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化是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政府数字治理是技术逻辑与治理逻辑的互动与融合,本质上是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与维护者,其数字治理必须彰显公共性,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关照人性。但是在政府治理中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度嵌入和全面泛化,过度追求工具理性,致使人的主体性价值并未得到充分体现。政府数字治理常常陷入“技术依赖”“信息过度采集使用”“数字规训”“算法操纵”等多重困境。因此,实践中要掌握好政府治理数字化的“尺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价值、主体、制度、过程等方面促使数字技术更好适配政府治理活动,引导数字技术向实、向民、向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旅数字化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路径。从内涵、机制、挑战和推进对策等方面展开综合研究发现:文旅数字化使文旅生产方式、生产主体和生产对象都发生根本性变化,也使消费群体、消费品、消费场景发生了重要变化。文旅数字化的动力机制应从外部和内部角度审视,外部动力机制主要源自技术-资本的双轮驱动、需求牵引拉动与政策扶持带动,以及技术、资本、需求与政策间的正反馈机制;内部动因主要包括数字化能更好满足文旅需求、创造更多文旅需求、全面拓展文旅产业边界、提升文旅领域运营效率。我国文旅数字化在发展基础、发展方向、发展理念、数据互联互通以及体制机制方面,都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现实挑战,应着力在夯实发展基础、理顺关键关系、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组织管理创新、促进政策与法律法规创新等方面推进。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要有“以美育人”的精神追求。新时代背景下,美育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应厘清并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绿色发展的生态逻辑“、以文化人”的文化逻辑。美育与乡村文旅产业相融合、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乡村之美”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乡村美育不断发展的重要指向。聚焦“民生”大力营造美育引领文旅融合的社会环境,运用系统思维着力构建和完善美育促进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机制,依托创新引领激发美育赋能文旅融合发展的活力,进一步丰富美育融入乡村振兴的实践内涵和现实进路,为美育融入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文旅元宇宙是数字技术与文旅结合的产物,是顺应数字经济和数实融合发展趋势的新型文旅业态。元宇宙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其与文旅产业融合提供了技术基础条件,国内一些领域在元宇宙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已有一些案例,如数字文旅项目、文旅数字人、文旅数字藏品等的创新探索。基于“三个世界”理论与马斯洛需求理论、人景交互思想与虚实融合理论以及文化场景理论进行分析,需求驱动、体验驱动和场景驱动是文旅元宇宙发展的理论逻辑。元宇宙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可以从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和制度规范三个角度规划和设计实施路径,即在技术视角下促进文旅产业融入元宇宙,在产业视角下以元宇宙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在制度视角下促进文旅元宇宙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丁波 《新疆社会科学》2023,(3):132-138+152
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技术嵌入乡村治理过程,重构乡村治理要素,促进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遵循“主体—方式—规则”的内在逻辑,推动乡村治理主体由一元主导转向多元共治,治理方式由简约治理转向数字治理,治理规则由非正式治理转向正式治理。文章认为,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存在乡村治理主体理念差异、方式手段不同和规则体系矛盾的实践困境,以培育数字治理理念、构建数字治理平台、完善数字乡村制度为优化路径,可以助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视阈下,杭州大运河文旅资源的开发建设必然要以数字赋能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全方位发展推进、杭州大运河文旅资源现代化建设“数字化”等各种因素表明了数字赋能引领杭州大运河文旅资源建设的必要性。新技术手段和资源虚拟化的契合性、宽平台载体和资源品牌化的契合性、多群体参与和资源大众化的契合性又为数字赋能杭州大运河文旅资源的开发指明了可行性。在杭州大运河新型文旅资源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制度保障,构建规范市场;加速成果转化,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不断促进杭州大运河文旅产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积极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是当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文章论述了“双碳”背景下低碳旅游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价值理念,从产业、产品、科技和服务四个层面构建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体系,揭示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机理与路径,刻画了文旅产业链上的旅游企业、旅游者、政府、社会及生态环境等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互惠共生关系,并系统分析了“双碳”背景下绍兴文旅融合的四大路径,探讨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提升策略,为国内其他地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样本。  相似文献   

8.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文旅深度融合,以其特有的要素整合、技术创新、产业关联、价值增值等内在逻辑引导更多产业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创造新的产品、业态、消费和模式,为新发展格局注入新的活力。新发展格局下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必须重视优质资源整合开发不足、产品业态迭代升级不足、产业链条延伸拓展不足、体制机制有效保障不足等现实短板,加快构建文旅融合新模式、丰富文旅产品新供给、拓展文旅融合新业态、打造文旅融合新引擎,实现文旅融合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是助力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推动着产业的结构优化与升级,实现经济价值、品牌价值和发展价值的三维共创。数字化催生乡村文旅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进而推动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乡村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健全乡村数字文旅产品体系,完善乡村文旅数字化治理机制。数字化助力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不仅可以发挥文旅产业多重功能价值,更有助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0.
