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宪法在私法秩序内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宪法基本权利具有防御国家的主观性权利和客观法规范的双面性,其效力亦扩散于私法领域.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围绕宪法权利与民事权利的不同特性与法理联系,司法适用过程主要从三个结构层面上展开.但对于我国在私法领域中直接适用宪法权利规范的合理性需要进行反思,确定宪法介入私法领域的方式,在本质上是要明确宪法价值的取向.针对我国法治进程,主张应在司法实践中致力于通过对私法概括性条款的合宪性解释,来促进宪法基本权利规范在私法领域的生效与遵行,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和实现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2.
宪法,作为一个民主国家的根本法,其不同于其他法律,所以,在其价值目标上也会有所差异,甚至说在满足人类需要上也有所分工.宪法的根本性与宏观性决定了它必然要以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秩序为第一价值,在此,秩序是宪法的首要的价值目标,或者说,是第一位应该实现的价值目标,以作为其他价值实现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纵观西方哲学史,价值的主观论和客观论源远流长。它们既有一定的合理性,又有严重的理论缺陷,其致思方式具有诡辩论特征。科学地考察和剖析其基本观点及其错误根源,对于揭示价值本性和进行价值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有些论者将自由与秩序视为一对冲突的法律价值,这种看法意味着自由一定意义上就是“无序”、必须被秩序所规制,降低了自己的价值,容易造成法律排斥自由的误解,与“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是自由的保障的看法相抵触,有必要予以厘清。事实上秩序并不必然与其他法律价值冲突,所谓自由与秩序的冲突,是指自由与法律秩序中的其他价值追求的冲突,或者是指不合理的秩序与自由的抵触。就自由与秩序的关系而言,秩序价值是自由价值形  相似文献   

5.
中国宪法学上的基本权利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权利是现代宪法学的重要部分,直接体现了国家与公民的基本关系。不同的宪法文化与体制孕育着不同风格与特色的基本权利体系。中国宪法学上的基本权利体系反映了中国社会结构与宪法发展的基本特点,日益呈现出开放性与多样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世代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建设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宪法的公平与秩序价值由横向扩展到纵向。为此,宪法不仅要以当代人之间的公平与秩序为价值,还要以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实现公平与秩序为价值。而当下我国社会代际之间的价值冲突日益明显,从而势必影响我国宪法规范变动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宪法学方法论是宪法学理论的范畴之一,在宪法学理论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宪法的发展离不开宪法学研究的有力支撑,而宪法学方法论的研究正是宪法学研究的基础。我国宪法学研究方法正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但尚不完全体系化,整体性仍不强;宪法学的价值性、现实性与学术性、科学性的关系尚未得到澄清;其实践性、动态性有待增强。若要走出我国宪法学目前所面临的困境,需要从整体上确立宪法学方法论体系,从科学上增强宪法学的自治性,以及从动态上关注宪法秩序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宪法规范同任何法规范一样,不免纠缠于实存(事实)与当为(价值)的关系之中,此一关系也构成了宪法学的一个尤为重要的哲学基础问题。在注定存在价值导向的思考中,宪法学必须面对价值从何而来、价值判断何以正当的追问。一般而言,实证宪法规范的正当性可以追溯至某种根本规范,这种根本规范的变动自然会导致宪法规范的变动。问题在于这种根本规范本身的正当性又源于何处,对此,程序性商谈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通过商谈程序在价值与事实之间构建一种内在自足的回路,可解决对规范正当性追问的无限递归难题。然而如果就中国当下的宪法与宪法学而言,此论所预设的前提可能仍不具备。而在学科的方法论意义上坚持价值与事实的二分,仍将构成当下宪法学的一个重要的哲学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刑罚价值的秩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刑罚价值的秩序特性是:安宁性与协调性、规律性与稳定性、严厉性与严格性。我国刑罚制度主要通过用刑罚制裁危害国家安全、侵犯公民民主权利以及侵犯国家公职良性运作的行为来维护国家政治秩序,通过用刑罚制裁破坏国家经济秩序的行为来维护国家经济秩序,通过用刑罚制裁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来维护公共安全秩序,通过用刑罚制裁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来维护社会管理秩序,通过用刑罚制裁违反军人职责的行为来维护国家的军事秩序  相似文献   

