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一直有悠久的史学传统,对历史的评价亦有相对稳固的评判标准体系,但古人并不能自觉意识到“史观”的存在。严格说来,历史观是近代史学研究兴起之后特有的概念,是对历史科学认识和价值取向的统一。用历史观检视,长期主导古代中国史差异族体书写的是“华夷之辨”族类观,这种族类观在民族史书写上呈现出“先诸传次夷狄”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政治文化的不平等性。近代以后,剧烈的政治社会变迁引发了中国人历史观念的重大变革,传统史学的立意与范式遭到颠覆性的挑战,作为其组成部分的“四夷传”等文类亦失去了存续的土壤。与此同时,基于抵制外侵和自立自强的现实需要,以新的历史观念来阐释中国历史上多民族体系的起源与演变成为史学救国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突出各民族“共同性”的历史观逐渐代替了“华夷之辨”族类观,成为中华民族历史观最终形成的重要知识社会学基础。就根本而言,中华民族历史观是近代百年来国人对各民族历史关系追溯、多元一体民族国家建设、中华民族未来前途命运等重大问题进行知识社会学建构以及中国具体政治社会实践的结果,深刻蕴含着“察古今之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涵。  相似文献   

2.
吴蔚 《国际公关》2022,(1):68-69
“上线销售仅三年,年销售额突破27亿”“成立仅两年,市场估值超过22亿美元”……这些令人咋舌的数据,是国货新锐品牌“元气森林”和“瑞幸咖啡”的真实营销成绩。如今的中国市场上,像“元气森林”和“瑞幸咖啡”这样“高调出道”的新锐品牌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3.
契希考斯基的历史智慧说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结合为一个有机的历史整体,使实践成为历史智慧的重要维度,从而终结并超越了传统的历史哲学。这种历史观念在形式上奠定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历史观,并通过赫斯深刻地影响了马克思。马克思的历史观中既有解释世界的维度,也有“改造世界”的维度,但作为“改造世界”的未来共产主义观念才是马克思整个历史观的灵魂,它拥有比 “解释世界”的内容更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的这种历史观并非弥撒亚主义宗教观念的世俗化,而是一种包含主体行动在内的、反思性的世界演化论。  相似文献   

4.
我校图书馆专门设立工具书阅览室已经两年多了,收集了字典、百科全书、手册、年鉴、地图、图谱等三千多册,还有一部分标准。接待了来查询资料的读者近三千人次,一般都能满足要求。如有位读者要查中国历史年代,“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很顺利地解决了他的问题。有位读者问“卐”字能否查到,结果在“辞海”上得到了满意的回答。还有一部分读者是为了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来浏览百科全书等。如日本出版的几套百科全书,印刷质量好,图画精致清晰,尽管有些读者并不懂日文,也喜欢翻阅,藉以扩大知识面。还有少数读  相似文献   

5.
《一把刀,千个字》体现了全球化语境下作家叙述历史的努力与尝试。王安忆对“现代性的全球化”的省思在相当程度上坐实为“物观”美学,且切实关乎其小说技艺的调整。对自我“历史观”的明显介入与清理,体现出作家更为具体、细腻、丰富、多元、开放的历史观察与哲性思考。但在实际操作中,又暴露出其思辨的游移与局限。上海成为全球视域下地方书写的“一环”,彰示着王安忆小说的结构性调整。以历史空间化取代空间历史化,王安忆在寻找历史叙事的新可能的同时,也注重对话海外视野,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创作。《一把刀,千个字》与王安忆多年来的创作经验,也从一个侧面集中体现了当代作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全球化及其不断衍生的问题面前,如何感知当下、叙述历史,推进当代文学的历史叙事走向突破与更新。  相似文献   

