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创作,达到了资产阶级艺术的最高峰,它是在文艺复兴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基础上生长和发展起来的。莎士比亚在一六○六年左右,根据古代不列颠国王李耳和他的女儿们故事,重新塑造了李耳的形象,写出了他的不朽巨著——“李耳王”(“King Lear”)  相似文献   

2.
1859年4月19日马克思在致拉萨尔的信中曾指出,拉萨尔的历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以下简称《济金根》)的缺点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同时提出了要“更加莎士比亚化”的重要创作原则。在这里马克思把“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是作为文艺上两种对立的创作倾向来加以对比的。“莎士比亚化”意味着从现实生活出发,在文艺创作中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席勒式”意味着从主观观念出发,在文艺创作中搞唯心主义。在这封信中,马克思批判了唯心主义的创作倾向,明确地表达了他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悲剧中鬼魂描写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文艺复兴时代造就出莎士比亚这样伟大的戏剧家,他以他的戏剧成就在文学史上确立了不朽的地位.当时著名的戏剧家本·琼生就曾恰当地赞颂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的十四行诗集于1609年首次结集出版。三百八十多年来,特别是近两百年来,对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的评价越来越高。1989年出版的一部百科全书称莎士比亚“仅就其诗作而论,亦会闻名于世。”文学史专家也认为莎士比亚即使没有那些能使他名垂史册的37个剧本,  相似文献   

5.
在欧洲文学史上,莎士比亚是举世公认的戏剧大师和语言巨匠。三百年来,人们一直把他的作品看作是人类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世界上许多第一流的作家提起他的名字,都赞不绝口,称他是“说不完的莎士比亚”。他几乎成了奥林匹斯山上的神,世世代代被人顶礼膜拜。歌德就曾说过:“当我读完他的  相似文献   

6.
这几年来,有关“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的研究论著及高校教材的注释,日益多了起来.但是,什么是“莎士比亚化”?为什么马克思在1859年4月19日《致斐迪南·拉萨尔》中,还要求拉萨尔“更加莎士比亚化”?这一创作主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席勒式”的缺点,到底应该怎样解释?为什么马克思要把拉萨尔在历史剧创作上的最大缺点和他外交路线上的错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认为仍有认真研究、准确阐释和展开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晚霞消失的时候》第一部(<春》中写南珊与李淮平在公园初次相遇。发生了一场关于莎士比亚的争论。李说,莎士比亚作为资产阶级作家,他的情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没落情绪。因之“不能过于欣尝他,而应该分析他,认识他,批判他!”南则认为莎士比亚处于资产阶级萌芽时期,根本不存在没落的问题。李强调“无产阶级的情调总和资产阶级的不同。”南则断然回答:“对莎士比亚不能这样分,恩格斯说过,资产阶级的伟大人物并不仅仅属于他自己的阶级,他们属于整个人类”。  相似文献   

8.
《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是莎士比亚后期最重要的作品,是他最伟大的悲剧之一。十九世纪英国的著名批评家柯勒律治称它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中最优秀的一部”;他甚至认为这部剧作所显示出的巨大魅力简直可以和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媲美。英国二十世纪莎评家 L.G.奈茨也认为该剧是莎士比亚“最复杂”、“最伟大”的剧作。《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之所以能够强烈地震撼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创造了安东尼这个伟大人物的复杂而丰满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纪念莎士比亚诞生四百年,英国《英国文学评论》第五卷第二期出版了一个专辑,发表论文如下:约翰·劳拉:“莎士比亚戏剧生涯中的连续性和革新性”;诺曼·山德斯:“《凯撒大将》中的权力转移”;罗伯特·B·希尔曼:“为了认识他自己”;巴巴拉·布尔基:“《汉姆列特》:对本来面目的探求”;恩斯特·襄希尔:“《冬天的故事》的结构图案”;英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报刊上以“莎士比亚在中国”或“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为题的文章,都正确地指出“首先把莎士比亚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外国传教士”,但有人以严复在其翻译作品《天演论》和《群学肄言》中提到莎士比亚作为起点,认为“中国学者介绍莎士比亚始于19世纪90年代”,则与史实不符。还有些研究者把梁启超的一则诗话看做是我国最早的莎评,其实不然。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之八中,曾简略地谈到他对莎士比亚的看法。他说:“近世诗家,如莎士比亚、弥儿敦、田尼逊等,其诗动亦数万言。伟哉!勿论文藻,即其气魄固已夺人矣。”这则诗话原载《新民丛报》1902年5月号,见[日]下河边半五郎编《壬寅新民丛报汇编》,日本横滨新民丛报社出版,第910页。梁启超在诗话里只是笼统地把莎士比亚等近世诗家介绍给读者,并没有仔细评议他们的诗,更没有专门对莎士比亚进行论述。“即其气魄固已夺人矣”这句话中的“气魄”指的是莎、  相似文献   