10.
有序的民俗活动可使日常的乡村生活处于安全、和谐的状态;向善的民俗规则可以预防社会冲突而使社会处于稳定状态;适当的民俗压力可使危及正常生活的异端行为得以抑制。乡村社会治理中,开掘民俗秩序价值并推动其与治理法律制度的良性互动,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秩序才更有保障。  相似文献   

11.
秩序成为问题,是转型变革社会的特征.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过程之中,社会秩序以前所未有的明晰性和严峻性凸显出来,这既是社会分工细化的市场经济对秩序地内在要求,也是现代社会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确定为具有终极意义的社会价值之后秩序实现要求,更是我国处在特殊的转型时期所导致的秩序的稀缺所致.而实质上,任何一种社会转型都是打破原有社会秩序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的过程,社会秩序对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价值凸现.  相似文献   

12.
企业价值二元化背景下的企业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金融化条件下,企业价值已出现了二元化———实体价值与虚拟价值。在企业目标问题上把价值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单纯强调价值最大化容易出现金融泡沫,单纯强调利润最大化容易忽略金融发展,两者都不利于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理性的企业目标是在价值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实现实体价值与虚拟价值良性互动基础上的企业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对生育权的探讨不能仅仅局限于私法层面,还必须上升到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层面,上升到宪政和基本权利的高度。无论是生育政策,还是具体的社会抚养费制度、利益导向机制,都必须建立在生育权是基本人权的基础之上。生育权的普遍性、道德性以及重要性等方面都体现了生育权作为基本人权的内涵和价值,这些可从国际条约层面、域外司法层面和我国法律层面一一得到阐释。通过宪法解释的方式明确生育权作为基本人权在我国的宪政体制下难以达到,只有通过宪法修改方式使得生育权入宪,方能实现对生育权的更高层次、更全面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价值秩序是个体、社会与民族国家层面上形成的一种对意义问题的价值共识与体系。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当地价值秩序的动荡。在个体层面上表现为存在意义的迷失;在社会层面表现为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危机;在民族国家层面表现为某些消极落后国民意识的重现。因此,重新赋予个体存在的勇气、完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弘扬民族精神是重构灾后价直秩序主要路径。这对于加快灾后重建、进一步解放思想、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宪法中的基本权利条款欲在现实生活中发挥效力,实现其所蕴含的价值的第一步是立法的具体化。文章以我国宪法文本规定的基本权利条款为样本,简要分析了基本权利条款立法具体化的现状,从基本权利的类型、效力、保障、救济等角度出发,阐述了我国宪法基本权利条款立法具体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1954年,制定了《1954年宪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毛泽东是《1954年宪法》的总设计师",这部宪法是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制定的,他对《1954年宪法》的论述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宪政思想,标志着毛泽东的宪政思想达到了最高峰。这其中既有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也有教训需要我们去反思。  相似文献   

17.
美国宪法对刑事被告人权利保护的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诉讼法是美国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核心。为避免司法人员滥用职权 ,侵犯被告人的合法诉讼权利 ,美国宪法以 5条宪法修正案的方式 ,对被告人的合法诉权进行宪法性保护 ,从而形成了美国刑事诉讼法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纲领性的人权原则入宪,标志着我国人权保障开启了制度化的进程,为我国的人权问题从政治问题向法律问题的转化提供了宪法渠道.本文对我国人权价值论证方式、人权条款的设置模式、人权保障的修宪模式进行了理性剖析,我国的人权保障具有价值论证上的社会性强调、人权条款上的抽象化设置、修宪模式上的制度性演进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马恩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 ,“价值”与“生产力”同义。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 ,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马恩的价值理论是由抽象劳动价值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德国哲学家狄尔泰在为人文科学奠定哲学基础的过程中,历经了从心理学方法向解释学方法的转变,而"客观精神"概念的提出则构成该转变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作者从历时态的角度剖析了狄尔泰"客观精神"概念的提出、内涵、范围、特点及其对于狄尔泰哲学思想的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