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是商业元素对传统文学形式的渗透,使原著的传播在市场中获得新机遇的同时,也模糊了文学和商业的界限。文章对《西游记》在海外传播中的上述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对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