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张军  吴宗友 《人文杂志》2013,(3):104-110
在温州动车事件中,以铁道部为首的相关政府部门的失当言论与行为,导致其处于"角色失范"状态,引发社会公众的强烈不满并造成"舆情失控"局面。网络化时代,信息传递方式不断变化,网络媒体日益发达,信息权力地位不断彰显,但这并未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所以其在重大网络事件中的"角色失范"常常难以避免。大型网络事件的政府角色重构不仅必要而且重要,它是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举措。角色重构之途在于:利用"迟发展效应",借鉴西方成熟的应对策略,树立真诚对待网民和网络媒体的理念,打造完善的舆情监控平台,整合相关部门力量、形成协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制度,完善常任与临时、全职与兼职、新闻与网络相互结合的"发言人"制度,建构"政府议程"、"大众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三元联动的议程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3.
4.
作为经济学和金融学常用的分析工具,事件分析法就事件对股价的影响进行分析.采用该方法进行研究的成果相当广泛,而本文关注的是其中的一个子研究集,即事件分析法在反托拉斯问题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事件分析法在企业并购反托拉斯案以及垄断和价格卡特尔案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事件分析法在我国已经颁布并实施的反垄断法中如何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个体与共同体的互动关系是社会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核心话语,更是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风险治理的关键性命题。通过提炼"空间-关系-角色"分析框架可以发现:个体在不同类型社会关系中演绎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行为逻辑,在不同性质空间中亦有不同的关系承载和角色切换。公共卫生事件是社会治理的突发性"检验场",也为理论研究提供了"社会实验"图景。病毒的人际"无差别"传播具有较强的空间渗透性和整合性。其间,身体空间、熟人空间、功能空间和公共空间相互交错,本位角色、熟人角色、职业功能角色与公共角色多重演绎且行为逻辑异化,关系蜕化为"自保性规避""被动性失衡""排他性内卷"格局。"善治"愿景下的个体多重角色演绎与共同体良性互动应当区分不同空间性质以避免行为失范,强化依法治国以协调相关各方利益诉求,通过情境学习和责任认知重构"疏堵有方,张弛有度"的行为秩序体系。  相似文献   

6.
突发公共事件是社会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非制度化的群体行为表现方式。近年,突发公共事件在我国表现出高发、频发的态势。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刻的根源,学界对其产生的原因众说纷纭,不一而足。我们认为,从社会精神价值层面出发,依伦理学视角分析事件的发生根源是一个不错的视角。细致分析突发事件的发生和传递机理,也应该是我们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所做的重要准备工作。我们应在深刻反思突发公共事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5,(7):212-216
目前,在很多已经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背后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即事件的起因往往都是由一些个体事情所引发,且很多参与事件的民众与这些个体事情本身并没有关联,呈现出"旁观者成为闹事者"的景象,形成了群体性事件中的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其实,在这些群体事件中出现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有两个层面的原因,一个是心理层面的,那就是集体无意识;另一个是社会层面的,那就是社会转型时期所聚集的各种矛盾在寻找一个宣泄渠道。防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政府必须要构建畅通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与渠道,执法机关及其他机构在处理具体事务过程中要能够有效地控制民众情绪。  相似文献   

