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化转型与邓小平理论的新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文化的转型经历了三个阶段近代文化转型阶段、现代文化转型阶段和20年"闭关锁国"阶段.但文化转型的任务远未完成.究其原因,在于文化转型没有解决好文化决定论、中西体用论和"中国化"三个理论困境.邓小平理论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突破了百年来中国文化转型的理论困境,为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现实实践,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于平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不仅有宏观把握,也有微观研究,在舞蹈艺术批评、艺术批评和文化批评上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于平的艺术批评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那就是将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广大艺术家的艺术调整;将宏观把握与微观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努力解决艺术批评的理论分歧;大量汲取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宝库里活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文化研究的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文化研究的转型,既是借助文化研究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层次,又是文化研究在新形势下加快调整研究领域和方法策略,形成相互促进的双赢局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反思包括文化嬗变、保护合理性、产业开发等视角.文化研究的转型主要是研究范式的转换,一是研究对象从文化文本向文化遗产,二是研究方法从话语分析到田野研究,三是研究思维从个案分析到理论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研究的转型的契合,表现在理论提升与现实介入、普遍主义与地方性知识、文化教育与民族精神等方面,两者的结合必然是一个文化双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文化研究"从一种理论旅行开始,其理论观念逐渐深入当代中国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内部,在中国形成了一种普泛意义上的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热潮。这个过程充满了西方理论旅行的普遍性特征,但也存在接受上的匆忙与激进,在方法论、价值论的转换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鸿沟。对于文化研究的中国语境与问题而言,理论上专深精辟的学术阐发不能完全替代文化批判层面精致细微的应用,特别是如何从方法与个案层面展开比较互渗的研究,进入中国问题与语境的本土化探索,这是当代中国文化研究的精进之路。  相似文献   

5.
文化研究理念的确认给新世纪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带 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这种机遇与挑战,新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尤其关注文化转型 与文学过渡期的理论整合,同时更加重视文学史自身在史料方面的积累和学术史建构的规范 化,在方法上则重在建立文化研究互动认知的方法论,追求差异性的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价值指向论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饶涛 《中州学刊》2003,(1):111-115
本文从理论和现实的两个视角论述了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价值指向 ,认为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价值指向主要是通过与社会转型的关系得以彰显的。由于文化转型具有独特的运行机制 ,它关涉着中国社会的现状以及未来走向 ,并以文化范式的调适与更新、自我文化意识的确立、文化价值的现代转换三种突显形态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生活发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辜鸿铭以其轶事之怪异、著译之独特、思想之极端成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保守知识分子的标志性人物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辜鸿铭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是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感召下思想文化界和理论批评界不断进行思想解放和创新研究的结晶。通过对30年来的辜鸿铭生平轶事、著译与思想文化活动研究的综述,梳理出30年来辜鸿铭研究的主要倾向并指出辜鸿铭研究面临的问题,能够为进一步研究辜鸿铭与其他文化人物的关系、辜鸿铭与近代文化的关系,进而从中国社会与文化转型、现代化转型的角度研究辜鸿铭的思想与历史影响、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作出科学评价等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前提与准备。  相似文献   

8.
周书灿 《人文杂志》2012,(2):115-125
蒙文通先生在中国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时期,打破流传数千年的三五体系,逐步建立新的民族、文化理论,理论基础渐趋科学和理性。然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全面展开、民族学的蓬勃发展与中国古史研究的全面深入,蒙氏建构新的上古民族、文化理论不断受到新的挑战和质疑。由于对古史材料缺乏严格考察,加之蒙氏对新史学家的学术理论和方法未予以关注和重视,其所建立的民族、文化理论在学理上的疑难越来越明显。对蒙氏三代民族文化理论重新审视,有益于中国学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应社会经济的转型,中国传统文化也在向现代化转型。环境法学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律学科,在中国的起步和发展与当代文化转型有着时间上的契合,而法律与文化之间又天然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当代中国文化转型带来的观念转变对环境法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文化、民主文化和后现代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环境法的发展,而环境法也在文化转型的进程中发生着变化,回应文化转型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与中国音韵学研究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语堂与中国音韵学研究的转型方环海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变革时期,这一时期西方各种社会思潮,都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就汉语语言学研究来说,因受西方语言学理论与方法的影响,也在理论与方法上发生巨大转变,开始向现代语言学...  相似文献   

