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中世纪中朝日三国关系史中,长期阻碍和困扰三国间友好交往的一大悬案是倭寇问题。关于倭寇的诸问题,如,其成份、性质、产生原因,以及发生过程、影响、后果等,历来众说纷纭,不乏见仁见智。本文拟就“前期倭寇”的成份、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重点考察日本史学界的研究动向,同时,一并阐述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试述公元三世纪中日关系中的有关问题金宪淑公元3世纪,三国时期的魏国与日本列岛邪马台“国”之间结成了中日关系史上未曾有过的极其亲密的睦邻关系,这是罕见的。陈寿所撰《三国志·魏书》“倭人传”,可谓是反映当时邪马台“国”社会状况及其同魏国来往的唯一属于同时...  相似文献   

3.
夏、宋通使研究──西夏外交研究之三刘兴全中国古代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通使活动,是当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今天研究民族关系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夏和宋朝作为鼎峙并立长达二百多年的民族政权,它们之间有着长期的通使活动,通过对这些通使活动...  相似文献   

4.
对中、韩、朝三国的写作理论进行比较研究 ,实际上是对三国五方的写作理论比较研究。因为我们还不得不谈论中国朝鲜族大、中、小学的朝文写作、汉文写作的实际问题。我们三国五方间有不少概念模糊的问题。为此 ,进一步探讨关于“应用文写作”、“实用文写作”、“现代写作” ,“记叙文写作”的理论研究 ,将有利于加强我国的写作教学和写作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五个分期对中国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史进行了考察。哲学的繁荣可以促进科学的繁荣 ,哲学的凋敝也容易压制科学的创新 ;哲学的发展与科学的发展在历史上往往是耦合的 ;哲学与科学的分离容易导致哲学的畸形发展 ;科学脱离哲学将缺乏指向性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寻访古三国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是蜚声海内外的三国圣地,发掘和弘扬三国化是我们肩负的社会职责。而作为一个整体的三国化,不仅仅是蜀汉化,还包括魏化和吴化。为了摸清现存三国遗迹和有关三国的化遗存状况,与此同时,也从一个新的视角去认识三国的历史和化,2005年4月间,我馆与成都市摄影家协会联合发起了“寻访古三国”专题摄影考察活动,并将其作为我馆开展三国化和物专题调查的先声。  相似文献   

7.
李刚 《南都学坛》2009,29(5):30-34
"三国干涉还辽"是近代中外关系史上的一个著名事件。在这一事件中,俄、德、法对日干涉不仅仅只是出于自身在东亚的利益考虑,而更多是和当时的欧洲格局密切相关。当时的欧洲格局作为一种结构性因素,严重制约着俄、德、法三国共同的对日干涉行为。因此,可以把这一事件置于国际关系史的视野内,运用国际关系中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对其进行因果性的历史个案考察。其中,俄、德、法三国与日本在东亚的冲突博弈属于这一事件发生的单元层次原因,而欧洲格局则属于更加重要的结构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考察了中、日、韩三个国家共705名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及其家长期望的差异与共性。结果显示,三国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存在着显著的国别差异,中国儿童的自我控制水平最高;三国家长对儿童的自我控制的期望在忍耐力和自觉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家长的期望值最低。  相似文献   

9.
契丹是“北狄”之一,新罗是“东夷”之一,两者虽没有直接交往,但都与唐朝关系密切.比较研究一下契丹、新罗与唐朝的关系,对于深入研究唐朝民族关系史及唐朝对外关系史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1月19—23日,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和暨南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外关系史百年学术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珠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出版工作者、在校研究生等近百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学者围绕“中外关系史百年学术回顾与展望”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讨论,内容涉及学术回顾与学人纪念,中外政治、经济交往以及文化交流等几个方面。兹将其研究与讨论的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对中、韩、朝三国的写作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实际上对三国五方的写作理论比较研究,因为我们还不得谈论中国朝鲜族大、中、小学朝文写作、汉字作的实际问题。我们三国五方间有少概念模糊的问题,为此,进一步探讨关于“应用文写作”、“实用文写作”、“现代写作”、“记叙文写作”的理论研究,将有利于加强我国的写作教学和写作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2.
《金宋关系史》一书是我国第一部金宋关系史研究著作,具有开拓性,创新性以及把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等特色,对金宋交往作了系统清理,填补了前人在此领域之不足。  相似文献   

13.
西安的本地回族人口现在虽然较少,但历史源远流长。探讨西安回族的有关问题,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回族史、中国伊斯兰教史、唐宋元等各朝民族关系史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和认识在此抛砖引玉,以求得专家和同仁的指正。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中外关系史中,甲午战争时期的中外关系占有重要的地位.此时期的中外关系主要包括:(一)战前的中外关系(由朝鲜问题引起的中外交涉);(二)战争期间的中外关系;(三)战后的中外关系(围绕三国干涉还辽而进行的中外交涉).对于第一、第三两项,有关论著多有涉及.故暂可不论.木文仅就甲午战争期间的中外关系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四川地区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核心区域,分布着大量的三国文化遗存。2011年起,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启动"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项目,首先对四川地区现存的三国文化遗存进行了实地调查。经整理,发现这些遗存可划分为遗迹类、祠庙类、碑刻类、墓葬类、城址类5种类型,并根据遗存所反映出的特点将其划分为两个大区。  相似文献   

16.
蒙藏关系史研究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蒙古学界和藏学界比较重视的课题。近三十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整体研究、关于蒙藏早期交往、藏传佛教与蒙藏关系、蒙古族在蒙藏关系中的地位等方面。梳理、评述研究成果,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处理涉及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一直备受政府及学者的关注。除全国性民族关系的论著外,中国区域性民族关系史的研究也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并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成为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逐步走向深入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就大的地区而言,西北、西南、中南、云南、广东等主要的少数民族分布区都已出现区域性民族关系史论著。如在现有的关于大片区民族关系史的论著中有杨建新、马曼丽的《西北民族关系史》,王文光等的《中国西南民族关系史》,吴永章的《中南民族关系史》,中国北方民族关系编写组的《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方衍的《黑龙江古代民族关系史》,刘锡淦的《古代西域民族关系与政策研究》,练铭志等的《广东民族关系史》,伍新福等的《湖南民族关系史》,杨德华的《云南民族关系简史》等等,唯独没有东北的民族关系史的论著出现。东北地区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多民族聚居区,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悠久,有关东北历史一直被学者所关注,出版了不少有关东北史的著作。如金毓黻的《东北通史》,傅斯年等人的《东北史纲》,佟冬、赵鸣歧主编的《中国东北史》,张博泉的《东北地方史稿》,董万伦的《东北史纲要》,宁梦辰的《东北地方史》,程妮娜主编的《东北史》...  相似文献   

18.
《汉朝语言文字关系史》以“史”为经,以“学”为纬,对汉朝语言文字关系做了多层面、多角度的发掘与考察,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新的进展与突破。《关系史》是上溯上古,下至近代,详征博辨,视野开阔,观察入微,富有学术上的创见  相似文献   

19.
近代后期德、美、日三国迅速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提高人的质量的工程──教育改革的成功。探究三国教育改革的基本进程不难发现:决策集团的重教政策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大力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基础;建立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一整套合理的教育结构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将师范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是教育改革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英、美、法三国议会财政权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议会财政权是一国立法机关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早产生于英国,几个世纪以来,英、美、法三国议会的财政监督机构日益完善,财政监督活动纳入了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但在财政权的具体运行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同.本文着重探讨英、美、法三国议会财政权发展的不同途径,并对三国议会财政权的内在机制和外在模式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探索议会财政权的运行模式与政治制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