殷辂 《中州学刊》2023,(2):97-103
依靠技术嵌入形成的网络话语空间突破了时空限制,将公共场域的边界放大到极致。然而,这只是信息技术中内嵌的属性,不可能自发、自主地重构公共性。若停留在技术的自在状态,社会关系、理念机制没有发生相应的变革,这只是新(网络媒介)与旧(现实社会)的简单叠加而已,公共性的本质不可能展现。网络话语空间与多中心治理有着天然的亲和性,但实现两者的融合却是自觉、自为的过程,这既是对技术革命的顺应,又是对它的超越。网络话语空间公共性重构是治理语境下的命题,是与构建国家与社会新型关系、建设治理共同体联系在一起的。以主体间共治取代主客体管制,构建平等、理性、公开的沟通互动机制,实现网络大众向网络公众的转变,是网络话语空间治理的本然之义,也是公共性重构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嵌入城市环境精细化治理,正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治理领域的重要议题。基于数字化视角,城市环境精细化治理包含了从被动回应到主动适应、从单一主体到多元共治、从传统治理到数字治理的三重逻辑内涵。在数字化驱动下,城市环境精细化治理受识别、引导、行动、评估四大作用机制影响,趋向“治理理念精准化”“治理权责科学化”“治理结构整体化”“治理效果清晰化”发展,但仍受困于数字化应用瓶颈及价值异化、科层制路径依赖与利益博弈、标准化管理滞后且韧性不足、绩效内卷与痕迹主义的盛行等问题。锚定优化城市环境精细化治理的目标,需坚持优化技术顶层设计、推进治理体制改革、构建协同共治图景、完善评估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公共治理是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为了实现和增进公共利益,基于互动和合作而形成的一种公共行动体系。它主要包含参与、合作、网络和责任四个运行机制。如何实现各机制之间的有机整合,发挥各治理机制的协同效应,提高公共治理活动的整体绩效,是公共治理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公共治理机制的整合有赖于明确各机制的作用和地位、强化公共性的价值理念、形成多中心的公共行动体系和培育相互信任的公共文化。  相似文献   

13.
周咪 《社会科学家》2022,(10):39-46
推动粤港澳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国家战略以及建设粤港澳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举措。粤港澳城市群是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广府文化、红色文化和西方文化等多元文化汇聚地,近年来文化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并初步形成分梯队的产业格局,为区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推进,粤港澳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在产品、品牌和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如文旅融合政策力度不足、区域协调联动乏力、产品同质现象严重和专业人才结构性短缺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可从五个方面推动粤港澳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包括制定文旅融合专项政策、建立文旅融合区域协调机制、利用文化特色创新文旅产品、培养引进文旅融合专门人才和借助科技打造智慧文旅系统。  相似文献   

14.
张蓓  马如秋 《东岳论丛》2023,(2):128-136+192
开展食品安全风险数字化治理,是夯实“大食物观”保障我国食品高质量供给,提升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效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数字化治理信息不对称明显,且面临数字化治理理念相对落后、要素整合不强、智能应用不够和多方参与不足等现实困境。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理论,构建食品安全风险数字化治理框架,辨析信息主体、信息内容、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等食品安全风险数字化治理要素,遵从协同性、最优性、涌现性和调适性等系统特征归纳食品安全风险数字化治理原则,厘清食品安全风险数字化治理逻辑思路。通过信息主体数字理念创新、信息内容数字要素聚集、信息技术数字智能驱动和信息环境数字组织互联等均衡协调,提出食品安全风险数字化治理优化路径,实现食品安全风险数字化治理整体化、精准化、敏捷化和协同化。  相似文献   

15.
