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742-743反而思之,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形成、之所以能够变革整个西方传统哲学,其关键也是来自方法即思维方式的变革,而思维方式的变革更是源于思维方式所遵循的“道”或“理”,即思维逻辑的变革所决定。所以,从整个西方哲学思维逻辑变迁的历程来透视马克思是如何变革传统哲学的思维逻辑,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传统哲学的变革点,而且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庄严宣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谱写新篇章的神圣使命。构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立足全球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重大哲学主题。“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必然带来一系列深刻变革。一是中国化主旨议程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主旨将从原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民族化、应用化”转向构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话语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研究使命的变革,从当年转向当代,聚焦和把握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全球大变局的伟大时代实践;三是研究主体的变革,从“学徒状态”转向“当代作者”状态;四是理论溯源与中国传统哲学“结合”方式的变革,中国传统哲学与原初马克思主义一道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结合”从碎片化、抽象继承法转向整体性、历史性梳理范式;五是研究范式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从单一视域、单一范式、单一路径转向多元范式和复合创新体系,在推进理论创新中努力形成以构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旨的协同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摆脱“困境”继续发展,出路在于改革和创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需要的是既掌握人类哲学思维的共同规律,又有深厚浓烈的民族哲学思雏特征的中国化、国际化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哲学探讨的着重点,应当由探索、实践社会革命变革的逻辑,揭示深层问题,提出前瞻性的见解.哲学工作者要改变长期以来的思维定式,变复制式、教条式的思维方式,为创新型、创造式的思维方式;要参与“全球性问题”的探讨,参加全球性的哲学的“百家争鸣”,既推出有民族特色的成果,又从交流中汲取有益成分,以充实和发展新形态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分工协作是生产组织方式演进的初始逻辑,通过竞争获取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组织方式演进的利益诉求,生产工具革命将导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冲突,进而产生从个别到普遍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当前,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生产组织方式演进的趋势是:智能生产、市场响应与能源革命相结合,重置整体与部分技术关联的新型模块化以及大数据化、数字化、绿色化制造与产业生态系统支撑.应通过模块化、互联化和定制化实现科技进步与生产组织方式改进的互动,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应用增材制造技术完善生产组织方式演进的辅助要素,通过智能化、大数据化和能源互联网寻求在“互联网+”下生产组织方式主动演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时代,新型信息技术通过手机的智能化、数据处理系统的智能化,进而通过物的智能化,使互联网技术从生产工具演进为社会生活的基础性平台,这是“互联网+”时代的本质特征.从总体上看,互联网技术一旦从工具跃迁为平台,“互联网+”的文化效应集中体现为从“互联网+”到“文化+”的发展逻辑.就文化发展的外延层面而言,“互联网+”直接推动了文化生产所依赖的基础设施的全面变革,进而推动了文化发展形态的全面转型.就文化发展的内涵层面而言,“互联网+”不但塑造了人的“数字化生存”状态,而且对人与机器的合理边界、人的认知模式、人的交往形态和人的感性基础提出种种挑战.因此,“互联网+”时代的人学反思是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6.
<正>任何时代性的重大现实问题都蕴含着时代性的重大理论问题,文明形态变革的关键在于理论思维的创新,理论思维的创新集中体现在哲学思维方式的创新上。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明形态变革与哲学理念创新的关系,2022年12月14日,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召开“文明形态变革与哲学理念创新”研讨会,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文明形态变革”“从哲学理念创新看文明形态变革”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内涵”三大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7.
“哲学观念变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时代、问题与哲学的理论自觉”等问题是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为集中交流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成果,2011年10月,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第八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与创新”为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本期刊发的几篇文章作为这次会议的部分研讨成果,出自参会的1970年以后出生的哲学研究者之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青年学者视阈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视野与发展态势,希望能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模式创新发展探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信息时代之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模式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综合审视“互联网+”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可以发现:“互联网+”模式与思想政治教育是良性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形成全新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教育变革创新,但不是教育本质的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视这种社会发展潮流,积极探索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模式.对此,就需要顺应“互联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场域的多维创新;需要利用“互联网+”实现本质和工具、现实与虚拟的多维和谐,以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有没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具有独立的哲学维度?这并非是一个不证自明的问题。澄清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观变革,是理解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维度的关键点。马克思以一种“反哲学”的立场摒弃了以往哲学所具有的“从原则出发”、“包罗万象”、“作为科学的科学”的性质,仅仅赋予哲学以“世界观”的意义,从而实现了哲学观的变革。马克思主义有自己的新世界观,它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法。在“世界观”的意义上,我们今天仍然可以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但要防止向旧哲学的回复。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的潮流中,哲学变革的思潮,也应运而生。回顾哲学变革的曲折经历,展望哲学变革的未来趋势,对于繁荣哲学事业,或许是有益的。一、“哲学贫困”与哲学变革如何估价近十年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哲学变革的现状呢?对此,可能有两种相反的估价,一个是说“哲学贫困”,而且有被社会摒弃的危险;一个是说对过去僵化模式有较大突破,不仅有探索性研究的哲学变革,还有直接变革哲学内容和体系的尝试。如何理顺这些不同的估价呢?“哲学贫困”的呼声已经在理论界回荡了好几年了。究其原因,几乎都归咎于哲学脱离实际,特别是脱离改革。但是,只要稍回顾一下三十几年的历史便不难发现这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通过“实践”的概念完成了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彻底批判.在马克思那里,“实践”既看成是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唯物论与辩证法“统一体”(具有本体论意义),又看成是检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唯物论与辩证法是否“统一”的标准(具有认识论意义),它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根本变革.从具体的、活生生的、现实的并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出发,通过现实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能动地改变世界和改变自身的过程中,自觉地扬弃人自身的异化物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哲学的变革归根结底是思维方式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伟大变革,最根本的是实践思维方式对一切旧哲学思维方式的否定。实践思维方式使马克思主义具有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因而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核心。列宁、毛泽东结合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是以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及其所昭示的新哲学现为中心,从一般与特殊的统一上对时代哲学作总体性回顾与展望的经典文献.应从“完全的意义”上理解恩格斯的哲学基本问题理论的内涵与价值,重视恩格斯据此提出的新哲学观.哲学是在总结、概括具体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总体性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元世界观”、“元方法论”;从“知识总汇”式的旧形态向总体性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新形态转变,是人类哲学思维范式的时代变革的趋势和方向.从新哲学观的高度,从人类哲学思维范式的时代变革的视野,从“哲学一般”与“哲学特殊”的统一上去分析德国古典哲学的“内在矛盾”及其“终结”问题,去评价马克思主义所实现的伟大的哲学变革,我们可以引出一些新的结论,并在现代哲学的演进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问题上获得新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历史观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础在实践。科学实践观的创立引起哲学观和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变革的实质。实践观与本体现根本对立,它把哲学的追求和旨趣从永恒不变的形上本体引向人生活于其中的关系世界和意义世界。实践本体论只想用“实践本体”代替“物质本体”,而不想从根本上改变本体论思考世界的方式。这就是它的失误。  相似文献   