6.
佛教历史观不是佛教基于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形成的观念,而是说佛教系统中存在着一定的有规律的历史演化轨迹,这些轨迹根植于历史的创造者,由此体现出佛教历史观具有某些特点。精英佛教历史观具有精英化、理论化、系统化等诸多特点,在很长时期内占据了学术主流。作为一个个案,《易筋经义》从侧面展现出明末以来佛教历史观的转变,其作者、内容、表达方式、情节、地位等无一不附有“小传统”的痕迹。佛教历史观中的“小传统”之塑造不仅源于作者的视野,而且在很大程度展现出作者哲学观念的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历史观决定论”不同于“历史决定论”。后者是一个历史观范畴,而前者则是一个史学观范畴。所以,我们的论题就不是从历史观的层顶上展开的,而只是从史学观的层面上展开的。同时,我们的目的也不是在历史观的层面上来讨论“历史决定论”是否合理,而是在史学观的层面上来分析“历史观决定论”是否荒谬。因为,“历史决定论”既是一个历史观的问题,也是一种具体的历史观;同样,“历史观决定论”既是一个史学观的问题,也是一种特定的史学观。而且,从逻辑上看,“历史决定论”和“历史观决定论”二者之间也不存在有一种必…  相似文献   

8.
美国中国近代史研究核心命题新意迭出,理论阐述的前沿特征明显,而中国本土的研究范式相对滞后。从内部看,原因在于实证研究过度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政治环境的约束、当前不良学术风气的影响和学术交流贫乏的限制。面对这种落差,我们应超越“规范”认识的束缚,培养“问题意识”;以长程的历史观解读历史,扩展宏观视野,加强对历史整体的把握;提高理论素养,提倡多学科协作研究,努力做到融通中西求索真我。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对传统的继承表现在:在伦理道德和社会政治思想上,继承了尧、舜、孔子的“圣人之道”;在理论基础上,继承了古代的元气论;在社会历史观上,继承了重“生民”的唯物思想,在文化思想上,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他对传统的创新:在哲学思想上,提出阴阳元气说,天人不相预说以及重“势”的历史观。在政治思想领域,发展了圣人的大中之道,主张积极用世,辅时及物。在文学领域。和韩愈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提倡“文以明道”,并注重文采。他在经济思想上,也具有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10.
郭道甫是内蒙古早期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之一,其历史活动对内蒙古百年历史进程起到过较大历史影响。但关于郭道甫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历史活动的中文史料却相对缺失,本文提供其在这一时间活动的日文相关史料的译文。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整个理论体系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但是由于他把辩证法广泛用于历史研究中,这使他的历史观内含了许多天才的思想萌芽,并成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直接理论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扬弃”,创立了唯物史观。这是一个吸取精华、克服缺陷的统一过程。但是长时间以来,人们在研究唯物史观与黑格尔历史观的关系时,往往只注重马克恩恩格斯对其中合理成分的继承,而对于黑格尔历史观的根本缺陷及其克服过程注意不足。这种状况有碍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本文拟就黑格尔历史观的两个重要缺陷及马克思、恩格斯对他们的具体克服过程这一问题,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日文中存在着许多字序逆转的现象。要准确的理解和翻译 ,就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掌握其内在规律。中日文中存在的字序逆转现象不是随意产生的 ,经历了历史的变迁。中日文中字序的逆转现象是两国文化长期交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不仅是一个思想家、政治家 ,而且是一位历史学家 ;他不仅有研究中国历史的著作 ,也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历史进行了阐述。他研究欧洲特别是德国的历史采用了“类比法”,将中国历史的观点和尺度应用于研究外国历史 ,使欧洲、德国等的历史发展成为中国的“镜子”,以呼唤国人学习西方 ,进行改革 ,选择君主立宪的制度。从历史学的角度 ,康氏的历史类比法虽然只涉及到表层现象 ,但作为历史研究从传统到现在的过渡 ,已反映出由旧到新的历史写作形式的转轨。这种新世界历史观 ,不再被视为一种不断循环的历史倒退论 ,而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胡适“历史观”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中国典籍的特殊视野,实际上是清代中叶章学诚“六经皆史”命题的现代表达.在此视野下他提出了三个具体的研究方法,即扩大研究的范围、注意系统的整理以及博采参考比较的资料.其“系统整理”包括“索引式的整理”、结账式的整理与专史式的整理三种方法.二是在“中国文化史”的大历史视野下提出了古典知识分类研究的新知识谱系:民族史;语言文字史;经济史;政治史;国际交通史;思想学术史;宗教史;文艺史;风俗史;制度史等.三是“疑古”思想及其对历史材料进行审查的五种方法:考察“史事”、“文字”、“文体”与“思想”,寻找“旁证”.胡适的“历史观”对于现代科学的历史学的出现做出了独特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5.
王船山终生求“经邦之礼”,在历史哲学方面提出诸多新见。长期以来,学界关于王船山历史哲学游离于“民主主义”和“儒家仁政思想”两种对立观点之间。而程志华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成果《宋明儒学之重构——王船山哲学文本的诠释》基于翔实文献资料,围绕王船山的“历史观”和“资治论”、“合法性”与“正当性”、“政道”与“治道”等问题,经过透彻而严密的学理分析,系统诠释了王船山历史哲学的理论体系,并对其进行历史定位,指出王船山政治哲学并非民主主义,而仍是传统的“儒家仁政思想”。此结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纠正以往学界对王船山历史哲学之误读、误解,廓清学界的迷雾,为儒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迪和更为开阔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6.
斯大林根据对世界形势和革命进程的分析,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世界历史”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历史观。其内容包括: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是世界的体系性,世界体系有“中心”与“外围”的差别,资本主义世界存在“总危机”并导致“战争不可避免”,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在于“世界革命”,社会主义的实现首先在于“一国建成”,世界历史中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斯大林的世界历史观具有内容和影响上的“双重性”,因此我们也要对其进行辩证地看待和客观地评价。  相似文献   

