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资本论》和《经济表》资本循环理论的异同问题,学界长期以来存在“相近说”和“超越说”两种观点。然而,这两种观点都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相近说”更多强调马克思和魁奈的资本循环理论在“研究方法”“内在逻辑”和“现实应用”的相近之处,而忽视了马克思批判魁奈而形成的理论观点;“超越说”更多强调两位学者在学术立场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资本循环理论的差异。两种观点都没有全面反映《资本论》和《经济表》在资本循环理论上的异同。文章分别从“主要观点”和“方法论”层面对两者的资本循环理论展开比较后发现,《资本论》和《经济表》的资本循环理论呈现出“主要观点相近”和“方法论相异”并存的现象。通过对这一独特的学术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后发现,之所以在方法论相异的情况下《资本论》和《经济表》的资本循环理论在主要观点上仍然存在诸多相近之处,主要原因在于马克思和魁奈在考察资本循环问题时都经历“经济关系”分析的环节。然而,由于马克思和魁奈对“劳动一般”和“自然秩序”的理解不同,两种资本循环理论存在根本性差异。虽然多次对魁奈的资本循环理论表示认同,马克思也意识到其自身理论观点与《经济表》存在不同,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中蕴含了丰富的资本、资本主义批判思想,涵盖了政治经济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多方面内容,民主则是《资本论》研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政治维度。《资本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分析,从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劳动二重性理论、所有制基础上的社会有机体结构出发,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民主观最终的价值诉求,即实现每个人及一切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资本论》的讲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资本论》的《资本论》卷二,可统称为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卷二通篇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理论,两个再生产,一个实现”。 1.1 三个理论: 1) 资本循环论。主要说明资本循环的形态、条件、耗费(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4.
政治经济学最先是在资本主义部分的“资本积累”章讲到再生产。但该章是研究生产过程,再生产在那里只是作为研究资本积累的背景来观察的。再生产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它是资本从生产过程到流通过程、又从流通过程回到生产过程,不断重复和更新的资本循环运动过程。政治经济学中的“资本循环与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两章就是专门研究再生产的。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的主要内容。第二卷的总标题是“资本的流通过程”。有两种涵义的流通:一种是商品的卖和买的运动,一种是资本不断通过三个连续阶段的循环运动。所以,再生产的研究对象是流通:既包含第一涵义的流通,也包含第二涵义的流通。研究再生产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理性维度与价值维度辩证关系原理,建构分析"经济全球化语境与《资本论》的传播"问题的基本框架.原有的《资本论》研究范式与经济全球化语境在"理性与价值"的平台上不具有对话的可能,从而影响了《资本论》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中的有效传播.新的《资本论》研究范式与经济全球化语境在"理性与价值"的平台上可以实现"张力性"对话,从而使得《资本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具有广泛传播的可能性.解决经济全球化语境中的《资本论》的传播问题,需要诉求《资本论》研究范式和传播范式的转向.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无论是认识现代资本主义,还是建设现代社会主义,马克思一百多年前发表的《资本论》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马克思研究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问题。《资本论》还分析对包括社会主义在内的一切社会都适用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如社会再生产诸环节间的相互关系、商品生产及其规律和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提出的原理与规律,如果抽去资本主义的特定关系,对社会主义也有意义,如决定积累量的诸因素、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等。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和商品生产等问题时,对社会经济发展历史趋势所做的预见和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直接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一、马克思关于产业资本的现实运动是三个循环的统一的原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阐明了产业资本的现实运动是三个循环(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循环)的统一。产业资本的运动是在这三个循环形态的有机联系、辩证统一中进行的。其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三个循环形态存在内在的联系。三个循环形态虽然各有自已的特征,但实际上它们是相互交错、相互依存的,不仅每一个特  相似文献   