15.
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研究,虽然把握到实践概念,但存在人的生命本性研究维度的缺失。西方传统哲学“科学观点”与“神学观点”的思维方式是割裂了人性的思维方式,无法实现对人与世界的真实理解。马克思从人的自身根源,以否定性统一的“实践观点”去理解人及其对象世界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符合“人之本性”的思维方式,从而变革了西方传统哲学对人与世界的极端化理解模式,实现了在传统哲学理论中割裂的人性的统一。马克思在思维方式上的此种变革,也是当代中国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未来的重要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加速度地揭示着世界各个层次的奥秘。新技术革命的滚滚洪流,神奇般地改变着我们周围的自然界,深刻改变着社会的面貌和时代的进程。这一切,横扫着人们的意识屏幕,广泛开阔和更新着现今的哲学思维。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着一次深刻变革。对这一变革,哲学界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哲学是一个能包容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中体现出的一切哲学成果的“大箱子”,变革就是在其原有的理论框架中“填鸭式”地补充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中体现出的一切哲学成果。唯有此,既不“离经叛道”,又不与所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同流合污。另一种看法认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马克思主义经典哲学赖以产生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哲学无法包容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中所体现出的一切哲学成果,变革就是要突破马克思主义经典哲学的理论框架,将其推进到现代哲学阶段。我们认为,善于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事实总和来看待对哲学思维的影响,善于运用比较方法,那就不难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应从经典阶段发展到现代阶段。  相似文献   

17.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作为时代精华的哲学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已成为大势所趋.但是,哲学的变革必须与时代的变革相适应,看不到时代的变化而否认哲学的变革,就会使哲学落后于时代;而超越时代变化的实际,人为地进行根本否定性的变革,同样会使哲学脱离时代的需要.因此,进行哲学变革,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本文拟以时代的变革为前提,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基础、性质和趋势,提出一些粗线见解.  相似文献   

18.
张科 《重庆社会科学》2009,(12):119-122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新哲学超越旧哲学的一种新的思考、理解、诠释相关哲学问题的思维方式。生产力理论是唯物史观的基石,对生产力的理解,以往人们主要采用实体或客体的思维方式。以实践思维方式来理解生产力是对生产力的一种新的诠释,也是对旧的生产力理论的一种变革。生产力不仅包括进行物质生产的生产力、进行精神生产的生产力、进行社会组织形式生产的生产力,也包括人自身生产的生产力。重视人自身的生产,体现着我国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 王连法同志的新著《哲学新形态》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进行探索和研究的一个新成果,为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开拓了新视野。纵观全书有以下几个新的重要特点:1.从时代要求入手,探寻哲学研究的新方向,是该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当今时代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科学认识上的重大变革,哲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这不仅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出了新的重要任务,也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指明了  相似文献   

20.
<正>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创立,实现了整个人类哲学思维的深刻的变革,哲学的发展因此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笔者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贯穿着两条基本的理论线索:第一,是整个人类哲学思想体系的“转型”,即“知识总汇”的、“科学的科学”的旧哲学体系这种“全部以往所理解的哲学”的终结,以及以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为主旨的新哲学形态的出现;第二,是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转型”,即从以说明物的存在的客观性为中心的直观的唯物主义,向以“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为出发点、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新唯物主义的转变.完成这两个方面的转变,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伟大变革的基本内容,也是构成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哲学体系亦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原生形态”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