11.
张友庭 《人文杂志》2008,(2):175-181
本文引入艾森斯塔特的多元现代性理论,将文明文化因素融入到中国的社会转型研究之中,旨在反思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研究的一元线性二分范式转型论倾向,创新地提出"‘结构一文化'共生共变的转型实践观"概念,即通过实践取向和文化反思的理论建构以期发掘中国社会转型过程所具有的特殊性和世界意义,在理论反思基础上探索当前中国研究形成新的研究议题的可能性及其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化过渡和转型的关键时期,与社会形态和文明形态的演进和更迭相伴随、相激荡的,是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与价值重构。从哲学的视角来看,文化全球化与文化现代性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与价值重构的基本语境,化解文化冲突、延绵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共识、实现文化自觉是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与价值重构的内在要求,古今融合、中外互补、存异求同、综合创新是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与价值重构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中国文论研究的转型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和全球化的推进密切相关.新世纪文论的问题域表现在审美现代性、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媒介文化及其后果、文论转型与文学史理论建构等方面,全球化、跨文化、跨学科是其突出色彩,现代性是各问题域的根基.在统观的基础上对转型文论的哲学基础进行概括,将是新世纪中国文论所要完成的重要理论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多维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什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学术理论界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没有一个一致的看法。本文从意识形态、传统传承、文化转型、文化发展和文化主体等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试图为此类问题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学校文化生态属性辨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书业  朱家安 《学术论坛》2005,20(5):171-175
处在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校变革,是学校范式、学校文化的整体转型,是师生生存方式的根本改变,其核心是新的学校文化精神的凝结和良性的学校文化生态的构建。文章从生态理念的普适性和学校文化的生态本性两方面阐述了学校文化的生态属性,并在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上提出深入研究学校文化生态的重大意义,为学校文化生态构建作了前提性、合理性的理论辩护。  相似文献   

16.
九卷本《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将鸦片战争至新文化运动视作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一个相对完整过程,揭示转型的外在条件、内在机制及内外互动关系,探讨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若干关键环节及基本理论问题,其关于近代转型内因与外因主次关系的分析,关于"中体西用"论及"西学中源"论生成机制的分析,关于"改良"与"革命"的歧异性与同一性,皆提出颇具创识的评议。全书于坚实的考辨中,透现出平允而又卓异的史识。  相似文献   

17.
在晚清中国的文化地理格局中,湖湘文化完成了从文化边缘区演化为文化核心区,故而湖湘文化的近代转型特别体现出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历史进程与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文学阅读理论经历了从文学欣赏到文学接受再到文学消费等三次重要的范式转型。社会生活尤其是文化生活的改变无疑是导致文学阅读理论范式转型的根本原因,文学状况发生改变则是引起文学阅读理论范式转型的直接原因。文学阅读理论范式转型带来了文学史的改写和文学要素重构等一系列深层次的文学思想变化。对于文学阅读理论范式的流变,我们既要看到它适应时代要求方面的积极价值,同时也不应回避其理论原创性先天不足和在理论借鉴上未能真正中国化等内在缺陷。在21世纪建设中国文学阅读理论时,我们必须增强回应现实的问题意识,秉持多元共生的建构姿态,自觉融汇理论的民族色彩。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文学阅读理论经历了从文学欣赏到文学接受再到文学消费等三次重要的范式转型。社会生活尤其是文化生活的改变无疑是导致文学阅读理论范式转型的根本原因,文学状况发生改变则是引起文学阅读理论范式转型的直接原因。文学阅读理论范式转型带来了文学史的改写和文学要素重构等一系列深层次的文学思想变化。对于文学阅读理论范式的流变,我们既要看到它适应时代要求方面的积极价值,同时也不应回避其理论原创性先天不足和在理论借鉴上未能真正中国化等内在缺陷。在21世纪建设中国文学阅读理论时,我们必须增强回应现实的问题意识,秉持多元共生的建构姿态,自觉融汇理论的民族色彩。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所经历的社会变动,本质上具有文化转型的性质。文化转型这一视角更能全面反映近代历史的变迁。本文拟就如何从近代政治形态、经济形态、社会层面、思想文化层面拓展和深化研究谈一点看法,以为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