11.
艾冯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镇,属沃里克郡,被称作英格兰的“地理心脏”。1564年4月23日,在这个镇上亨利街的一幢小楼里,出生了一个孩子,他就是后来英国剧坛上的“巨人”威廉·莎士比亚。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报刊上以“莎士比亚在中国”或“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为题的文章,都正确地指出“首先把莎士比亚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外国传教士”,但有人以严复在其翻译作品《天演论》和《群学肄言》中提到莎士比亚作为起点,认为“中国学者介绍莎士比亚始于19世纪90年代”,则与史实不符。还有些研究者把梁启超的一则诗话看做是我国最早的莎评,其实不然。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之八中,曾简略地谈到他对莎士比亚的看法。他说:“近世诗家,如莎士比亚、弥儿敦、田尼逊等,其诗动亦数万言。伟哉!勿论文藻,即其气魄固已夺人矣。”这则诗话原载《新民丛报》1902年5月号,见[日]下河边半五郎编《壬寅新民丛报汇编》,日本横滨新民从报社出版,第910页。梁启超在诗话里只是笼统地把莎士比亚等近世诗家介绍给读者,并没有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的绝大多数喜剧,既不同于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漫画喜剧,也不同于十七世纪古典主义喜剧家莫里哀的讽刺喜剧,而是一种被人们称之为“抒情喜剧”或“浪漫喜剧”的作品。它的特点,不仅取决于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它所反映的社会内容,而且取决于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但是,莎士比亚并非一开始就体现了自己特有的喜剧风格,而是经历了一个阶段的创作实践之后,才走上了“抒情喜剧”的创作道路的。那么,他的第一步在哪里呢?在我看来,这“第一步”就在《维洛那二绅士》的创作上。正是在这个剧本身上,莎士比亚所独有的喜剧风格开始萌芽并显露出来。虽然这一风格特色,还有待于莎士比亚以后的喜剧作品去充实、完善和提高,但是它的“面目”已经呈现得十分清晰、明朗;甚至可以说,正是《维洛那二绅士》所体现的风格特色,照亮了  相似文献   

14.
(一) 1988年4月10日到4月23日在北京上海两地所举行的第一届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演出活动,标志着我国对于莎士比亚的介绍、翻译、研究工作的一个新时期的开端。 我国对莎士比亚开始介绍,已有一百二十年的历史。严复在《天演论》里提起过莎士比亚,说他是“万历间英国词曲家,其传作大为各国所传译宝贵也。”后来,林纾翻译了《吟边燕语》,亦即兰姆姐弟编写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又译述  相似文献   

15.
“席勒式”是马克思在1859年4月19日致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的与“莎士比亚化”相对应的一个术语。马克思在这封信中批评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你的最大的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希望他要“更加莎士比亚化”。恩格斯于同年5月18日致拉萨尔的信中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国内有关探讨文章大都认为“席勒式”是指席勒创作中的唯心主义倾向,是与莎士比亚戏剧的现实主义相对立的观念主义  相似文献   

16.
张丽钧 《社区》2012,(8):10-10
在一次国际数学大会上,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给广大少年数学爱好者题词。他的题词只有四个字——“数学好玩”。我多次跟我畏惧数学的学生谈到过这个有趣的题词。在多数人看来,足球好玩,街舞好玩。网游好玩。而陈省身教授却说“数学好玩”。他没有欺骗世人。  相似文献   

17.
“多注意莎士比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意义”是恩格斯1859年5月18日《致斐迪南·拉萨尔》中提出来的。他写道:“古代人的性格描绘在今天是不再够用了,而在这里,我认为您原可以毫无害处地稍微多注意莎士比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意义。” 这是恩格斯“为了党本身的利益”,坦率地批评历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时,希望于拉萨尔的。毫无疑问,它对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意义极为重大,对于我们今天的创作实践与文艺理论研究工作,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然而,什么是“莎士比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意义”?又怎样“多注意”它?从前很少有人探索。近年来,虽在一些高等院校学报的有关论文中有所论及,但我所读到的,多是些单纯从“性格描绘”本  相似文献   

18.
《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是莎士比亚后期最重要的作品,是他最伟大的悲剧之一。十九世纪英国的著名批评家柯勒律治称它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中最优秀的一部”;他甚至认为这部剧作所显示出的巨大魅力简直可以和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媲美。英国二十世纪莎评家L.G.  相似文献   

19.
杜重远先生,是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位患难与共的忠实朋友,是革命知识分子的模范,是一位始终不渝的爱国主义者。一九八三年,在他牺牲四十周年之际,邓小平题词“杜重远烈士永垂不朽”,邓颖超题词“革命左派先驱爱国拥党英烈”。王震题词“杜重远烈士爱国主义精神永垂不朽”。我们十分怀念杜重远先生在新疆开展革命工作的光辉业绩。本文着重介绍他在抗战爆发后,为了宣传抗日救国,为了建设抗日后方,不畏艰险,不辞辛苦四次来到新疆,对新疆抗战事业和教育文化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以此作为对杜重远先生的深挚的纪念。  相似文献   

20.
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克己复礼”。“复礼”的理论纲领,是“天才论”。一九六二年,林彪亲笔手书“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条幅,挂在自己床头正中墙上。林彪死党陈伯达接连附和题词两条:“天马横空,知无涯”;“天马行空,猛志常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