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学习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和终身性等特点,自我导向学习由于正好适应了成人学习的这些特点,因而已成为成人学习的重要特征和主要方式。本文主要探讨自我导向学习的内涵、成人实施自我导向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有效促进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的策略,以期对推动成人自我导向学习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朱青 《中州学刊》2004,(6):100-104
王安忆的小说从不正面写历史进程,不写历史主潮,关注于个人生活史和社会心理史等的写作,尊重女性自我的体验和人生感悟,代表了女性文学疏离主流叙事的倾向,因而显示出世俗化的色彩,成为对历史的"另类"叙事.其小说创作在叙事策略的选择上,也有意回避了主流的叙事方式,以"引述者"的叙事方式,把世俗化生活细化、放大,这可以说是女性诗学的一种实践.  相似文献   

3.
蒋文 《南方论刊》2009,(6):102-103
反思性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过往经验和活动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使学习者的观察更敏锐、思路更开阔,对未来的活动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加强反思性学习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对自身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教学技能等几个维度进行反思性学习。而反思学习的方式不仅是自我反思,还必须引入交流反思,以加深反思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何珵 《学术探索》2014,(10):112-117
希罗多德《历史》叙事中的“第二自我”(alter egos)从不同层面揭示出这位“历史之父”的多重身份,并不同程度地推进了《历史》的叙事与叙述主题的多角度展现.希罗多德通过建构文本中的“第二自我”试图树立自身的权威,并向雅典的受叙者(narratee)传递影响超越文本局限的“永恒真理”.伴随着叙事情节发展与希罗多德史学思想传递的需要,《历史》叙事中的“第二自我”产生转变,并表现出二元特征,叙事中的“第二自我”和受叙者与希罗多德和雅典听众间存在着多重的互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金莉莉 《学术研究》2002,(11):124-128
本文用叙事学理论对童话语言的表层和深层特征做详尽分析 ,认为成人作者与儿童读者需要通过叙事话语达到心灵的对话 ;叙事学界定的转述语与叙述语分别在文本中所占比例的不同 ,直接影响童话审美性的强弱 ;童话叙事话语的深层特质是幽默和隐喻。在具体言语的修辞表达上 ,童话叙事话语又具有“模糊性”、“不可信”和快节奏等特点。成人作者对儿童思维与审美心理的模拟既在话语中传达自身的意图 ,又唤起儿童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感 ,从而真正实现对话。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新生代”小说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而以西方叙事学理论对其进行多元解读则成为评论界研究的热点。文章从坚守经验自我、穿越生活表象和个体化故事文本等角度入手,深入阐释“新生代”小说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7.
《东岳论丛》2016,(12):123-12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儿童小说创作中,悄然出现了一种不同于此前的儿童叙事,此种儿童叙事主要撷取了儿童淘气、调皮、好动、好奇、捣蛋甚至恶作剧的层面,张扬并肯定儿童的活泼、快乐、纯真、嬉戏精神,呈现了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出“顽童叙事”的审美特征。顽童叙事自秦文君开始,经新世纪以来的梅子涵、杨红樱、张菱儿及“红樱”二代等大批作家的创作,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顽童叙事在儿童的认知上不是把童年这一时期看作成人生活的预备,从而引导、教育儿童尽快进入成人规约与建构的秩序与意识形态世界中。它更看重童年期自身独立的意义与价值,它是一种新的对童年的想象与建构,是一种新的童年文化理解。  相似文献   

8.
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采用了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视角主要是指叙述者“我”在回顾性叙述中会交替使用“叙述自我”视角和“经验自我”视角。小说通过这两者在两个叙述层中的转换和交叉使用使整个故事在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的相互补充中完成对于叙述者“我”的心灵成长史和鄂温克民族的百年兴衰史的叙述。双重聚焦的使用既使小说对于现代性弊端的反思得以强化,同时又丰富了该小说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叙事身份研究迅速升温,成为叙事学界热议的一个焦点话题。文章从保罗·利科的叙事身份观出发,试图界定叙事身份的三个基本内涵,即身份的叙事、叙述身份和被叙述的身份。在叙事身份这一话题上,最核心的问题莫过于谁的叙事?谁的身份?从总体层面上来说,答案是人类的叙事和人类的身份。在人类学意义上,人类被称为“叙事人”或“讲故事的动物”,叙事使得人类区别于其他智慧物种。从具体层面上来说,叙事之于人类身份的建构有三种方式:一种是“我”在讲述自己的故事,在讲述过程中建构了“自我”身份,这在非虚构性质的传记叙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另一种是“我”在讲述他人的故事,在讲述过程中,辨识或认同了“自我”身份,这在虚构性质的小说叙事中较为常见;还有一种是“我”在讲述关于“我”但又不是“我”的故事,在讲述过程中,建构了亦真亦假的“自我”身份,这在介于传记与小说之间的“自小说”中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0.
王健 《天府新论》2018,(5):136-142
身处现代消费社会中的大众对身体的关注愈发强烈,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城市跑步健身热潮的兴起。随着智能手机、运动手环、手表等现代移动科技的发展,在促进大众跑步健身呈现和记录方式革新的同时,也使得自恋主义文化在跑者身体上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借助跑步,个体的身体具有符号、消费、叙事、交际、认同等社会功能。同时,在这些功能实现的过程中,身体成为消费社会这个“大他者”所凝视的对象,逐渐沦为个体尤其是中产阶层跑者排解身份焦虑、满足自恋欲望的工具。不过,遭遇消费文化强势影响的个体,可以通过跑步这种“身体技术”,作为生活政治的手段完成自我赋权,促进真实的自我认同,摆脱自恋主义所营造的虚假满足,实现生活世界的真实。  相似文献   

