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以来,西北地区陆续出土了11方唐代吐谷浑慕容氏墓志.不少学者利用墓志从吐谷浑史和唐吐关系方面入手进行了研究.由于志文的残缺以及其内容和史传记载相矛盾,学界对其研究成果不尽一致,有些问题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在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地区,发掘了一批吐谷浑贵族墓葬。该地区被考古学界认为是吐谷浑亡国后的“先茔”地,其中喜王慕容智墓保存最为完整。本文通过对武威地区吐谷浑墓发掘资料的整理,对葬俗进行溯源探究,从更多角度分析武威地区吐谷浑贵族墓葬葬俗特征。  相似文献   

3.
李元琮本系突厥勋贵,内附后赐姓李氏,曾于金刚三藏得授灌顶。天宝十一年,李元琮奉使南海,于不空咨询真谛,又在武威郡受金刚界五部之法。李元琮初以武举入仕禁军,曾侍卫玄宗入蜀,与“马嵬驿兵变”有所关联,因功加左内率府率、都巡宫苑使、水族放生使诸使职,擢升右龙武军将军知军事。及代宗即位,李元琮进封凉国公,除京城修功德使,掌管僧道事务,于唐代密宗发展多有助益。  相似文献   

4.
唐代高丽移民高乙德墓志近出西安,墓志记载了高乙德家族世系及宦绩功业,志文中高岑、高孚及高乙德曾任“辽府都督”、“南苏道史”、“海谷府都督”、“贵端道史”等内容,对于探讨高丽后期地方行政体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北朝墓志之撰人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朝墓志在墓志文体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北朝墓志的作者身份可以分为“公”、“私”两个方面;因为作者身份的差异给北朝墓志的写作带来多元化的创作格局;北朝墓志中作者的署名方式代表了特定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出土《苑咸墓志》及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苑咸墓志》是近年出土的重要文献。苑咸是关联开元、天宝之际政治思想与文化学术的重要人物,政治上,前期受到著名宰相张九龄的赏识,后期又与关涉唐代政治盛衰的关键人物李林甫保持密切的关系;文学上,与盛唐大诗人王维、卢象、崔国辅、郑审诗歌酬唱,关系甚为密切;思想上,崇奉佛教,且佛学造诣精深。从《苑咸墓志》中,我们可以探索开元、天宝时期的文士与官吏,从政治思想到文化学术状况的某些侧面。  相似文献   

7.
《陈叔明墓志》史料价值甚高,兹以其墓志原拓为底本,以《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代墓志铭汇考》《隋墓志人物传》《全隋文补遗》等著录本为参校,在字样比对、文辞辨析的基础上,就时贤未能言及或缺疏之史料深加探析和补充,并对墓志中的疑难俗字、文句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8.
洛阳新出唐《樊骧墓志》,详细记载了志主生卒、籍贯、科弟、历官、交游等情况,可补《全唐诗》诗人生平不详之遗憾。志文中樊骧及第事,涉及到长庆至会昌间科举士庶之争,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志主乔梦松,其墓志与其家族成员的另外几方墓志应为同出洛阳北邙山乔氏家族旧茔。由该志考得,至迟北魏汉化之际,本为南匈奴旧姓的北朝乔氏已经攀附或改姓为汉姓“桥”氏,至西魏、北周时期又改“桥”为“乔”。志主有关事迹对于全面了解开元九年以来唐朝在宇文融的奏请之下分设劝农判官、摄御史巡查天下事大有裨益,为确定《唐御史台精舍题名碑》的追书时间提供了佐证,为开元十六年志主出使西域册立于阗、疏勒二国事及相关问题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1.
隋郁久闾可婆头墓志为柔然民族与其王族之源出提供了一重要的线索,即柔然应出自鲜卑,郁久闾氏源于鲜卑慕容氏;称其祖为莫容可汗,莫容应即慕容或慕郁,应是木骨郁的蹙读。慕容氏的两位祖先,莫护跋、木延,以及柔然王族始祖木骨闾,其实都是以mo或mu为姓,或者都是将murongmuyu简称为mo或mu为姓氏。而莫木慕都是在早期汉化过程中的不同汉译,后来才统一约定俗成为慕容;志主为北齐与柔然反目及西魏迫于突厥的压力屠杀柔然人后的幸存者。这方墓志为研究柔然王族郁久闾氏的历史及在隋唐时的延续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济北王墓出土金饼的对比研究,首先指出了其在诸多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如数量最重、金饼上刻划的文字与符号所占比例较大、把金饼放置于头下的现象等。其次,探讨了这批金饼的来源,以及诸侯国间的一些问题。最后,分析了西汉时期诸侯王在武帝以前均积攒有大量财富的普遍性,以及西汉时期的酎金制度  相似文献   