8.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是以对商品的价值概念的分析作为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起点的。其价值概念与被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还原为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关的纯粹定量的经济范畴的价值概念具有不同的内涵。首先,马克思在对李嘉图的“价值唯实论”和贝利的“价值唯名论”的双重批判中,对价值的性质和内涵进行了重新考察,实现了价值概念的“术语革命”。其次,马克思将价值概念理解为一种“历史性”的范畴,通过揭示现代商品社会劳动取得社会形式的特殊方式,从而揭示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本质。第三,马克思将价值概念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对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人受资本统治的异化状态进行了揭示和批判,由此构成了《资本论》价值概念深刻的存在论意涵。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关于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的原理,实际上提出了衡量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相对公平与否的初始标准;《资本论》关于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特殊性原理,揭示要实现初次分配公平,作为体现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工资不能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调节。《资本论》关于资本和资本家本性的原理,揭示要实现初次分配公平,社会必须对资本进行一定的限制。《资本论》关于劳资双方围绕工作日界限斗争原因的理论,揭示工资能否体现劳动力价值,初次分配能否实现初始公平,归根到底取决于劳资双方的力量对比。《资本论》所包含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的思想。对认识和解决我国的初次分配不公平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 1938年郭大力、王亚南合译、出版《资本论》全三卷,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由零星介绍《资本论》发展成有计划地出版《资本论》原著的一个突出标志。王亚南翻译《资本论》是为了学习、研究《资本沦》,是为了运用《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旧中国社会性质,是为了要对中国社会经济改造有所贡献。在我国三十年代。“站在中国人的立场,来研究中国经济学说”是许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心声。王亚南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极力主张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立志要“创立一种特别具有改造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1.
从《资本论》的人道观看,低碳经济是人类应然且必然的选择,但是经济活动的碳放量并非越低越好,更不是无碳最好,而且低碳经济未必就是人道的经济。从《资本论》的自由观看,经济活动碳放量的高低变化反映了人类自由不断实现的过程,发展现代社会的低碳经济,科技发展是关键,量力而行是基本原则。从《资本论》的正义论看,资本主义制度下高碳经济的高速发展从根本上讲不是源于其制度的正义性而是源于其制度的不正义性。《资本论》对高碳经济的正义审视仍未过时,对建设我国低碳经济的制度保障也不乏现实的启示性。  相似文献   

12.
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是它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资本论》第2卷第119页)。实现这个统一的条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明确的论述。这个条件可以高度概括为: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然而,是什么又如何并存、继起呢?在一些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说法差别很大。哪种对,还是都对?马克思在《资本论》是如何论述的?我认为下述观点值得商榷。第一种观点认为,产业资本实现其正常循环的条件是三种循环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课《政治经济学自学考试大纲》中说:“三种循环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是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在该学科财经类的自考大纲中也有类似的表述。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既是马克思主义经济著作,也是哲学著作。马克思在阐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过程、特点和规律时,内在地融入了关于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历史哲学思想。研究《资本论》中的经济哲学思想,对于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具有直接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论 ,只限于商品经济的交换领域 ,实质是与效用价值论、均衡价格论等同 ,这种观点很容易导致对劳动价值论认识的片面化 ,从《资本论》中可以看出 ,劳动价值论的真正意义是实现劳动解放 ,实现人的价值 ,这是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贯彻了反神秘主义、矛盾进展和价值关怀三个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在研究"资本"概念过程中,马克思破除世人对资本力量的迷信,确立了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和劳动的道德本体地位,并进一步揭示了人类获得自由和解放的必然性,指出社会发展应实现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有机统一。借助对这些原则的理解和运用,不仅有助于我们展开对"资本"抽象统治的批判,更有益于我们拥有一种构建真正的伦理共同体和推动当代中国社会道德进步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巨著。但是,社会形态和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都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在西欧的一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安家落户的国家,仍然有许多非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这会干扰人们对纯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研究。比较起来,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为成熟。因而,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时,重点调查研究了英国。对此花费了马克思巨大的精力和心血。一部《资本论》,从逻辑上活灵活现地显示了英国资本主义有机体的复杂结构。  相似文献   

17.
<正> 在《资本论》第三卷第六章的:“真正商品储备”一节中,马克思讲的虽是资本循环的一种形式,但所阐述的原理,却适用于一切社会大生产。因此,掌握这些思想对做好社会主义的商品储备,充分发挥商业部门的储水池作用,也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财政的指导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在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性质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与灭亡的规律时,也阐述了社会化大生产与商品货币运动的一般规律。其中《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中阐述的资本的循环、资本的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的理论,对于我国有计划地运用客观规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学术界对《资本论》方法中的逻辑与历史一致性问题展开了研究和讨论,主要集中在《资本论》是否贯彻了逻辑与历史一致的原则。对这个问题,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认为,《资本论》的方法中没有把逻辑与历史一致当作一条原则来加以贯彻,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并不是《资本论》辩证法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说《资本论》逻辑与历史一致是对马克思的方法做了黑格尔主义的歪曲。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资本论》彻底贯彻了逻辑与历史一致的原则。认为《资本论》研究的主体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在《资本论》中,逻辑无条件地同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历史一致,而同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历史和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在某些地方一致,某些地方不一致。争论的双方有一  相似文献   

20.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两个关键概念,其内在关系一直被认为是并列平行关系,通过深入分析《资本论》"抽象力"运用过程,会发现两者不是并列平行关系,而是"感性具体"与"思维抽象"的关系。《国富论》主要是围绕使用价值这一经济现象层面的问题展开分析,《资本论》在批判吸收使用价值分析视角的同时,主要将视野投放到对价值问题的本质分析层面。解决了这一问题就会发现,以《国富论》为学术内核的西方经济学和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具体与抽象的关系,而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基于这个认识,就可以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功能,科学安排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关系,真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