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学批评主要由别集提要加以体现,将前人成论植入提要、以"议论具有根柢"的姿态示人,为其主要批评手段。故其明代复古文学批评的考察,须从文献与批评的关系入手。通过对明代"前、后七子"别集提要引用文献的考证与判读,引用过程中的错误与问题随之曝露,清代官方学术对明代复古文学的批评立场也因之明晰。这些工作,也为总目学和明代文学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扫清了障碍。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总目》为我国古代目录学集大成之作,其体系对后世影响很大。总序、小序、案语内容广泛,不但详述《总目》分类原则,是研究目录学的重要资料,而且涉及学术史等诸多方面,实为跋涉书海必不可少的工具。125条案语虽只是述总序、小序未尽之义,然于了解编者思想宗旨及“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亦不失为重要补充,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们今后题写案语的宝贵借鉴。目前对案语的研究还远不尽人意,本文试对《总目》案语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概括其内容特点,指出其局限不足,以期使读者对《总目》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四库全书总目>虽然不是一部诗文批评著作,但书中许多集部著作的提要,却处处闪烁着文学批评的真知灼见.在我国学者编纂的<续四库全书>出版、发行之际,探讨<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学批评观念,温故知新,对我们今天的文学研究无疑具有启发、借鉴意义.<四库全书总目>对集部著作的批评体现出兼容并蓄、辩证通达的文学批评观念.这种文学批评观念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既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又兼顾文学的抒情审美功能;二、立足作品,全面客观;三、知人论世,辩证通达.它比前代的文学批评更公允,更富有总结性,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明代文学思想辨析——以明代文学复古问题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库全书总目>对明代文学的批评与定位,深刻影响着明代文学的研究与传播.四库馆臣对明代文学复古问题的复杂态度,凸显出清代官方学术在政治约束下的畸态.本文以<四库全书总目>批评视野下的七子派为考察起点,对该著的学术姿态、撰述方法及批评思路进行还原和再认识,通过梳理明人别集提要,解析其中的政治约束和文学观念的逻辑矛盾,以期对四库学及明代文学研究进程中的认识局限作具体甄别. 相似文献
5.
《四库全书总目》虽然不是一部诗文批评著作,但书中许多集部著作的提要,却处处闪烁着文学批评的真知灼见。在我国学者编纂的《续四库全书》出版、发行之际,探讨《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学批评观念,温故知新,对我们今天的文学研究无疑具有启发、借鉴意义。《四库全书总目》对集部著作的批评体现出兼容并蓄、辩证通达的文学批评观念。这种文学批评观念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既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又兼顾文学的抒情审美功能;二、立足作品,全面客观;三、知人论世,辩证通达。它比前代的文学批评更公允,更富有总结性,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总目>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一部具有里程碑式的集大成的目录学巨作,总结了自汉刘向、班固以来历代目录著作的得失利弊,以较完善的分类体系、著录方式详细介绍了<四库全书>的各种书籍,在中国目录学史和学术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总目》经历了稿本、阁本、定本的发展过程,后世研究者常从阁本或定本系统入手分析《总目》思想,往往忽略稿本系统。对于明人别集提要而言,稿本系统中的明代文学观有着与定本《总目》不甚相同的观点,这些观念背后隐藏着清人对明代文学的态度问题。从学术史角度看,稿本系统内部出现的微妙变化,主要是官方思想不断修正、充实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9.
《四库总目》言所收《吴越春秋》为元本,叶德辉在《郋园读书志》中已有考订,但对《吴越春秋》原序和《总目》提要中的信息挖掘不够深入,对版本的分析也时有"臆测"的成分,并不准确,推论略显粗糙简单。该文就目前所见资料加以整理,对《总目》所用《吴越春秋》做版本、内容两方面的考辨。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四库全书》总纂,纪昀与《四库金书总目》的关系十分密切.在诗歌批评方面,不但许多评价得到他的认同,其中屡屡使用的“意境”“兴象”等词语也是纪昀惯用的概念,而贯穿在提要中的折衷观念更是纪昀学术思想和文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根据《总目》提要与纪昀诗论的比较,我们有理由相信《总目》充分反映了纪昀的诗学观念和对历代诗家的具体看法.我们可以通过《总目》提要来间接认识纪昀的诗学观念和批评,同时对其凭藉“钦定”身份施予清代中叶以降诗学的影响给予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李金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68-73
明朝对日本实行的贸易政策,围绕着被动依赖日本方面抑制倭寇活动或主动加强海禁、打击倭寇骚扰等问题,随时进行着调整.刚开始对日本实行羁縻政策,准许他们入明朝贡,企图通过外交活动来抑制倭寇的侵扰,但由于双方对朝贡贸易的理解不一样,遂引发了宁波的拼杀事件--"争贡之役".明朝以此罢市舶,严海禁,断绝与日本的朝贡贸易关系,并一直维持到明朝末年. 相似文献
12.
近人王文濡所编<明清八大家文钞>,选录明代归有光与清代方苞、刘大櫆、姚鼐、梅曾亮、曾国藩、张裕钊、吴汝纶八家散文,是一部重要的散文总集,蕴藏着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涵,很值得我们探讨和挖掘. 相似文献
13.
杨椿与《明史》、《明纪纲目》的纂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德仁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20-124
杨椿作为《明史》和《明纪纲目》纂修官,在二书纂修过程中,提出了鲜明的史学考椐主张,当时却未被清廷和史馆总裁所采纳。然而,在《明史》刊刻成书40年之后,清廷对《明史》和《明纪纲目》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考订改修,其内容却是与杨椿当年提出的主张如出一辙,这说明杨椿具有独到的学术眼光和史识。杨椿在清朝官方明史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史学思想应该引起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15.
明代北塞边镇志书的编纂,在受整个明代史学特点相制约的同时,也受到明代整个时局发展的影响。明初,明廷基本掌握着北部的军事主动,所以正统之前,几乎没有边镇志书的编纂。正统以后,受军事局势变化的影响,开始有了一些北塞边镇志书的编纂。嘉靖时期,史学的活跃和北塞防线的再次紧张,形成了北塞边镇志书编纂的大发展时期。大约从万历开始,明廷军事危机开始转向辽东一隅,此时边镇志书的编纂重心,亦随之转向东北一线。明代北塞边镇志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6.
明代是通俗小说创作的繁盛时期,出现了很多经久不衰的优秀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等,但这些作品无论所选取的题材、思想内容还是表现方式都有相当大的差别。现实社会是小说根植的土壤,我们从社会文化哲学的角度考察不难发现,明代社会文化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即由保守、僵化走向新异、活跃。封建王朝的文化政策,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思潮,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井文化的世俗风情等都直接作用于通俗小说,为作品输送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17.
论明代中央政府权力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明一代,其中央政府权力结构实质上经历了三次较大的嬗变,即中书省宰相负责制———七大部门分工负责制———监阁体制的演变历程。细考其嬗变的历史背景、始末历程可以看出,皇权至上、分权制衡是明代中央政府权力结构演变的基本指导思想,它内在地决定着明代中央政府权力结构演变的走向,进而对明王朝的政权运作、社稷兴衰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明代诗学"体制为先"观念之内涵及其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制为先”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重要的文学观念之一,历代均有广泛影响,而明代尤为重要,成为连接各种论争的一个焦点。其内涵大体包括四个方面:先体制后工拙,辨体不辨意,先守正后出奇,先体制后性情。本文认为,对“体制为先”观念与创作背景的考察,是理解明代诗学理论论争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