11.
《尘埃落定》采用了比较特殊的叙事视角,它将第一人称的经验自我的限制视角和全知全 能的叙事视角通过视角越界方式联系起来混同使用,并结合了“白痴叙述”的傻子视角,造成叙事视角的 多重叠置;它在继承鲁迅的狂人视角的基础上打破了中西叙事理论的许多规范,发展了一种全新的叙事 视角,是一种颠覆性叙事视角的运用,并为后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叙事视角经验。所以说《尘埃落定》在 叙事视角的运用和探讨上对文学史的意义和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2.
虚拟现实到达元宇宙时段,人类就可以自由地以“游戏的方式”沉浸在个人生活经验中。数字文化的多样化、社会交往的游戏态、虚拟现实的真实性,令现实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紧密关系受到威胁。东浩纪“游戏现实主义”学说,虽存在理论的裂缝和逻辑的抵牾,却启示我们思考现实主义叙事中的沉默阅读者转变为自主行动者的玩家问题。在这里,现实主义的故事时间、叙事时间失去了主导性,阅读时间——第三时间得以拯救。现实主义叙事的精神引导,被游戏现实主义的感官引导取代;一种由行动主导的意义生成方式浮出水面并成为其核心。游戏现实主义显示出对世界物象进行任意装置的可能性。玩家不再是从中探究世界物象背后的深度内涵,而是置身于世界物象本身,成为一种多异性的“主体”:“我——一个单边引号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陈忠 《学术研究》2006,2(12):19-24
马克思对传统哲学叙事方式进行了实质性变革,对现代哲学叙事方式进行了实践性开启。在对一元本质、单一线索的传统哲学叙事学的深刻批判中,马克思的哲学叙事学是现实的、具体的、生活的。唯物史观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其“叙事线索”是双重的:“生产”是一条本质性、分析性线索,“生活”是一条现实性、整合性线索;在“生产话语”与“生活话语”的深层交汇与现实统一中,马克思哲学既是“全面生产理论”,也是“全面生活理论”。“具体生活叙事”、“社会存在叙事”标志着马克思对传统哲学的真正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4.
周爱洁 《南方论刊》2006,(7):54-54,60
成人社会角色的多样化和其他各种原因导致成人英语口语教学效果并不能达到教师与学生双方理想的期望值。本文拟从分析成人学习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入手,并从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培养和提高成人英语口语能力的途径。与非成人相比,成人在外语学习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成人的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强,生活经验和阅历丰富,有一定的本族语基础和文化背景知识,具有语言综合分析能力方面的优势。学习动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李金波(2004)关于成人参与学习的动机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成人参与学习的动机取向主要有求知兴趣…  相似文献   

15.
艺术 ,是人类的永恒之梦 ,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但是现今 ,艺术让人们敬而远之。诗性贫乏物欲泛滥的时代 ,能够激发起人们对艺术产生怀念与亲近的强烈渴望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艺术天分。先天的“渴望”则因先天的“缺乏” ,需要后天的“弥补”来实现。后天的“弥补”则需要审美能力的自我养成与审美经验的自我积累。这种养成与积累不可能永远处在一种“原始”状态 ,它需要经常的提升与飞跃。而这种提升与飞跃的达成则需要“有经验者”的引导与点拨。陈旭光先生的《艺术的意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就可以完成这样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于影片《2012》反观“反思现代性”的三种模式。《2012》给出的是危机叙事的一种类型——风险模式,而对《2012》的指责隐藏着现实主义式的“现代性反思”。另外,在当下的讨论中,还有人将“风险”机制带来的某些弊端转换为“娱乐之罪”,因为一旦“现代性反思”“展示”,那么“反省”将会被消费覆盖。风险、娱乐、现实主义等反思的三种模式在物质与精神、批判性的有效性等问题上产生别有意味的差别。当然,“反思现代性”方式的多样化仍旧是现代性社会风格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余少雄 《南方论刊》2013,(10):93-95
贫穷的出身并不可耻,高贵而没有知识也不光荣。一个人如果善于学习,他的前途会一片光明;一个良好的企业团队要求每一个组织成员都是那种迫切要求进步,努力学习新知识的人。我们无法预测或者决定未来,我们的学历、长相、家庭背景与我们的未来没有关系,而自我学习、成长进步、能力提升与我们的未来一定有关系。如果我们能够把学习当作自己的生活方式,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永续的自我学习能力并付诸行动,我们的人生一定会是另一种际遇,生命的意义一定会更精彩。  相似文献   

18.
自我导向学习理论最早孕育于西方成人教育领域.近年来,随着终身学习和构建学习化社会的大力倡导,自我导向学习在成人学习中的意义和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主要探讨自我导向学习的内涵和特点、成人实施自我导向学习的必要性和有效促进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的策略,以期对推动成人自我导向学习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空间叙事是托妮·莫里森小说创作的重要手段,“甜蜜之家”是莫里森小说《宠儿》空间叙事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新奴隶叙事的核心组成部分,渗透着作者的人性关怀和种族意识.“甜蜜之家”呈现了空间、权力和身体之间的种种关系,成为“自我”与“他者”建构的重要场所,其空间机制促使并表现了弱势种族的他者化,为莫里森主要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命运定下了基调.  相似文献   

20.
叙事圈套是叙事学研究的一种讲故事的方式,也可以说是叙事者用以吸引读者的一种诱骗技巧。随着文学创作的深入与发展,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家对叙事圈套的设置提供了许多新鲜经验,从而有效地扩展了圈套的叙事功能。以小说《小五的车站》为例,具体分析该文本中出现的人物圈套、语言圈套和主题圈套,进而归纳出叙事圈套的三大艺术功能:诱惑功能、震惊功能和反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