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元代西藏统一到中央王朝的行政管理之下,社会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藏传佛教的传记文学作品陆续出现。觉囊派的《笃布巴本生传》是可以确定的传主和作者都是生活在元代的成书于元代的作品。书中吸收了印度的佛本生故事的文学形式,又加进了许多重要的西藏的文学故事,着重强调觉囊派祖师笃布巴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的内容,这比格鲁派尊奉一世达赖喇嘛根敦珠巴为观世音菩萨化身要早将近一百年。该书是元代西藏的传记文学的精品之一。  相似文献   

2.
维摩诘与观世音是大乘佛教中两个著名的菩萨,在汉、魏之际几乎同时传入中土,很快受到广泛崇信。《维摩诘经》一时被视为“略叙众经要义”、“义包群典”的纲领性经典;观音则“神奇世传”,不仅有关经典(《法华经、普门品》及其单行《普门品经》、《无量  相似文献   

3.
《佛顶心观世音菩萨大陀罗尼经》的西夏译本存世较多,与敦煌、宋、辽、金等汉文本内容基本一致.西夏译本至迟在天盛八年(1156年)已有抄本,卷尾发愿者题名有两姓不见于存世西夏文献,经文其他附加内容承自汉文本.多个西夏译本内容相同,为同一本子翻刻或复抄.但拜寺沟方塔出土、黑城本与西夏本内容有异,似乎另有来源.  相似文献   

4.
谈到观世音的名号,在我国可以说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它是佛教中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是梵文Avalokitsvara(阿缚卢枳低湿伐逻)的意译,也有译作观自在、尤世音的,简称观音。观世音何时称观音的?人们多谓李唐时期。查《佛学大辞典》观音”注释中有:“……观音本作观世音,唐人讳世字,但故称观音,后世遂沿用之。”《辞源》注为:“观音,即世观音。佛教菩萨名。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讳,但称观音。”此说沿用极广,影响深远,不少专门论述佛教的书籍和文章亦有类似注释。然而“观音”之名号是否确实即始称于唐代呢?对此,笔者查阅了些资料,兹赘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西藏古代农牧业生产技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牧业生产技术是西藏古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据民间传说、史籍记载和考古发掘等诸多方面的资料,综合考察,对其作全面、系统的概述,以飨读者。一、远古时期的农牧业生产技术1.藏族人种形成之初,便会撤种、垦田据藏文史籍《国王遗教》()、《红中》()、《王统世系明》()、《西藏王臣记》().以及《雍仲笨教史》()记载,藏族人种是由观世音的化身父亲猕猴和至尊度母的化身母亲罗刹女(岩魔女)结合所生猴息演变而来的。《王统世系明》)具体记述道:“过了三年,父猴菩萨前去观看,只见猴息已增加到五百个,这时树上的…  相似文献   

6.
豫章旧志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章自汉高帝六年(公元前二○一年)置郡到唐中叶正式废止,共有九百余年历史,然而为其修志者,直至明代仍大有人在。据历朝正史《艺文志》、王谟《汉唐地理书钞》、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所收书目初步统计,从三国到明代以豫章为名的地方志书共有十六种二十一部之多,它们是:《豫章烈士传》、《豫章旧志》(二部)、《豫章旧志后撰》、《豫章记》(三部)、《续豫章记》(二部)、《豫章古今记》、《豫章旧图经》、《豫章西山记》、《豫章职方乘》、《续豫章职方乘》、《豫章  相似文献   

7.
明代近三百年历史中,不论官方还是私家均注重对宋代历史的研究.明代的宋史研究始自明初,延至明末而热情不减,在同期旧史研究中,是一种突显的史学现象.探寻其学术背景,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首先,由正统观而引发的旧史重修活动是中国传统史学的一大特色,明人为明正统而重修《宋史》;其次,明人不满元修《宋史》之芜杂讹缺,为求真求实而进行宋史研究;第三,时代思潮的演进促使明代的宋史研究,由秉承程朱道统致力于考述程朱理学世系而走向经世致用,使宋史研究在更为广泛的层面上展开,迎来了宋史研究的繁盛.  相似文献   

8.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 )是在我国久已失传而新近从日本介绍回国的南朝小说 ,书中保存了不少南北朝时期使用的较为特殊的词语。本文考释了十一条这类词语 ,同时对《汉语大词典》和今人的一些说法加以补正  相似文献   

9.
提起《白兔记》,在我国广大民间,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早在七百年前的宋元南戏里,就有了《刘知远白兔记》这个剧目.由于它取材于著名的民间传说,剧中成功地塑造了古代农村妇女李三娘的感人形象,对她的痛苦遭遇给予极大的同情,因而赢得了千千万万观众的热泪,并广为流传,历演不衰,被誉为"四大传奇"之一,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宋元时期的南戏剧本没有流传下来,现今流传的为明代人修改的传奇本,有几种不同的刊刻版本,其中以明末江苏常熟人毛晋(公元1599-1659年)编的《六十种曲》本较为流行.此外还有明代万历年间富春堂刊本《刘知远白兔记》,明代万历年间由浙江钱塘人胡文焕选编刊刻的《群英类选》(公元1593年-1596年),其中收《白兔记》里  相似文献   

10.
《道藏》研究的新成果──评钟来因对道经《真诰》的探析虞友谦中国的道书,从唐代正式编要《开元道藏》以来,经历代不断搜求、校订、重修,至明代修《正统道藏》与《万历续道藏》时已收道书五千余卷。对这浩如烟海的典籍,决不可仅以道教文献视之。实际上,它包罗了”“...  相似文献   