行政公共性是源自于西方行政学的学术概念,但是,西方行政学主流理论所秉持的技术化、科学化取向以及与社会脱节、与人民脱离的哲学渊源,造成了行政公共性理论的“形式化蜕变”,难以作为中国行政公共性建构的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的行政公共性思想弥补了西方行政学在行政公共性问题上的“缺陷”,既是构建当代中国行政公共性理论话语体系的重要资源,也是维护和实现新时代中国行政公共性价值的根本理论基础和重要指导思想。中国公共行政理论研究和行政践行,必须鲜明体现出与西方迥异的逻辑理路,将马克思主义行政公共性思想作为理论本源,将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作为植根沃土,厘清“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权力与权利”“法治与民主”等核心范畴的理论逻辑,构建起中国特色的行政公共性话语体系与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16.
加快数字赋能未来乡村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对于数字技术场域影响的现代性回应和立足“数字乡村建设”的更高层次集成创新。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数字赋能未来乡村发展,需要明确未来乡村在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形成“城乡互利共生”态势、健全高质量发展机制中增进“要素组合优化”水平以及全面深化基层治理改革中实现群众“高品质生活”追求的发展逻辑,进而有效协调数字赋能未来乡村发展进程中政府主导推动引领与乡村主体主动承接、技术影响单一规范与社会治理复杂多变等关系,辩证思考数字赋能未来乡村发展的关键影响,明晰赋能行为的施动主体、承接领域与工作重心等关键问题,突出发展场景引领,力求政策均衡及保障有效,促进数字技术与未来乡村发展良性互动,推动数字赋能未来乡村发展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7.
文旅融合在我国旅游研究和产业实践领域并不是新鲜事物,文化的价值引导作用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作为我国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一直在寻求更契合旅游目的地发展和更符合国家对旅游产业功能要求的文旅融合模式。“十四五”以来,被国民高度认同、由独一无二的文物和文化资源组成、能够代表国家形象和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具有国家整体性意义的“国家文化公园”概念被提出,长城、长江、大运河等国家文化公园跨越众多文化类型多元的省市地域,是极具新时代旅游产业发展特色的文旅融合工程体系。“文化公园”的标识,“公园”的权属表达和空间限定,注定对我国文旅融合的创新发展方向具备一定的导向作用。文章分析国家文化公园在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中的多维价值和统一定位,给出针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三社联动”面临“四个不够”问题,“五社联动”应运而生。从“三社联动”到“五社联动”的转换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要求,这种转换不仅是一个数量的变化,而且也是治理逻辑的深刻变革。其在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机制和治理资源四个方面都有所变化,由此形塑的社区治理模式也有所深化。深层次看,“三社联动”秉持二分逻辑,是“国家-社会”关系的产物,目的是促进政社互动。“五社联动”秉持三分逻辑,是“国家-社会-个体”关系的产物,注重激发居民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能够更好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解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目标。为实现两者的有效转换,需着力解决好“联什么、怎么联、如何动”的问题,关键是要利用治理技术完善联动结构、健全联动机制,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元宇宙赋能极有可能成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以体验的沉浸化、参与的开放性、个性的释放需求和虚拟技术的便捷化等四方面的融合为核心,元宇宙可从生产要素的发掘与配置、公共服务的质量提升、非可再生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市场治理的手段与机制的数字化优化等具体实践中驱动文旅产业的创新前景。但不可就此夸大元宇宙的作用而忽视其可能带来的资本炒作、虚拟沉溺,以及挑战道德伦理、市场监管和政治秩序等风险隐忧。因此,需要从引领与参与、价值定位、技术增强、秩序规范和文化实现等方面出发完善元宇宙助推文旅产业升级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文旅产业融合是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必然趋势。深挖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内涵机制,分析文旅产业融合动力因素,包括内在驱动因素:文化要素、消费需求、经济利益,外在推动因素:技术进步、行政管制等。长株潭地区结合自身特点,采用文化产业旅游外显、旅游产业文化内化的融合模式,提出“资源-产品-产业”的融合主线,提出红色沃土、乡村特色、工业体验、文化创意等文旅融合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