8.
共识建构是协商民主的核心价值、关键特征和终极目标,协商民主通过建构共识从而得以消解公共事件。现实中政治系统的日渐开放和公民参与意识的强化为协商民主的实践提供了土壤。但是如何能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中合理灵活有效地应用协商民主,促使各方形成最大公约数、达成共识还有待深入研究。论文从协商民主理论的视角,以青海XX环境公共事件为案例,分析当前环境类公共事件发生过程,并根据政府—企业—公众—第三方的多元主体分析模式,认为主体间的合作与平等是协商民主的基本价值诉求。因此各主体转变态度,科学理性协商;扩大主体范围,多元协商是化解此类风险的必由之路。唯有各利益相关者在客观、科学、理性的基础上,所构建的共识才是完全破解当前困局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巴迪欧提出的数学本体论关注到未来元宇宙空间背后最重要的算法结构,这为我们探寻元宇宙空间建设的本体论与行动哲学问题提供了启示。巴迪欧通过综合德里达和德勒兹的思想,把“事件”看成一种内涵的“外溢”,即一种断裂性的统一,或基于“一”的“多”。元宇宙空间是以物理空间的例外状态而出现的,因此元宇宙空间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新的“事件”。在元宇宙空间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一些数字习惯的形成或数字意识的自觉往往与关键事件密切相关。巴迪欧所主张的元政治学,体现的是主体在事件中发现真理和建构真理的过程。因此,未来元宇宙空间的构建同样需要引入元政治学。在积极数字事件和消极数字事件的发生过程中,主体忠实于事件及其所定义的真理,能为元宇宙空间的形成提供真实可循的真正努力。巴迪欧关于共产主义假设的讨论,可以帮助我们深刻思考元宇宙空间发展过程中正在加剧的贫富分化和政治极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型群体性事件:一项基于风险冲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伟 《学术界》2012,(4):5-14,265,271
随着近年来我国政府日益强调和谐社会的建设,传统的群体性事件逐渐减少。但是,社会客观上各种风险的增多和民众主观上对个体安全的日益重视,使得个体安全日益成为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特别是通过风险生产、转嫁损害而谋取私利的现象,导致了风险分配不公和风险冲突,并日益成为新型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原因。抑制风险生产、促进风险分配相对公正,可以有效缓解风险冲突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1.
社区建设:构建中国的市民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骏 《人文杂志》2003,(3):137-141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在短短的十余年时间里得到了迅速发展 ,但这一历史进程的深层底蕴是什么 ?本文正是通过回顾社区建设实践 ,剖析市民社会理念 ,及梳理二者之间的契合关系 ,尝试着回答了这一问题。在此基础上 ,笔者指出 ,社区建设已经并将继续作为中国市民社会构建的平台 ,从而完善市场经济 ,发扬民主政治 ,并在终极意义上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琼州学院学报》2015,(4):98-103
香港"占中"事件的爆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存在负性情绪的群体发起抗议时的强大力量。"占中"群体的诉求由最初要求实现普选自由到最后的"港独",无不表达了对大陆甚至对祖国的不满。而这种不满究其原因是香港对大陆的偏见,包括了"暴发户""土豪""素质低下"等标签化的词语。基于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来解释香港对大陆的偏见,及偏见形成的过程与原因,有助于加深两个群体间的认同与理解,减少群体间的摩擦与隔阂。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化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化理念及其倡导的行为方式,是科学发展观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它不仅是和谐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涵。生态文化建设是人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的建设,是生态城市内在之魂的建设。生态文化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先导,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巨大推动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是维护巩固生态城市建设成果,使之持续改进的保障。发展生态文化,提高全民族生态文明和道德修养,对于全面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经济学帝国主义"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理论现象。西方社会对其进行的理论论争由来已久,对其理论基石、缺少伦理维度和市场腐蚀等问题都展开了批判和反思。而我国学界对之进行的理论反思却还远远不够,因此有必要了解西方社会对之进行的理论批判,以便于我们正确对待"经济学帝国主义"现象。  相似文献   

16.
17.
18.
秘鲁货船马里亚老士号因拐运华工在日本横滨被扣并引起一场国际诉讼,日本外务大臣副岛种臣亲自指挥,神奈川县长官大江卓自任审判长,终于将被拐华工全部解救出来,并通知清政府派人赴日将其接回中国;而包括李鸿章在内的清政府大员也相当重视此事,公文往来,讨论处理办法,积极回应,并派遣上海地方官员陈福勋赴日将被拐华工带回中国.陈福勋即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赴日办理交涉的外交使节,而该事件使刚刚起步的近代中日关系第一次产生良性互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