11.
《陈竹山文集》是明代西域使者陈诚的个人文集,对考察陈诚及明代西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为研究陈诚的家世、生平、交游、仕历明王朝的西域经略及《使西域记》的版本源流提供了大量的新资料,陈诚及其西使记研究中长期隐晦不清、久悬不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由此得以廓清。《陈竹山文集》有明刻本两种、清刻本两种,其中明刻本已佚,清刻本两种传世极稀。目前,易见的是《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中收录的雍正本《陈竹山文集》。  相似文献   

12.
明代张燧《千百年眼》十二卷是一部读书札记,张燧以独特的史眼将不同著述中观点新颖的内容,以时间为序,由先秦迄明代,重新予以编纂而成,深得世人关注。从明末到民国时期,《千百年眼》出现诸多印本及改名本,并且近代期刊及大学教材亦选录《千百年眼》中相关内容。《千百年眼》文本在民国时期的大量传播,为学人的研读提供丰富载体。诸多民国学者在研究中征引《千百年眼》的内容,并对其进行评析,展现不同层次的学人对《千百年眼》的接受情况,亦反映了《千百年眼》对民国学者的多元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唐书·宁远传》疏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结合中外文献有关记述和中外学者研究成果,考辨了《新唐书·宁远传》所记历史、道里的真伪.本文辨别了钹汗(古渠搜国)与破洛那(汉代大宛)的差异,呼闷城、西鞋城、渴塞城的对音;考证了拔汗那与唐朝关系之演变,指出汉籍所记西域诸城之间道里和拔汗那至长安道里的失误.  相似文献   

14.
《临川四梦》(即《牡丹亭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是我国明代戏曲大师汤显祖的主要作品。其中《牡丹亭还魂记》作为他的代表作,其进步的思想意义及高度的艺术价值,得到广泛的承认。但《四梦》中的另外三部剧作,尤其是对,《南柯记》、《邯郸记》二剧,多年来一直为评论界毁贬。长期以来,《南柯  相似文献   

15.
位于明代山西镇外长城沿线的滑石涧堡,是一处战略要地,堡中有一块石碑《创修滑石涧堡砖城记》,碑文共计1327字,立于万历十年(1582年),记述了滑石涧堡的创立、重修和军事防御体系的相关史实.对此碑文和滑石涧堡的调查、考释,将有助于明代北边防御体系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6.
江立中 《云梦学刊》2000,21(2):31-34
北宋庆历年间,滕子京谪守岳阳,重修岳阳楼后,给范仲淹写了封《求记书》,提出了自然景观必须与人文精神想结合,才具有深沉的文化底蕴的园林建设理论,在今天仍然有指导意义。没有《求记书》的理论指导,就不会有《岳阳楼记》的诞生。滕子京还在《岳阳楼诗集序》中指出,岳阳楼诗文的作者多为“迁摘”之士,其诗文的共同特征是“多《离骚》叹惋之意”,也极具理论意义。滕子京对岳阳文化建设作出的杰出贡献,源自于他自觉的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正>峨眉山作为中国内地四大佛山之一,在中国汉地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从一个侧面形象而主动地反映了中国内地佛教文化、建筑和艺术的发展过程,而且还记录了汉族同各兄弟民族以及海外人士的友好往来.因此,峨眉山蜚声海内外,成为人们向往的佛教圣地.它在藏传佛教中亦有一定影响.一、峨眉山在藏传佛教中的称谓峨眉山在汉文典籍中有诸多各异的名称,如“《山海经》称它西皇人山,《三皇经》称作胜峰,佛经《楞严经》和《华严经》都叫它大光明山,西晋张华的《博物志》上称为牙门山.‘峨眉’之名,最早见于汉代的《益州记》,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蜀都赋》中,也有“带二江之以流,抗峨眉之重阻”的句子.①今天,以称峨眉山更能表达此山巍峨俊秀的姿态而变的家喻户晓.然而,峨眉山在藏传佛教中则称“挺拔屹立的大象之山”,简称“象山”.这一称谓与峨眉山佛教信仰的特点有一定的联系,但汉文史籍中没有任何记载.在藏文《赛马称王》②一书中认为峨眉山的形状像一头挺立的大象而得其名;另外一些藏文书籍中更进一步解释,峨眉山乃普贤菩萨之道场,此菩萨的坐骑为一头大象,故此山取名为大象山;在藏族民间将以上两种说法融为一体来叙述此山为何取名为大象山的种种理由,更为生动有理.由此可知,对峨眉山的称谓或描述是佛教  相似文献   

18.
《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典目录学的集大成之作,但对陈诚《使西域记》的提要出现严重失误。作为明代唯一的一份使西域报告,《使西域记》的记实性、广博性是毋庸置疑的,由于陈诚亲历其地,事事当心,如实记录,细致入微,这份西域考察报告所涉及的社会内容是极为广泛的,蕴涵了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它对15世纪中亚社会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研究,有着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敷衍小说《水浒传》故事的《偷甲记》是清初重要的传奇水浒剧。与《水浒传》相比,该剧虽然在思想观念上依然是褒扬忠义,但在某些细节上表现得更加复杂和深刻。《偷甲记》中梁山人物在价值观念上具有助行忠义、热衷政治和建功立业的共同特征,但几类人物之间仍存在微妙的差异。该剧明确提出了奸臣作乱于内是梁山聚义的重要原因,梁山人物对"盗贼"身份亦有了全新的认识。《偷甲记》继承了明代水浒戏士大夫化的价值取向,忠孝节义和功名事业依然是梁山人物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四库全书》所收明代翰林别集经过多次筛选,比较《翁方纲编纂四库提要稿》《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四库全书总目》等三个编纂阶段的提要内容,会发现《总目》在编纂进程中,对明代翰林忠节之气的批评逐步加强,并试图将明代翰林的政治、道德、文章统合在中正平和为代表的圆融的文学观念之中,从而确立《总目》的正统批评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