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军长征、西征,足迹踏遍宁夏山川大地。这一震撼世界的历史壮举,成为宁夏红色旅游资源生成的历史文化背景,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自然文化遗产、建筑文化遗产、各类红色文物遗存,包括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宁夏红色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丰富,有着广泛的时代意义。宁夏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应与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等有机衔接起来,与旅游文化融为一体,进行保护性开发。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对旅游扶贫的研究,大多是从旅游扶贫的模式、效应、战略思路等宏观方面的研究,文章立足于微观层面,分析福建省苏区老区红色乡村旅游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挑战,研究福建省苏区老区红色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及其长效机制,其实现路径包括:充分挖掘保护利用好RGB资源,助力苏区老区精准扶贫;彰显“红色”凝聚力和带动力,助推苏区老区红色旅游建设;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助力苏区老区脱贫攻坚;全面提升红色旅游扶贫的自身造血功能,助推苏区老区乡村振兴;引入“扶贫+区块链”技术及人才培养,助推苏区老区精准扶贫加力提效。  相似文献   

3.
江西红色旅游开发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旅游”是建立在红色资源基础上的精神文化产品,是我国旅游大产业的一个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滥觞于江西,成为全国旅游市场的热门产品,也成为江西旅游最具磁力的招牌。本文分析了江西红色旅游开发的优势与制约因素,提出了江西省发展红色旅游的战略构想,为江西的红色旅游开发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红色旅游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要保持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走开发与保护同步的路子,着重进行制度创新。可采取以下方面的具体措施:政府主导,综合协调;规划先行,科学打造红色旅游精品;加大对红色旅游基地的基础配套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红色旅游消费和社会投资;宣传造势,尽快扩大市场和培育品牌;加强对红色旅游区(点)的服务管理和人员培训;红绿蓝结合,培育大产业、大市场;进行红色产品的延伸和红色文化的挖掘;保护好红色资源,避免大规模无序开发。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4,(12):229-232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历史性、地域性以及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开发已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促进各地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红色文化是赣南苏区最具代表性的旅游主题之一,也是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以国家振兴原中央苏区的发展目标为契机,大力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创新,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的"精品项目",探索出提升苏区精神、乐心康体、发展经济建设与传承民俗文化并重的新型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6.
"文化线路"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线路"是近年来国际遗产保护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它对世界遗产保护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文化线路"带来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和新思维,本文主要阐释了"文化线路"的提出及其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更新、文化遗产保护方法的借鉴、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标语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斗争中创建和形成的先进文化,它不仅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而且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代风貌。红色标语文化是珍贵的文化资源,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借助社会的力量,在普查和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利用科技加强保护;同时,通过扩大宣传、打造精品旅游、整合资源等对其加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位于韶关市仁化县石塘镇的石塘古村兼具独特的古村文化资源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本文从游客体验的视角,运用ASEB栅格分析法对其旅游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存在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简陋、文化遗产保护不到位、社区参与缺少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开发石塘古村的文化遗存,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需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健全文化传播体系、协同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文章在剖析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实践,论述了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期对当前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提供若干理论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湘西北红色旅游资源的形象定位与营销新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北老区独特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区建设要利用良好的外部条件,抓住“红色旅游”发展的良机,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和切实保护好“红色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1.
张晓萍  李鑫 《学术探索》2010,(6):105-109
文化空间是特定文化的集中展现,和文化表现形式共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种基本类型。在分析文化空间内涵和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旅游开发的特征,提出旅游化生存是增强文化空间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并认为“大型实景歌舞展演”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旅游”是文化空间旅游化生存的可取之道。  相似文献   

12.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多维度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进行旅游开发及如何开发成为学界争论的热点.不可否认,到遗产地旅游是读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然而过度的、非正常的旅游开发大大破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来面貌,将人们追求“真民俗”的“文化体验”变成了“伪文化”的“形式经历”,并直接导致文化遗产项目原真性与整体性的破坏.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必要性与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让“形式经历”回归到“文化体验”的原则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红色资源产业化是文化发展与产业发展的有效接合点,合理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的"政治教育、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等价值和功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海西地区红色资源数量多、品质高,经济价值潜力巨大。通过SWOT法分析海西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海西红色文化产业化的主要原则是科学开发、创新开发与整合开发。主要途径包括改进传统红色旅游开发;发展红色影视产业开发;积极打造红色经济品牌以及开发红色动漫、红色短信等产业化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旅游开发力求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中寻找一个平衡点,有利于更合理、更有效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布洛陀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对百色布洛陀文化实施保护性旅游开发策略,有利于实现广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陈莉莉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9):41-42,108
推广红色文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隐性教育方式,当前以红色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进一步加大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营销力度,不断提高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的现实影响力;努力建立红色文化精神产品体系,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市场渗透力和感染力;着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不断增强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体验性认同。  相似文献   

16.
红色旅游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红色资源可被视为一种商品,如何实现红色资源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这构成了我国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主线。基于马克思的经济系统论思想,区域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在总体目标、经济特征及发展理念上存在共性特征,二者旨在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产业发展并保护生态环境,应坚持系统思维,推动二者协同发展。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及我国经济实践,单纯依靠市场和政府难以促进我国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应将二者有机结合,在红色旅游的政策制定、项目开发及乱象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当前我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热点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手段,并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对2003-2011年国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后,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问题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三个焦点: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研究;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对策研究;三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基于旅游的视角,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资源,而文化创意产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传承提供新的渠道,二者将在旅游的视角下科学对接,即建设现代型“非遗”创意城市、“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非遗”体验馆、“非遗”数字博物馆、“非遗”文化创意保护区,并对二者的对接模式进行探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区域旅游资源联动开发是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通过对四川、贵州、重庆结合部地区旅游资源存量情况、开发利用状况、发展规划目标等相关情况的调查,对川黔渝“旅游金三角”的地理范围进行界定,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和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立区域旅游发展协调机制,优化区域旅游空间布局,构建川黔渝“旅游金三角”品牌,整合优势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区域旅游整合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高度符号化的时代,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崇高精神的传播需要依靠具体符号的表征即红色符号来完成。基于红色文化史实的红色符号,是促进红色文化有效传播的载体,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史的凝练表达,更具有国家意识形态与革命符号属性。从符号学角度对红色符号进行理论阐释,可以明确红色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红色符号依靠“能指”表征红色精神,唤醒红色记忆;借助科学技术形成红色拟象,创设出虚拟的红色革命情景引发情感共振;以介体的形式发挥作用,传达社会价值导向。红色符号融入日常生活中,在浸润式思政教学、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及红色文创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