17.
海勒在小说《这幅画》(Picture This)中,以拼贴画的手法展现纷乱的历史事件,旨在构建他的历史观:历史不是辩证发展的统一体,历史是重复的;“历史是胡言乱语”。这种历史观与以福柯为代表的后现代派理论家的思想相契合,意在向传统的辩证历史观发出挑战。  相似文献   

18.
论元历史观     
元历史观试图对各种历史观模式加以理性分析和思想解构,从而为建构更多、更好、更新的具体历史观而提供一种规则和创造一种理念。“具体历史观”与“抽象历史观模式”是元历史:观所确定的一对核心范畴。元历史观在解构“唯心史观”这一历史观模式的同时,也就把唯物史观从自身这套历史观模式中解救出来,从而既使“唯心史观”不复存在,又使唯物史观仅仅作为一种具体历史观而存在。  相似文献   

19.
(三) 综合作为一种与分析相反相成的思维运作,原本不拘宏观、微观或中观。再小的史事,也需要综合,才能把握其全貌。此处申说的,是当代历史认识日渐酿成的综合化的新趋势,它基本上属于宏观史学视野,与乾嘉学人“喜言训故考核,寻其枝叶,略其本根”的饾饤补苴之业已相去绝远了。 当代宏观史学的综合化趋势,表现在对象的空间范围上,即“全球史”的眼光。正如著名史学家J·巴勒克拉夫所说:“1945年以后,世界已经进入全球一体化的新阶段。”认识到需要建立全球的历史观——即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是当前的主要特征之一。”这种全球史,并不是零碎的各民族各地区的片断历史的连缀和相加,也不是这些局部历史的外在的相似性。它应当是“体现在人类前进运动道路普遍性之中而隐藏在地区历史性的外部多样性之后的人类历史的一致性和整体性。”宏观综合史学表现在  相似文献   

20.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它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从而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哲学智慧、认识水平与成就,这是由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及其阶段性所决定的。本文对目前学术界把元气论作为先秦自然观的形态,或者把“气”与“元气”等同的这种含糊甚至错误的说法进行了辨析,指出先秦时期的自然观形态只能是气论而不可能是元气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