13.
甘元柬与裴行俭、武三思及唐中宗有着密切关系,这对他的仕途产生了重大影响。《甘元柬墓志》提供的信息揭示了调露元年(679)突厥阿史德温傅、奉职二部反唐与六胡州设立之间的因果关系。选任甘元柬等唐人出任六胡州刺史,表明六胡州建置初衷在于强化对突厥降户的控制,以扭转正在恶化的边疆局势,这与《新唐书》所述羁縻府州刺史由本部落首领充任有别。六胡州的建置既体现了维持部落组织之“羁縻”特性,也蕴含了羁縻府州向正州演化的因素,但这一过程并非线性发展。唐朝政府力图强化对内附民族的控御,六胡州的羁縻属性正在消减,但还不能视为完全意义上的正州。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大事纪年》中所载703年出使吐蕃的唐廷使者甘卿(kam keng)正是甘元柬,其身份是唐派往吐蕃的和亲使。甘元柬的事迹表明吐蕃的南向战略为武周所遏制,最终于长安三年以甘元柬出使吐蕃为标志,促成了唐蕃关系的缓和,在历经全面对抗之后形成的均势局面下,双方最终实现和亲。  相似文献   

14.
元代蓟国公张应瑞墓,位于赤峰翁旗梧桐花镇政府驻地东北8公里,其墓址可谓“风水宝地”;张应瑞其人生前身后声名显赫;其墓碑历经劫难,奇迹般地保存下来且非常完整。碑文语言讲究,书法艺术精湛,石人石兽的雕刻堪称我国北方古代石雕不朽的艺术杰作,日本考古学家曾到墓地作过实地考察。张应瑞墓碑保存完好,对研究蒙古族民族的政治、文化及蒙古文字的发展与演变、元代汉字书法艺术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学术、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洛阳新出李珪及妻郑氏墓志记载了这位大和六年状头的科举、婚姻与仕宦经历,并揭示了晚唐时期山东士族之间的婚姻网络,在科举方面的积极进取心态,生动透视出晚唐时期世家大族的真实生存状态。两方墓志也增补了李珪家族姑臧大房李成休一支的基本情况,廓清了晚唐宰相郑肃的元和三年状头身份及其荥阳郑氏小白房的家族世系。墓志还涉及晚唐文士郑鲁、李巨川、郑仁表的生平经历,并纠正了传世文献中郑仁表贬死岭南的错误记载,进一步凸显了新出土墓志资料对于晚唐文学与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阜新地区出土了众多辽墓壁画,其中具代表性的有四家子辽墓壁画、平顶山辽墓壁画、平安地辽墓壁画、关山辽萧和墓壁画以及黄家沟辽墓壁画等。这些壁画的内容题材、图像样式和艺术特色突出展现了契丹的民族特色和风俗性,其绘画的风格技法、构图布局充分展现了辽代绘画成熟高超的艺术水平,形象生动地折射出独具特色与魅力的契丹历史文化内涵,涉及辽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7.
阎立本孙阎仲连、萧瑀孙萧守规墓志在洛阳出土,为唐代萧氏家族研究提供了新史料。阎仲连妻萧氏为唐初大臣萧瑀之曾孙女。萧氏父亲萧守道任通事舍人、襄州长史等职。萧守规妻为河东柳则之孙女。作为南朝的最显赫的世族,萧氏一支入唐后,其后代中多有与皇室及其他世家大族联姻者,萧锐尚襄城公主,萧衡尚新昌公主,萧升尚郜国公主。这种联姻对兰陵萧氏等家族兴旺具有重要影响。考察萧氏及其他江南文化世家姻亲情况,对唐代文化家族研究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古书中有关徐偃王的传说多有相互抵牾之处,其原因可能与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徐偃王是专指某位徐王,还是泛指徐国国君的不同理解有关.实际上,徐偃王是泛指以鹅(古名舒雁)为图腾的徐人的王,故称舒雁王,即徐偃王.而古书中关于徐偃王"好行仁义"、"仁而无权,不忍斗其人"、"视物如伤"的记载似均应视为原始社会中首领与氏族成员之间平等关系的遗风遗俗,与后世儒家所倡导的仁政思想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9.
以出土墓志为中心史料考察明清整个商人群体的社会构成、资本来源以及经营方式。明清时期人们的职业观以及财富观已发生重大转变,传统观念虽然有所保留,但经过完善后基本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趋势,因而商人的社会构成以及资本筹集方式均呈开放、多元的发展态势。然而明清商人的资本运营方式和组织结构却沿袭较多的传统伦理中的落后因素,以致无法充分地按经济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用工制度的改革,劳动争议纠纷现正呈趋时.中国原有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已渐渐不适应现实的要求.本文浅析了我国现有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中的弊端,在劳动司法机构类型的选择上结合中国国婧提出了几点建议,区分了劳动法律关系与雇佣法律关系在劳动争议中的不同法律适用,并对我国劳动争议举证责任的承担做了一些分析.其目的就是为了让社会重视劳动争议,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