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一流”战略是对高等教育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创新,打破了传统重点大学建设较为固化的生态格局,将极大解放和发展高等教育生产力,提高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质量。“部省合建”政策是中国支持中西部高水平大学建设、优化区域高等教育布局、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双一流”战略在特定范围的延伸。“部省合建”高校作为中西部高等院校排头兵、区域高等教育先行者,在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水平提升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双一流”战略引领下,“部省合建”高校应认真分析自身现状,抓住发展机遇,明确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以及国家重点战略。  相似文献   

2.
科技服务业是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在对科技服务业的概念、特征、分类及其创新驱动力的研究回顾基础上,探讨了科技服务业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对福建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展开分析,发现其存在的突出问题与面临的诸多挑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实现福建省创新驱动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创新驱动的内涵出发,构建包括创新驱动投入、创新驱动支撑和创新驱动绩效3个一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在内的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熵值法对福建省九地市的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进行评估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福建省九地市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整体素质和企业创新能力是造成差异的重要原因。要实现科技和人才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培养创新型企业,提高人力资本以及促进对外交流,最后逐步过渡到创新驱动阶段。  相似文献   

4.
区域创新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是一个重要研究议题。文章基于中英文两大数据库,运用Cite Space与VOS viewer软件,对国际及国内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研究动态演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研究成果与日俱增;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持续上涨,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领域已形成少量多个学术共同体;在WOS数据库中相关文献研究主题主要包括系统的结构、管理、内在发展模式、外在发展方式,在CNKI数据库中相关文献研究主题主要包括系统理论基础、运行及评价。研究结论对广大研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学者超越现有理论探索新的研究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转型跨越的重要引擎,是在新发展阶段应对挑战的有力武器,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以盐城市发布的2016—2021年的各类官方统计数据为基础,探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成长因子及其贡献率。盐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成长在2016—2019年呈增长趋势,在2020年度的疫情时期出现大幅度下降,而在2021年度的后疫情时期呈现缓慢上升趋势。盐城市在创新生态系统的不同成长阶段对成长规模、成长能力与成长环境等指标的投入情况并不稳定,其中创新力度和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的问题较为突出。基于得出的研究结论,对盐城市创新生态系统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研究智能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有助于厘清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创新障碍,因势利导制定有效策略提升智能制造创新水平。【设计/方法】通过福建省30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调研,运用Entropy-DEMATEL模型识别出制约系统稳定发展的瓶颈要素。继而,结合瓶颈要素作用机理,从研究群落、开发群落、应用群落、创新环境四个层面对福建省智能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进行脆弱性分析。【结论/发现】制约福建省智能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瓶颈要素主要有智能制造基础研发能力弱、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滞后、产品结构智能化开发能力弱、缺少商业化产业基金和专业孵化器支持等。最后,从建立智能制造产业创新联合体、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以试点示范应用为抓手、不断拓展企业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加强政策支撑、加大资金扶持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智能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通过对区域生产要素、产业结构、人力资源、资源配置、生产效率、生产工艺等要素的改造与升级,产生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进步、改善生态环境的外溢效应。这种正向的外溢效应可以促进区域发展。为了探讨科技创新是否具有促进区域发展的外溢作用,本文选取长江经济带为研究样本,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依次分析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11省(直辖市)的科技创新存在较为稳定的空间正自相关性;科技创新对区域发展具有正向的空间外溢效应,即一个区域发展除了受自身科技创新影响外,还受到周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此,各省市政府既要积极发挥本省、市科技创新对区域发展的正向外溢效应,还应该加强跨区域的科技合作,有效发挥科技创新“跨区域外溢效应”,进而促进长江经济带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贸区对所属城市创新能力具有直接推动作用。选取福建省为评价对象,应用改进熵值法,实证分析自贸区所属城市创新驱动发展要素及互动关系,指出科技进步、政策支撑、产业参与和环境匹配是区域创新的重要因素,在资源秉赋差异明显的情况下,应着力推进科研投入与措施创新,并加快人才培育和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9.
基于SFE框架,从区域创新体系的结构、功能和效率等3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比较分析法评定东部沿海六省(市)区域创新体系的主体结构,并运用相关分析法测算各创新组织单元对区域创新系统运行功能的影响,进而指出提高福建省区域创新能力,应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优化区域创新体系结构;强化特色区域创新高地,增强区域创新体系功能;整合全省科技资源,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效率。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平台是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已成为各级政府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抓手。研究概述了福建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分析了福建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面临的难点,提出福建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重点在于:构建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共建共享、长效运行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区域发展的本质就是区域在竞争中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并不断构造出新的竞争优势,因此区域发展实际上就是一个区域不断提升其区域竞争力、构造新的竞争优势的过程。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实现高速、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区域经济竞争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质性推动力。本文采用2007年的统计数据,对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江西省、安徽省、福建省、上海市)的经济竞争力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发展潜力和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的区域发展政策和投资重点的差异,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边缘化趋势。为了促进中部地区的快速发展,进一步解决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加快中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中部振兴发展战略。区域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对已有区域创新发展战略思路的评价和重新思考,对于结合新的发展实际,提出与时俱进的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丹东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科技创新是引领当今世界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突出丹东区域优势,增强丹东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引领作用,更好实施丹东未来重大科技专项和建设重大产业创新基地,形成互动共赢的区域科技发展机制和"西进东联、点轴支撑"的区域科技发展格局,对丹东市重点产业的科技应用情况做一深入分析,提出丹东市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创新3.0时代,闽台合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文章以生态学为隐喻,提出闽台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是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不同栖息者与“五位一体”的非生物支撑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动态平衡系统。在创新生态系统内闽台合作具有领域共占、互惠共生、协同进化、结网群居的特征。借鉴国内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成功经验,提出培育闽台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个省的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是学科建设水平、科学研究能力和高级专门人才聚集的重要反映,是衡量这个省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尺度。笔者以辽宁为例,从区域视角探讨改革开放30年来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辽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30年的发展历程,由于各个时期相关政策强调的重点不同,大致可分为恢复阶段、加强改进阶段、调整改革阶段和积极发展阶段。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辽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坚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创新,在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晓陆  孙茂荣  张薇 《淮海文汇》2007,(6):F0003-F0003
2007年,徐州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和省.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创业年”活动,加快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不断促进科技进步,为实现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工作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7.
文化会展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建立城市品牌、树立城市的区域文化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总结现状的前提下,着重对福建省文化会展业的发展的类型选择、区域布局、机制创新等方面做出探究,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在管理和运行方面缺乏可借鉴的现成模式,对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运行的显著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重点实验室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重点对人员管理和仪器设备管理进行了阐述。在秉承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提出创新运行机制,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加大实验室的投入;依靠自身的优势,突出特色;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重点实验室的竞争实力,才能促进实验室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过几年的努力奋斗,我校学科建设结出硕果。今年,我校血液病学科入选“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学科项目”;诮化道恶性肿瘤实验室入选“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进行立项建设。以上项目的建设,将为我校构建高水平学术团队,改善实验室科研条件,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高校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成立的重点实验室,具有较强的师资队伍、较好的实验条件、较完备的测试手段,还有一批优势科研项目作支撑,因此,重点实验室应该也能够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