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今全球化进程使跨文化交际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来自不同民族、国家的人们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容易因为文化差异导致交往失误."文化中心主义"是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干预人们交际活动的几大类负面影响之一.本文对"文化中心主义"的概念做了释义,并分析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并寻求克服其负面影响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民族、群体中心主义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从民族/群体中心主义的定义、现象入手详细分析了它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负面影响(文化冲突、偏见、交际距离),并着重提出了克服这些负面影响、提高交际能力的对策(增加文化接触、进行文化对比和探源、在外语教学中重视文化传授及采用反映目的语文化特征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交际双方不同的文化风俗、不同的文化规约、不同的文化心理三个层面.有例有证地探讨了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环境和相同民族的亚文化环境对话语交际的消极干预.对之进行探讨的意义在于加强语言策略,消除消极干预,促成话语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称呼语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不同民族之间在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社会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社会称呼语和亲属称谓语又是称呼语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民族文化心理主要表现于人们的共同信仰和价值观念,以及人们较为广泛地认同和遵守的规章制度、风俗习惯和行为规范.中英民族文化心理的不同导致了英汉语言在称呼语方面的差异.因此,探讨民族文化心理及其在英汉称呼语中的映射将有助于消除语言文化的障碍,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一体化、多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跨文化对话已成世界交际的主要模式.民族文化定型作为一种现成的语言交际单位对克服跨文化冲突,扫除交际障碍,进而达到有效交际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跨文化交际中民族文化定型的习得尤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亚文化研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与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交流和往来日益频繁,以往学界着重以国家文化和民族文化为对比、分析对象的主流文化研究显露弊端,跨文化交际研究必须同时关注亚文化的研究,这已成为必然趋势.亚文化研究必须是动态、多元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处于相辅相成的关系之中.深入认识亚文化有利于减少文化定势的消极作用,有利于减少跨文化交流的障碍,有利于开展异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心理,是一个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具有区别性特征的心理定势.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心理,这种文化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言语行为,交际过程中的言语交际者往往从字里行间、言谈举止中反映出他们的民族文化心理.因此,成功地进行言语交际,就必须适应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8.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在中小学英语教材编写中注意使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开阔文化视野、尊重文化差异,使他们不断提高跨文化意识,逐步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要求不仅是针对中外文化差异的,而且还应涉及国内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同一主流文化中各亚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对中小学英语教材编写中存在的忽视尊重文化差异的现象,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失语症对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负面影响是多方位的。本文从语言、知识、心理、实践等方面,分析了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四个典型表现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形成的深层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正确处理中国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关系,重点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症的语言障碍,多方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理性意义相对应的两种语言的词汇因文化的不同而附载不同的文化信息,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如果忽视词汇的民族文化特征,就会因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文化冲突和交际障碍.因此,在词汇习得中,重视词汇与社会文化的联系,比较文化差异有助于语言不习者培养文化意识、提高交际能力,达到文化理解和有效交际.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文化,提升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力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题中应有之义。文章首先从红色文化影像的国际传播现状切入,从传播的主体、内容、形式三个角度分析了当下红色文化影像的国际传播格局;再从爱国共情、软性竞争力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维度阐释红色文化影像国际传播的可行性;最后提出“集中+散落”的传播主体建构策略、“长视频+短视频”的传播模态设置、“历史+现代”的传播内容策略以及“高新科技+传统手段”的分众传播方式,以期探索红色文化通过影像手段在国际间传播的新进路,助推红色文化成为国际共享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交流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跨文化交流的文学翻译研究主要是认清并逾越因差异而产生的交互文化理解与交流的鸿沟.从文化系统的五个层面审视了著名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英译本Turbulence的文化误译现象,认为语言文化、物质文化、心理文化、行为文化和典章制度文化都是产生误译的重要"滞阻点",在突显主体文化的前提下,对地域文化、方言土语、民风民俗等文化的缺省,可根据读者的接受心理作适当的归化转译,但涉及典章制度和影响主题思想的文化,则必须作异化处理.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文化的“魂”、“体”、“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魂"。一切文化载体和传播形态,一切文化产品,一切文化活动,都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要求。只有强"魂"健"体"、"魂""体"相依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就是当代中国文化"魂"、"体"、"用"三者统一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文化问题的热烈探讨和争鸣中,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关于文化进程和世界文化的论述,仍然没有失去其重要意义。他们始终把文化生产置于人们生产活动的整体之中,并且具体地和历史地考察了人类各个时代的物质生活进程如何制约着文化生活的进程,从而提出文化进程的三个基本阶段或三种基本类型:物质生产和文化生产的交织、作为文化的文化生产、“世界文化”的形成。“世界文化”并非永远存在,而是现代大工业条件下的历史产物,同“世界市场”、“世界交往”和“世界历史”的形成紧密相连。世界文化不是非民族的,不可能通过各民族文化的消亡来实现,也不可能凌驾于各民族文化之上;相反,它是通过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影晌和相互挑战的漫长历史进程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天"与"地"在中国和西方都与民族起源和创世神话紧密相连,作为一对基本的文化概念,二者拥有丰富且不同的文化内涵。近年,随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发展,以中英文互译为代表的语言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基本文化概念的有效互译不仅增进了中西方之间的理解,也推动了不同文化间的沟通。本文以中国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为背景,对"天"与"地"在两种文化中的渊源、历史、定义、内涵以及宗教、哲学和文学三个方面的翻译进行了比较,以跨文化研究的视角重新审视二者,讨论这些概念各自代表的社会与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差异,以期为翻译的文化研究及跨文化交际的进一步研究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文化软实力是给国家发展注入灵魂与内涵的重要条件,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维护祖国统一以及民族团结至关重要的精神纽带,也是国家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其路径是:提升文化认同感;完善文化交流机制;建设“一带一路”文化传播平台;构建“一带一路”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7.
语境是跨文化交际不可或缺的"背景知识",正确的交际行为有赖于对语境的适应。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对目的语语言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交际文化的深层理解。只有通过对目的语深层文化的理解,才能从理论上解释纷繁复杂的交际行为的原因,才能避免各种"文化错误"和"语用失误",并且预见交际行为及其可能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英文杂志《天下月刊》于1935年8月在上海创刊、由中国知识分子主办。作为一份全英文期刊,它倡导中西文化交流的理念,着力将中国文化译介传播到国外。作为作品发表的园地与文化交流的载体,《天下月刊》刊载了大量文化评论与文学译文,具有丰富的文化与文学价值,并为中国文学尤其是现代文学向外传播开拓了先河。  相似文献   

19.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not a simple "output-input" process. For foreigners, they undergone a process of "reception-cognition-mirror-recognition-expression" in the process of experiencing the Chinese culture. After introducing the mirror theory, it can be clearly found that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e is dynamic regarding its way, understanding, acceptance and rea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We can understand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their knowledge of the Chinese culture by analyz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papers in this field, especially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on cultural transmission and identification. Starting from what kind of cultural mirror on the Chinese culture has been formed in their minds, we can put forward more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establish and disseminate Chinese cultural image and build an ideal Chinese cultural view.  相似文献   

20.
从构成东西文化差异的几个方面来分析<安娜与国王>影片中人物间戏剧性冲突的过程与成因,从跨文化学的角度诠释了因为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跨文化交流的屏障,启迪人们以一种包容、开放、友好的态度来理解和欣赏他族文化,同时反思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从而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