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舍的创作风格和创作个性的形成源于很多方面,东西文化和文学影响是重要的生成机制。东西方幽默讽刺艺术的影响在老舍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老舍"取益"于狄更斯及中国传统小说的幽默艺术,而某些弊端也可以从那里找到根源。老舍在东西方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下,致力于改造国民性的思考,形成了检讨传统文化、批判国民性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2.
老舍早年深受"幽默"这种特殊的艺术的思想表现形式的影响,其小说作品非常契合西方关于"幽默"的观念。作者对中外老舍研究史进行了回顾,认为关于老舍的小说美学及幽默关系的课题迄今尚未成为系统研究的对象。作者亦对"幽默"这个新词在中国的引进史进行了追溯,认为老舍的幽默观与林语堂、鲁迅存在着差异。为了系统地研究老舍的幽默观,必须关注可能给予作家以影响的出身因素(民族、家庭、童年、环境等)及各种文学传统(中国、北京、满族、西方等),还须审视作家的哲学思想及其小说作品的各种艺术要素,等等。  相似文献   

3.
老舍的悲剧创作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老舍对悲剧的独特理解:形式上要求描写人在生死关头的矛盾与冲突,内容上要关心人的命运,审美情感上要具有“惊心动魄的感动力量”;剖析老舍的悲剧创作风貌,其中有性格悲剧、社会悲剧、文化悲剧、英雄悲剧;同时探讨了老舍悲剧取向的心理及社会时代的动因。  相似文献   

4.
关于宋代著名女词人魏玩、李清照、朱淑真的研究文章,在学术界时有所见,但是大都侧重于李清照的研究,而对魏玩和朱淑真的研究相对较少,将三人放在一起作比较研究更无先例。本文试图以她们的词作为依据,从个性心理的角度,对她们的个性差异作比较分析,指出由于三人的个性差异使得她们的创作具有不同的个体意识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5.
了解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陶冶情操,形成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6.
刘东方 《东岳论丛》2007,28(4):93-96
民族化是中国现代文学语言观念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其代表人物为老舍,他的以强烈的民族意识、俗白的语言风格和民族语言的多元审美追求为核心的语言观念,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通俗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一以贯之的修辞主张,也是他作品的一大风格特色。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老舍作品的通俗特征以及作者熔铸通俗的手段和方法:“从俗话中掏出来珍珠”;“露出文字的裸体美来”;“好的文字是由心中炼制出来的”;“尽量地发挥本国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8.
谭五昌 《齐鲁学刊》2012,(1):152-155
海子的长诗创作突破了传统长诗(或史诗)应具备的构架(结构)、内涵及表现手法,基本上是个体抒情诗在体积内容上的自我重复、叠加或扩张,可以把它视为一种"心灵史诗"。对海子的长诗创作,诗歌界内部是存在争议的。但就海子的抒情短诗创作而论,海子所表现出来的杰出抒情才华获得了诗歌界内外的高度赞誉,海子诗歌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和具有的文学史(诗歌史)贡献,主要在于诗人对"麦地"与"太阳"这两个原创性意象的"全新发明"。  相似文献   

9.
老舍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回到大陆,他在创作上首先面对的是一体化文学场的"赶任务"要求。"赶任务"是一体化文学场的结构性要求,其中的实践者都别无选择。然而,老舍在建国前的身份是国统区的资产阶级进步作家,相对于那些从延安走出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老舍身上有着无法摆脱的阶级原罪印记。作为一个资产阶级进步作家,如何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体化文学场中洗刷自己的阶级原罪、改变自己的身份,这在政治上对老舍而言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出于对自己阶级原罪的清醒认识,老舍在进入新中国文坛后比其他作家表现得更加积极,是一个"劳动模范"。老舍的"赶任务"当然不乏真诚的一面,但是"赶任务"从本质上取消了文学的个性化要求,不能不给作家带来困扰和痛苦,尤其是像老舍这样的自由主义作家更是如此。由于1949年之后文学场的高度情境化、仪式化,老舍"赶任务"的苦恼并不总是能够表达出来,他有限的几次表达均在私人场合,这从另一方面反证了一体化文学场"赶任务"的非文学性质。  相似文献   

10.
张载将人性分为两个层次:来源于太虚本体的"天地之性",它是永恒不变的至善,是人性之本;来源于气化形成的"气质之性",属人之自然属性,有为恶的可能,是人性之用.他认为尽管人的本性是善的,但由于气质的蔽塞和习染侵扰,也可能为恶,因此,为了恢复先天的善性,就必须变化气质,通过强学、守礼、立志、养气、虚心等功夫改过迁善,使善恶混同的气质之性返本于绝对的善的"天地之性".  相似文献   

11.
老舍与中国武侠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舍与中国武侠文化有着很深的濡染关系。后者在思想层面和叙事艺术层面上,都施予了老舍不可小视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潜移默化的一面,也有作家自觉承传的一面。全面考察这种复杂的影响关系,对我们准确认识和评价老舍及其创作无疑有着重要的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虽然目的王国在康德道德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但它依然面临着困境:第一,目的王国只是康德道德学说的理想假设,并不能对道德法则的有效性做出合理证明;第二,目的王国很难与人们的实际道德生活相融合.面对这些困境,当代康德研究者提出的康德式辩护,旨在阐明:其一,目的王国是基于人性原则对道德法则做出的论证;其二,目的王国通过道德法则的作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提出一个判断 :新中国时期的老舍是一个有一定人格分裂倾向的革命作家。其革命性主要体现在积极要求思想进步 ,紧跟形势和任务 ;其人格分裂的主要症候是焦虑感日益加深 ;其人格分裂源于作家与文化官员这两个角色的剧烈冲突  相似文献   

14.
元稹一生,在唐代,对后世的影响都十分深远,但后世对元稹生平也存在诸多误读误解,今仅举例一二,就教于贤达。  相似文献   

15.
徐强 《南京社会科学》2015,(2):46-51,89
人即个体人格,人的问题就是个体人格问题。每个人都有权拥有个体人格,个体人格即自由。个体人格不是自然形成的,它需要建构。个体生活于社会,个体的社会化即客体化、外化和异化,亦即奴役化。个体不应屈从于社会,而是需要沿着超越的道路,在精神上与上帝交会,由上帝充当"他者",才能实现精神的超越和提升,摆脱奴役和痛苦获得自由,成就个体人格。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孙伟 《齐鲁学刊》2015,(2):131-135
浮世绘反映着日本江户时代的世俗风情和审美时尚,更凝聚着日本特有的对自然的态度和对生命的理解。鲁迅喜爱浮世绘,一方面基于其"苦闷的象征"的生命体验,一方面基于浮世绘对现代美术的启示和影响,其深层原因则在于鲁迅对浮世绘所表现出来的对自然的亲近、对人本身情欲的肯定和对生命自由的向往的深刻认识。浮世绘亮丽的色彩在鲁迅创作的色系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浮世绘作为日本世俗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影响鲁迅性观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挖掘马克思本人的“共享”理念是当前共享理念研究的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哈特和奈格里的“共有”理论为之提供了独特视角,他们认为自然资源、物质性产品和非物质性产品等本应被共有的却被当前资本主义生命政治逻辑私有化.共有变私有阻碍共享,这一视角有助于理解马克思思想中的“共享”理论.马克思亦是从自然资源、物质性产品和非物质性产品三个方面的被私有化去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对共享的阻碍.哈特和奈格里的“共有”理论实质是对马克思的“共享”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共享”理念对我国共享社会的建构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